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實行蒙語授課15年免費教育政策

看板Mongolia作者 (荒漠貓)時間14年前 (2010/05/14 12: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內蒙古錫林郭勒實行蒙語授課15年免費教育政策 http://news.163.com/10/0407/16/63MAN0J5000146BC.html 中廣網呼和浩特4月7日消息(記者劉源源 錫林郭勒台記者方明)記者從錫林郭勒盟教育 部門瞭解到,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將在自治區率先實行蒙語授課15年 免費教育政策。屆時,全盟6009名蒙語授課學前教育幼兒、6450名蒙語授課高中階段學 生,將享受免保育費、免管理費、免學費、免書費政策。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自2005年開始,對牧區戶籍家庭經濟困難的高中階段教育學生實施助 學,2007年秋季學期擴大了助學面,將農村、牧區戶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城鎮低保家 庭學生及所有中職學生納入了高中階段教育助學範圍。為扶持蒙語授課幼兒接受正規幼 兒教育,提高蒙語授課幼兒入園(班)率,2008年,錫林郭勒盟又出台實施《蒙古語授 課學前教育補助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蒙語授課學前教育幼兒實行免保育費、免管 理費的補助政策,為實現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礎。錫林郭勒盟教育局助學管理 中心主任娜仁說:「15年免費教育落實了自治區提出的逐步在民族語言授課階段和民族 幼兒教育階段實行免費教育的要求,從今年秋季開始,學前到高中全部免費教育,資金 由盟旗各級政府承擔。」 http://pinglun.nmgnews.com.cn/system/2010/04/28/010425207.shtml 內蒙古支持民族教育 加強蒙語教育傳承蒙族文化  大青山腳下的教室裡,數百名蒙古族孩子正跟著老師一起誦讀蒙古語課文。這是位於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以西100多公里的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的蒙語實驗班。   「如果連本民族的語言都不會說,何談民族文化的傳承呢?」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 校長楊文鎖對記者說。   在這片古詩裡吟誦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敕勒川上,近百年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蒙語在生產生活中逐漸被淡忘。   為了搶救瀕臨消失的蒙語,民族中學於2009年9月在其幼兒部、小學部和初中部各成 立了蒙語實驗班,以漢語文授課為主,加授蒙古語文,同時開設英語和日語。   小學部一年級實驗班的學生其其格告訴記者:「我是蒙古族學生,所以我要學蒙語 ,這裡的老師講得很好。」   楊文鎖告訴記者,實驗班剛開始招生時,不少家長還有一些顧慮,擔心教學質量沒 有保證,最後漢語蒙語兩頭都沒學好。   「一個學期的教學以來,家長們的顧慮完全消失了。甚至一些漢族學生也報名到蒙 語實驗班學習蒙語。」楊文鎖說。   學校因此決定從2010年9月起,在原有實驗班基礎上分別增加一個實驗班,未來還將 逐漸形成「以蒙古語文授課為主加授漢語文」和「以漢語文授課為主加授蒙古語文」的 兩種授課形式,培養更多蒙漢兼通的多語種人才。   若不是校園北面連綿的大青山,現代整潔的校舍和標準的操場跑道讓人們以為自己 置身於城市的校園中。而這樣優良的硬件環境正是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為創建一流 民族學校而累計投入9000多萬元的結果。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滿達說,自治區從1981年起就提出了「優先發展、重點 支持民族教育事業」的方針。2007年以後,在民族教育發展工程的號召下,自治區每年 設立2000萬元民族教育專項補助經費支持民族教育。   除了改善民族學校基礎設施,內蒙古自治區還加大了對蒙語授課學生的補助。其中 ,小學生一學年補貼1080元,初中生一學年補助1350元,僅這一項經費去年投入就達2. 72億元。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城鎮化進程,在校學生人數從1979年的446萬 減少到2009年的284萬,降幅為36.25%。但同期,蒙語授課學生從39.9萬下降到25.6萬, 35.8%的降幅低於學生總人數的降幅。   「自治區正在制訂新的政策措施,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逐步在民族語言 授課高中階段和民族幼兒教育階段實現免費教育的要求。」滿達說,目前,已有8個盟市 率先實現了高中蒙語學生全免費教育。   同時,為了把有限的財力集中完善優質教育資源,內蒙古自治區將2005年時蒙語授 課的1013所中小學調減為目前的520所,在校人數則由25.61萬增加到25.63萬。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民族教育處處長楊惠良認為,民族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 ,一些問題仍亟待解決。比如,高水平的蒙漢雙語師資力量仍待加強,民族文字教材和 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 --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94.9.62
文章代碼(AID): #1BxCsbf0 (Mongo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