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的乘勝追擊

看板Movie-Score作者 (雪蟑螂)時間14年前 (2010/02/25 21:19),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Angels & Demons:達文西密碼的乘勝追擊 From http://tinyurl.com/ycbn6j5 2010 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入圍提名,Hans Zimmer 以《福爾摩斯》獲得角逐機會,距 離他上回以《神鬼戰士》入圍的年份已達十年之久。身為他十幾年未曾間斷過的忠實粉絲 ,我實在感到高興,是說,我還沒到流淚那種煽情的地步啦。然而,誠如其他樂迷對此提 名的疑問,Zimmer 同樣在 2009 年創作的《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 2009),普 遍評價皆高出《福爾摩斯》許多,那為何奧斯卡評委們會選出《福爾摩斯》作為 Zimmer 入圍代表,而非《天使與魔鬼》?若評委欲以續集電影作為篩選考量,Howard Shore《魔 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的獲獎實証又說不通了。 然後,我必須很誠實地坦承,《天使與魔鬼》是屬於「起初不喜歡,卻倒吃甘蔗、越聽越 有味」的作品。一開始,我被專輯第一首〈160 BPM〉(誰能解釋這個命名是什麼意思嗎? )「嚇到」,心裡抱怨著怎麼又是這種「動作片調調」?《天使與魔鬼》不是《達文西密 碼》之前的故事嗎?既然《達文西密碼》以飽滿的宗教語彙縝密鋪陳,為何《天使與魔鬼 》卻被大量激烈的動作聲效給取代?莫非《達文西密碼》被攻訐「不論電影、演員或是配 樂都充斥難以忍受的沉悶」,所以 Zimmer 就更正筆觸,做他最擅長的動作追逐?再者, 專輯主打「Violin Solos」的 Joshua Bell,他在配樂裏的存在感怎麼這麼低?小提琴的 演奏空間彷彿沒有「Joshua Bell」這位音樂家的必要性?種種自我負面因素,遂構成我 最初對《天使與魔鬼》的不滿印象。不過,這種倒吃甘蔗的感覺,卻是讓我愈來愈喜歡它 的重要因素,既矛盾又詭異,且神奇地,Zimmer 很多作品都會變成這種現象。所以,問 我討厭 Hans Zimmer 嗎?基於某些理由我很討厭 (他一些作為);問我喜歡他嗎?當然, 我這輩子都是他的信徒,若不是他,我怎可能開始聽配樂。 不得不承認,〈160 BPM〉一曲完全是 Hans Zimmer 征服廣大配樂信徒的 2009 年最佳示 範,跳動的電子音場、探底的貝斯頻率、取樣繁複的管風琴音色、過門重拍敲擊與電音洗 滌下的弦樂層次,最後再因應劇本所需的宗教神聖氣質,添入大量疑似虛擬化的人聲合唱 (由於 CD 內頁並未提及合唱團名單或相關錄製、指揮人員,所以我懷疑《天使與魔鬼》 的合唱部分為電腦處理,況且 Zimmer 可能擁有這般擬真技術),不僅討好大部分 Zimmer 粉絲耳朵,也適切為電影追逐、偵查、緊迫解謎的過程設定出最理想的氣氛架構 。相形之下,《達文西密碼》的狀態「文藝」多了! 下一首〈God Particle〉掀起的和弦音景、Joshua Bell 延續前集旋律的獨奏主題,實際 上為電影 Logo 開場的序曲,隨後接上的黑暗合唱,還成為官方預告片的採用元素。前中 段開始的電子音效鋪陳,懸疑莫測,在飄渺人聲的揉接下,又呈現出強烈聖潔的宗教氣質 ,足見樂曲所描寫的高科技機構對象,及其關鍵性產物 (在電影內被解讀為人類能源救星 ,以及毀滅宗教基本架構的產物,兩種因人而異的關鍵意義)。曲末的鋼琴片簡,則讓我 直覺想起 Zimmer 前幾年的恐怖作品《七夜怪談西洋篇》中,關於小女鬼的主題旋律。 同樣關於舊作旋律的直覺聯想,也出現在〈Air〉。樂曲前段,揭自《達文西密碼》哀愁 沉靜的提琴片簡,然而在黑暗厚重的合唱之後,即一分 54 秒開始,一種《人魔》似的偵 查式旋律席捲而來,彷彿死於吃人醫生刀下的義大利警探再度復活、協助符號學教授辦案 解謎;而這段旋律甚至在 Zimmer 思路下逐漸擴寫,時而人唱、時而弦樂、時而電音,精 緻豐富的變奏轉折讓〈Air〉的氣勢不亞於腎上腺素取勝的〈160 BPM〉,可見 Zimmer 對 這段從過去旋律再度提煉的戲劇效果相當喜愛。然,這段旋律在某些角度上卻和《達文西 密碼》第十首〈The Citrine Cross〉又有重疊、延續引用,且樂曲最後段再度接續上述 提及《七夜怪談西洋篇》的鋼琴片簡,這類旋律發展上「交融孕生」 (cross-fertilization) 的曖昧狀態,也未免太有趣了? 〈Fire〉與〈Black Smoke〉,和〈Air〉一樣持續描述符號學教授企圖搶救遭到綁架、取 其生命的樞機主教們的過程,不過精彩度卻未若〈Air〉或集大成的〈160 BPM〉,動態音 效與撞擊點已然麻痺聽者的接收神經,甚至出現疲勞症狀,〈Black Smoke〉的「數位環 繞敲擊效果」,幾乎已經是 Zimmer 集團成員處理動作片屢見不鮮的玩法,相當地不有趣 ,應該是整張專輯最無聊的一曲,而這也是我最初不喜歡這張作品的缺點。 然,長達 12 分鐘長度的〈Science and Religion〉,卻是整張專輯最讓人感動的長篇樂 章,幾乎掩蓋住快讓人不耐的缺點 (甚至可以這麼說,它讓《天使與魔鬼》更出色),同 時這也是 Zimmer 最勇猛的長篇組曲敘事,他在上一部創作《黑暗騎士》展現超長樂曲的 震撼與情緒渲染力 (把樂曲接得很長,似乎是他每年必玩的創作遊戲),《天使與魔鬼》 亦不例外,而且是整部電影最煽情、最重要、直呼「天使與魔鬼」同一性的命題重心。因 此,當總司庫以犧牲之姿、開著直昇機在廣眾眼前爆炸,並以英雄之姿、神選之身創造神 蹟,Zimmer 的音符確實展現出強大的戲劇情境,且爆表的張力直教人頭皮發麻、雞皮疙 瘩,而 Joshua Bell 的獨奏雖有加碼之效,但最強大的情緒營造依舊是 Zimmer 那讓人 噴淚的合成器世界。某一瞬間我有種錯覺,Zimmer 似乎已成為總司庫英雄形象的代言人 與讚頌者,理為英雄的符號學教授反而沒什麼舞台可角逐,而這首曲名也應該易名,畢竟 總司庫的威能與音樂催化太強大,「聖靈乍現:總司庫的逆襲」之類的命名或許也不錯。 在旋律發展上,〈Science and Religion〉幾乎是以一道嶄新的飄邈聲線為主構,提琴獨 奏尚緩緩地增強一脈沉穩、蕭瑟、寧靜的旋律力,並與後而興之的深刻悲壯築出一座強烈 對比的中慢板音牆,雖然曲末彷彿再現《紅色警戒》與《末代武士》的悲劇性弦樂,但整 首細膩的電子修飾、變奏增強與混錄技術,仍是 Zimmer 最讓人心醉、進而迷惘的地方。 聆聽至此,動態者如〈160 BPM〉、〈Air〉,靜態者如〈Science and Religion〉,光這 幾首篇章就讓我相當滿足其中。 低沉陰暗的〈Immolation〉,直覺聯想起《黑暗騎士》或更為早期《神鬼戰士》的「人性 揭露時刻」,Zimmer 以此描述總司庫最終下場也不為過。〈Election by Adoration〉與 〈503〉兩段終曲,皆回顧自《達文西密碼》的主要旋律,並交付 Joshua Bell 的小提琴 詮釋,然而〈503〉卻給我倉卒結束的錯愕感,樂曲過短或許是其因,且明顯地,拉抬的 氣勢忽然草草淡出、結束專輯。這恐怕是整張專輯最美中不足的缺憾。綜觀整部作品, Zimmer 依然帶著讓聽者一氣呵成、吸收作品概念的編曲企圖,且跟《達文西密碼》相較 ,是一種很「不」續集作品的氣質轉變。我想,Hans Zimmer 於 2009 年最出色的創作, 應該就是《天使與魔鬼》。另外,在 Additional Music 人選部分,意外看見 Atli Ö rvarsson 這位冰島佬,他曾為年度爛片《巴比倫密碼》創作過很精采的配樂 (Zimmer擔 任監製),其曲風跟《天使與魔鬼》一樣都以宗教氣質為主。 Music Composed, Arranged and Produced by Hans Zimmer Additional Music by Atli Örvarsson & Lorne Balfe Orchestra Recorded at Sony Pictures Studios & Clinton Recording Studio by Alan Meyerson Orchestra Conducted by Nick Glennie-Smith Orchestrated by Bruce Fowler Violin Solos by Joshua Bell Score Remixed at 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 by Alan Meyerson Cello Solos by Martin Tillman -- http://blog.roodo.com/koalalin Snow Cockroach Soundtrack Personal Reviews 萬聖節音樂派對 → 義大利電影音樂會 → 喬治芬頓台灣音樂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8.48

02/26 16:29, , 1F
160 BTM我猜是bit ber minute...節拍每分鐘160下
02/26 16:29, 1F

02/27 01:44, , 2F
是喔?因為我曾使用軟體去對拍,拍子好像也搭不太上耶~
02/27 01:44, 2F

02/28 00:56, , 3F
B應該是beat?
02/28 00:56, 3F

02/28 01:52, , 4F
160 BPM = 160 beats per minute
02/28 01:52, 4F

03/02 08:55, , 5F
推160 bpm
03/02 08:55, 5F
文章代碼(AID): #1BXdZ9Em (Movie-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