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1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幸福的日子來啦!)時間13年前 (2011/06/28 21:51), 編輯推噓1(1017)
留言1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http://www.taijicn.net/html/07/n-1007.html 來源:《武魂》   本文作者致《武魂》編輯部:筆者現年64歲,晚年習練楊氏太極拳。現寄去《求真求 實 ,從宗師的困惑中解脫出來》一稿,此文對楊澄甫先生“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人 ”的身份有所質疑,若能發表,或許會引起拳界的一場爭論。但這個疑問,在筆者及筆者 周圍的拳友心中已存在多日,現直言不諱,一吐為快,謹希望能得更多師友教誨,辯明真 理,脫困解惑。謝謝!   一、問題的提起   為什麼會產生“楊澄甫大師是不是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承人”這個疑問呢?   楊澄甫出生於1883年,到1917年其父楊健侯去世,已經35歲了。按照陳炎林的說法, 楊澄甫年近弱冠開始學拳,即從1899年起,到1917年,拳齡已是18年了,這個年齡對於楊 氏太極拳承上啟下的責任來講,應該是“完整準確”地繼承了楊氏拳法的成熟年齡了。可 是,楊澄甫的拳法為什麼與其父的拳法就不一樣呢?難道是楊健侯沒將太極拳傳給兒子嗎 ?依據封建社會的傳拳理念,這絕不可能!難道是楊澄甫笨而惰學嗎?據陳炎林講,楊澄 甫練拳是絕頂聰慧的天才。然而事實上,父子兩代所傳之拳,無論是拳架、練法上,還是 在理法、心法、勁法上的差異,簡直判若兩派,這是怎麼回事呢?   近半個世紀以來,拳界一個占絕對壓倒優勢的說法,是楊澄甫繼承並發展了祖輩、父 輩的太極拳,“三代研習而定型”之說,是流傳最廣且為很多人所贊同的結論。但這種結 論未提供事實依據,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推測。既然說“經三代研習”,就必須講清祖孫 三代是如何研習的,其研習成果之間的傳承關係是怎樣的,最後“定型”的內容是什麼, 意義何在。如果沒有上面幾個問題的事實考證,就不可妄下“楊氏太極拳,經三代研習而 定型”的斷語。下面,筆者對這一結論,談一談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楊澄甫並未繼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楊氏太極拳包括本體和應用兩大部分內容。本體指拳架套路,應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 破解法。兩個部分的核心內容是內功。而內功的訓練和培養是靠太極拳的理法、心法和勁 法。楊澄甫究竟是否繼承了祖輩、父輩的拳法,本文將其父與他的拳架、內功理法、心法 和勁法做個比較就清楚了(筆者:楊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楊式太極拳述真》及其 弟子魏樹人的著述為准,楊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及其弟子的著述為准 )。   先談拳架。楊健侯在京溥倫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個拳式。楊澄甫在上海教 拳據1925年出版的《太極拳術》記載,其拳架共80個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極拳使用法 》中,記載的拳架共78個拳式;1933年,楊澄甫將自己創編的拳式定型為85個,分三節九 個套路,並將其中快速的技擊性招式,改為健身性舒緩動作,遂出版《太極拳體用全書》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定型”,是楊澄甫給自己創編的拳架套路定型,並非給楊氏 太楊拳拳架套路定型。據魏樹人大師所著《太極拳內功理法》之《拳苑記事》裡披露,汪 永泉大師在向楊健侯學拳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堅持楊健侯所傳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練法, 並將其一並傳給京都一脈的眾多弟子。這種拳架及練法與楊澄甫定型拳架及練法根本不同 。由此可見,楊澄甫的拳架本體與其父楊健侯的拳架本體根本沒有傳承關係。   再談練法。楊健侯教授拳架套路,反對盤空架子。他根據“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 道理認為,太極拳是陰陽互根、內外相合的統一體。初學者沒有內功,如果長時間地盤練 拳架,只練了外形即陽面的招式,而沒有內功培養即陰面的支持,就會出現盤空架子,形 成外形僵硬呆滯狀況。應當先給初學者講清一招一式的理法內涵,使其樹立“意在先”、 “以意導形”的意識後,再去練拳式。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去盤拳架。這是事半功倍 的練拳途徑。楊澄甫的教授方式是給初學者一天教兩個拳式。初學者姿式基本正確後,第 二天再往下教授兩式。就這樣進行下去,直到把架子盤完。然後再研究掌握太極拳理法、 心法以及推手勁法。上述是兩種根本相悖的練法,其間哪有什麼傳承關係呢?   第三談理法。楊健侯在教授盤拳時,總是要求習練者首先要從意識上樹立鬆散、通空 的觀念。他認為橫向上散和縱向上松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散,就松不下來;不能松 ,也就散不出去。通是散的延伸,空是進入無為境界的保證。楊健侯認為,習練者盤拳之 前刻意求松,並不能做到真松。心靜無為的前提條件才能保證習練者意識上的鬆散。楊澄 甫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只提到盤拳“運行時,周身骨節,均須鬆開自然”;在《太 極拳說十要》中,只提到“全身鬆開”、“肩鬆開”、“松腰”之語,至於怎樣“鬆開” ,根本沒有涉及。這不能說是繼承其父的太極拳理法。   在對待老拳譜“虛領頂勁”、“頂頭懸”的提法時,楊健侯認為這些概念不易理解而 不好掌握,卻秘傳楊氏的“後脖頸蹭衣領”要領。將“虛腋”的提法,改成“腋下夾著兩 個熱饅頭練拳”秘傳。改“含胸拔背”為“開胸張肘”;改“松肩墜肘”為“肘意墜腰圈 ”;變“尾閭中正”的提法為“塞腰和三道氣圈”,並有“胸前十字”、“兩個勁源”、 “三關運用”“八種勁別混合運用”等一系列可操作法則。而楊澄甫卻未提出上述理法的 傳承,只借用了陳式太極拳的一些舊提法,諸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 拔背”“沉肩墜肘”等。這些法則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性,極容易產生認識混亂。比 如,陳微明編著的《太極拳術》一書,將“含胸拔背”作為一條理法寫進《太極拳說十要 》,立即遭到李雅軒的批評。他認為:長期“含胸拔背”地練拳,就會練成羅鍋。他肯定 地認為,這個理法不是楊老師的東西,是陳微明的私貨。弄得陳微明只得再作出修改性的 解釋。   上述諸多事例的枚舉,足以看出楊健侯、楊澄甫父子兩代太極拳在理法上沒有傳承關 係。 -- 來自加拿大達爾豪希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的撰文者,在他們題為「預測 2000-2050年畜牧生產的全球潛在環境成本」(Forecasting potentialglobal environmental costs of livestockproduction 2000-2050)的文中說:「我們建議應該 優先抑制此產業的增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_RBmMjHUw
食用植物產品對環境比較好,因為吃肉牽涉到消耗靠植物維生的動物,效益較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65.100

06/28 21:58, , 1F
又來了...正不正宗有這麼重要嗎...
06/28 21:58, 1F

06/28 21:58, , 2F
我說這篇文章的作者
06/28 21:58, 2F

06/28 22:01, , 3F
作者是張光燄 文章太長了 請看連結
06/28 22:01, 3F

06/28 22:10, , 4F
這不是正不正宗的問題,是練法明不
06/28 22:10, 4F

06/28 22:10, , 5F
明確的問題。有明確的練法,才能檢驗
06/28 22:10, 5F

06/28 22:11, , 6F
效果。如[含胸拔背],照一般的教法
06/28 22:11, 6F

06/28 22:12, , 7F
誰知道含到哪?可是楊健侯的講法卻可
06/28 22:12, 7F

06/28 22:12, , 8F
以檢驗成果。
06/28 22:12, 8F

06/28 22:15, , 9F
楊澄甫學到的或是傳出的太極拳,符不
06/28 22:15, 9F

06/28 22:16, , 10F
符合楊家心法本來就很重要,要是符合
06/28 22:16, 10F

06/28 22:17, , 11F
那楊太真得是目前大眾認知的樣子,
06/28 22:17, 11F

06/28 22:17, , 12F
不符合,那現在一般通行的楊太就是一
06/28 22:17, 12F

06/28 22:17, , 13F
場笑話,健身或許真有點價值,再繼續
06/28 22:17, 13F

06/28 22:18, , 14F
作為武術傳承就是沒價值。
06/28 22:18, 14F

06/28 22:24, , 15F
而且楊澄甫不善技擊,有強人踢館,都
06/28 22:24, 15F

06/28 22:25, , 16F
是楊少侯代打,或許他推手上有一定
06/28 22:25, 16F

06/28 22:25, , 17F
技巧,但那也表示,他傳得拳,不具技
06/28 22:25, 17F

06/28 22:26, , 18F
擊作用,練到死也沒法當作技擊拳路。
06/28 22:26, 18F
文章代碼(AID): #1E2TnpL5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