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訓] 書討–雪地固定點及繩隊

看板MountainClub作者 (cerberus)時間8年前 (2015/12/22 03: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結繩雪攀技巧(繩隊及固定點應用) 在未形成冰河的雪坡行進,由於並無跌落冰河裂隙的可能,是否該結成繩隊,必須考慮: 1. 不結繩隊:一旦滑落,各人憑本事制動。 2. 結繩隊:考慮是否使用固定點確保。 結繩攀登可提供滑落者額外的制動力,但也有可能一個人滑落而把整個隊伍拉下山谷的風 險,且因行進速度較慢,遇上雪崩和落石的風險也更高。 一、繩隊行進基本: 1.繩索的掌控: 若攀登路線有急轉彎,當前方繩伴往另一個方向行進時,繩子會變得鬆弛,直到接近轉彎 處時繩子才會再度收緊 二、繩隊確保措施: 1. 團隊制動(結繩未確保) 不使用另外的固定點作確保,隊員滑落後,單憑自己及團隊提供制動,適用於平緩或坡度 中等的冰河、雪坡上。若是在坡度更陡、更硬的雪坡上,滑落會對團隊帶來更大的風險, 須評估是否更改為固定點確保,或不再結繩? 以下要點可增加成功進行團隊制動的機會: * 若下方還有隊員,在手上繞幾圈餘繩。若下方隊員滑落,可將繩拋出以爭取時間,將冰 斧轉換成自我確保握法。缺點是滑落距離將會增加,故餘繩長度必須適中。 * 將最弱的隊員排在最靠下坡的位置(也就是上坡排在隊伍最後,下坡排在隊伍最前),使 滑落時繩隊可很快承擔跌勢。 * 攀登時將繩索收短。將繩索多餘的部分繞成繩圈,將長繩端繞過繩圈打單結,再用鉤環 將此繩圈扣在吊帶上,最後將繩圈斜掛在身上,繞過另一側手臂下。 此技巧在兩人繩隊最適合,若不止兩人則朝領隊繞繩圈。 * 間隔平行攀登:最適用於兩人繩隊。兩人齊頭並行,若一人滑落,繩索拉力會將他擺盪 到另一人下方,比起從另一人上方滑落,衝擊力較低。但因為兩人要各自踢出步階,故會 花費較多力氣。也因此,這個方式在上攀硬雪坡或下坡時是不錯的選擇。 * 適當運用繩索:將繩索擺在隊伍行進的下坡側,比較不會絆到。在下坡時手握住繩索形 成繩圈,依前後隊友的步調伸縮,不致發生「拔河」。 * 注意繩伴的步伐或位置,並隨時對應調整繩索。若發現繩索是繃緊的,可能是被地形鈎 住,或繩伴正陷於驚險的微妙處境,可能稍一施加拉力便會倒落。 * 有人滑落或墜落,馬上大喊「Fall」! 2. 行進確保法 行進確保法做法介於團隊制動和固定點式確保法之間,防護功能和行進效率也介於兩者之 間。使用時,繩隊先鋒在雪中埋設固定點,利用鉤環和繩索將繩隊確保住,後續隊員經過 固定時要解開鉤環,改扣在後方繩子上(攀岩的繩中做法)。而最後一名隊員要負責拆除所 有的固定點。 3. 混合式的防護技巧 在長距離的雪坡路線,為求快速行進攻頂,通常會交互使用結繩和不結繩行進,主要依靠 團隊制動或行確保法,有時甚至不使用繩索。確保通常使用在較陡、較硬的雪坡,或團隊 有人疲憊不堪、受傷的情況下。(p.523) 三、雪地固定點: 雪地固定點的強弱由下方的雪域強度決定,雪的質地愈堅硬,固定點倚靠的雪域愈大片, 固定點就愈穩固。 1. 雪樁: 插入雪中用的桿狀確保器,鋁製雪樁長度從46到90公分不等,式樣也包括圓形管狀、橢圓 管狀、T字形或剖面為凹角。 * 雪樁入角度須視雪坡斜角而定,在平緩的雪坡上,置入角度應該為垂直或往上坡倒幾度 。在較陡的雪坡上,其置入角度應該要和拉力方向大約呈45度角。 * 因為槓桿原理,鉤環或帶環應剛好扣在雪樁露出雪面的位置上,不可再高。 * 雪樁在硬雪效果最佳,若雪太鬆軟,就要把雪樁當固定樁使用(下文詳述)。 * 使用時,要確定雪樁不會被拉出雪面,或受力區域在雪面上沒有看得見的裂隙。 2. 固定樁: 任何可以埋進雪裡用來繫緊繩索的物件,都可稱為固定樁;如冰斧、冰攀工具或雪樁等, 埋設步驟如下: (1)掘一和受力方向垂直的凹溝,以便埋入當成固定樁的物品。 (2)取一帶環綁在物品中間點,將它埋入溝中。若使用雪樁,可在中間點以及帶環外各扣 上一個鉤環連結;若使用冰斧,則可將鉤環扣在柄尖末端的小洞上。 (3)雪地畫出一與凹溝垂直狹縫,深度須和凹溝一樣,否則帶環會對固定樁施加向上的拉 力 (4)用雪將所有東西埋住,只露出帶環尾端,用力踩踏增加雪的強度。 (5)將繩索扣入帶環尾端的鉤環。 * 若雪地較鬆軟,可使用較大的物品當固定樁來增加著力面積,如背包、又長又大且塞 滿雪的收納袋等;登山杖強度不夠,不建議當固定樁使用。 * 使用冰斧當固定樁時,可以2支冰斧做「T字形固定點」,見圖(16-33c) 3.阻雪板 為一附金屬線的屋頂形鋁板,如圖16-34,使用時,埋入雪裡的阻雪板應後傾而與拉力方 向形成約40度角,並挖一條細溝,確保金屬線是沿直線受力。 * 阻雪板適用於又濕又重的雪地,在硬雪層或乾而尚未結凍的雪地裡,效果不好。 4.雪墩 是指以雪雕出的凸形雪堆,可套上繩索或傘帶作為固定點。惟製作程序耗時費力,步驟如 下: (1)先在雪中挖出一個馬蹄形的溝渠,約15~20公分寬,30~45公分深,馬蹄形雪堆直徑至 少要有1公尺,在軟雪地可能要達到3公尺才符合需求。雪墩不應呈淚珠狀(也就是溝渠兩 端接在一起),否則固定點會較弱。 (2)套上繩索或傘帶,為避免破壞雪墩,可用冰斧垂直插在溝渠肩部,或用背包、衣服或 泡棉墊在雪墩的背面和側邊。 5.多重固定點 最安全的固定點,由於可以一前一後的設置(如圖16-36),可提供固定點備援並吸收剩餘 的拉力;又或者設置多個固定點,再以帶環連結分擔拉力。固定點間應保持三、五十公分 以上距離 ,以避免同時碰到薄雪層。 四、雪地確保方法: 進行雪地攀登,不論是使用冰斧或固定點進行確保,其確保系統都應盡可能「穩固」且「 動態」,以減輕加在固定點的力量;總體來說在正確操作下,坐式確保優於器械式確保系 統,因其可提供更為和緩、動態的確保。(p.527) 在確保點的設立方面,確保位置應考量先鋒者,避免和其墜落軌跡重合。但有時在稜線頂 端,不見得每次都能事先預測出墜落軌跡,有時繩伴跌落稜一側,最好的策略或許就是往 另外一邊跳下去,依靠繩懸掛在稜線上制動。 1. 鉤環與冰斧並用確保法(重踏確保)(見圖16-37): (1)取一條短繩環套住冰斧,扣入鉤環。 (2)將冰斧插入雪地,確保者與墜落線呈九十度站立,以腳踏在繩環上並抵住冰斧。 (3)將主繩往上穿過鉤環並繞過後腰,遠端為制動手。 (4)冰爪不可踩在繩環上 此法在下方被確保者跌落時,其力道會讓確保者站得更穩。 2. 登山鞋與冰斧並用確保法(見圖16-38): 此方法在繩隊上攀行進時,可提供較為快速且簡便的確保方法。尤其要探裂隙或雪簷時。 (1)把冰斧整根插入雪中,確保者與墜落線呈九十度站立,以登山鞋抵住冰斧。 (2)快速將繩索繞過斧柄,拉向腳踝前方並制動。 3. 確保器與義大利半扣: 依情況不同,確保者可能站或坐,或由固定點直接確保(使用多重固定點時)。此類確保設 置容易,且在繩索結或弄濕時也可以操作。 4. 坐式確保法(見圖16-39): 此方法利用固定點先確保確保者,提供動態確保方式。缺點是確保者體溫維持不易,且若 是繩索凍住,該確保法就很難發揮功效。也因此在整理確保位置時,可以踩踏或挖掘方式 整理出座位和供雙腳抵住的平台,並把背包、泡棉墊在座位上隔絕雪地,使確保者更為舒 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0.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untainClub/M.1450727861.A.A5B.html
文章代碼(AID): #1MU5crfR (Mountain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