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樺與鈞傑的音樂鑑賞報告~

看板NCCU01_PA作者 (我愛樂府第九季:~)時間20年前 (2003/11/18 14: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使之翼近年來已經成為國家音樂廳常態性的節目了 而表演的成果也每每讓人驚艷 首先 這是個由來自各交響樂團優秀的表演者 或是經驗豐富的管樂老師們組成的樂團 功力自然不在話下 最近幾次演出更是邀請了響譽國際的客席表演者參與 為表演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也讓聽眾更加期待這類型的演出 本季的表演請到了羅傑.布堤擔任指揮暨鋼琴 開場的是白遼士《李威奴托.傑利尼》序曲 這首overture如同大多數的序曲一樣 以華麗響亮的音群為重點 中段進入和諧的慢板 發展至磅礡燦爛的結尾 整首曲子雖然不長 卻讓人有精神為之一振的感受 接下來的曲目是得弗乍克:斯拉夫舞曲 作品第二、三、八號 這首樂譜發行商Simrock鑒於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成功而委託創作的曲子 曲風帶有濃濃的波希米亞味 但不同於布拉姆斯的 得弗乍克帶給聽眾的是更活潑 更歡愉以及熱情的節奏感 輕快的民謠式旋律充滿民族色彩及地方風味 且富含生命力 是首很單純會讓人感受到愉快的舞曲 第三首是拉赫瑪尼諾夫:無言歌 《無言歌》是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三十四,第十四號的創作 這個作品是由十四首歌曲所組成 而《無言歌》則是組曲中最後一首 全曲並沒有歌詞 歌者藉由母音發聲 哼唱整首樂曲 由於旋律太過優美動聽 有許多作曲家相繼為此曲改編成各形式的器樂版本 今晚我們聽到的管樂合奏版本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無言歌》這個名稱就已經讓人感受到很深的意境 不過改編的管樂的版本似乎已經不太容易感受的到原曲"歌"的想法 這首曲子由除了法國號之外的非銅管聲部演奏 豎笛長笛相繼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 而低音部分則交由低音豎笛、中低音薩克斯風還有巴松管擔任 沒有銅管的音色 整首曲子顯得輕柔優雅 不過可惜的是缺少了那麼一點點歌唱的感覺 我相信在管絃樂版本中更能傳達出原曲的意境 上半場最後一首是羅傑.布堤本人所創作的:《梅塔弘》 展現了近代由管樂團發展出的作曲技巧 曲中用了很多薩克斯風做為主旋律 加以銅管及打擊樂的特色交錯 不同於傳統和諧飽滿的合聲 反倒是加入了很多急促 中斷的元素 讓人對近代作品的風格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中場結束後的第一首是比才:《阿萊城姑娘》第一號組曲 這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組曲是由前奏曲、小布舞曲、小慢板以及﹙鐘聲﹚組成 前奏曲以簡單而俐落的旋律貫穿 主題十分突出 接下來的各樂章旋律都十分鮮明且豐富 雖然因為廣為流傳而變成了一首通俗的曲子 不過再次置身現場重新品味 讓我更喜歡這首不造做且單純的曲子 最後是普朗克: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 這首壓軸是整場表演中的重點曲目 由羅傑.布堤及羅玫雅合作演出 正如普朗克一生創作的音樂 充滿理性 形式明晰 線條清楚 精緻又複雜 這首曲子可說是近代最成功的鋼琴協奏曲 以往在管樂團的編制中 鋼琴往往扮演非重點的演出 但在這首改編給管樂團的協奏曲中完全感受不到這種氣氛 兩者搭配的十分巧妙 還有彼此加分的效果 而兩位鋼琴家的演奏技巧更是讓人驚嘆 不只在聽覺上 視覺上的刺激真的稱的上是賞心悅目 非常成功 非常精采 不光是樂曲 同時也讓人沉浸於表演者個人的魅力之中 === 另外補充.. 令人驚艷的小號我不得不再三的強調!!! 雖然只有三支小號但是其演奏實力卻可抵過十支 其中的王戰跟鄧詩屏更是表現精采 轉閥式小號實在頗具魅力 猶記上學期的政大管期末音樂會 王戰與鄧詩屏的雙小號協奏曲讓人咋舌 美妙~~美妙~ 不過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則是全場的重頭戲 兩架鋼琴合而為一 彈奏出迅速敏捷的音符 且搭配成一段段令人應接不暇的活潑旋律 羅傑與羅雅玫爐火純青的鋼琴技巧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另外安可曲也有畫龍點睛之妙~ 不斷加速的阿萊城姑娘竟然可以帶動全場聽眾瘋狂的氣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7.18 ※ 編輯: jaywild 來自: 140.119.27.18 (11/18 14:15)
文章代碼(AID): #_kRXli2 (NCCU01_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