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7莊迪澎講座文字記錄

看板Malaysia作者 (原來你也在這裡)時間15年前 (2008/11/09 21:43),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感謝熱心撰寫文字記錄的溦紟~ --- 「獨立新聞在綫」總編輯莊迪澎這次受邀到台參與「獨立媒體與在地實踐國際研討會」 之際,也抽空出席雞婆聯盟主辦的講座,與旅台同學分享「新政局與媒體自由幻象」。 關於主題中的「新政局」,莊迪澎説明這同時指涉在大馬政局發展上,兩項具有象徵性 意涵的轉折,一是舉國上下都意想不到 308政治大海嘯,為長期行如止水的大馬政治掀 起了一點漣漪,這不僅凸現了基層人民獨立近五十年來異常強烈地求心求變,也為朝野 政黨原本懸殊的勢力重新洗牌,成爲兩股接近勢均力敵的抗衡力量。 然而,正當政壇企圖準備展開新面貌時,另一項具有象徵性的政治轉折莫過於首相阿都 拉上個月底被巫統最高理事逼宮,放棄2010交棒計劃的協議,決定明年三月將不蟬聯巫 統主席,並將首相一職交由納吉擔任,間接地宣告了其首相壽命的終點。 肯定網絡媒體價值 政府態度初有改變 莊迪澎表示, 308大選後,網絡媒體不僅被認爲是提供重要訊息的平臺,國陣也在元氣 大損後重新肯定網絡媒體角色的重要性。他根據其從事媒體的實戰經驗來看,認爲當時 官方對待網絡媒體的態度的確有轉向溫和,而變得相對友善。例如,大選過後,「你怎 麽說」因國營電視臺在原任副新聞部長謝寬泰卸任到現任副部長陳蓮花上臺的「無政府 」真空狀態期間,的確早已傳出腰斬的消息。 當時莊迪澎曾經親自聯絡新任副部長確認此事,屢次聯絡不果。原以爲跟過去一樣,官 方一般都會想盡辦法拒網絡媒體於千里之外,卻沒想到陳蓮花副部長樂意馬上接受面訪 ,並坦誠地説明事情的由來。 由於記者必須具備國家發出的記者證才能出席官方場合並採訪新聞,加上申請記者證必 須要有出版准證的副本,這對於網絡媒體接近官方新聞都是制度上的雙重限制。莊迪澎 曾就這個問題,在一項資訊管理的講座上,提問負責主講的新聞部部長拿督阿末沙伯里 (Datuk Ahamd Shabery Cheek)。但新聞部部長卻以網絡媒體難以界定為由,拒絕正面 回應。 大選後新聞部部長在今年10月批准了記者證予十家網絡媒體,莊馬上跟新聞部聯絡,該 部長助理隨後請他們到其辦公室領取表格並歡迎他們申請,儘管兩個月前他們已交上了 有關申請表格。先不論媒體採訪官方新聞是否非得需要由官方發給的記者證不可,但從 大選後的一些事跡來看(還包括了國營電視臺新開了 「與部長對談」“Bersemuka deng- an Menteri”、民政黨首次邀請莊到檳城演講),政府官員對待網絡媒體的態度的確較 以往友善。 中文主流媒體受/設限 與網絡媒體關係尷尬 另外,中文主流媒體與網絡媒體之間的關係尷尬。前者常常因爲受限於國家機器的法規 宰制,必須謹慎處理各種看似敏感的議題,而在處理訊息的速度和深度始終比後者來得 保守和遲緩。譬如,安華在記者會上公佈林甘短片手稿時,網絡媒體早已在第一時間刊 載全文,獨立新聞在綫甚至全文翻譯,但主流媒體卻一直等到四個月後,待才遲遲刊出 林甘短片的對話,還自稱是受度曝光。 官方開始對網絡媒體釋出善意、加上網絡媒體在處理訊息的效度和深度上一向又佔有優 勢,這些現象仿佛都綻露出一些新聞自由的曙光。不過,政府近月來的一些舉動又開始 在社會上?釀起難以捉摸的緊張氣氛,似乎向大衆預警言論控制的魔咒從來就不曾離我 們而去,頓時使新聞自由的曙光淪爲幻象。 新聞自由曙光淪爲幻象? 9月12號,民聯儘管已在前一天宣佈變天展延,警方仍然在《今日馬來西亞》(Malaysia Today)網站主編拉惹柏特拉(Raja Petra Kamaruddin)之後,相繼援引内安法令逮捕了 報道「華人寄居論」的《星洲日報》駐檳城高級記者陳雲清,以及雪蘭莪州政府資深行 政議員郭素沁,仿佛上演著一場模擬茅草行動的前奏。 莊迪澎回想當時的心情頗爲複雜和矛盾,9月13號還得與同仁及支持者們在逮捕的氛圍 中度過《獨立新聞在綫》三周年慶。當晚,他連夜撰寫了「營造緊張氣氛捉記者治媒體 納吉準備逼宮瓦傑民聯變天?」,帶著不確定的心情不斷揣測看不見摸不着的逮捕規模 ,是否會讓闊別21年的歷史再次登上現實的舞臺,而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場變天和逼宮的 拉鋸戰之中犧牲成爲枯骨。 儘管後來逮捕行動停滯、被扣留長達55天的拉惹柏特拉也在昨日重獲自由;另一邊廂, 數個中文節目也陸續面臨腰斬或審查的遭遇,内政部甚至突然興起草擬媒體政策和評估 媒體評議會成立的可能性,不僅引起大衆對新聞自由空間是否進一步緊縮而感到疑慮。 莊迪澎批評這種由官方主導、由上而下卻沒有民意基礎的評議會,只會讓原本已嚴受媒 體惡法牢控的媒體,將來愈加受到國家相對穩定和建制化的監控。 兩任首相處理媒體手法雷同 媒體發展還是巫統說的算 莊迪澎指出,雖然首相阿都拉與馬哈迪作風大相徑庭,但兩人處理媒體的方式始終相似 。首相阿都拉鮮少發表針對媒體發表看法,不像前任首相敦馬哈迪在任時的作風,但兩 人的論述基本上相去不遠,皆認爲負責任的媒體應該受到民選政府的管控、若任由非民 選的商業媒體在市場中自由競爭只會使社會墮落、將西方的自由妖魔化為放任的絕對自 由等。 另,阿都拉與馬哈迪一樣都是在權力危機的時候,開始意識到要對媒體進行掌控和監督 。2005年末、2006年初馬哈迪開始透過媒體喊話,儘管其言論並非直接對阿都拉權位產 生動搖,但也讓阿都拉開始警覺到媒體的影響力。 此外,我們對於馬哈迪嚴控媒體印象最深刻的大動作莫過於1987年的茅草行動,2006年 3月,阿都拉在任期間處理褻瀆先知一事的時,也曾無限期吊銷《砂拉越論壇報》 (Sarawak Tribune)准證,並對付《光明日報》和《砂拉越晚報》(Berita Petang Sarawak),而面對同樣「犯錯」的《新海峽時報》(New Straits Times)卻因其是巫統 旗下的「黨報」而可道歉了事。從上述事件來看,過去與現在的大馬媒體差別不大,媒 體發展始終是巫統說的算。 對於納吉成爲候任首相,莊迪澎表示不甚樂觀,他認爲我們很難期待一個醜聞纏身、公 衆形象不佳的公衆人物會去擁抱言論自由,更甭論推動新聞自由。不過,話説回頭,現 今的大馬氣氛確實大不相同,求新求變的心態不僅限於知識分子或受過教育的民衆,而 是滲透到基層的老百姓。 這場講座由雞婆聯盟主辦,在11月7日晚上七時半假臺北師大進行,將近三十位旅台學 生出席了這一場《新政局與媒體自由幻象》講座。講座接近尾聲時,不少同學提問與交 流,包括大馬網絡媒體的運作邏輯與影響力、民盟政府是否想過成立新媒體、年輕的媒 體從業員的特質與過去的差異等問題。莊迪澎最後分析目前大馬媒體從業員面對媒體生 態的客觀條件限制,促使媒體人沒有“東家不打,打西家”的勇氣,也因此對於自身的 權益並無法落力去爭取。 --- 注:當天主辦單位把講座題目『 新政局與媒體自由幻象』誤植為『 新政局與媒體幻象 』,造成講者和聽眾的困擾,在此致上萬二分的歉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11/09 21:50, , 1F
嘩~~ 辛苦了!
11/09 21:50, 1F

11/09 21:55, , 2F
是民盟,不是明盟 = =
11/09 21:55, 2F
※ 編輯: xykid 來自: 140.112.234.6 (11/09 22:16)

11/09 23:07, , 3F
喔~文字檔提供感謝! 我正愁回馬沒得聽呢~
11/09 23:07, 3F

11/10 02:33, , 4F
回馬這種座談應該不少咩Asam,妳lag了(噗)
11/10 02:33, 4F

11/10 08:40, , 5F
我沒看到宣傳耶 而且老實說脫節五年還真不知去哪裡找
11/10 08:40, 5F

11/10 12:08, , 6F
asam,多看雪華青有什麼活動,他們滿常辦的
11/10 12:08, 6F
文章代碼(AID): #195kaTj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