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向原住民伸橄欖枝 (光華日報社論)

看板Malaysia作者 (原來你也在這裡)時間16年前 (2008/04/15 20: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向原住民伸橄欖枝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四日 下午三時十七分 文:周澤南 霹靂州新政府接見董總和霹靂董聯會代表後,宣佈原則上同意把州內的9所獨中和188 所華小的地契定為每年1令吉;這項善意是對華教與獨中地位的肯定,並且相當符合華社 的期待,也顯示50年以來遭政府忽視的母語教育終於受承認。 基本上,由於大馬政治還未擺脫數人頭的政治,因此具有一定人口做後盾的華文教育和淡 米爾文教育的前景還時可觀的。反之,全國人口不及0.5%的西馬原住民的母語教育權利和 地位,在這次政治大海嘯後卻不見得有所改善或展現曙光。一旦國家對原住民的同質化政 策(homogenization)不取消,既表現為國家機關的擴張和將統治者的語言強加於土地被 侵佔的原住民身上,後者作為一個族群,就沒有值得慶賀的地方。 也許在原住民眼中,所謂的不分族群,只對巫、華、印3大族群生效,對那些人口比例比 螞蟻還小的「其他」族群而言,恐怕還夠不上「族群」的資格。獨尊馬來語的語言政策不 過是追隨英殖民政府的作法,而將原住民融入或同化為馬來人的文化政策,顯然符合同質 化政策的模式。西馬柔佛州南部的卡納人(Orang Kanaq),儘管人口只有大約40人,卻 成功保存了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可是,這些語言在現代社會或大馬語言與和文化政策下卻 不再具備繼續存在的保障,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對原住民土地的剝奪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探討原住民語言的流失不能將語言和其文化及自然環境因素分開,因為對原住民而言,特 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才能產生和維持其特殊的語言。因此,爭取其語言權利就不能脫 離文化自由和政治自主的爭取。對原住民而言,一旦脫離了他們熟悉的生態環境,即他們 的祖傳土地,就必然的面臨慢性的 「文化族群滅絕」(cultural ethnicide)的威脅。 在上述情況下,最先被侵蝕的是原住民的傳統知識。由於他們的語言和傳統知識息息相關 ,也意味著環境家園的破壞將導致傳統知識的喪失,進而造成語言的流失。因此必須瞭解 對原住民的語言而言,僅僅傳授語言是無法挽救他們的語言的。如果要維持原住民語言的 生命,就必須認真奉行多元文化政策,以及多元語言政策。由於原住民語言和土地資源息 息相關的這項特性,原住民所面對的問題多數被歸入土地權的討論,故語言及文化方面的 論述較為缺乏。 近來頻聞新作風的州政府開始向華人新村的土地擁有權伸出橄欖枝,我們期望這些枝椏也 伸向急需土地擁有權的原住民。畢竟,當賴以為生的土地和資源有了保障,發展和使用母 語才具備出壯的土壤,真正意義的「不分種族」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賞才得以彰 顯。 308這場政治海嘯,固然被形容為一場民主運動的催化劑,可是兩大陣營良好政策的出爐 ,什麼時候才會惠及邊緣族群和絕對少數群體,恐怕才是大馬民主最大的考驗。或許有人 要勸我們耐心些,可是換著你是原住民,你有耐心再等另一個50年嗎?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04/14/8.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sitifan:轉錄至看板 Aboriginal 04/16 15:45
文章代碼(AID): #181AKSPJ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