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轉載] 從熱火看進攻籃板的演變

看板MiamiHeat作者 ( [ Play Smart ] )時間10年前 (2014/01/03 05:10),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熱火看進攻籃板的演變 2013年12月06日 03:15 北京新浪網 / 張文璟 http://goo.gl/cx2dTw 最近熱火遭遇兩連敗,籃板接連被活塞和公牛完爆,讓人想起《灌籃高手》中 的經典名言:『統治籃板就能統治比賽』。 在當今 NBA三分潮弱化進攻籃板的 大環境下,二次進攻的重要性越來越弱。熱火既是這種潮流的急先鋒,又是受益者。 一些球隊則期望通過「逆流而行」縮短和衛冕冠軍的差距。   歷史- 防守籃板更重要   在籃球比賽轉播裡,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到兩支球隊的場均數據對比,其中就包 括籃板數。這種計算方式存在一定的誤差,第一個問題是無法規避回合數的影響。 以 2008-09賽季的勇士為例,他們幾乎每場比賽籃板都被爆,但場均籃板數卻高居 聯盟第 11 位。這是因為勇士的節奏實在太快了,每48分鐘要打 98.2 個攻守回合, 比聯盟平均多了近 7次。   除此之外,防守較好的球隊籃板數也比較占便宜。這同樣很好理解— NBA球隊 有 7成多的籃板源自於防守端。當你有辦法讓對手經常投籃不中的時候,搶到防守 籃板的機會自然就會大增。更重要的是,攻守兩端的籃板價值仍有一些區別。因此 我們通常會換一種計算方式,即把場上兩端可能出現的籃板都加起來,用比重的方 式來體現。   比如 進攻籃板率 ,即發生在對手籃下的籃板拼搶,計算方式是: 進攻籃板/(進攻籃板+對手的防守籃板) 防守籃板率 則是 防守籃板/(防守籃板+對手的進攻籃板)。 這種算法能有效規避回合數的影響,因此可以比較不同年代球隊的籃板能力。 總籃板率 則是 把己方的籃板總數,除以雙方的籃板總數。 算完這些以後,我們先來看看它和過去幾年冠軍的關係有多大。   NBA 最近10個總冠軍裡,真正符合「籃板強隊」定義的只有 10 年湖人一支, 他們做到了進攻籃板率和防守籃板率都進入聯盟前 10 。而 13 年熱火在這些球隊 裡則顯得非常特別—兩項數據分列聯盟第 26 和第 24 位。10個冠軍的進攻籃板率 平均排名是 16.4,而防守籃板率排名是 9.6。 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賽場兩端籃板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10支球隊裡,有 6支處於『進攻籃板率聯盟中後段、防守籃板率聯盟前10』的 常態。這方面走極端的是 07 年的馬刺 11 年的小牛。 兩支老將球隊都很依賴 投籃能力,進攻端衝搶不是強項,分別位列在該年聯盟的倒數第 4和第 5。但他們 到了防守端的籃板保護則是相當到位的,分別在該年聯盟位居第 3和第 7。   這裡頭除了籃板極佳的 10 年湖人和極差的 13 年熱火外,還有兩支另類球隊, 就是進攻籃板率的排名要高於防守籃板率,分別是 04 年活塞 09 年湖人。其中 09年湖人的進攻籃板率高居聯盟前 3,但防守籃板率只排在非常平庸的第 18 位。 但整體來說奪冠確實要有過得去的籃板能力,除了 13 年熱火之外,近10年的 所有總冠軍都做到了籃板數至少多於對手。   從另一個角度來統計的話,對比也非常鮮明。過去 10 年籃板率最高的球隊: 分別是 04爵士05活塞06爵士07爵士08騎士09拓荒者10騎士11公牛12公牛13溜馬。 這10支球隊只有 05年的活塞打進總冠軍賽,此外 07爵士、 11公牛和 13溜馬 則止步分區決賽,算是其中較好的表現。   這個比重和過去 10 年的防守籃板率第一名接近, 06熱火(奪冠)、 08馬刺、 10魔術 和 12馬刺都至少打進分區決賽。 但進攻籃板率最高的10支球隊呢?在決出聯盟四強(分區決賽)之前全軍覆沒。 其中04爵士、05騎士、06爵士、10灰熊和11國王合計 5支球隊,連季後賽都沒進!   綜合過去10年冠軍球隊的攻守籃板率排名,以及各自年份攻守籃板最佳的球隊 戰績,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一支球隊在防守端的籃板表現更容易影響比賽結果,與 球隊實力更加正相關。 事實上,甚至有些教練已經在有意無意地奉行這種原則, 趨勢於最近幾年愈演愈烈。   現狀- 三分潮推進失衡   更側重賽場一端的籃板保護,和球隊的打法制定息息相關,上賽季就出現不少 這樣的失衡球隊。 其中 馬刺、尼克、勇士、巫師和魔術是防守籃板率聯盟前10, 進攻籃板率倒數後10位,金塊、爵士、活塞和騎士則是相反。你不難看出哪個集團 的整體表現更好,前者有 3支球隊至少打進季後賽第二輪,後者除了金塊全都無緣 季後賽。   這裡頭當然也會受到球員風格的影響。 像 馬刺、尼克和勇士都有不俗的三分 準心,但衝擊力相對不是強項,就使得球員在進攻端相對距離籃框較遠。這種打法 還能方便球員的回防。 而防守籃板率弱於進攻籃板率的隊伍,往往體能比較出色,陣地進攻卻受技術 和射程所限缺少辦法,因此必須更經常打快攻,相對忽略了防守端的保護。   本季這種情況再次被馬刺演繹到了極點。 他們 20.1% 的進攻籃板率排在聯盟 倒數第 3,僅優於老鷹和熱火,但回到防守端的保護卻是統治級的, 以 77.4% 的 防守籃板率僅次於山貓。 你該怎麼樣評價這支球隊的籃板能力?很顯然已經無法用純粹的「強」或「弱」 來描述,他們就是在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案而已。   若對比攻守效率,這種分佈也有所側重。本季聯盟進攻效率前 5的球隊拓荒者、 熱火、火箭、快艇和鵜鶘,進攻籃板率分別是聯盟第 5、第30、第 6、第15和第 3; 本季防守效率前 5的球隊溜馬、馬刺、山貓、公牛和雷霆,防守籃板率分別是聯盟 第10、第 2、第 1、第24和第11。前者是波狀分佈,後者則只有公牛是明顯的例外。   對這件事有清晰認識的是上賽季突飛猛進的勇士。在 Andrew Bogut 長期缺陣 的情況下,勇士並沒有真正出色的防守達人,但新教練 Mark Jackson 就強調了一 個原則:守住籃下,不給對手二次進攻的機會。結果他們的防守籃板率從前一年的 墊底飛躍到聯盟第一,防守雖然算不上頂級,至少也是一支非常平衡的隊伍。   如果說【防守籃板】是改善防守的「捷徑」之一的話,那麼至少在上賽季之前, 進攻籃板強的球隊並不被業界廣泛看好。比如 Rose 健康時的全盛公牛,哪怕戰績 力壓熱火,季後賽卻仍被看低。除了球星質量有差距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靠「量」 支持的進攻往往在季後賽會下滑,在那時候對手的準備更充分、拼搶也更凶狠。   三分潮的影響令各隊漸漸忽視進攻籃板,還能從每10年的數據對比中看出來。 1993年全聯盟的三分出手比重是 10.4%、進攻籃板率是 32.0%;2003年兩項數據分 別是 18.2%和 28.5%;上賽季則是 24.3%和 26.5%。 熱火算是這方面的急先鋒,他們本賽季三分加成後的真實命中率是歷史新高, 而進攻籃板率則是史上最低。   問題在於,熱火是一支防守籃板率同樣糟糕的球隊,這種環境還會讓他們成為 受益者。而那些重視進攻籃板的「逆流」球隊,則有可能通過它拉近和衛冕冠軍的 差距。   熱火- 急先鋒還是受益者?   以整體籃板能力來說,馬刺無法評價,溜馬是強隊,熱火則是弱隊。這在上賽 季熱火隊最後兩個搶七的系列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熱火輸掉的 6場比賽中,東區 決賽給人的印象是被抓住弱點痛打,總冠軍賽給人的印象則是 LBJ狀態有所起伏。 原因何在?因為馬刺即使身高占優(被迫打小球縮小了這一優勢),實際上自己 的進攻籃板也不好,沒法像溜馬那樣專門針對熱火最薄弱的環節。   從例行賽的統計來看,熱火和馬刺同屬於「質」型的球隊。熱火的真實命中率 高出對手 6.1個百分點,但每 100回合要比對手少出手 2.9次;馬刺兩項數據分別 是 5.2% 和-3.7。 這時候雙方拼的就是命中率和罸球數的壓制,對回合的爭奪相 對沒那麼重要。 但碰上溜馬就不同了,他們是一支典型的質量均衡型的球隊,真實命中率勝過 對手僅 2.5%, 投籃次數則和對手難分伯仲。   這類球隊碰到熱火,或許單次進攻的效率略有不及,但能通過增加出手次數來 提高機會成本。衛冕冠軍幾天來輸掉的公牛和活塞,也都屬於這種類型。當然Wade 缺陣會讓他們失去很多「以質補量」的資本,我們不妨等到熱火和溜馬正面交鋒的 時候再觀察,後者是東區僅有的以量見長,實力等級還不輸熱火的對手。   有趣的是,西區不少強隊,包括雷霆、火箭、勇士等等,走的其實也都是熱火 這種新路線。其中有的是同樣不擅保護籃板、有的是失誤仍然太多了,最後仍然得 依賴準心的比拼來決勝負。 質量均衡或者更依靠「量」的老派球隊,上季有金塊和灰熊,這季則有拓荒者。 他們打進總決賽的希望要低於前面幾隊,但在球風上面對熱火或許更有針對性,更 容易彌補實際水平的差距。   往好的方面看,當然是熱火在籃板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在上季仍然能笑傲江湖, 歷史重演一次也很正常。 但這確實已經是非常極端的案例, NBA歷史上也很難找到這麼奇怪的球隊。 也只有熱火在不斷提醒各隊,進攻籃板還是相當重要的數字,即便到了季後賽 也可以保持。 這並非一貫的歷史規律,而是此前根本沒有出現過的防守籃板如此 糟糕的總冠軍熱門球隊。   結語:隨着籃球技戰術的逐漸豐富,會有越來越多打破常規的球隊出現。不僅 僅是強調空間和節奏的熱火,像雷霆這樣失誤極多卻仍然火力凶猛,或如馬刺一般 製造罰球次數墊底卻仍領跑聯盟的球隊,在歷史上也很少見。 有可能是 LBJ、KD和 popo 的出現在抵抗這種規律,有可能是以往的強隊並不 願意用這麼偏執的方式來打比賽。觀察這些球隊能走多遠也是新賽季的看點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熱火的籃板,雷霆的控制失誤還是馬刺的製造罰球, 只能一定程度為對手提供方便,要贏下他們最終還得靠抑制其他的強項。今天公牛 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命中率和罰球次數也完勝對手。沒有誰能靠統治一個環節就 統治比賽,花開數朵各表一枝,籃球的有趣之處也在於此。 -- "Squeeze an orange, and you get orange juice. Put anything under pressure, and you get what's inside." ~ said Pat Rile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7.244.134.73 ※ 編輯: changyiyao 來自: 77.244.134.73 (01/03 05:12)

01/03 05:32, , 1F
安安
01/03 05:32, 1F

01/03 08:44, , 2F
早安
01/03 08:44, 2F

01/03 09:09, , 3F
我這裡是晚安了。 :D
01/03 09:09, 3F
文章代碼(AID): #1InTMkjG (Miami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