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家建言》商管教育 有競爭才有品質

看板Management作者 (女友很像吉崎直緒^^)時間16年前 (2008/07/05 19:10), 編輯推噓5(509)
留言1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經濟日報╱蔡翼擎】 2008.06.29 03:49 am 企業管理碩士(MBA)被視為就業的「黃金護照」,成立商管學院又只需「電腦和教室」 ,因此台灣166所公私立大學幾乎都有商管學院;急起直追的中國大陸,近年也急速擴大 商管教育產能,兩岸商管高等教育產業總產能進入空前高峰。基於兩岸商管教育密切的 競合關係,邁入量產後的MBA教育,品質的維持與提升是否更為困難,值得關切。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日前舉辦2008世界管理教育研討會,特就「大中華地區管理教育品質 之改善」議題,邀請東海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劉水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李天生、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參與論壇,由世新管院院長徐木蘭主持。 基本訓練不足 企業搖頭 徐木蘭曾到大陸兩度講學,她發現大陸商管教育成長驚人,以此對照台灣近十年商管教育 膨脹的經驗,不免讓人憂慮兩岸商管教育的品質問題。 劉水深也質疑,台灣引進現代管理教育雖然已有40多年,但商管教育是否令人滿意,尤 其在全球競爭時代,台灣的商管高教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可以爭取海外學生,仍是疑問 。 兩岸三地中,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管理教育都已躍上世界排行,但李天生表 示,香港中大仍在檢討該校工商管理學院畢業生進入社會後的表現。例如,會計學院發 現,會計系畢業生進入職場不成功的理由,不是專業知識不夠,而是常識不足,企業界 常批評學生連企業倫理的基本訓練都不夠。他指出,對商管學院畢業生而言,學歷或GP A只是敲門磚,企業界重視的是素養與修養的綜合表現。 李天生指出,企業界與商管學院都是變動的,企業界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管理教育 也面對變動的社會,社會變動的反饋,慢慢進入商管學院,造成管理教育改變。「因此 ,商管學院的困難即在於此,不是商管學院對要造就什麼樣的人沒有理想,也不是企業 界對需要什麼樣的人沒有理想,而是兩者都面對動態的不確定性,須永遠向前、變革。」 評鑑衡量品質 以偏概全 在高度不確定的動態過程中,如何建立管理教育的品質? 現階段主要是靠國內外具公信力的商管學院評鑑,目前兩岸三地的香港中大工商管理學院 ,台灣的中山管院、輔仁管院及政大商學院都已通過AACSB等國際性的商管學院認證。國 內方面,由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進行的大專校院系所評鑑,正如火如荼推動。 此外,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也準備加入認證行列,建立自己的評鑑制度參與台灣商管 學院的認證。 商管學院的評鑑認證,最重視什麼?李天生表示,以AACSB認證的要求來看,管理教育的 評鑑慢慢走向「以成果為基礎」;劉水深進一步指出,在此趨勢下,值得討論的是「重 要的成果是什麼?」 他認為目前評鑑制度最不妥的地方,是把教師的學術發表成果變成最主要的衡量基礎, 「學術發表應該是副產品,我們卻把副產品當作主產品,變成衡量管理教育的主要標準, 作為概括承受『教師好不好』的依據,反而忽略了教育的主產品─教學!」 他說,教育系統有如生產系統,學生是原材料,教師是生產者,主控生產過程。要生產 好的產品,除了要有好的材料,加工轉換功力尤為關鍵,教師可以用課程設計、教學方 法,讓學生學到東西、提高素質。但我們現在的制度,只要有博士學位就可以當大學教 師,而且在評鑑或其他考核制度中,很少注意「教學」這個成果。 周行一卻認為,評鑑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一有評鑑,它(各商管學院)更只好 走你(教育部)的路。」他表示,台灣並沒有管理教育應有的環境,長久以來,教育部 所實施的教育制度使管理教育失去了競爭的機制,而市場的競爭機制才是根本的解決方 法。 他指出,成果應是看哪個學校的學生最受企業喜愛、薪水最高,「全世界最優秀的大學, 十之七、八在美國,他們有評鑑嗎?」「我們的教育制度其實很共產化!」他表示,大 陸講社會主義,走的卻是資本主義;台灣相反,講資本主義,走的卻是社會主義。 大中華區整合 提升水準 管理教育強調的是「競爭」,但台灣高等教育產業並沒有競爭機制,周行一強調,教育 部應讓大學自由化,讓商管學院產生市場的競爭機制,教授自然會自律,重視自己的研 究、教學與服務,管理教育才能成功。 對於評鑑制度與市場競爭機能,李天生主張兩者皆有其作用。他表示,教學評鑑的方法 很多,不一定要墨守成規。許多大學是由學生打分數,這雖不是好方法,但容易執行且 成本低,至少可作為參考;另外,哈佛大學教學品質是由資深教授打分數,助理教授一 進來,資深教授就一路輔導他們個案教學方法,也評鑑他們的教學品質,通過才能升等。 而不管評鑑制度如何、有沒有升等,有功力的教授自有其市場價值,不只領學校的薪水 ,還有企業界的顧問、獨立董事等收入。 劉水深指出,大學法已改變,目前大學以學院為主,法源跟過去已不同。改善管理教育 的品質也應從組織變革著手,在學院之下重新整合組織、分配資源,例如以矩陣組織推 動專業學院。他並認為,教育與一般商品有很大的差別,不能單純依賴市場競爭機制, 「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裡,大家的武器都是不夠的!」現階段應可考慮成立「大中華地 區教育聯盟」,進行教材與個案等合作,以合作與交流替代單打獨鬥,才是改善管理教 育品質之道。 【2008/06/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統聯客運台中市公車83路(干城--東海別墅) 中港幹線公車 ◎ ◎ ◎ ◎ ◎ ◎ ◎ ◎ ◎ ◎ ◎ ◎ 尖峰:5~10min 干 台 第 中 科 何 新 朝 澄 東 台 東 離峰:10~20min 城 中 一 山 博 厝 光 馬 清 海 中 海 深夜:60min(23:00~6:00) 車 廣 醫 館 三 站 醫 大 榮 別 二段票收費 站 場 院 越 院 學 總 墅 分段點:文心路口--新光三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5.190 ※ 編輯: tcbus 來自: 61.230.5.190 (07/05 19:14)

07/06 01:40, , 1F
感謝分享,這個議題背後的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台灣商管教
07/06 01:40, 1F

07/06 01:41, , 2F
育不能在大中華區取得一定的地位? 作為先進者的一些老牌商學院
07/06 01:41, 2F

07/06 01:42, , 3F
有沒有競爭意識?為什麼這麼多年不願意"現在"這個問題? 相信這
07/06 01:42, 3F

07/06 01:43, , 4F
我是指那些老牌商學院在成立初期為什麼沒有現在才在討論的競爭
07/06 01:43, 4F

07/06 01:43, , 5F
意識?
07/06 01:43, 5F

07/07 00:05, , 6F
內鬥內行 外鬥外行
07/07 00:05, 6F

07/08 03:23, , 7F
因為面臨兩國/岸高教人才流通威脅?
07/08 03:23, 7F

07/09 21:12, , 8F
商管教育與其他學科有一點不同,就是與產業界的互動需要
07/09 21:12, 8F

07/09 21:13, , 9F
更緊密,因為商管要幫產業界訓練立即可用的人才,相較其
07/09 21:13, 9F

07/09 21:14, , 10F
他學科需要更多互動,但目前大中華地區的產業重心不在台
07/09 21:14, 10F

07/09 21:14, , 11F
灣啊~我們沒有在地性,一流學府訓練出來的人到了香港、
07/09 21:14, 11F

07/09 21:16, , 12F
大陸不見得合用,加上前幾年兩岸互動差,台灣商管教育找
07/09 21:16, 12F

07/09 21:16, , 13F
不到自己在大中華區的定位,才是主因吧~
07/09 21:16, 13F

07/11 01:53, , 14F
說找不到重心 三十年來還找不到 實在令人唏噓呀
07/11 01:53, 14F
文章代碼(AID): #18RrQeR-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