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一個關於愛的名字---賴亦恩 @朱淑娟

看板Media-work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2年前 (2011/12/04 20: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08/11.html 一個關於愛的名字---賴亦恩 ‧ 朱淑娟/2011.8.26 《優質新聞調查報導媒合網站》希望能募集180萬元成立基金,重新建構台灣調查報 導風氣,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先捐出10萬元,當募款並不順利時,數月 前在一場媒體公民會議座談會,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林照真當場表示 :「你捐10萬,那其他的170萬我捐了。」 對於林照真的提議,當場大家都覺得很意外,因為對一個大學老師來說,170萬不是 小錢,會談結束後有人向前希望她再考慮一下,林照真只說:「你把帳號給我,我 用這個名字?款(賴亦恩)。」 賴亦恩是她的寶貝女兒,兩年前還是個即將升高二的女生,美麗人生才要開始,卻 不幸遭遇車禍。今天當螢幕上出現無數個賴亦恩,台下一片靜默,胡元輝憶起兩年 前那個夏天,電話那頭傳來林照真微弱的聲音:「我的女兒在加護病房...」。 林照真是國內知名傳播學者,長期關心台灣媒體環境發展,這170萬元原本是要給女 兒的,如今一分一毫都化成了大愛.... 《優質新聞調查報導媒合網站》今宣布成立 胡元輝今天(26)宣布,《優質新聞調查報導媒合網站》預計11月中旬開站,以募款 方式資助獨立媒體記者進行調查報導。這也是國內第一次試著鼓勵慈善家資助新聞 媒體工作者,帶動台灣調查報導風氣。 胡元輝今天在一場聚會中以「新聞業新路向-慈善家重新詮釋慈善事業」為題發表 演說,他表示,全球都一樣,地方、國際、調查新聞都在減少,他觀察國內四大報 ,真正專職在做嚴肅性調查報導的記者等於零。 有的雖名為調查報導,但做的是「類扒糞」的調查,並非真正的調查報導。《優質 新聞發展協會》四月成立,就是希望透過社會捐助,建構非營利媒體的可能,建構 台灣調查報導的新聞傳統。 慈善家資助媒體報導已成趨勢 胡元輝表示,慈善家資助媒體報導已是趨勢,因為「民主需要看門狗」。他特別提 到連續兩年獲得美國《普立茲獎》的調查報導網站《ProPublica》。曾經是美國最 重要房貸公司經營者山德勒夫婦,2006年轉賣公司獲利250億美金,他的家族獲得 10%、25億美金,他捐出13億美金成立基金會推動社會公益,包括環境改造、推動 公民權。 其中最特別的是山德勒夫婦創辦了《ProPublica》網站,聘請華爾街日報總編輯、 前紐約時報調查版主編,從事全美的調查報導,許多記者慕名而來,但最後只錄取 了30位,可以說是集合了全美最優秀的記者。 胡元輝認為,山德勒夫婦所做的,就是重新銓釋了慈善事業的意義。當商業媒體面 臨裁員、減張、轉型、關門的危機,而為了求生存只好爭取最大族群觀眾,於是內 容趨向淺薄化,為民主把關的媒體功能不斷消失。而慈善家的支持,讓非營利的優 質媒體有延續的可能,這對於民主進步無疑是重要的。 首波資助兩位調查報導記者 由於今年11月網站才會上線,《優質新聞協會》理事長蘇正平表示,目前先以個案 資助獨立媒體人,今天首先發出兩筆資助金給獨立媒體人陳香蘭(作品:《大學圈 地運動》)、導演李惠仁(作品:《不能戳的秘密》)。 李惠仁表示,他追蹤禽流感疫情長達六年完成《不能戳的秘密》,但完成後找不到 電視台可以播出,有的回他:因為電視台跟農委會有合作關係。而讓他很難過的是 ,主流媒體已形同被官方「豢養」到不會質疑專業,如果你的新聞老是來得太簡單 ,一遇到科學的東西,記者就不會去懷疑這是不是對的。 為了追蹤禽流感疫情,李惠仁收集了很多資料,但農委會官員除了一味否認外,也 提不出任何證據指他的調查有誤。最近農委會官員私下要與他「溝通」,但又不准 媒體在場,後來不了了之。 李惠仁認為,台灣應建立更好的機制讓記者去做調查報導,因為官員都認為只要把 主流媒體搞定就沒事了,但網路力量強大,他的影片在網路流傳至今已超過50多萬 點閱人次,發揮了廣大的影響力。 然而政府上下至今不願面對這個真相,農委會不願面對,李惠仁於是發文給行政院 ,結果行政院又把文轉給農委會處理,他說:「我上京告縣太爺,結果你叫縣太爺 去處理一下,這太荒謬」。李惠仁說:「我會咬著他不放,我會繼續往前追。」 於 星期五, 八月 26, 2011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 開花結果」-----楊威利 《銀河英雄傳說外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3.42 ※ 編輯: uus 來自: 203.73.73.42 (12/04 21:00)
文章代碼(AID): #1EssuS0I (Media-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