掌天下、懷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創辦人高希均(2)

看板NCCU05_DIP作者 (listening)時間18年前 (2005/10/04 17: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欣賞勝過擁有 手的活力與心的約束 一九九五一月諾貝爾得主克萊恩訪台時,學物理的企業家王文洋向他請教:「哪 一個經濟理念,對人類福祉的增進最有貢獻?」克萊恩不假思索的告訴他這位企業家 第二代:「一隻看不見的手。」 兩百年前經濟學家鼻祖亞當斯密就認為:在追求自己利潤誘因下,生產者會在市場 機制中,生產物廉價美的商品,來滿足消費者的欲望。宛如一隻看不見的手,調節供需。 兩百年後,這隻看不見的手徹底擊敗政府全面干預經濟活動那隻看的見的手。  但是,市場經濟派的學者不要太過自信。因為在現這高度商業化活動中,時時出現 「市場失靈」例子如:垃圾處理污染防止,仍要一隻看的見的手來補正。    因此我要呼籲:市場經濟帶動經濟發展,但他必須配合一顆「與人共享的心」,節 制消費,追求永續生存。所得低時,發揮一隻手的活力;所得高時,要有一顆與人共享 的心來約束。 進入「欣賞」的境界 看不見的一隻手在鼓勵擁有;與人共享的心在提倡欣賞。 記得十年前在天下雜誌讀到羅蘭女士所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教育部長郭為藩也不斷 強調:「擁有」不等於「享有」,「心境」比「環境」更重要。 在小康社會中,中產階級大概都可以擁有生活上所需的「財貨」,所購買不起的只 是一些富豪與特權份子才擁有的- 豪華住宅與汽車、珍貴珠寶與收藏等… 如果一般人皆想擁有這些,則窮一生之力也無法達到。因此,先賢一再告誡我們要 戒貪與忌妒。 當衣食足後人比較容易知廉恥,也比較容易晉入「欣賞」別人財富,自己知足常樂 的境界。 我們試想: -擁有價值連城的名畫、古董、珠寶,要多擔心他的被竊盜? -擁有豪華別墅、遊艇、私人飛機,需多少照顧?又要面對多少懷疑? -最難以避免的致命傷是-再珍貴的「擁有」也會日久生膩。 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社會中的大富豪在生前就不知覺的變成了大慈善家。「擁有」越 多,越容易即早發現: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當個人把珍藏奉獻出來時,個人的「擁有」 就提升為眾人的「分享」。 從來沒有過珍藏的你與我,心中還可有一絲的阿Q,我們連捐贈的一各 種麻煩都省了。試看一些怕出名的富豪,只好以「無名氏」的方式捐贈。 社會上之所以還會有一毛不拔的守財奴,就是他兩隻眼睛焦距都集中在「擁有」。 這些人是患了「共享」的色盲症。 走入人性化社會 每一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嚮往不同的擁有。如果有智慧(或者能夠阿Q) ,也就可用不同的「欣賞」來彌補: -沒有書法家的才華,買一本帖來欣賞不就等於「擁有」了嗎?    -所住的公寓沒有綠地,走到公園不就有大自然了嗎?    -自己買不起名畫,到故宮欣賞,不就有了歷代精華了嗎? 這些例子中的「欣賞」勝過「擁有」,或者「共有」勝過「私有」,有一個基本前 提:這個社會要能夠提供高品質的公共財如:(公園、博物館、捷運)。當社會無法提 供時,社會就無法「欣賞」,只能選擇「擁有」(如在既無捷運又無可靠計程車時,只 好自己買車)如果連擁有(如乾淨空氣、公正司法)都無法取得時,就不得不考慮出走 或移民。 一個要得到選民支持的政府,必須有效率的提供現代化的公共財。但是必須指出: 天下沒有白吃的公共財!也只有當一個社會擁有豐富且多樣的公共財之後,個人的「欣 賞」才容易展開。 一旦我們真正擁有了「欣賞」的氣質,我們立刻就會變成最知足的人;這個社會就 變的愈來愈可愛、愈來愈人性化了。 (原載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五的遠見雜誌) ----------------------------------------------------------------------------- 政大經濟系有幸邀請高希均教授蒞臨演講 時間:2005/10/12 星期三 (晚間六點開始入場) 地點:政治大學商院國際會議廳 歡迎各界人士參與盛會 ※ 編輯: lls 來自: 140.119.41.161 (10/04 17:32)
文章代碼(AID): #13GamVYA (NCCU05_D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