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林文學詠春拳介紹

看板MartialArts作者時間15年前 (2009/04/20 11:2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GARYLAMWINGCHUN-ANINTRODUCTION, BYGREGORYE.LEBLANCTRANSLATEDBYA.HUANG 林文學師傅詠春拳介紹 作者GREGORYE.LEBLANC 譯者黃教練 詠春拳功夫也許是在世界上最知名的武術,它來自中國南方被以極大的熱情散佈到世界的 每一個角落。宗師葉問由中國帶到香港,詠春拳 得到高度重視基於其高效率的戰鬥方法 和許多著名的代表人物。其中一個最顯著的人物是葉問的第一代學生-已故黃淳樑。黃師 公早年贏 得了60場比武為自己和詠春拳打出聲譽。成為葉問武館之教練後,他被認為是 李小龍詠春拳主要的導師。黃師公也是很有成就的草藥醫 生,以及一個很搶手的書法家 。 在加州蒙特利公園市,黃師公的最資深繼任者之一已在過去幾年中一直默默地教他老師的 詠春拳系統。這繼承者是師傅Gary林(林文 學)。林師傅跟隨黃淳樑師公學習詠春拳超 過15年和為他的武館之總教練6年。1978年,林師傅擊敗了所有的挑戰者贏得香港自由 搏 擊冠軍。因為這場競賽的勝利他被授予了雕刻”詠春”二字的金幣獎章,並獲得他的同門 和其他門派的尊重和敬佩。(譯者註:直到現 在林師傅每天還是戴著這”詠春”金幣做成 的項鍊)林師傅也是一個有成就泰國拳擊手,並在九十年代初期往往擔任在香港泰拳比賽 的裁 判。林師傅已經教詠春拳功夫和泰國拳20多年。他也很榮幸擔任1991年香港詠春拳 體育會的董事(President)。 林師傅敘述了黃淳樑/林文學詠春拳系統有5個主要部分的研究。這些部分將學生在詠春拳 培訓整個過程中學習的技術進行大的分類,給 予了的整個詠春拳系統全面的架構。此外 黃淳樑/林文學詠春拳系統也教導木人樁,六點半棍和八斬刀。 。 5個主要部分如下,並詳細說明每一項: 1.過手-手法(手,拳,掌,肘,肩)技擊招式 2.控制法(Closing)-(站立的)封手,抓,拿,,摔法 3.步法/腳法-踢法和腿的破壞 4.推法-單手和雙手發放/彈射 5.拉法-外部,內部和旋轉發放/彈射 最有名的詠春拳招式屬於過手這一種類,這些動作最常見的黐手中。過手技術通常著重於 獲得與對手的四肢產生接觸,然後利用這接觸做 為橋樑,以獲得侵入目標區,這橋樑可 以是對手提供的或詠春拳手所創造。頭部和頸部是首選的目標,次要目標在對手的上部和 下部軀幹 的中線。過手所用的招式取決於各種的情況,通常執行時會同時結合進攻/控制 和防禦行動。 林師傅描述各種詠春拳招式為一個的武術自助餐,每個學生是由老師帶領著體驗形形色色 的武術菜餚。仔細選擇,而不是匆匆忙忙的過程 中,慢慢享受武術菜餚,然後徹底消化 。當學生成熟時,他/她也準備好一個詠春拳技術工具箱,充滿了最適當的行動,面對當 時刻的需 要。也許最重要的因素,改變了學生的工具箱成為一個有效的戰鬥系統的是黐 手。黐手是詠春拳的公開的秘密的,讓詠春拳手成功運用, 結合和不斷變化從一個招式到 另一個招式。 黐手被視為是詠春拳的靈魂,在其高階的形式是一個自由的敏感性的練習,最好的訓練是 學生不僅是學習如何打擊對手,而且也涉及如何 感覺和控制其攻擊動作。黐手讓學生有 機會獲得使用詠春拳技巧的經驗,仍然能夠帶著相同數目的牙齒回家。黐手不只是學習掌 握肢體動 作,它也是成功訓練詠春拳所必要對心理和情感至關重要的培育。這概念必須 被理解和應用,如果要真正理解高層次的概念和其將變自己 的,如“身心合一”(身體 和精神的統一,思想和行動統一在一起)。 林師傅說,每個人總是要在同一的道路發展;必須熟練每個訓練步驟,一點也無例外。如果 學生希望達到詠春拳高峰,他/她必須掌握的 不僅是肢體方面的,但他/她也需要自己的 掌握心理和情感的。 黃淳樑詠春拳下一個部分稱為控制法(Closing)。控制法所有各方面的培訓,是學習如何 進入,佔領和控制對手的位置。控制法 還包括抓和拿住敵人技術,類似擒拿術。控制法 最終使詠春拳手能夠超越對手的三關(手腕,肘和肩),阻止他的行動,並佔據了他的位 置。控制法技術重點在搞亂對手的平衡,打破對手正對你的能力,化掉他正確的結構產 生的力量。控制法可使用一個動作做抓住對手,或 添加其他技術,如打斷腿,摔法或發 放。 控制法,連同所有其他非打擊招式,是在林師傅的詠春拳稱為輔助的動作。林師傅是指出 輔助的動作,通常不會被用來發動攻擊,而是使 用在主要的攻擊之後。因為輔助的動作 ,如控制法,不是詠春拳的主要特點,主要特點是攻擊和使你的對手無能力攻擊,輔助的 動作只會 在我們的首要攻擊能力外增加另一個進一步控制和多樣化的層面。輔助的動作 如控制法僅在機會出現時才使用的,在迅速變化和近距離的 黐手或街頭打鬥中在機會出 現時自動作出的反應。 步法/腳法是了解完整的空手格鬥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些技術在黃淳樑詠春拳包括了步 法,封腳加上發放,摔法,腿的傷害,當然還有 踢。腳法/腳法步法是透過訓練腿部力量 ,協調,還有特別是平衡。詠春拳踢的力道是和手打力道一樣,因為它來自相同的身體結 構性調 整與地面。踢的攻擊目標往往是膝蓋和腳踝,以及腹部,髖關節和軀幹的下半部 。踢的用法是透過不懈的練習和黐腳的訓練。黐腳是一個 腳敏感度的訓練;這一訓練發展 協調性,時間點的選擇和準確性。 腿攻擊可作為單獨的技術,執行獨立的攻擊行動,或作為戰略性攻擊的一部分來擾亂對手 和造成對手身體的不平衡。詠春拳有一個說法: “手動,腿也動。腿動,手也動”,到 最後手和腿是一起行動的如陰和陽是一起的。看到詠春拳高手表演這些類型的腿攻擊行動 ,是一次 讓人謙卑和恐懼的感覺到詠春拳踢法和步法技術的直接和殘酷性。 黃淳樑詠春拳接下來的兩個概念是推法和拉法。這兩個概念的相似處在它們同樣被用來破 壞和削弱對手的平衡,結構和根基。從而削弱他 的發力和有效的搏鬥。推和拉也削弱對 手的能力替自己反擊,摧毀他接著行動的機會,並讓他容易受到我們的攻擊。推和拉是與 其他類型 的技術組合使用,,如封手和摔法,破壞對手的平衡,或者為我們自己創造一 個有利的位置。當我們面對一個更高大和更強有力的對手時 ,這些推和拉的技術是至關重 要的戰鬥時,因為這些技術能對手的身體移動和失去平衡,從而奪走好的結構產生的力道 。當我們面對多人 攻擊時,推和拉也非常重要的,利用這些技術創造人肉障礙,盾牌和武 器。這些技術也可用環境來當您的武器,將你的對手砸向在您的周 圍地區可使用的東西 。推法和拉法的不同處在推法被看作是一種控制的動作(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能),而拉法 被看作是一種機會的動作( 當機會出現果斷地採取行動)。 黃淳樑/林文學詠春拳系統也教授木人樁,發展的結構性的力道和如何正確運用這一力道 。身心合一的概念是在這裡促進(思想,身體和 精神的統一行動),每種招式的應用皆 以冷靜和有審慎的目的。林師傅往往指木人樁是你的第二個教練,自然地幫助你有正確的 結構和培 養恰當的時間感和使用適當的角度。詠春拳練習者打木人樁時最好是想像在實 戰情況,這是被稱為與假想敵人對練。 此外,林師傅的詠春拳訓練,包括六點半棍的教學,也稱為龍棍。訓練六點半棍可作為武 器,並可作為訓練內力的工具。為了訓練的效果 ,六點半棍長為九英尺而且用最重的木材 製造。學會六點半棍之後任何像棍的東西可作為武器。使用六點半棍需要好的能力控制這 武器。 它的應用極相似詠春拳的空手的手法,六點半棍是靠正確的身體結構和側重於控 制對方的中線極;而不是追他們的武器。 最後,林師傅教八斬刀作為培訓的工具和武器,這個學習是保留給最後階段的訓練;這是 因為學生需要能駕馭空手的技術後,他/她正確 地使用刀。雙刀的招式幾乎完全依賴詠春 拳空手的技術。雙刀的訓練和使用並不像六點半棍取決於正確的身體結構產生的力道,而 是靠如 何充分運用刀鋒利的地方和招式的應用。 林文學師傅的教學理念是一個公開的和公正的教法;只要是肯下功夫和下決心學習的學生 ,林師傅都很樂意地教導。林師傅致力於為後代 維護詠春拳和提高詠春拳至更佳的發展 水平和更高的水準。 原文之連接LinktotheoriginalarticleinEnglish http://www.garylamwingchun.com/index.php?view=article&ca tid=34%3Aarticles&id=68%3Agary-lam-wing-chun-an-introduc tion-by-gregory-e-leblanc&option=com_content&Itemid= 1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32.33

04/20 20:16, , 1F
james原來你也是鄉民啊XD
04/20 20:16, 1F
文章代碼(AID): #19w-kAqi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