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蒙古」是人種、民族還是政治集團?

看板MGL-history作者 (皇元界朝)時間3年前 (2021/02/28 16:24), 3年前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出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141 文:杉山正明(すぎやま まさあき) 「蒙古」是人種、民族還是政治集團? 在研究蒙古的時候還有另一項重點。那就是以何為基準判定是「蒙古」這個問題。 一般而言,「蒙古人」或「蒙古族」等用語會讓人以為存在一個明確的人種或民族。另外 ,現在實際上在戈壁北側所謂外蒙地區有一個蒙古國,南側的內蒙地區則有在中華人民共 和國架構之下的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如前所述,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的領域在內,歐亞各 地也都有蒙古和其後裔。的確,會以為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名為蒙古的人種或民族也是無可 厚非的事。然而不得不說這是錯覺,或應該說是誤解。這可以從過去和現在說明,稍微複 雜。 現在被稱作蒙古的人們不用說就是過去世界帝國時代「蒙古」的人們或是其部分子孫。然 而這裡想提出的是,在蒙古帝國時代,所謂「蒙古」指的究竟是哪些人? 雖然之前已經提及,但再次強調在成吉思汗統整牧民之前,高原上有許多大小集團割據。 當中除了前述的克烈、乃蠻之外,韃靼、蔑兒乞、弘吉剌、汪古等都是實力堅強的集團。 當時,名為蒙古的集團稱不上特別強大,且當中還有許多分支。蒙古這個名稱是出現在唐 代的漢文文獻當中。然而,長久以來就少有顯眼之處。蒙古部至多是從十二世紀才開始浮 上檯面。從原本只是一個群體的蒙古,成為了新興勢力。 在成吉思汗統整高原之後,成為了整體的名稱。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蒙古」,指的是集 結在成吉思汗之下的政治組織體。也就是作為國家的名稱,而不是人種或民族的名稱。當 時還尚未有如此的同一性。就算被囊括在「蒙古」這個名稱之內,每一個人的長相、語言 、習慣都各不相同。 作為其中一個指標,忽必烈創建的大元兀魯思失去中華本土,構成大元兀魯思政權核心的 種種雜多人們,許多都將根據地移往北邊的高原,這才使「蒙古」踏上近代語所說的「民 族」之路。當中,其實也有相當多的漢族人在大元兀魯思宮廷內事奉。另外也有原本來自 羅斯或欽察草原的人,或是以高加索北麓為故鄉的阿速族軍人。各式各樣的成員可說是符 合世界帝國的稱號。 這些人和從以前開始就被安置在高原和其周邊的人們成為主體,開啟了新的時代。借用中 國史的區別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明代蒙古。明帝國害怕來自北方的「蒙古」侵略,在大地 上刻畫現在所見的「萬里長城」。這道堅固的人工國境線劃分高原和中華為「不同的世界 」,明顯做出區別,這可說是蒙古走向「民族」之路的明確台階。 至此之後,在歐亞世界最大且最優良草原廣布的這個高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蒙古高原。 於是,在此生活的人們逐漸轉變成被稱作蒙古人或蒙古民族也無礙的實體。然而,之後的 蒙古在大清國時代與滿洲有著密切且多樣的關聯,但依舊過著極為平緩的生活,在帝國消 滅後,被捲入近代化的浪潮和歐亞強權政治的暴風當中。也就是說,蒙古現在的樣貌是二 十世紀這個驚滔駭浪的時代下的產物。 各種各樣的人類群體 在成吉思汗命名大蒙古之後,隨著國土的擴大,「蒙古」逐漸擴大,最終歐亞各地出現各 種自稱「蒙古」的人們。這些到底是什麼人呢?根據時期和地域,有著各式各樣的人類群 體。而整體形成巨大同心圓狀的漩渦。 首先,第一種群體是以成吉思汗王室為中心、原本就屬於蒙古部的人們。可說是蒙古當中 的蒙古。然而當中也有在鐵木真嶄露頭角之初,與他爭奪內部權力的人。有別於舊有的部 族和親族關係,鐵木真將這些個人的主從關係當作是邁向權力的踏板。除了少數成吉思汗 親近的王族之外,不見得只要是蒙古部的人就會受到優待。第二種群體是一二○六年國家 草創時期被認為屬於「蒙古兀魯思」的大量牧民。札剌亦兒、弘吉剌、巴阿隣、阿兒剌、 巴魯剌思等,各自擁有固有的部族名稱,另一方面又屬於「蒙古」,擁有雙重的歸屬意識 。 第一和第二種群體加起來的總數,根據《蒙古秘史》的記載共有九十五個千人隊。千人隊 是自匈奴國家以來,突厥系、蒙古系、西藏系等一連串內陸國家採用的體制。十人隊、百 人隊、千人隊、萬人隊,在這個十進法體系的軍事、行政、社會組織當中,是平日發揮機 能的最大單位。可視為數百至一千人的騎馬戰士和其家族的集合體。 一般而言,於十三、十四世紀,說到「蒙古」、「蒙古人」、「蒙古軍」,都是以這二類 的人類集團為前提。然而,另外還有與「蒙古」相當的一群人,那就是遊牧契丹族。過去 是契丹帝國核心的契丹族,分為歸屬東邊大金國治下,以及歸屬西邊第二次契丹帝國治下 二派。第一次契丹帝國經歷二百年的歲月,許多人都已經城市貴族化,但也有許多人依舊 保留濃厚的遊牧武人色彩。對於新興的蒙古國家而言,契丹族出身於遊牧民,且過去曾建 立多種族混合的大型國家,現在依舊在中亞保持個別的權力政體,可說是前所未見的歷史 先驅。而且,他們的長相、語言、風俗、習慣等皆與第一、第二群的「蒙古」非常相似。 在大金國的統治之下負責守衛相當於北方國境地帶的內蒙古草原和首都中都的遊牧契丹軍 團,在一二一一年成吉思汗進攻金國的時候,一舉倒向蒙古,為作戰的成功和合併內蒙古 與中都地區立下功勞。蒙古在此首度完成橫跨戈壁南北的真正高原統整。順道一提,在一 二一五年為止的對金國之戰,蒙古軍踏遍了華北之地。且包圍成為孤城的中都,在自軍幾 乎無損的情況下獲得豐碩的戰果。將亞洲東方最強的大金國趕到黃河之南,得手內蒙、滿 洲、華北北半邊等牧農複合地帶。一口氣開啟了新興大蒙古國的未來。 接下來,在進攻花剌子模王國之前,成吉思汗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接收遭到乃蠻王子屈 出律篡奪的中亞第二次契丹帝國。雖然無法判定契丹軍的規模,但也同時吸收了其統治之 下的諸族軍隊。也就是說,一二一一年起至一八年之間,東西的契丹軍團原原本本地加入 蒙古國家,受到「大蒙古」成員的待遇。這是第三群的蒙古。 結合的重點是「成為伊利」 根據世界綜合史《史集》所說,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死去時,全蒙古的「哈扎拉」也就是 千人隊,共有一百二十九個。比起《蒙古秘史》所記載的九十五個千人隊,推測新增加的 千人隊當中包含相當多新加入的契丹族。納入遊牧契丹族等,且領域也東起滿洲、華北, 直到中亞,膨脹了約二倍的「蒙古兀魯思」是成吉思汗時代的大蒙古。此外,《史集》所 說的一百二十九個千人隊正是「蒙古的基幹部隊」。各個集團被認為是承襲始祖成吉思汗 的名門,作為世界帝國蒙古核心之中的核心,之後也備受尊崇。 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已經是擁有多重構造的複合體,但隨著蒙古的擴大,其多重性和複 合性更高。歐亞各地突厥系的人們,一一被納入蒙古體系。另外,關於東方的女真族、唐 兀族(党項)、漢族等,以及西方穆斯林在地勢力和羅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等基督教 勢力,王侯、君長、軍閥、土豪、宗教領袖等有勢人士,只要歸屬蒙古,被承認是其中一 員,就會受到「蒙古」的待遇。例如相當於華北在地軍閥代表的史天澤和張柔,在蒙古大 汗的敕命之下獲得巴圖魯,也就是代表勇者的稱號,被正式認定為「蒙古」的一員。接收 南宋之後,舊南宋人之中其實也有被認定是「蒙古」一員的人。 蒙古最明顯的特徵是甚少以人種、民族、文化、語言、宗教的差異來區別人們。幾乎沒有 根據特定文明觀、價值觀所形成的偏見。也就是說,只要有用或有益即可。在這一層意義 上,可說是政治性特別突出的國家。 「成為伊利」或「當作伊利」……。這是蒙古在吸收其他人、團體、地區、國家時一定會 說的話。這正是蒙古得以超越「文明圈」的框架,建立巨大人類集體的重要關鍵。 「開啟世界之人」的系譜 如第二章所述,成吉思汗在一二○六年發表大蒙古宣言後不久,趁者千人隊的重新改編, 將所有蒙古軍團分為左翼和右翼,中央則有由直屬於自己的牧民和畜群所組成的宮帳群, 也就是所謂的斡魯朵,分置於四處。蒙古高原東有興安嶺,西有阿爾泰山,擁有巨大的天 然屏障。若站在高原中央面向南邊,則東為左,西為右。成吉思汗根據這樣的地形建構國 家。 最外側東部有三個弟弟的兀魯思,西則有三個兒子的兀魯思,中央兀魯思則有統轄左右兩 翼軍並隨著成吉思汗移動的宮廷和政府。這成為了之後蒙古世界帝國貫徹承襲的一切原型 。尤其是左、中、右的三大分割體制不僅應用於軍團編制和對外遠征上,從實際的戰鬥隊 形到幕營的設置、宮廷內的儀式等,都是依照這樣的形式。因成吉思汗的「分封」而出現 成吉思汗一族的兀魯思,隨著帝國的擴大而成長,逐漸不同於直屬蒙古大汗的中央兀魯思 ,各自擁有獨特性。 簡言之,名為「蒙古」的集體不僅擁有多重構造,體制上也是由大汗的中央兀魯思和其他 一族的兀魯思所組成的多元複合體。此外,一族的兀魯思又各自擁有有如複製帝國一般的 構造。整體在這個多元多重的結構之下擴大,成為了作為世界帝國的蒙古。 一切的原點和原貌幾乎都在成吉思汗這一代就已經定下。大蒙古和成吉思汗,他成為超越 時代難以否定的巨大存在,留下各種傳說,至今依舊深植人心。 成吉思汗留下的巨大遺產由他的子子孫孫繼承,隨著時間世界化。一二五二年,伊朗的文 人行政官阿塔.蔑力克.志費尼為了謁見在此之前作為第四代蒙古大汗即位的新帝蒙哥, 前往高原的帝都哈剌和林。當時已經統治大部分歐亞地區的蒙古帝國,在英氣煥發的蒙哥 汗帶領之下重整體制,準備遠征剩下的南中國和中東以西之地。很明顯地放眼全世界。 二十七歲的志費尼滯留哈剌和林期間,下定決心撰寫這個改變人類史的帝國歷史。這就是 以波斯語寫成的《Tārīkh-i Jahāngushāy》。「Tārīkh-i」是歷史,「Jahān」是 世界,「gushāy」是開啟。《開啟世界之人的歷史》是第一本關於蒙古帝國的歷史書, 屬於完全同時代的著作。 志費尼的重點放在最接近世界帝王的現在皇帝蒙哥。然而,標題「開啟世界之人」除了指 的是蒙哥本身之外,也重疊了他的祖父,也就是開創大蒙古並打開世界大門的成吉思汗。 志費尼所著的蒙古史當然是從成吉思汗開始至蒙哥為止的歷史。順道一提,旭烈兀治下由 國家編纂而成的《史集》,是在很久之後才完成。另外,成為《蒙古秘史》草稿的口傳歷 史故事,也是在這之後才踏上文字化的道路。 大蒙古出現四十六年、成吉思汗逝去二十五年,志費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作為身在同一 時代的證言,將始自成吉思汗的驚人歷史傳給後世。關鍵字正是「Jahāngushāy」── 開啟世界。所有一切都在這一個字當中。志費尼認識到自己所生的時代是前所未有的特別 時代,因此寫下這本史書。 成吉思汗本身,以及之後延續的系譜的確都是「開啟世界之人」。過去英語將「Jahā ngushāy」翻譯作「World Conqueror」,歷史書的標題也被譯作《世界征服者的歷史》 ,但不得不說這是似是而非的翻譯。直譯寫作「開啟世界之人」才更能傳達波斯語原本的 意義。 -- 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 久棲岩谷,藏身隱行,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雲集仙徑,莫可稱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5.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GL-history/M.1614500645.A.07F.html ※ 編輯: hgt (180.176.55.140 臺灣), 02/28/2021 16:25:50

02/28 17:00, 3年前 , 1F
文獻裡不是有提到元朝將人民區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跟
02/28 17:00, 1F

02/28 17:00, 3年前 , 2F
南人,這就是以特徵區分了,但是文中提到蒙古人不會用特徵
02/28 17:00, 2F

02/28 17:00, 3年前 , 3F
區分人種好像跟我的認知不一樣
02/28 17:00, 3F
元朝其實沒有明文法律規定四等人種,只是有些命令會提到四等人 但如何區分,其實也都沒很清楚。 另外,"色目人"並不是指"眼珠顏色不同的人" 只是單純指"各色各類"的意思,所以"色目人"並不是指"高加索白人"。 其實杉山正明確實講的有點理想化,蒙古王朝當然對各色人種還是會有點 不同的印象,但這主要是因為各個國族歸附時間不一樣,還有在軍事能力 有所不同(蒙古人還是很注重武力) 所以南宋在大家的印象中,軍事能力弱,歸附時間最晚,確實是有受到歧視。 ※ 編輯: hgt (180.176.55.140 臺灣), 02/28/2021 17:41:11

03/02 15:48, 3年前 , 4F
喜歡杉山正明的文章
03/02 15:48, 4F

03/04 13:04, 3年前 , 5F
不一定高加索才色目,蒙古高原以外的突厥波斯就很多色
03/04 13:04, 5F

03/04 13:04, 3年前 , 6F
03/04 13:04, 6F

03/08 15:22, 3年前 , 7F
突厥波斯也是高加索人種啊
03/08 15:22, 7F

03/21 11:40, 3年前 , 8F
突厥是蒙古與高加索的混種
03/21 11:40, 8F
文章代碼(AID): #1WErCb1_ (MGL-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