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跆拳是一種態度之 想當人才或人力自己決定–寫 …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as me)時間16年前 (2008/01/08 10:36),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aekwondo 看板] 作者: smallda () 看板: taekwondo 標題: 跆拳是一種態度之 想當人才或人力自己決定–寫在中國大陸變化前後 時間: Mon Jan 7 10:12:18 2008 一群人,正默默以台灣早期的吃苦方式成長。這群人,在中國。 每個有心向上的大陸青年都把他們的眼光放到全世界,而台灣年輕的一代是否也如此? 這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應該也必須思考的。 先一個小故事開始: 2004年雅典奧運前夕,中華跆拳道代表隊移地訓練,其中一站到了北京,原本預定訓練 場地的北京大學體育館,卻正要整棟拆除重建,牆壁磁磚已經全部敲掉,地板都撬起, 電路管線也都拉走了,簡單說,那裡已經是個廢墟。 時任中華隊總教練的劉慶文先生便找了當時的中國隊總教練陳立人先生,共同協調場 地問題。在台灣,至多就是換個地點,不過陳總教練拍胸保證說:兩天後就可以開始 練習了。 到了當天過去一看,原本要拆除的體育館,內部基本設施與電力已經恢復原狀,專門 等中華隊訓練結束再進行改建。當時中華隊除了下巴快掉下來,腦中暫時沒有別的想法。 魄力、效率、特權、有guts等...,都是在聽完這故事之後,分別從不同人嘴裡吐出 的字眼。而我所感受到的是,一個在跆拳道方面從未有基礎的國家,到現今能夠大方 的迎來送往各國選手與相關人士,並且舉辦陸續主辦國際賽事,並非是砸錢就有的。 在每個國家都求強盛的追尋下,中國大陸願意作,努力做的態度透過每個不同的面向 表現出來。跆拳道,只是其中一項作為努力崛起的實證罷了。 回過頭來,台灣本身在觀念、創新、靈活度上佔有優勢,但此外,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人家怎麼從後面趕上來的 ? 若只單純評估還有幾年才被超越,這種想法只有套一句戴德梁行台灣區總經理顏炳立 的話可以形容,那就是:「天真、活潑又可愛」,因為一但被超越,我們很可能就不知道 如何趕上了。 因此透過中國大陸發展跆拳道與其人才培養的制度,讓新生代的台灣青年剝去歷史與刻板 印象的迷霧,直接看一個國家與人民想要起飛時是如何的「頑強拼搏」。 個頭的大小不一定表示飯量多寡,但實力的大小通常表示分量輕重。我們的前輩曾經這樣 苦過而茁壯,現在換另一批人告訴我們了。 一、成長 - 從知道這個世界開始 中國大陸在1949年以後,經過不短的自我封閉期,因此各項領域較之於外界,進展比較 慢。只是君不見,1978年的改革開放至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成果變化,讓「三十年 河東、三十年河西」此話不假,這樣亟欲雄起的力量是很可觀的。 如果有形的戰爭是眾所共見的槍砲坦克,那麼國際社會間彼此合作又競爭的方式,可說是 無形的戰爭,常常是皮笑肉不笑的暗中較勁,而且顯然更多元化。 而奧運場上,是另類展現國力的舞台,我一直認為是聯合國安理會2.0版,只是競賽規則 更為具體且公正嚴謹。不管在真實世界中是大國小國、強國弱國、富國窮國的選手,只要 取得資格都可以平等競賽。 在這個世界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狀同時,奧運精神似乎提供人們以和平為基礎,以人為最 高價值的正面導引作用。所以,當跆拳道作為一個體制完備、人口眾多的項目進入奧運後 ,從來都是各國藉此平和方式表現「實力」的最佳選項之一。 通常決定戰爭的勝負並不一定是先進武器和軍隊規模,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人的智慧和 決心。整個八年抗戰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證,那就是典型的以弱勝強,不然現在大家 都是領日本護照了。 跆拳道這塊領域也是,很大比例決定在人。從1992年,中國大陸成立跆拳道協會籌備小 組開始,到2000年雪梨奧運得到第一塊跆拳道金牌(女子重量級-陳中),不到十年。再接 著2004年雅典奧運的陳中與羅微分別摘金,成績直接翻兩倍。 這中間過程,實在不是一蹴可及,也經過不短的陣痛期,可以說屢戰屢敗、卻也屢敗屢 戰。其中,不管有沒有參賽資格,都派專人與選手去現場觀摩與紀錄,也勤辦比賽增加 經驗,在成立協會籌備小組的隔年就舉辦全國對抗賽,積極度可見一斑。 在經驗與技術不足下,弄清楚別人在做什麼以及怎麼作很重要。中國那時剛出道,就是 那種在旁邊默默洗碗,也要堅持偷看大廚炒菜的中華一番小廚師,充分發揮「作中學、 學中作」的精神,不到十年在雪梨奧運拿到金牌,說是跆拳道界的新人王也不為過。 這點一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依然相同,中國先前已在世界區資格賽取得四席選手權,在 不用參加在越南舉辦的亞洲區資格賽情況下,依然整隊帶去現場觀摩。這種精神與表現, 用在取得主動權與知己知彼上,等於逐步建立競賽時的不敗因素。 賽場如戰場,輸贏雖不能強求,但累積自身實力之外,在戰前充分創造對勝利的有利條 件,降低不可預期或無法控制因素的比例,等於間接預見結果。 贏家總是先求取自身的不敗條件,等待適當的勝利契機,因此能立於不敗是操之在己才能 提高勝利的機率,贏家之所以贏,其實就是先弄清基本面與技術面,準確判斷,創造勝利 的條件後才進場。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孫子-軍形篇》 萬事起頭難,開始能做的就是調查、考察、觀察。一旦明暸自身程度與對手的強弱良莠, 就是成長的開始。知道怎麼作之後,前進的步伐就會加緊,而中國大陸正在加緊步伐。 二、人往高處爬 - 好制度才能吸引人才 欲達目標,需要有人才,而先有適當環境,才能吸引人才,人盡其才,方得其利。 是極其簡單的道理。 一般來說,各國在培養與照顧人才方面大多是不遺餘力,一旦被發掘或是拼出成績, 國家或企業通常立刻包養,內容簡介如下: 1.工作性質單純 (只要為國爭光就好) 2.無經驗可 (國家或企業負責培訓事項) 3.待遇良好 (獎金或固定薪水常很可觀) 3.定期享有員工出國旅遊 (參加國際比賽) 4.發展潛力高 (有機會廣告代言,跨足其他領域) 真是待遇好、福利佳,屬於「要敢上梁山,得有三兩三」的範圍,有志者請自行參考。 基本上中國大陸也是這樣,這並非只是華人特別能吃苦而已,而是因為環境因素,在台灣 與中國大陸或世界各地都一樣,為了脫貧或追求更好生活,吃苦是必然的現象,重點 則要看誘因是什麼 ? 以跆拳道項目來講,中國大陸情形是這樣的: 1.整體水準: 大量外聘教練(韓國兵團佔最大宗),充實訓練設備, 藉著國際地位的便利, 在充分與各國交流之下,經驗與素質均上升快速。 2.人才挑選:直接從其他體育項目挑選人才,等於直接組建一支專門的跆拳道部隊,其 中,目前以籃球、田徑項目出身的選手表現最亮眼。現在逐漸有各地方的 跆拳道專項選手升上來。 3.福利待遇: 選手從打上省級比賽開始,立刻提供樓房與獎金,指導教練與選手待遇相同 。待遇等級從省級到奧運級採累計式調升,(如:省級+奧運級的雙重津貼) 如果再加上企業贊助或額外代言的收入,通常比一個大學教授薪水還高, 退休還可安排轉任政府研究部門或教職,走溫馨路線,相當誠懇。父母放心 孩子走這條路,人才來源廣。 4.政策配合: 如果選手一路成績耀眼,省長、指導教練與負責的體委就可能高升,可說雨 露均霑。在各種誘因下,中央與地方大力支持發展,選手可以將希望與夢想 寄託於制度,無後顧之憂,因此短時間內能急起直追,其來有自。 除去台灣與大陸間複雜的糾葛,我看到的是一個「態度」,一個想衝想飛的態度,他們 知道關鍵是人才,人才也是人,為了一展長才所以要無後顧之憂,一但現實問題被解決, 就會特別賣力,所以他們做到了。 好的制度可以吸引及培養人才,不好的制度只會逼走人才,以他們在一個毫無基礎的項目 不到十年有如此成績,難能可貴。 中國大陸常被批評為人治的國家,只是換另個角度想,當他們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 跳脫冗長的公文旅行或法定程序,效率常常是驚人的。這樣另類的態度,雖然像是雙面刃 ,但每個制度本身都有其優點與缺陷,他們的經驗不必然是最好,卻也值得讓生活在台灣 的我們參考,人家是如何去為了做一件事而積極動作的。 三、想當人才或人力,自己決定 中國大陸約有十三億人,是台灣的57倍,要出頭真的不容易。在中國,能考上大學的大概 就像科舉時代般的艱難,有的地方還要放鞭炮以示慶祝。當然北大、清華、交大等名校更 不用說,都是「尖子」(註一) 型的人物,在大陸也向世界開放的今天,台灣的青年人未來 一定會遇到他們。 目前在中國大陸,較偏向菁英式教育,好的人才,再多的資源都給你,中間後段的,請自 個兒努力,天天向上,總歸一句話:共體時艱,國家經費沒那麼多。 其實在台灣也差不多,重點大學幾年幾百億讓其他學校垂涎,不重點大學還得小心隨時 被砍頭退場。 一個曾經在報社當總編的長輩就說,一天幾千封求職信,以 「文組首先看台、政; 理組再加清、交、成 」 (註二)的原則挑選,此外都銘謝惠顧。實在是快、狠、準。 不否認其他學校也有優秀人才,但比例上來講,這樣的方式對領導者是較有效率的。 或許這樣很現實,但遊戲規則是人家訂的,不然請以別的方式表現您的才能。 說到這裡有個重點,我們自己怎麼被決定看作「人力」或是「人才」? 在參考了國語辭典、中文維基百科、雅虎奇摩知識加以及個人見解,簡單定義如下: 人才:所謂「人中俊才」是也,在某一項領域或技能專精及相對特別強的人。 人力:所謂「幫人出力」是也,相對於人才,專業性較不明顯,可替代性較高。 一聽就知道人才跟人力不在同個級別上,當人才還要吃得苦中苦耶,這時人性的弱點 就會告訴我們:「活這麼累幹嘛?」 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都偏向人力,君不見「人力資源」公司一大堆,只是人才不太需 要透過這管道而已。 許多名人都說過,人要提升自己的格局氣度,就從提升視野高度開始。當世界局勢演變 ,讓我們把眼光從台灣輻射出去時,低頭不見抬頭見,首先會碰到遙遠東方有一條龍,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中國那麼大,基本不缺人,好的人才沒有幾千萬少說也有幾百萬,而人才中的人才,叫做 菁英,這就比較少了,要稱兩的,但還是不少。 這些人以後會在世界各地四處逛,不小心就遇到。你要工作,他要糊口,大家都很急, 二話不說就是比條件,看誰基本功夠。 學歷、經歷、能力、長相、談吐、內涵、企圖心、家世背景等…永遠比不完,所以應徵 時,主管會從有限的條件挑選有限的人才。要是自己出來創業的,那挑戰也不小,不依 靠公司或政府保障,直接挑戰社會現實,是非常具有勇氣的。 只是,勝負早在比較前就已經決定了,比較至多只是告訴你是贏或輸的現實而已。 中國大陸的現狀是警訊,也或許是另種轉機。事情都有一體的兩面,端看怎麼想, 在面對台灣以及其外的競爭對象時,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專業也好,興趣也好,在現在,夠有勇氣與創意都可以當飯吃的,趕緊趁早累積實力, 自己才是幸福的締造者。 在高學歷等同高失業率的時代,專業人才之所以吃香是有不可替代性,我相信每個人都有 自己的藍海組合,如果基本上大學畢業,那你是幸運的,但不要輕易相信學歷具有絕對優 勢,社會是看能力決定你是人才還是人力。 有個長輩曾說過:「如果只想當人力,那就不必有什麼夢想,你要做的很簡單, 努力工作,按時繳稅,開心生活就好。」 「然而如果想當人才,夢想只是基本配備,壓力就是平日享受,失敗常 找你串門,挫折比你還了解自己,你要做的不簡單,得先想辦法把這 些熬成一鍋,加一點甘之如飴,然後邀請成功與卓越一同來品嘗。」 這段看起來像寓言故事的話,隨每人解讀而不同,但卻清楚的傳達出一件事:要當人才 或人力,是由你自己決定。 「想要人前顯貴,就要在人後受罪」,人力 V.S人才,一字之差,碧落黃泉矣 (註三)。 所以,或許我們都並非天才,但願我們皆是人才。 註一:「尖子」為中國大陸用語,形容頂尖卓越之人。 註二: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簡稱 「台、政、清、交、成」。為台灣學生選擇大學排行的前位。 其中台大與政大歷來多以在文學、法學、商學、社會科學領域見長; 理工科系則多以台大、交大、清大、成大為首選。「台、政、清、交、成」 的說法不表示名次排序,僅為約定成俗之說法。 註三:「碧落」指天上 ;「黃泉」指地下。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上窮碧落下黃泉原有到處尋找之意。而「碧落黃泉」 表示相距甚遠之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201

01/07 11:51,
學長超級認真 學妹由衷佩服 > <
01/07 11:51

01/07 13:48,
推一下達叔 (現在我還漫想成為天才 兩個禮拜也好)
01/07 13:48

01/07 14:16,
推"趁早累積實力~自己才是幸福的締造者"~^^~
01/07 14:16

01/07 20:35,
達叔一定要推一個的!!!XD
01/07 20:35

01/07 20:39,
另外推一句「想要人前顯貴,就要在人後受罪」
01/07 20:39

01/07 21:50,
1.政大名聲沒那麼高了2.不只態度,還有資源集中程度問題
01/07 21:50
※ 編輯: smallda 來自: 140.112.231.201 (01/07 22:08)

01/07 23:02,
達叔說他比較喜歡當"達公"喔~又要麻煩大家改口囉XD
01/07 23:02

01/07 23:14,
推一下達公(話說我受了一堆罪怎麼還沒顯貴)
01/07 23: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12.174

01/08 14:55, , 1F
5年了 我到現在還不知道PTT的跆拳版到底在那裡...
01/08 14:55, 1F

01/08 23:01, , 2F
在台大社團版裡
01/08 23:01, 2F

01/08 23:07, , 3F
找到了...
01/08 23:07, 3F
文章代碼(AID): #17Wk6LKq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