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震怒] 當集結號奪金馬 徐蚌官兵誰來憐!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奚我后 其后來蘇)時間15年前 (2008/12/08 16:13), 編輯推噓8(804)
留言12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作者: waterbot (water)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震怒] 當集結號奪金馬 徐蚌官兵誰來憐! 時間: Mon Dec 8 15:52:17 2008 轉一下魏巍批集結號的文章,魏巍是戰地記者,因為朝鮮戰場上的一篇報道,被編入 大陸教科書而在大陸人人皆知。 其實想也知道,大陸的電影能在金馬獎上得獎的,必定在政治正確上是符合台灣人口味的 比如以前的天浴 陽光燦爛的日子之類 特徵就是解構中共那套價值觀,強調人性 集結號也不例外,自然被中共元老左派批也是很正常的了。 現在看到台灣人竟然還不滿集結號,真是大笑,看來集結號還真是兩頭不討好。 ---------------- 魏巍等:我們對電影《集結號》的看法! 最近,在國內各地影院正在紅紅火火地放映一部軍事題材的賀歲大片——《集結號》。 這部影片是根據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改編的,由劉恒編劇,馮小剛導演,華誼兄弟影 業公司出品。據媒體報導,目前該片的票房收入已突破2億元人民幣。這筆不小的收入把 一些文化官員的頭腦也攪得不那麼清醒了。 《集結號》故事並不複雜,背景是發生在1948年到1956年間。在一次戰鬥中,執行掩護 任務的47名解放軍戰士在連長穀子地率領下被要求堅守4小時,聽到集結號後撤退。但他 們堅守了十幾個小時,也沒有聽到撤出戰鬥的集結號,最後47人全部戰死,僅剩連長一 人僥倖生存。但勝利後,這些犧牲的烈士卻被列為“失蹤”人員。倖存下來的連長穀子 地為了讓犧牲的戰友獲得烈士的名分,費盡了周折。小說《官司》原來的故事是,負責 阻擊的連長要分散在阻擊陣地的四十多個戰士聽見他吹集結號就撤退,結果號兵犧牲了 ,集結號就沒有吹,《集結號》電影卻改為團長給擔任阻擊任務的連長下命令,要他們 在大部隊轉移後派號兵回來吹集合號再撤退,但是團長為了怕全團被咬死,根本沒有安 排吹集合號。這看似很小的改動,其寓意和效果卻大不相同了。 《集結號》上映後,社會上議論紛紛,反響強烈,並且褒貶不一,分歧較大。廣電總局 ,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其它一些媒體給予了充分肯定,用“深刻的 人文關懷、獨特的藝術構思、現代的電影語言、真實的歷史場景”等美譽加以形容,稱 讚它“宣揚了主旋律”,“開創了軍事題材電影的先河”,“吹開了國產戰爭大片的新 時代”云云。 然而,廣大觀眾和眾多媒體,特別是網路,對這個片子是持否定態度的。尤其是那些從 革命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同志,看了這部片子以後,很是氣憤,批評意見很多。 與《集結號》幾乎同時發生的還有另一個引起民憤的事件——洛陽烈士陵園部分被毀掉 改作商業墓地。這兩件事在如何看待和對待犧牲的革命烈士問題上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 ,它們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是相同的,就是動搖軍心,瓦解士氣。 這兩件事和有關評論,引起我們深深地不安和憂慮,我們認為其性質和事態是相當嚴重 的。 這部影片模糊和抹煞了解放戰爭的正義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 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鬥爭形式。也就是說,戰爭是政治 的繼續,是政治鬥爭的最高形式。有史以來的戰爭就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戰爭,一類 是非正義戰爭。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 党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等戰爭,就是促進中國和世界 進步的戰爭,毫無疑問,《集結號》所反映的解放戰爭,就是一場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 義戰爭的革命戰爭。不打敗蔣介石反動軍隊,不粉碎他們挑起的背後有美國支持的內戰 ,不推翻他們的反動統治,無產階級就不能奪取政權,就不能完成社會發展的飛躍,就 不會解放人民,就不會建立起進步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然而,這部電影卻力圖抹煞這場戰爭正義和進步的性質。先聽聽編導人員的初衷。編劇 劉恒(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作協主席、《北京文藝》主編)在《南方週末》上談到 《集結號》的主題思想時說:“第一,我們不討論戰爭有沒有意義;第二,我們不討論 犧牲有沒有價值。”影片的監製陳國富對記者說:“畢竟講的是國共內戰,我們因此特 意避開其正義、邪惡之名的爭論,讓觀眾看具體故事,而不是看戰爭本身。”導演馮小 剛說:“傳統的戰爭片是為政治服務的,這個電影,還是從市場切入,希望在市場上能 夠贏得大部分觀眾。”“我的立場很鮮明。電影裡的人不是自願成為烈士,在被動情況 下,他們把命都搭進去了。” 再看看某些報刊的評論。南方週末2007年11月29日在《擺脫“土匪史觀”、跳出“內戰 思維”》一文中,引用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天石的話,他說:“中國近代史原來的解 釋,建立在國共兩黨政治鬥爭的基礎之上。在近代中國,國共兩黨既有合作也有分裂。 其中對立最為嚴重的時期是1946年到1949年這一段,任何一方都試圖打倒和消滅對方, 你死我活。在這一情況下,兩黨都對中國近代史形成了自己的解釋視角,都要運用歷史 為當時的政治鬥爭服務。因此,這個解釋的特徵概括來講,可稱‘土匪史觀’:彼此互 稱為‘匪’”,“比如,我們曾經稱國民黨為‘大地主、大買辦、大資產階級’利益的 代表。最近幾年,甚至還有這樣的觀點:‘國民黨和蔣介石都是假抗戰,不是為了中華 民族的利益,而是受英美帝國主義主子的指使’,這種史觀導致出很多荒唐、謬誤的觀 點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他說:“兩方都不是‘匪’”,“有必要重寫中國近代史 ,徹底擺脫這種‘土匪史觀’的影響。”楊天石說得很明白,既然國共“兩方都不是‘ 匪’”,二者之間的戰爭也就無所謂正義非正義、進步與非進步、革命與反革命、社會 主義與資本主義了,由此,在他看來,解放戰爭只能是“內戰”,“革命烈士”也只能 是“內戰炮灰”了。 京華時報2008年1月3日在題為《集結號:重申珍惜和平》的文章中提出:“《集結號》 表達了一種新的戰爭觀。一場戰爭,對所有參與者來說,均是兩敗俱傷。戰敗方固然要 蒙受羞辱,戰勝方也一定傷痕累累。從這個意義上,任何戰爭都是全人類的災難,沒有 所謂的‘戰爭勝利者’。除了看得見的物質財富的巨大消耗外,戰爭還摧毀人類文明。 《集結號》真正表現出了戰爭對正常秩序的大破壞,這種破壞甚至延伸到和平年代後的 許多年。它告訴我們,和平是如何珍貴,值得珍惜。戰爭帶來的創傷,不僅僅是47個爹 娘給起了名字的孩子,變成汶河岸邊找不到屍體的無名野鬼,更是險些讓他們的犧牲變 成無價值的虛空,並進而在歷史裡徹底失蹤。” 南方都市報2007年12月28日在題為《和平鴿能否落在〈集結號〉上》一文中說:“影片 的背景,是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國共兩黨,利用第二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大量的剩餘軍火,打了一場規模和烈度都可以跟二戰媲美的戰爭,在中國歷史 上,這場持續近四年的大戰,不僅戰爭規模大,而且使用的武器現代化程度最高,自然 ,戰場上死的人也最多。這場戰爭,在勝利者一方,堪稱戰爭藝術的傑作,過一萬年, 當戰例講都有可說的。但如果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如此大規模的同胞間的廝殺,血 肉橫飛,你死我活,幾十年過去,畢竟還應該想點別的什麼。” 這些在報紙上公開散佈的謬論,是多麼囂張,多麼赤裸裸啊!曾記得,我們在解放戰爭 時期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叫做“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個口號是毛主席在《中 國人民解放軍宣言》裡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提出來的。在這個口號的鼓舞下,我人民解 放大軍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僅用3年多的時間,就把蔣介石的反動軍隊基本消滅了,把 蔣家王朝的殘餘勢力趕到臺灣去了。這是一場革命反對反革命、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其正義性和進步性是不能否定的,否定了它,就等於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否定了人民 解放軍,否定了中國革命,否定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否定了那些為全國解放犧牲了的無 數革命烈士和人民群眾。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人,都深深懂得,勝利是來之不易的。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付出了 多麼大的犧牲和代價啊!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然而,時隔半個多世紀的今天,竟 然會有《集結號》這樣的電影,如此恣意否定它,抹煞它,把兩大根本對立的階級爭奪 國家政權的殊死搏鬥說成是一場無所謂正義非正義的“內戰”。聯想到一個時期以來有 人鼓吹的“告別革命”,“躲避崇高”,“淡化政治”,鼓吹“西化”、“分化”、“ 軍隊國家化”和所謂“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等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難道 不值得我們警惕嗎?!對這些倒行逆施的謬論和行為,全國人民和人民軍隊無論如何是 絕對不能允許的。 這部影片否定與歪曲了我軍的性質和宗旨 我們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它跟資產階 級和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的軍隊所不同的,它是人民的軍隊,它的唯一宗旨,就是緊緊地 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 《集結號》沒有體現出人民軍隊這樣的性質和宗旨,它所體現的是編導們所說的什麼“ 人性光輝”和“人性主義精神”。 導演馮小剛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的《〈集結號〉台前幕後的震撼與幽默》的專題節目 中說:“你看我們過去的電影裡有很多都是,說要選幾個爆破手,都爭著去,然後排長 要不讓誰去誰就噘嘴鬧脾氣”,“我就不怕死,你不讓打仗不讓我去我就急”,“太假 了”。“我們過去的電影裡頭經常會有這樣的人,就覺得他視死如歸”,“它違反人的 本性”,“因為一個人在戰爭面前,在殺戮面前表現出來的恐懼和懦弱,我覺得是人的 常態。”他說“那個《拯救大兵瑞恩》,讓我一下對這個戰爭特別地厭惡,反感戰爭” 。馮小剛說,他“不想表達什麼反戰、對歷史思考這些與政治有關的東西。”他“只是 想關注主人公穀子地個人的命運,表達一個平凡人所煥發出的人性光輝。”監製陳國富 說,“穀子地不是傳統英雄,不是主旋律英雄,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會膽怯也有私心的 人,但大時代和他的性格塑造了這個史詩般的故事。”“人除了活著還需要一點別的東 西,比如尊嚴,比如贖罪感。這一點‘別的東西’,就是構成英雄的必要條件。” 中國青年報2008年1月20日發表秦曉鷹的文章——《為什麼會有〈集結號〉》。他說:“ 《集結號》對傳統的繼承和弘揚是一種跨越式的繼承,一種創新型的弘揚!”這種跨越 “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對人性人道主義的肯定。由於長期以來對所謂‘戰爭殘酷’ 和‘人性’的批判,又由於受到‘愛面子’‘家醜不能外揚’等似是而非理由的影響, 中國以往的軍事題材故事片大都諱言戰爭的殘酷,而且從不涉及人性的方方面面”,“ 這種臉譜化、概念化、標籤化狀況……其可笑程度甚至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集 結號》能把矛盾的兩重性和人性的多側面都如實地展現出來,這正是一個已逝的故事能 與今天的觀眾達到心靈相通的關鍵所在。”“《集結號》的出現和取得成功,還有一個 極為重要或者說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國電影編導的新覺醒。”“只要電影創作始 終把人性和人道主義置於重要地位,中國電影的繁榮就指日可待。” 南方都市報在《和平鴿能否落在〈集結號〉上》一文中對這部影片做了這樣的解讀:“ 對於國共內戰而言,都是中國人,活生生的中國人。”“無論如何,發生在幾十年前的 那場中國人之間的大廝殺是應該反思的,僅僅反思到不把戰爭變成遊戲乃至兒戲,多少 展現一點戰爭的殘酷,還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對人性的拷問,沒有對人在戰爭中無奈命 運的悲憫,無論場面多麼感人,英雄主義的悲歌響遏行雲,還是令人感覺比起別人的電 影界來,我們還是差了點什麼。同胞殘殺的悲劇也許還是不能避免,和平鴿,最終是不 會落在《集結號》上的。”顯然,這裡所說的“別人的電影界”,是指西方國家的電影 界。 如此一來,一部反映解放戰爭歷史題材的影片,就把人民軍隊的階級性和宗旨改變為向 西方國家電影界看齊的抽象“人性”;把革命的英雄主義改變為怯懦、怕死的“人道主 義”。於是: ——它可以違背軍事常識和實際生活,隨心所欲的編造故事,“戲說”戰爭,把影片題 目定為我軍號譜從來沒有過的所謂“集結號”(經查,我軍13種號譜中有“集合號”, 而無“集結號”);把九連防守陣地不是擺在旁邊的山上,而是擺在山下的窪地;在秘 密行軍中打著火把,在你死我活的巷戰中大聲交談。 ——它可以有意安排解放軍官兵穿著美式軍裝,與國民黨的軍隊混戰一團,難分彼此。 ——它可以模仿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和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向中國觀眾展 示西方的文化和人權觀。 ——它可以表現一群解放軍戰士在戰場上有一半人膽怯,怕死,明明沒有吹集結號愣說 吹了,想要臨陣脫逃。 ——它可以不顧我軍嚴明的紀律,讓影片的主人公——解放軍連長隨便槍斃戰俘!以此 顛覆我軍正義之師的形象。 有文章指出,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和某些媒體上出現了“惡搞英雄”的流行段子,例 如,“雷鋒是由於駕駛技術不好肇事而死的”,“黃繼光不小心摔倒了才堵機槍眼的” ,“董存瑞是因為炸藥包上的雙面膠粘住了手才犧牲的”,“劉胡蘭是讓村裡膽小的鄰 居給鍘死的”……。在一定意義上講,《集結號》是另一種形式的“惡搞”,其“惡搞 ”的物件不只是幾個英雄人物,而是人民軍隊整體形象!因此,其性質和影響比社會上 流行的“惡搞”段子更惡劣,更壞。 有觀眾氣憤地說:現在有了歌頌漢奸的《色,戒》,又有了侮辱解放軍的《集結號》, 這些現象似乎有“顏色革命”的先兆! 這部影片淡化以至否定了 人民軍隊政治建軍的光榮傳統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環境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形成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在軍 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鬥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 放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工作,這是我軍克敵制勝,百戰不殆的重要因素。 然而,《集結號》的編導們,卻編導了一個毫無根據的虛假故事,否定這些因素和傳統 。一個連隊被團長派出去執行阻擊敵人的任務,居然不告訴他們團裡整體作戰意圖,瞞 著他們,甚至欺騙他們說,聽到集結號,就讓他們撤離。我軍有這樣的團長嗎?有這樣 的作戰指揮嗎?有這樣的上下級關係嗎?這不是對我軍的詆毀是什麼?誠然,在我軍的 戰史上也有犧牲局部保存全體的戰鬥,但指揮員都是以真情相告,並要求儘量減少傷亡 保存自己,絕不會無情地拋棄他們。我軍的官兵關係,上下級關係,不同於任何反動軍 隊的官兵關係,這一點是非常有名的,連我們的敵人都知道。大批俘虜過來,很快就被 我軍融化,很快就能掉轉槍口打仗,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部隊充滿著一種同志之愛,階級 兄弟之愛(老紅軍稱為階級友愛)。一個戰士受傷了,千難萬難也要把他救下來,烈士的 遺體也是不能隨便遺棄的,掩埋以後,還要插上一塊寫有烈士英名的木牌子。長征過草 地時,有的同志自己僅剩一把炒青稞,也因讓給別的同志,而自己犧牲在草地,如果不 是這種精神,大家互愛互助,怎麼會創造出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的奇跡呢? 党指揮槍,是我軍一個重要原則。我軍自誕生以來,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 在連上,是個重要原因。在党的領導上,《集結號》也毫無體現。連長穀子地臨時要來 一個“尿褲子”的指導員,除了幫助戰士寫家信,根本沒有體現出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 用,也沒有體現出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沒有體現出我軍的強項——強有力的思 想政治工作。在戰鬥的緊要關頭,竟然出現祈禱神佛保佑的迷信現象。 官兵一致,是我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之一。我軍的官兵關係,是階級關係,是同志關係 ,是平等融洽的關係。因此,我軍在相互的稱謂上,或稱職務加同志,或姓名加同志, 它體現了在革命隊伍內,職務的不同,只是分工的不同,而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 集結號》到處是稱兄道弟,“同志”這兩個字,被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軍民一致是我軍政治工作第二個原則。人民軍隊的性質決定了它和老百姓的關係是魚水 關係,歷次戰爭的勝利,都與人民群眾的支持分不開的,這就是毛主席說的,兵民是勝 利之本。而在《集結號》裡,完全沒有體現。47位烈士的遺體被埋在煤山上,群眾和當 地政府竟然都不知道,無人問津,這怎麼可能呢? 至於第三大原則,瓦解敵軍,寬待俘虜,在《集結號》裡,就更是荒唐了。連長為了給 犧牲的指導員報仇,竟然槍殺已經放下武器的俘虜。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個手機短信,說是有幾個“靠不住”,其中最後一條就是:“看了《 集結號》,知道組織靠不住!”這就是《集結號》顛覆我軍政治工作基本原則和光榮傳 統的負面效應。 這部影片顛覆了我軍“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有一篇文章報導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戰爭時期參軍的老同志,當他和子女一起坐下來 看下載的《集結號》時,才看了15分鐘,這位老同志就憤怒的站了起來!他說,馮小剛 簡直是在敗壞解放軍!首先,片頭上,在戰場上王寶強他們的小組中了埋伏,在衛生員 來搶救受傷士兵時,一個躺在地上的士兵大喊救命,這位老同志說,解放軍中最讓人看 不起的就是喊救命,沒有戰士會這樣喊,這是丟臉的事。他說,在戰場上我們的戰士打 仗是非常勇敢的,有一個戰士被敵人擊中,背後炸出了一個大洞,可戰士愣是咬著牙堅 持戰鬥,直到犧牲——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 京華時報2008年1月3日在題為《〈集結號〉重申珍惜和平》的文章指出:“《集結號》 確實聰明,和以往的國產戰爭片相比,戰勝方的視角沒有改變,但它不再續寫光榮和輝 煌,而改為描述慘烈和失落。《集結號》裡沒有痛快殲敵的勝利,只有一次用阻擊連全 軍覆沒換來的成功撤離;它把自告奮勇的英雄,‘降格’為有點不情願死守陣地的普通 軍人,雖然給了他們一個逃跑的理由和機會,但他們最終選擇留下;它為事後理所當然 的榮譽,加上了一個艱難的討要過程。這使得《集結號》裡的戰爭更悲壯、人物更真實 。” 2007年10月與韓國導演姜帝圭(代表作有《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等)對談時,馮 小剛曾談及,中國電影常把人在戰爭面前的脆弱與怯懦作為非常態,讓所有人面對死亡 都大義凜然,甚至渴望去死。他拍《集結號》則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戰爭,表現人們在 死難面前顯得不堪一擊,而裡面又有一些普普通通的英雄出現。(2007年12月24日新聞 午報《集結號和現實中的烈士尋訪 發掘被忘卻的犧牲者》)馮小剛說,“我要表達出人 對戰爭的恐懼。”“我仍然認為人在戰爭面前表現出的恐懼和懦弱都是可以原諒的,而 且是一種常態。正因為這部電影裡表現了這些,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常真實和有質 感的。”陳國富說:“《集結號》雖然是過去的時空背景,但他追求的是一個鮮活的、 現代的典範人物。這個典範要求的不是大家上戰場去盲目拼殺,不是先人後己,這些都 不合時宜了,他描繪的是一個‘要求對得起自己’的英雄。這是很符合馮小剛精神的, 這也是很符合現當代人精神需求的。”(引自聯合早報網2008-1-12)劉恒說:“真實的 死亡造成的感覺必定是恐懼和荒謬。真正的英雄和英雄主義,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 。”“我在美國的西點軍校參觀,看到了一種十分純粹的尚武精神。”(北京晚報2008 -01-21) 根據編導們精心構想的理念,《集結號》確實體現了所謂戰爭的“盲目拼殺”和“殘酷 ”,體現了在死難面前所謂“沒有大義凜然”,只有“恐懼”、“懦弱”、“荒謬”和 “不堪一擊”,體現了他們心目中“現代人物”的生死觀和人生觀。於是,也就有了影 片中穀子地連長如下的“經典”語言: ——“誰他媽不怕死啊,頭皮上飛槍子,褲襠裡頭跑手榴彈,就是神仙也得尿了”。 ——“你怕被咬死,我們九連全給咬死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早就想把自己給咬死了 ,我他媽一直等你的號,我的弟兄們一直等你的號,一個一個到死,都在等著你的號” 。 ——“死也不能白死啊,烈屬一家補七百斤小米,失蹤呢,只給補二百斤,差五百斤呢 !” 這些“經典”語言,在好萊塢,在西方的軍隊裡出現,應該是可信的。可編導者們忘了 ,他拍的不是美國大兵,而是人民解放軍! 果然,批評聲音接踵而來。亞洲時報2008年1月11日在《〈集結號〉顛覆了中國戰爭電影 》一文中說:“電影《集結號》近日成為中國線民的攻擊對象,不少人批評,影片內很 多情節污蔑解放軍戰士貪生怕死,指摘馮小剛歪曲解放軍戰史!”   長安街時報2008年1月2日轉新華網刊登的一篇評文章說:“這樣一來,主人公穀子 地與他的戰友們已經不再是為理想而戰。他們不再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不再是為窮 苦人不再受苦及當家作主,他們出生入死的行為,不再是任何自願的犧牲和獻身。” 長安街時報2008年1月2日轉新華網的一篇文章批評得尤為深刻、尖銳:“這是一部詆毀 解放軍、污蔑歷史、腐蝕中國人價值觀的毒藥電影,這個口子一開,我擔心一場毀滅中 國人核心傳統和價值觀念的潮流會迅速席捲而來,各種各樣的毒藥電影會接踵而至。導 演都抱著這種理念,能指望影片裡看到鼓舞精神、緬懷先烈的故事嗎?我非常懷疑。” “如果我們接受這種對歷史的解釋,那麼當我們轉回頭來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將只能 看到一片灰暗。我們還想不想要一個更好的制度?我們還願不願意進入一個更理想的社 會?我們還希不希望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就必須要有理想, 但既然那些犧牲了的先輩們都不可能有理想,我們又如何可能呢?即使我們真的還有理 想,我們的後輩會不會承認我們呢?他們會不會也把我們看成是一群不‘被迫’就什麼 也不願意做的人?”文章說:“所幸歷史的真實,並不是如《集結號》所表現的那樣。 因為1948年的解放軍,無疑是一支有理想的軍隊,並且這個理想得到了中國大多數民眾 的認同和支援。否則的話,我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小米加步槍’最終能夠打敗‘飛 機加大炮’,也不能理解農民為什麼會用小車‘推出’來一個淮海戰役的勝利。而有理 想的、正義的軍隊在1949年的最終勝利,讓我們在展望未來時,也就不再那麼悲觀了。 ” 的確,我們的軍隊是一個英雄輩出的軍隊,我們的軍隊也是一個充滿革命英雄主義的軍 隊。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 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 去。”這個軍隊有“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有同 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1039頁;第一卷第156頁;第四 卷第1247頁)。這才是我軍的真正的主旋律。 在導演馮小剛看來,過去的電影裡所表現的革命戰士“視死如歸”,是“太假了”,是 “違反人的本性”,而“在戰爭面前,在殺戮面前表現出來的恐懼和懦弱”,才是“人 的常態”。可以說,像馮小剛這樣的人,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能理解我們的部隊,我們 的戰士,更不理解革命為何物。他們只知道人是怕死的,但他們不知道,人畢竟是人, 是社會的人,而不是一般的生物,他們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當他們有了革命的覺 悟,也就是說,對一個神聖的目標有了認識理解,有了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人是可以不 怕死的,是可以成為勇士,成為英雄,成為無畏的戰神。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取得的任 何勝利都是不可能的。試問,如果不是千百萬有覺悟的戰士,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人 民的解放,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而捨生忘死、前仆後繼、艱苦卓絕的戰鬥和犧牲,中 國革命怎麼能獲得這麼偉大的勝利呢?馮小剛等人把自己卑瑣庸俗的靈魂推衍為一般革 命戰士的人性,這是否定我們的革命歷史,誣衊我們的革命軍隊,羞辱我們的革命烈士 ,顛覆我黨我軍的意識形態,腐蝕我國青年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聲稱自己是宣揚 了人性,其實首先是侮辱了人。正如高爾基所說:人應該是一個大寫的人。而他們把人 降低為一般的生物和禽獸,甚至把過去歌頌革命英雄主義的電影作品,斥責為虛假的, 把自己宣揚貪生怕死的人性,人在死難面前不堪一擊,才是真實的有質感的。這不是還 要顛覆我們革命的文藝傳統嗎?這正如一個自私自利的傢伙,永遠也不可能理解大公無 私一樣,正是所謂夏蟲不可以與言冰吧?! -- 勿以妞靚而玩之,勿以妞醜而不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10.133.10

12/08 15:55,
話說回來 為什麼電影要更動沒吹集結號的原因?
12/08 15:55

12/08 15:55,
難道真的是暗婊共產黨 XD
12/08 15:55

12/08 15:56,
答對了,他要告訴你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即使是解放戰爭也是這樣
12/08 15:56

12/08 16:06,
左憤的東西看看就算
12/08 16:06

12/08 16:12,
戰爭很殘酷誰都知道 關鍵是你不能亂改事實胡編亂造
12/08 16:12

12/08 16:12,
如果連當年的經歷者都看不下去 你的東西就很有問題了
12/08 16:12

12/08 16:12,
其實是時代不同 文革時期《舞臺姐妹》也是大毒草呢
12/08 16: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1

12/08 16:23, , 1F
對集結號電影及事件剖析較深的我來轉一片老文
12/08 16:23, 1F

12/08 17:31, , 2F
顯然原文作者沒看過雪白血紅...
12/08 17:31, 2F

12/08 19:29, , 3F
以前的戰爭片都太假 有點太超過 集結號稍微接近現實
12/08 19:29, 3F

12/08 20:17, , 4F
魏巍今年八月已經死了
12/08 20:17, 4F

12/08 21:03, , 5F
容我們給他一句:死好!
12/08 21:03, 5F

12/08 23:24, , 6F
對岸還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觀點...
12/08 23:24, 6F

12/09 09:01, , 7F
人總是活在自己最輝煌的記憶中,魏記也一樣啊
12/09 09:01, 7F

12/12 21:22, , 8F
我好像看到王昇復活了,只是戴的帽子顏色不一樣
12/12 21:22, 8F

12/14 10:21, , 9F
魏老一定沒服過一下過部隊 否則就是睜眼說瞎話
12/14 10:21, 9F

12/14 10:22, , 10F
軍人也是人阿
12/14 10:22, 10F

12/16 17:28, , 11F
魏巍?那個寫"誰是最可愛的人"試圖製造神話的傢伙?
12/16 17:28, 11F

12/16 17:29, , 12F
我一直以為他在文革時已經死了呢,真遺憾。
12/16 17:29, 12F
文章代碼(AID): #19FDSVOe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