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精準訂價

看板Marketing作者 (山猴大王吼嚕嚕)時間6年前 (2018/06/28 22:27), 6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RDE_-uo ] 跟大家分享一本好書 行銷不只是做廣告,產品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塊 價格當然就至關重要了 這本詳細介紹訂價的書籍非常值得參考 歡迎光臨好讀網誌版,比較好看圖 https://monkeyinsight.blogspot.com/2018/06/Confessions-of-the-pricing-man.html 這本書太過精彩,大力推薦做行銷的人一讀。 對一家公司而言,賺錢是最重要的事,但賺錢聽起來又俗氣又邪惡, 業界通常改稱為「獲利」。能獲利的公司才能永續經營,好品質的產 品才能繼續存活在市場上,員工也才能繼續有工作做。 弔詭的是,獲利明明受三個因素影響:成本、價格、銷售量。新聞卻 很常看到一家公司為了提高獲利,要嘛降低成本(也就是摳死當cost down),要嘛降價去衝銷售量。比較少見藉由提高價格來增加獲利。 雖然可能因為企業通常不會放出漲價消息,以免引發消費者不滿。但 實際上企業也確實比較少用提高價格來改善獲利。 這本由研究價格多年的德國人Hermann Simon所撰寫的《精準訂價》, 出發點就是「價格才是影響獲利最關鍵的因素」。他列出幾家財星五 百大企業,假設價格調高僅僅2%,對獲利都可以帶來極為可觀的影響, 甚至可以增加超過兩倍的獲利!反之,如果為了衝銷量而降價20%(通 常折價幅度要大到讓消費者有感才有意義),銷售量可能要兩倍才能 維持相同獲利。 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沒多少人想打價格戰,但為什麼價格戰天天 上演呢?Simon提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公司嘴巴說獲利很重要,但實 際上沒人在乎有沒有做到獲利目標,大家只關心業績和市佔率。我認為 是現代分工以及獎懲機制的問題。獲利不佳可以檢討的因素太多了,業 務賣不夠多、行銷活動不力、工廠效率不彰、供應商原料太貴等等,大 家都有錯就是大家都沒錯。然而,只要市佔率一掉,百分之百是業務跟 行銷的錯,等著人頭落地。老闆設定這樣的獎懲機制,你覺得員工會為 老闆衝高獲利,還是為自己衝高市佔率? 《掠食者思考》和《從0到1》都有提過類似的觀點。獎懲機制對員工行 為影響極大。所以不要再質疑員工沒有為公司著想了,作者呼籲請把獲 利跟獎勵機制綁在一起! 價格=價值 如果問影響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本書核心全部圍繞在一個答案:價值。 因此經營品牌最重要的任務有三個: 1. 創造價值:產品在品質上一定要符合價格定位。我很喜歡作者引述的 法國諺語:「價格終將被遺忘,只有產品的品質還在。」研究發現消費者 很快就會忘記價格,但產品品質很難忘。東西買貴固然很扼腕,但買到 爛貨會讓人更火大。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為了省成本犧牲品質。 2. 傳遞價值:很多人說「好產品自己會說話」。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 謠言了,所有東西的價值都是靠行銷推動的,差別只在你有沒有意識到 而已。傳遞價值最好的方法,不是透過抽象的形容詞(「車內空調讓物 流司機更舒適」),而是建議再進一步轉換成可量化的好處(benefit, 例如司機更舒適可降低意外事故__%和減少司機病假天數__%)。 3. 保有價值:一個東西的價值是否可持續?這尤其適用在比較耐久的產 品如車子、電器等等。售後服務水準符合他的價格定位嗎?二手貨還值 錢嗎?Toyota和Porsche的車子都運用產品保值能力建立產品價值。 了解上述這些道理後,作者才開始講訂價的技術面課題。 訂價技術 從直覺來想,訂價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成本是多少,然後加個多少比例 上去。另一種是看市場上競爭對手怎麼訂價,我們緊跟著他。 但其實科學一點的做法,是推算需求曲線和價格彈性,找出最適價格。這 在本書第六章有很多數學的討論,非常值得一讀。作者有個不錯的建議: 關於價量關係可以跟去問經驗豐富的人,例如業務同事或客戶。可以問以 下問題: (1) 如果把產品價格增加10%,你認為銷量會降低多少? (2) 為什麼? (3) 接下來競爭對手會做什麼動作? 如果還有餘力,就必須要推測對手的動作來制定未來策略。書中也有講到 幾個假設模型,讓我們了解建立價格是件相當複雜的工作。 然而今天其實訂價技術已經走到非常複雜的境界,例如同一張機票一直隨 時間而改變,這些精細的價格操作稱為「價格差異化」,目的是為了讓利 潤極大化。前段討論的「最適價格」可以讓下圖的獲利矩形("our profit") 最大化;而「價格差異化」則是把獲利空間往右延伸到獲利三角形("Money left on the table")的範圍。 價格差異化就是令人討厭的貪婪資本主義了,簡單來說就是瞄準有需求、 願意多付錢的人,設法讓他們支付較高的金額。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榨乾 消費者剩餘。操作不好可能引發不滿,風險大,獲利也多。我不是很喜歡 這一章。我認同企業要有獲利,但沒有必要趁火打劫。 最後作者也討論了市面上幾種創新訂價方式。例如按使用量收費、吃到飽 方案、憑良心付費等等。背後邏輯和案例也滿值得思考。 總之,《精準訂價》這本書對經理人和行銷人都會很有幫助。下次要做殺 價競爭之前,可以多想一下:價格是業績不好的主因嗎?壓低價格賺到的 營收,能帶來獲利嗎?真的沒有其他非價格的手段可以維持或增加銷量嗎? 價格戰很少有贏家,常有的是贏了短期業績,公司獲利卻大衰退導致裁員。 操作前一定要精算,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 乎! -- 閒來無事讀篇文章  猴子硬塞部落格: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63.1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0195966.A.E32.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tsim (61.231.63.149), 06/28/2018 22:27:11 ※ 編輯: tsim (61.231.63.149), 06/28/2018 22:29:40

07/09 02:22, 6年前 , 1F
07/09 02:22, 1F
文章代碼(AID): #1RDF1022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