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跟原住民有關係的捷運站名

看板MRT作者 (松韻之聲)時間3年前 (2020/07/08 14:46), 3年前編輯推噓8(8021)
留言29則, 9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呃,引起了一些迴響,有點意料之外(就是原本沒打算繼續寫的意思XD)。 應觀眾要求,再補充一些跟原住民有關的捷運站名,只跟捷運站所在地有關會少寫一點。 1.板南線南港站、中和新蘆線蘆洲站 是的,不用懷疑,南港之名,源自平埔族南港社。 不過,這過程卻又有點曲折。 文獻上首次出現南港社的紀載源自17世紀末郁永河的《裨海紀遊》, 後來在《康熙臺灣輿圖》中標示出位置,大約位於現在的三重蘆洲一帶, 蘆洲站附近有個南港里、蘆洲的老地名南港仔,都跟最初的南港社有關。 一般我們會直覺認為「社」直接對應原住民自然形成的聚落,但對清朝官方而言, 卻又加上賦稅單位和行政區劃的意義,「南港社」、「北港社」就是約在18世紀中期 由官方憑空創造出來、管轄平埔族的大範圍徵稅及行政地域。 當時的「南港社」,管轄範圍包含現今士林(即當時麻少翁社)以南、淡水以西各地, 汐止的峰仔峙社、內湖的里族社、板橋的武朥灣社、八里坌社…等許多平埔村社。 而現代台北市的南港,則是在清同治年間(1870年左右)才出現「南港仔街」-- 此時在蘆洲「南港社」旁形成的漢人聚落「南港仔庄」也還在喔! 但清治行政區劃的「街」是比「庄」更繁榮熱鬧的漢人聚落,跟河港運輸有關, 最後演變至今日較為知名的台北市南港。 2.板南線江子翠站 這個站名相信許多人應該知道,是源自「港仔嘴」這個老地名。 「港仔嘴庄」是清治後期才出現的漢人聚落,其命名與平埔族關係不大, 不過當地是從西荷時期就相當知名的大村社「武朥灣社」(Pinnonouan)聚居地, 曾經在大漢溪對岸的新莊也擁有大片土地,這邊簡單提一下。 3.板南線板橋站 板橋的老地名「擺接」,正是源自在地的平埔族「擺接社」(Paijtsie)。 (此句可能不夠明確,擺接是板橋地區的舊地名,板橋之名請參考推文hicker版友補充) 清治末期成立的「擺接保」比較廣為人知,現今板橋土城間也有一條擺接堡路。 這邊想解釋一下,許多人可能比較熟悉「堡」,這是源自日治初期的《臺灣堡圖》, 但其實整個清治時期大部分文獻用的是「保」,源自保甲制度, 這是一個在「街、庄、社」之上、在「廳」(淡水廳)之下的行政位階。 但清末劉銘傳時期清查丈量田畝時,官方文件「丈單」大量使用「堡」字,日本人沿用, 最後造成現今常見的誤用。(2008,〈清代台灣地方行政中「保」與「堡」考辨〉) 板橋站附近還有一個「里末社」(Rijbats),介於擺接社和武朥灣社之間, 都居住在大漢溪沿岸。 板橋站往西邊、到大漢溪之間的地域,有個老地名「社後」, 台灣許多老地名帶有「社」字的,如東西南北中社、新社、舊社、社寮、社后…等, 基本上都跟原住民村社很有關係。板橋的社後當然也是一樣。 4.板南線土城站 18世紀初《諸羅縣志》就已經提到,泰雅族大豹社群已經出現在現今的三峽、土城一帶。 18世紀末林爽文事件後,因為部分平埔族協助官方平定有功, 福康安等人上奏後推行「番屯制」,在平埔族各村社挑選出壯丁擔任番屯丁, 平日維護地方治安、協助官方事務,戰時受官方指揮作戰。 但官方並不發糧餉,而是把番界之外的荒埔地分配給屯丁開墾,稱為「養贍埔地」。 官方一方面免費獲得生力軍,另一方面順勢把番屯丁引導到靠近高山族的地域, 爾後番屯丁因為與高山族的領域衝突、和官方的頻繁徵派後逐漸無力耕作, 土地便逐漸透過地契合法轉移到漢人手上…事後來看,真是個一石多鳥的政策。 好啦~回來談土城! 當時附近平埔族村社被分配到現今土城、三峽一帶的養贍埔地,面臨著泰雅族的出草, 逐漸開始興建土壘、土牆作為防禦設施,這一方面形成了清代的土牛界線, 另一方面也就是「土城」之名的由來。 -- 滄海桑田變幻莫測的台北大湖、可怖卻舉足輕重的驚人硫穴, 身處自然環境巨變下的各族群,深入眼前的迷霧、揭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 《康熙台北湖》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Lak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3.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94190774.A.3AC.html ※ 編輯: hsufrank (49.217.3.19 臺灣), 07/08/2020 14:51:02 ※ 編輯: hsufrank (49.217.3.19 臺灣), 07/08/2020 14:57:42

07/08 15:04, 3年前 , 1F
推推
07/08 15:04, 1F

07/08 15:23, 3年前 , 2F
其實 "板橋"之名 跟"擺接"關係不大
07/08 15:23, 2F

07/08 15:24, 3年前 , 3F
當地的說法是 源自跨越公館溝(現:公館街(加蓋後))的木板橋
07/08 15:24, 3F

07/08 15:25, 3年前 , 4F
應該說是公館街+西門街
07/08 15:25, 4F

07/08 15:26, 3年前 , 5F
而板橋古城-枋橋城的名稱也是來自於此
07/08 15:26, 5F

07/08 15:26, 3年前 , 6F
現在的北/東/南/西門街 也都是源自於古枋橋城
07/08 15:26, 6F

07/08 15:44, 3年前 , 7F
那我上次開嘴的挖子 那邊更早的地名是? 我是在文資
07/08 15:44, 7F

07/08 15:44, 3年前 , 8F
網站上有看到其他寫方的地圖 但我不確定是否為同一個
07/08 15:44, 8F

07/08 15:44, 3年前 , 9F
地方還是誤寫
07/08 15:44, 9F

07/08 17:34, 3年前 , 10F
板橋的由來我知道唷。內文應該也沒寫板橋跟擺接有關吧:p
07/08 17:34, 10F

07/08 17:35, 3年前 , 11F
第一句呀
07/08 17:35, 11F
好的,那我補充說明一下。(希望沒刪到推文)

07/08 17:38, 3年前 , 12F
至於挖子,目前我所知的史料有限,還不便多加解釋囉。
07/08 17:38, 12F

07/08 17:39, 3年前 , 13F
而蘆洲 比較熟悉的老地名應該是 和尚洲 吧 ??
07/08 17:39, 13F
※ 編輯: hsufrank (49.217.3.19 臺灣), 07/08/2020 17:49:54

07/08 17:41, 3年前 , 14F
(又名 河上洲)
07/08 17:41, 14F

07/08 17:57, 3年前 , 15F
1762年《續修臺灣府志》中,南港仔庄與和尚洲庄同時出現
07/08 17:57, 15F

07/08 17:58, 3年前 , 16F
在淡水廳轄區內,兩個漢人聚落應該是並存的。
07/08 17:58, 16F

07/08 19:55, 3年前 , 17F
土城靠大漢溪沿岸有擺接堡路 XD
07/08 19:55, 17F

07/08 20:40, 3年前 , 18F
那是近年出現的
07/08 20:40, 18F

07/09 00:15, 3年前 , 19F
板橋我看到的也是”古地名枋橋”的比較多
07/09 00:15, 19F

07/09 06:21, 3年前 , 20F
南港區卻有三重里 但蘆洲里卻在一河之隔的內湖區...
07/09 06:21, 20F

07/09 06:21, 3年前 , 21F
07/09 06:21, 21F

07/09 12:23, 3年前 , 22F
那是葫蘆洲州...
07/09 12:23, 22F

07/09 12:34, 3年前 , 23F
#1Q8yCdgE (BigBanciao) 江仔翠≠港仔嘴,現在捷運江子翠
07/09 12:34, 23F

07/09 12:35, 3年前 , 24F
其實比較靠近江仔翠庄 https://reurl.cc/Y1zYb0 舊地圖
07/09 12:35, 24F

07/09 12:36, 3年前 , 25F
同期存在江仔翠庄、港仔嘴庄
07/09 12:36, 25F

07/09 13:32, 3年前 , 26F
因為所謂的江仔翠庄是日治時期才從港仔嘴庄分出來的,您
07/09 13:32, 26F

07/09 13:32, 3年前 , 27F
所引用的臺灣堡圖繪於日治時期,自然會顯示兩個庄。然而
07/09 13:32, 27F

07/09 13:32, 3年前 , 28F
清治末期的淡水廳行政區劃顯示,該地區皆屬於港仔嘴庄。
07/09 13:32, 28F
※ 編輯: hsufrank (49.217.3.19 臺灣), 07/09/2020 13:33:02

07/09 13:42, 3年前 , 29F
原來如此,受教了
07/09 13:42, 29F
文章代碼(AID): #1V1MksEi (MRT)
文章代碼(AID): #1V1MksEi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