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億萬製片:看到錢 就想把它變電影

看板Media-work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0年前 (2013/10/28 18: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8256657.shtml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專訪】2013.10.28 10月初電影「總舖師」台北票房破億當晚,監製葉如芬實現承諾在慶功宴穿旗袍亮相,向 來豪爽的她,憋扭直說「超尷尬」。今年是她的「尷尬年」,因她監製的兩部片反應成對 比:「總舖師」大賣、金馬獎卻受挫,「失魂」受好評、賣座卻不如預期,讓入行滿20年 的葉如芬在獲知入圍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時又說了一次,「超尷尬」。 葉如芬是台灣中生代重要製片,進入電影圈前,她四處打工,直到景文高工電子科畢業後 在MTV店工作才和電影沾上邊。當時她負責管理錄影帶,還寫影片介紹,因此看了一堆經 典藝術片。兩年後,葉如芬開了間咖啡店,店名還用費里尼的名片「八又二分之一」,但 1年8個月就結束營業。可是咖啡店的門關上,電影的門卻開了。 青澀入行 什麼都願意試 1993年葉如芬參加新聞局舉辦的「電影年」製片班課程,3個月結業後,先為宋存壽執導 電視劇「人生一大事」擔任執行製作。沒經驗也沒包袱的她,把製片班外國老師教的預算 、進度表格那套用到電視劇製作,竟然很管用。接著她成為林正盛首部電影「春花夢露」 的場記,正式展開電影人生。 葉如芬進入電影圈正是台灣電影一路探底的低潮期,因此她拍電影、也拍電視劇,在徐立 功的縱橫影業7年間,老闆放手讓她做,熱情又好奇的她什麼都願意試:為電影「候鳥」 上網找加拿大工作團隊,又飛到多倫多拍片;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一個人帶著演員郎 雄、歸亞蕾到從未去過的北京;拍蔡明亮「你那邊幾點」遠赴巴黎。因為拍片,葉如芬還 到瑞典、俄羅斯、日本,經常南征北討,她笑說,「我大概是到過最多國家拍片的台灣製 片。」 資金控制 領教美國那套 葉如芬說,在前輩製片徐立功訓練下,她學會如何操作、控制資金預算,後來甚至接下預 算高達7千萬美元的吳宇森「赤壁」,領教到好萊塢等級製作規模的運作和保險公司控管 的咄咄逼人。吳宇森把在美國學到的一身功力灌注在「赤壁」,葉如芬從該片學到無論手 上有7000萬美元或700萬台幣,製片的道理都一樣,按部就班、能屈能伸就對了。 別具理想性格的葉如芬製片原則是:故事題材吸引人就先拍,以後才想市場,成為新銳導 演的推手,陳芯宜「流浪神狗人」、林書宇「九降風」都在她監製下誕生,享有好口碑。 不過3年前她投資拍卓立「獵豔」卻因錯估形勢,負債上千萬,她坦承,「雖然低潮沮喪 ,但從未對拍電影倦怠。」 億萬製片 也為還債拚過 為了還債,葉如芬與卓立接製片案賺錢,也和其他電影公司合作製片,楊雅喆「女朋友。 男朋友」就是一個,該片在去年以7項入圍成為台灣電影在金馬獎的領頭羊。 但她與導演陳玉勳合作的動作喜劇「必殺技」卻在找資金時處處碰壁,只好另起爐灶改推 「總舖師」,沒想到竟成為「海角七號」後第12部破億的台灣片,讓她嘗到億萬製片的滋 味。可是緊接「總舖師」上映的鍾孟宏「失魂」,影展邀約不斷、金馬入圍5項,票房卻 不見起色。 不少台灣人從事電影業都想當導演,但葉如芬從沒這念頭,她說,「我看到錢,就想該怎 麼把它花掉,變成電影。當製片是件快樂的事,可以發揮創意組合人才,從無到有完成一 件事。」至於入圍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葉如芬說,感謝評審,「但這只 是個逗點,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IRZVfpE (Media-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