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一位表演者(非魔術師)眼中的FISM

看板MagicTalk作者時間5年前 (2018/07/17 22:59), 編輯推噓7(7017)
留言24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以下文章轉貼自 IAN JENSON 的臉書公開文章 原文: https://tinyurl.com/yb4pl994 -- 人生第一次的FISM獻給了韓國。 先聲明,本人不是魔術師,只是一個喜愛魔術的表演者。大大小小的魔術大會也參加了一 些,心得只是整理給自己以後看的素材,可能很不專業。因為關注我的人很少,所以就隨 意的分享出來了。如果有大神看到忍不住要diss我再找時間把文章鎖起來以免誤人子弟。 在開始FISM之前我並沒有做太多功課,看了一眼嘉賓名單就飛了,票是2015年FISM的早鳥 票,跟著TMA台灣團一起買的。最近兩岸關係比較緊張,讓我這個426在台灣團中也有很多 尷尬。 看演出之前最期待的是Avner,事實上活動結束後最讓我能回味的也是Avner。七十歲左右 的老人,扎實的肢體喜劇功底,當下會讓我感覺非常期待自己堅持到那個年紀會蛻變成的 樣子。這趟刷了兩次Avner的one man show和上了他的Lecture,感覺今年的FISM這一躺也 就值得了。 今年FISM的gala show令我比較失望,但是one man show比我預期的要好太多。 說gala之前談談為什麼我喜歡魔術。魔術的效果和流程設計的想象力是最新引我的地方。 對於專業的魔術師來說,想出革命性的魔術效果也同樣是很令人興奮的。 但如果以魔術表演來說,確實是好的表演者不多。在歐洲或許比較有new magic和 theater magic的形式讓魔術師更有機會學習到不同的表演方法,但大部分魔術師的表演 還停留在魔術效果本身。 所以這是個本質的問題:你所要呈現的效果是什麼? 這是一個放在各個表演領域都能被長篇大論的問題。我相信很多魔術師的回答大概會是「 我要做一個如何如何強烈的效果,敷到大家都嗷嗷叫」 我認為,魔術表演的程序設計不應該在停留在魔術效果本身。可能大部分魔術師的想法是 如何做出不可能的效果,但這些追求效果的程序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動作動機。 1:動作動機 我們可以把會被用在表演里的任何元素統稱為素材,魔術效果是素材,喜劇元素是素材, 雜耍技巧是素材,舞蹈,音樂,肢體喜劇,語言等等。所有出現在你表演橋段的東西都是 素材,而演出並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展示素材本身。 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Topas在one man show有一個橋段鋪陳了很多用魔術道具組成的音 樂節拍。最後進入了一個人體分割的大道具,敲打著大道具配合腳踩鈴完成了一段音樂相 關的routine。而觀眾看到這裡已經進入了Topas音樂節拍演出的邏輯里。當他需要敲打右 手邊的鑼而夠不著時道具進行了人體分割,這使得這個魔術效果具備了非常充分的動作動 機。並不是為了展示人體分割這個效果。而是利用這個魔術效果(素材)來解決routine 中遇到的挑戰(是被設計過的挑戰) 在程序設計里不管是多麼屌的效果,只要動作動機不合理它就很難變得好看。我並不是說 單純展示很敷的效果不好看,而是只展示魔術效果本身這個「素材」非常難達到令人驚喜 的效果。 舉個例子 變裝魔術大家都看過,在今年總冠軍Eric的程序設計里,花了不少時間鋪陳物件觸碰桌面 時會產生的顏色變化,物件在左邊會是紅色,右邊則是藍色。當觀眾接受了這個邏輯,一 個非常了不起的動作動機使產生了:Eric身體做了一個想要抓出飛出去的牌但「失誤了」 (這裡同樣是在程序中被設計過的挑戰-素材)卻因為這個動作動機讓身體碰到桌子,使 得衣服變色為一邊紅一邊藍。這種方式的變裝給我造成巨大的衝擊! 相較之下,亞洲gala中Li Ning變裝的動作動機則顯得十分不合理,每次要呈現變裝效果 (素材)之前他必須移動到(舞台空間移動-素材)上舞台(在劇場中:距離觀眾遠的被 稱為上舞台,靠近觀眾的為下舞台,表演者面對觀眾的左邊為左舞台,右邊為右舞台)的 一塊幕前,在鋪陳變裝這個素材之前的表演素材-舞台空間的移動,會讓觀眾覺得Li Ning 是必須要移動到固定位置才能完成變裝效果。 在魔術中,即便觀眾不知道方法,只要讓觀眾覺得「可能是這樣變的吧!」效果就會大打 折扣。即使你的setting十分複雜,但是只要其中一個環節的動作動機不合理,那麼這個 魔術效果也就不合理了。 所以即便Eric的整套routine只有兩個變裝的效果,而且並不是流程主要表達的內容,他 這兩個不到一秒的變裝比Li Ning整場不停變裝要好的太多太多。 這個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或類似的效果,用不同的動作動機來鋪墊,會有天差地別的效果 。 而這裡Eric和Topas演出中刻意製造一個挑戰,並拋磚引玉的帶出魔術效果(素材)來解 決這個挑戰,這種被設計過的驚喜真的是令人十分想要起立鼓掌。 2:驚喜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演出需要給觀眾驚喜,無論是出乎意料的程序設計,還是超高難度 的技巧,亦或是令人發笑的梗。任何能製造驚喜的素材都會成為你演出的亮點。 上文說的設計挑戰並且帶出魔術效果來解決挑戰,是一個極高明的方法,這使得魔術效果 (素材)給人帶來的震撼事半功倍。 但這並不意味著好的演出一定要有這樣的設計,我一直認為,如果你的技巧足夠強大,強 大到大家都望塵莫及,那麼你的表演光展示無敵的技巧就足夠了(不夠的話就加一個下跪 吧!誤~XD)。 但我想魔術或許與我所在的領域不同(我是雜耍的表演者)觀眾有時候很難發現一個效果 是需要用很難的技巧完成,或者只要一個道具。但真正的魔術師是會因為魔術技巧本身而 被感動的。做了常人無法完成的技巧,或是別人無法想象的強烈魔術效果,也會是表演中 驚喜。 但是Fism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大部分魔術師只能接受通過製造強烈的效果來傳達驚喜。 所以6天下來,看到了很多強烈的效果,卻並沒有真正被感動和驚喜。 我想或許是魔術的表演中,比較難看出完成效果需要的難度,所有大部分時候效果越強等 於越難。這就使得魔術的設計感變得更加重要。 效果與效果之前如何串聯,節目與節目之間如何串聯,如何用簡練的語言交代,或者甚至 只要肢體的語言。很多細節的考究會影響到觀眾對魔術的觀感。 這裡我想要提一下第一天好評如潮的開幕演出:The Illusion 我個人認為它就是個比較強的商業演出而已,現在讓我回想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只有開頭的 出直升機和結尾的Finger tut和手影。出直升機是非常強烈的效果,而且放在開頭真的超 炸,讓人印象深刻。至於結尾的那兩個,手指舞和Greg Irwin的演出高度相似,不過有提 及作者本人也就算了(事實上現在是2018年,表演那樣程度的Finger Tut可能和魔術社社 員表演劉謙經典魔術差不多)而手影,除了和某演出及其相似之外,在商業演出中也是頻 頻能看到。真的讓人有一種是要湊時間的感覺。 不過我想魔術圈可能大部分人不會跨領域看很多不同的表演,所以看到大家起立鼓掌時不 禁的回憶起自己當年第一次看美國枷鎖被震撼教育。 以上三個部分是我還比較有印象的部分,剩下中間的部分則是沒什麼印象了,大概記得的 就是很多重復效果的大道具,還有李永軍羞恥的舞蹈。 其實對麻瓜來說,這應該是非常棒的演出吧。但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油條,也很商業。不 同routine之間的串聯也比較牽強,包裝的方式也很概念化。 回憶了一下2016在法國看的新魔術劇場吧,完整版也是一個小時。 https://youtu.be/ez0oQ043no4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他和Yann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 也許在我個人看來有著天大大差距,也許這只是我的個人偏好單純不喜歡那種被所有表演 領域用到爛的商業包裝模式。 也許我只是更喜歡有設計感的東西,而那樣的show沒辦法給我更多的驚喜了。 所以能否有驚喜,有時候也取決於觀眾的個人品味。 講到包裝魔術效果,我接觸最多的就是魔術師想把自己包裝成超能力者,或者是有特異功 能的人。很多魔術師有著很獨特扮相和儀式感來維持這份神秘。 這裡我想要提一個人: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雖然是科學家而不是魔術師,但是當他穿過特斯拉線圈的交流電時。那樣的效果( 魔術效果?XD)對於19世界末的人類無疑就是真正的魔法! 而這種技術現在則被大量的運用在了商業演出中,21世紀有著更多科學知識的人類也不會 對這樣的效果有那麼強的震撼感。 驚喜是會隨著人的品味和時代而被改變的。所以我不難理解為什麼以前很多魔術師要把自 己包裝的很怪異,又極具儀式感。 但是現在的我,真的越來越不能接受這樣的品味。因為太多超能力者了。這個世代普遍也 對相信有超能力認同度極低。 這是一個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快餐時代,所以這讓魔術的神秘性大大降低,通過營造神秘 感來包裝魔術效果的方法已經非常困難了。 以我個人看演出的經驗來講,Mr.Maric的Gala就是在Fism典型的爛表演。當時觀看的心情 是:好的,就算你真的是超能力者,真的可以念力彎湯勺,所以呢?他通過了很多個魔術 效果(素材)來告訴觀眾:我真的擁有超能力,可以彎湯勺,又強又厲害。且不提現在的 人多難認同超能力,即便認同了,這份驚喜感又能有多大? 這種包裝方式和告訴觀眾:我能做某個效果哦!然後把這個這個效果做出來並沒有太大的 差別。 但也這也並不是100%。Thommy&Amelie的演出確實不管講話(素材)還是不斷的交代(素 材)還是找觀眾的鋪陳(素材),都讓人感受到非常強的震撼。即便觀眾沒有相信他們是 超能力者,也足以為他們起立鼓掌,而The Evasons表演同樣的魔術效果,沒有任何的交 代,效果則是大打折扣。 可見不同的方式呈現相同的效果會有多大的差距。 不過這也使我想要丟出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你今天真的會某種超能力,你要如何用這個超能力做一出好看的表演? 這可能是魔術師不太會去思考的問題,我反而覺得,假設讓某些魔術師擁有了如漫威英雄 的超能力,他也無法帶來讓人想要起立鼓掌的震撼演出。 所以魔術表演的好壞真的不在魔術效果這個單一素材本身! 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冠軍Bill,超強的魔術效果和流程設計,但是因為過於囉嗦和冗長的 講話方式使效果大打折扣。在他的作品里,講話這個素材成為了最致命的短板。這無疑是 一個優秀的比賽程序,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表演。 如何利用你已有的素材製造驚喜才是好表演必要的元素。 3:角色情景與物件 講到這個就要談近距離的gala,因為魔術是個即時情景非常強的表演,所以情景的設定和 使用的物件必須要合理。 如同戲劇一樣:Theater have to make sense! 近景的gala中有不少節目都是大幕一開三個觀眾已經被安排好坐在舞台上。這真的是非常 爛的開場設計。當表演一開始,所有在舞台上的東西必須要具有合理性,而那三個早已被 安排好的普通觀眾顯得非常的不合理。同樣不合理但稍微略好些的有:魔術師到台下挑選 觀眾,並要觀眾告訴大家他們之間沒有串通過。 這些設計的問題就是沒辦法給觀眾交代,讓他們相信魔術效果的發生與被安排到台上的觀 眾無關。這個問題;也同樣發生在中國冠軍Bill的程序里,三個觀眾一開場就出現在台上 ,幾乎沒有做太多事情,只是給魔術師提供了需要選的牌。 這就顯得非常的可疑,因為魔術並不是讓觀眾看不出方法才是成功的,而是要每個環節都 無懈可擊的讓觀眾沒有地方可以懷疑。所以這些細節(或許我覺得這也不是細節)非常重 要。好的交代會讓觀眾潛移默化的不去懷疑某些可能性。因為在魔術中,即便觀眾不知道 方法,只要讓觀眾覺得「可能這個環節有鬼!」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舞台的演出也是,大部分魔術師都會設定一個角色,所以角色選擇的物件就非常的重要。 每一個物件出現在表演的程序中都要有原因,都要能解釋為什麼。而不是這裡我需要用到 絲巾,所以硬生生的把絲巾加在程序中。 這一點Kenji Minemura無疑是我超喜歡的表演者。雖然很多魔術師稱他為時代的眼淚,但 他使用物件的合理性,個人風格,身體乾淨度,小範兒,無疑是現在很多優秀的年輕魔術 師望塵莫及的。他在服務員的角色中把絲巾掛在手臂上,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使得絲巾出 現在程序中顯得非常的合理!而很多人的程序中突然出現絲巾是很唐突的。 而情景設計就不得不提Simon Corinel & Shoot Ogawa 台前和幕後的穿插,不斷地設計挑戰和解決遇到的問題,真的整場都是滿滿的出乎意料。 包括Ham在中間雜耍的串場也與顯得在幕後的情景設計十分和諧,製造問題,並用不同的 方式解決,也讓觀眾很期待到底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相比之下Woody個人秀的串場我就並不是很喜歡,因為和實際的情景並無太大關聯,更像 是把兩個不同的節目拼湊在一起(雖然都是非常優秀的節目)而李永軍的演出也有同樣的 問題。 Woody真的在TMA給我的感動更多,我現在也無法忘記第一次看完眼淚噴出來的那份感動, 而當時的感動沒有一點點多餘的不合主題的串場。 魔術真的是一個很多元的表演藝術形式,唯一的限制就是表演者的想象力吧!隨著多元的 表演素材和表演邏輯不斷地衝擊,也期待著看到更多爆炸般的流程設計。 今年的Fism的確是令我學習了很多,也讓我更多的思考表演的可能性。 並經不是魔術師,沒有很多精力投資在欣賞魔術的演出上。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時間來看不 同領域的演出。 以上。 07/17th/2018 寫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 備註: 原文作者是一名很厲害的雜技表演者,但是很常參加魔術圈的活動。我覺得這篇文 章點出很多魔術圈的盲點,也提供了很多很有趣的看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gicTalk/M.1531839579.A.9E4.html

07/17 23:57, 5年前 , 1F
台灣目前還是太多人重視 效果>演技
07/17 23:57, 1F

07/17 23:59, 5年前 , 2F
重點就在於很少看不同領域的表演,其他的部分部分贊同哈哈
07/17 23:59, 2F

07/17 23:59, 5年前 , 3F
,像是Topas就很有系統的整理出他的理念,這點跟Darwin Ort
07/17 23:59, 3F

07/17 23:59, 5年前 , 4F
iz很像,因為他們都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所以才能設計出不同
07/17 23:59, 4F

07/18 00:00, 5年前 , 5F
於一般魔術師的流程,這也是台灣魔術師很少人會去接觸理論
07/18 00:00, 5F

07/18 00:00, 5年前 , 6F
的盲點,想要魔術進步不只要看理論,就連非魔術書也要看。
07/18 00:00, 6F

07/18 01:23, 5年前 , 7F
但很基本的「動機」這點,Arthur Trace在2009年TMA
07/18 01:23, 7F

07/18 01:24, 5年前 , 8F
研習會就已經教過,真的實踐的人還是少數
07/18 01:24, 8F

07/18 01:24, 5年前 , 9F
感覺台灣缺的是實際上舞台演出的人,否則斷層會更大
07/18 01:24, 9F

07/18 18:17, 5年前 , 10F
其實這就是Tamariz和Dani daortiz的心法阿,強調動機
07/18 18:17, 10F

07/18 18:17, 5年前 , 11F
和程序本身的邏輯,進而帶給觀眾最好的魔術體驗
07/18 18:17, 11F

07/18 18:37, 5年前 , 12F
另外同樣不同意中間觀眾安排的說法,每一場秀都是獨特
07/18 18:37, 12F

07/18 18:38, 5年前 , 13F
的,例如冏德比賽程序中間加了第一天晚會的梗,他假設
07/18 18:38, 13F

07/18 18:38, 5年前 , 14F
了"現在正在看他表演的觀眾都是看過第一天晚會的",也
07/18 18:38, 14F

07/18 18:39, 5年前 , 15F
因此這個梗有受到觀眾迴響,但如果今天同樣的梗拿回
07/18 18:39, 15F

07/18 18:39, 5年前 , 16F
台灣用,那一定行不通。話題回到一開始安排觀眾在台上
07/18 18:39, 16F

07/18 18:40, 5年前 , 17F
,那就要問一件事,當時覺得台上這些是stooge的觀眾
07/18 18:40, 17F

07/18 18:41, 5年前 , 18F
到底有多少?我覺得應該不會超過1%吧,所以基本上本文
07/18 18:41, 18F

07/18 18:41, 5年前 , 19F
作者的懷疑其實個人認為在當下是不存在的。
07/18 18:41, 19F

07/18 18:42, 5年前 , 20F
但這篇的大方向我完全認同,因為和許多大師的想法一樣
07/18 18:42, 20F

07/18 18:43, 5年前 , 21F
,「以觀眾的想法為起點,去安排程序」的概念
07/18 18:43, 21F

07/19 17:52, 5年前 , 22F
大重點之一真的是要多看不同領域表演
07/19 17:52, 22F

07/23 02:13, 5年前 , 23F
推~確實不管什麼樣的表演類型,表演流程的設計都是非常
07/23 02:13, 23F

07/23 02:13, 5年前 , 24F
重要的
07/23 02:13, 24F
文章代碼(AID): #1RJWHRda (Magic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