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軌跡 張忠任

看板Marxism作者 (矯揉造作)時間13年前 (2010/10/22 01:19), 編輯推噓1(1011)
留言1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史上,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有其獨到的重要貢 獻,佔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依照歷史順序,大體可以將其劃分為如下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從明治維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此期間,日本在進入馬克思主義啟蒙期 的同時,以《資本論》的介紹為發端,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開始傳播。 第二個時期相當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此期間共發生了3次激烈的大論戰。由 此,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形成了對立的兩大學派(“講座派”、“勞農派”)。但是 逐漸成熟的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卻因為軍國主義政府的鎮壓而被迫中斷,被禁錮了 大約8年。 第三個時期是戰後到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迎來了第二春 ,逐漸演化成了四大學派(“正統派”、“宇野派”、“市民社會派”和“數理經濟學派 ”)。出現了許多優秀研究成果,尤其是置鹽信雄和森島通夫的研究,贏得了很高的國際 聲望。 第四個時期是90年代以後至今。蘇東劇變以後,全球化、環境、社會福利、貧困 等現實問題研究在日本越來越受到重視,並開始嘗試引進吸收生態學、應用經濟學 等其 他學科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舊的學派逐漸多元分化,新的學派開始無序形成,呈現出 一種鮮活的學術局面。 一、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期與《資本論》的引進 日本社會主義思想的啟蒙幾乎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步進行的。明治維新之初, 日本在引進西方學說的同時,也接觸了社會主義思想。[據考證,最早在日本介紹 “共產 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是加藤弘之的《真政大意》(1870),不過,這時日語裡還沒 有這兩個詞,採用的是音譯。作為漢字詞彙,“社會主義”一詞 是由福地源一郎1878年 在《東京日日新聞》上首次使用的。第一次在日本詳細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的是1881年小崎 弘道的《論近世社會黨的原因》(《六合雜志》第7號)一文[參見山泉進《奔向思想的 海洋:社會主義的開端》社會評論社1990年]。在日俄戰爭前後,已經出版了許多關於社 會主義的啟蒙著作。如安部磯雄(1865-1949)的《社會主義論》(1903),片山潛( 1859-1933)的《我們的社會主義》(1903)以及無政府主義者幸德秋水 (1871-1911) 的《社會主義神髓》(1903)。其中以《社會主義神髓》最為突出,但它並沒有詳述馬克 思主義經濟學,只從剩餘價值出發來闡述了社 會主義的必然性。1904年10月幸德秋水和 堺利彥直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前兩章,刊登于《平民新聞》第53號上。還有石川三四 郎編、幸德秋水補充的 《日本社會主義史》(1907),均為當時的力作。 不過,這一階段還屬於社會主義思想啟蒙時期,儘管也發生過論戰,但是尚沒有 達到對經濟學進行專門研究的程度。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是從導入《資本論》開 始的。 據考證,《資本論》第1卷早在1887年已經傳到了日本。不過,在日本用日文對 《資本論》的介紹卻是始於1907年《大阪每日新聞》對山川均(1880— 1958)所撰寫的 《馬克思的〈資本論〉》一文的連載。據說,日文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詞彙的形成就是從 山川均開始的。這一時期,福田德三曾發表過研究《資 本論》的論文。(福田德三1874 ——1930)被視為日本的西方經濟學的開山鼻祖,是河上肇的論敵之一。參見杉原四郎《 日本的經濟學家》日本評論社 1984年,第97頁) 在1909-1910年之間,安部磯雄曾經翻譯了《資本論》的開頭部分。在1915年創 刊的《新社會》上,山川均(1880-1958)和高畠素之 (1886-1928)連載過考茨基的《 資本論解說》。從1920年6月到1924年7月,高畠陸續把《資本論》分為10冊翻譯成日文出 版(前8冊由大鐙閣出版,後兩冊由而立社出版),這是《資本論》日文版的最早版本。 二、早期的三大論戰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基本上處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引進、消化時期, 以翻譯、介紹為主。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基本上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 論戰,是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過程的一大特點。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 思想就是在不斷同外部[這裡指日本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所謂近代經濟學派(日語中的 近代 經濟學,指馬歇爾以後的西方經濟學)]進行論戰而成長起來的,同時也是在內部經過多 次論戰而發展起來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界共發生了3次激 烈的大論戰。前兩次是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近代經濟學之間的理論論戰,而第3次則是 發生在馬克思主義陣營內部涉及到日本共產黨的行動綱領 的政策性論戰。 (1)關於價值理論的論戰(1922-1930) 這場論戰是圍繞著《資本論》第1卷的價值理論與《資本論》第3卷的生產價格理 論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展開的。一方以小泉信三(1888-1966)、高田保馬 (1883-1972) 和土方成美(土方成美並不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為主要代表,認為馬克思經濟學不能 成立。另一方則是捍衛勞動價值論的山川均、高畠 素之、河上肇(1879-1946)和他的弟 子櫛田民藏(1885-1934)、山田盛太郎(1897-1980)等人,在最後階段,一位後起之秀 向阪逸郎(1897-1985)也躋身其中了。 (2)關於地租理論的論戰(1928-1933) 這場論戰主要針對的是馬克思的級差地租理論。一方以近代經濟學者土方成美、 二木保幾為主要代表。其主要論點有兩個。一是所謂“平均原理”和“邊際原理”的 問 題。他們認為,馬克思在談到市場價值一般的時候指出,市場價值是在平均條件下決定( 即由平均原理決定)的。但是馬克思談到級差地租理論,卻說農產品的市 場價值是由最 劣等的條件下的個別價值決定(即由邊際原理決定)的。這是矛盾的。二是“虛假的社會 價值”的源泉問題。他們強調,如果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是由邊際原理決定的,那麼由此而 生的級差地租就屬於“虛假的社會價值”,難以認為是剩餘價值。 另一方則主要是豬俁津南雄、櫛田民藏、河上肇以及向阪逸郎。他們強調,農產 品的市場價值是由最劣等的條件下的個別價值決定的問題,屬於方法論上的由抽象到具體 的分析手法問題,與市場價值在平均條件下決定並不矛盾,並就此成為定論。但是,他們 雖然一致認為應該把級差地租作為剩餘價值來認識,但是關於其源泉問題,卻沒有能夠達 成一致意見,最後不了了之。 (3)關於日本資本主義的論戰(1927-1937) 這是一場圍繞著明治維新及日本資本主義性質的兩派(講座派和勞農派)大論戰 。這兩派之間的對立,始於日本共產黨1927年綱領的發表。1927年綱領把日本所應該採取 的戰略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然後是社會主義革命)。而勞農派則 反對這種兩階段戰略論,主張一階段革命論(即直接進行打倒 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 ) ,由此而展開了論戰。持有一階段革命論的一派,在1927年創立了刊物《勞農》,因之而 被稱為勞農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山川均,河上肇,鈴木茂三郎,櫛田民藏,向阪逸郎, 土屋喬雄,豬俁津南雄,罔田宗司,伊藤好道。勞農派的陣地還有《改造》、《中央公論 》以及《大原社會問題研究所 雜誌》和《先驅》等刊物。 這場大論戰,被稱為日本資本主義論戰,也稱為封建主義論戰。講座派強調日本 資本主義具有半封建性質;勞農派則否定日本資本主義的半封建性質。該論戰在日本共產 黨1932年綱領發表之後,由於該綱領強調了日本的封建統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化。這時 ,與勞農派對立的那一派,基於32年綱領出版了《日本資本主義發達史講座》(共7卷) 系列叢書,這些作者也就因之而被稱為講座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山田盛太郎,平野義太 郎,野呂榮太郎,大塚金之助,小林良正,服部之總,羽仁五郎,山田勝次郎;代表作有 野呂榮太郎的《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史》和《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條件》、服部之總的 《明治維新史》等。講座派的理論陣地還有《經濟評論》、《歷史科學》、《唯物論研究 》等雜誌。 這場論戰,主要是圍繞著三個方面來進行的。一是對日本資本主義現階段的認識 問題,二是日本農業的性質,特別是地主和佃戶以及地租的性質問題,三是明治維新的性 質以及幕末(指江戶幕府末期)的日本經濟發展階段問題。爭論涉及歷史、現狀和諸多理 論問題。雙方的爭論的焦點在於,講座派強調日本資本主義中存在封建殘餘,即存在著半 封建地主制的統治和以其為基礎的絕對主義天皇制,主張在社會主義之前,必須進行資產 階級民主革命;勞農派則強調金融資本的統治作用和農業的資本主義化,主張應立即進行 社會主義革命。 1936年7月,講座派由於所謂“共產科學院事件”被鎮壓;1937年12月和1938年2 月,勞農派連續因為“人民戰線事件”被鎮壓,包括大內兵衛(1888—1980)、宇野弘藏 (1897—1977)以及有澤廣已在內的38名“教授集團”遭檢舉。至此,這場日本資本主義 論戰被迫中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於1952年方才戰火重燃。戰後,日本的學 者們對戰前的馬克思經濟學研究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特別是,河上(1951—1952)匯總了 昭和初期的《資本論》研究成果,櫛田、久留間和宇野編撰了戰前發表的馬克思經濟學論 文集。這對於推動戰後馬克思經濟學在日本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三、戰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復甦與發展 戰後,被壓制多年的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不過,雖 然30年代中期由於政府的鎮壓而被迫中斷的論戰又戰火重燃,但是戰後的日本馬克思經濟 學並非戰前研究的簡單繼續。這是因為,首先,以《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的蘇聯史達林 所確立的理論體系也開始流入日本,共產國際的“全面危機”理論也重新開始活躍起來, 而列寧的“兩條道路”理論更是席捲了整個經濟學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論備受矚目。 其次,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共產黨也對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日本戰後一代的馬克思經濟學者,就這樣在世界政治局勢風雲變化下成長起來了 。他們主要在戰前積蓄的研究業績和新的理論動向這兩極之間開始了其研究活動,當然一 些戰後才登上歷史舞臺的新要素也不無影響。 戰前,在“講座派”和“勞農派”兩大派之間展開日本資本主義爭論,由於政府 的鎮壓而被迫中斷,戰後又重新開戰。不過,卻不再明顯地體現為“講座派”和“勞農派 ”兩大派的對立,爭論的範圍也擴大了許多,變得很泛,包括日本是否應該稱為美國的屬 國的所謂“自立——從屬論戰”、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是否由於壟斷資本因美援而死灰復燃 的論戰、關於反壟斷的構造改革論戰等。 隨著學術研究的自由化,馬克思經濟學者發起了大規模論文集出版活動。例如《 潮流講座經濟學全集》(潮流社1949),“民主主義科學者協會”經濟部會編寫的《講座 資本論解釋》(1951-1953)等。不過,《日本資本主義講座》(岩波書店1953——1954 ) 雖然也屬於這種嘗試之一,近來的評價卻不高,被認為不過是套用了史達林在《蘇聯社會 主義經濟問題》(1952)一書中幾個錯誤命題(由此所得出的一些錯誤結論,如戰爭不可 避免論、不平衡發展必然論等,都具有負面影響),並且按照當時日本共產黨的政治綱領 “51年綱領”(當時日共的“新綱領”明確規定在從屬於美國的前提下進行“殖民地、從 屬國革命”)的要求編寫而成的。另外還有民科研究部會編寫的《經濟學教科書學習講座 》(1955—1956),也是解釋當時蘇聯的教條主義的,目的是使其在日本能夠得到普及。 另外,在此期間《資本論》的譯文也由數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如日本評論社、岩波書店、 青木書店、河出書房等)。而游部久藏編寫的《〈資本論〉 研究史》(Minerva書房1958 年)把從戰前開始的圍繞著《資本論》論戰的各種論點按照題目進行了分類整理,開創了 編撰《資本論》論戰史的先河。 進入60年代以後,羅斯多爾斯基(Rosdolsky)著《資本論注解(全5冊)》(青 木書店1962—1964)一書成了解釋《資本論》的主要標準,這是代表蘇聯學統的正統學派 立場的典型著作。而作為工具書,主要有久留間鮫造、宇野弘藏、岡崎次郎、大島清、杉 本俊朗編著的《資本論辭典》(青木書店 1961),另外大阪市立大學經濟研究所編寫的 《經濟學辭典》(1965)也是以馬克思經濟學概念為中心而編寫的。 渡邊佐平主編的《論戰:現代的經濟理論》(日本評論新社1962)在對現實課題 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新的總結。而宇野弘藏的《現代帝國主義講座 (全5卷)》(日本評論新社1963)一書則把帝國主義作為現代資本主義的特徵來認識, 體現了一個具有總體分析性質的龐大的研究計畫。該書試圖採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聯繫 當時處於經濟高速成長期的日本的實際。這時的“宇野派”手裡也開始有了宇野弘藏主編 的《經濟學大系(全8卷)》(東京大學出版會 1962—1963),氣勢磅礴,積極展開了包 括方法論、原理論、帝國主義論、世界經濟論、日本經濟論在內的全方位的理論研究。 在60年代以後出版的3部書的關係很有意思。由宇野編著的《資本論研究(全5冊 )》(築摩書房1967—1968)、宇佐美誠次郎(1915—1997) 等編著的《馬克思經濟學 體系(全3卷)》(有斐閣1966)和游部久藏(1914—1977)等編著的《資本論講座(全7 冊)》(青木書店1963— 1964)。這些著作都是以《資本論》為中心的馬克思經濟學著 作。不過,宇野代表“宇野學派”,宇佐屬於所謂的“正統派”,而彙聚在遊部那裡的經 濟學者則 沒有明顯派別傾向。 就這樣,戰後日本馬克思經濟學在圍繞著各種問題的不斷論戰與學派的分化組合中進一步 發展。 對於馬克思經濟學來說,1967年和1983年是兩個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年份,分別 是《資本論》第1卷發行100周年和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學術活動空前活躍,出版的論著 也多得不勝枚舉。這是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的黃金時代。 在紀念《資本論》第1卷發行100周年之際出版了一系列學術著作。經濟學史學會 編撰的《〈資本論〉的形成》(岩波書店1967)一書,從史學的視角出發, 將《資本論 》的形成過程通過與同時代的經濟學者相比較以及其對國外的影響等多種角度來進行了探 討。而《馬克思經濟學詞典(全16卷)》(大月書店1968 —1995)一書,則是久留間鮫 造從戰前就開始著手用心血凝結而成的力作。該書是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久留間按照 自己的分類(“競爭”、“方法”、“唯物史觀”、“恐慌”、“貨幣”)重新編輯而成 的,這種研究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此時,日本的馬克思經濟學研究者們,也開始回顧 自己的研究歷程。例如,日高晉等編著的《日本馬克思經濟學(上、下)》(青木書店19 67)將目光放到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個人身上,把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的譜系從堺 利彥直寫到了宇野弘藏。而守屋典郎的《日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青木書店 1967)則側重了理論發展的沿革,雖然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般的角度進行闡述的,其主 要內容為經濟理論。 蘇東劇變以後,日本的馬克思經濟學研究也曾一度陷入彷徨時期,有些人甚至說 ,《資本論》已經從“聖典”變成了“古典”,也就是說將成為經濟學思想史的一個組成 部分。表現在出版上,這一段時間,相關論著較少。不過,持續時間並不長,到了伊藤誠 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平凡社1995年)和伊藤誠等主編的《馬克思的反攻:政治經 濟學的復活》(日本評論社1996年)的出版,標誌著彷徨期已經結束。之後,馬克思主義 經濟學研究邁上了新的臺階,2000年以後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的新的出版熱潮。 其中,尤其以SGCIME(The Study Group on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Marxian Economics,《馬克思經濟學的現代課題》研究會)所推出的《馬克思經濟學的現代課題》 叢書為代表。該叢書共分2集9卷計10冊。第1集的標題為全球資本主義,分6卷7冊,第1卷 為全球資本主義和世界秩序、國民國家體系——世界政治體制的重組和國民國家體系的轉 換,分為兩冊,第1冊世界經濟的構造和動態,由河村哲二和宮崎晃臣主編;第2冊國民國 家體系的重組,由岡本英男和池上岳彥主編。第2卷資訊技術革命的射程,由半田正樹、 石橋貞男、佐藤公俊、福田豐主編。第3卷全球資本主義和企業制度的變化,由菅原陽心 和今東博文主編。第4卷全球資本主義和景氣迴圈,由星野富一和栗田康之主編。第5卷金 融體系的變化和危機,由稻富信博和清水敦主編。第6卷社會變革中的眾生相,由木前利 秋和竹野內真樹主編。第2集的標題為現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和經濟學,共分3卷。第1卷資 本主義原理的再構築,由小幡道昭主編。第2卷現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階段論,由新 田滋、加藤國彥、河村哲二、岡本英男主編。第3卷現代馬克思經濟學前沿,由植村高久 、野口真、星野富一、榎本裡司主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98.162.134

10/31 06:14, , 1F
關於地租部份的論戰有點問題。李嘉圖認為只有級差地租,沒有
10/31 06:14, 1F

10/31 06:16, , 2F
絕對地租。而馬克思認為既存在級差地租,也存在絕對地租。這
10/31 06:16, 2F

10/31 06:20, , 3F
兩者並不矛盾。由於地主擁有土地的壟斷權,因此農產品不像工
10/31 06:20, 3F

10/31 06:26, , 4F
業品會發生利潤率平均化的運動。相反,農產品會按照最劣等土
10/31 06:26, 4F

10/31 06:30, , 5F
地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出售。租地農場主至少可以得到和工業品
10/31 06:30, 5F

10/31 06:33, , 6F
生產者一樣的平均利潤,而農產品價值與生產價格的差額作為地
10/31 06:33, 6F

10/31 06:37, , 7F
租被地主階級拿走。但剩餘價值在租地農場主與地主之間如何分
10/31 06:37, 7F

10/31 06:43, , 8F
配,則要按個別情況來分析。因為存在土地壟斷權,優等和中等
10/31 06:43, 8F

10/31 06:45, , 9F
土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能夠按最劣等土地的產品價值出售。故
10/31 06:45, 9F

10/31 06:49, , 10F
馬克思用"虛假的社會價值"來指稱地主階級憑藉土地壟斷權,向
10/31 06:49, 10F

10/31 07:00, , 11F
社會的其他非農業生產部門攫取來的剩餘價值。它仍舊是剩餘價
10/31 07:00, 11F

10/31 07:00, , 12F
值,只不過不是農業部門自己生產出來的。
10/31 07:00, 12F
文章代碼(AID): #1Cm7ORlA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