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IESE MBA with Scholarship-Synergy顧問

看板MBA作者 (eating)時間4年前 (2019/09/12 11:1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申請背景] 四大管院 GPA 4.0 本土科技業總部Marketing, 工作年資約3.5 years GMAT: 710 TOEFL: 110 推薦信 : 部門主管&海外分公司主管各一封 顧問: Synergy Ethan [申請結果] IESE (Admitted with Scholarship) [申請時程] 2018.6-8月衝刺念GMAT(2017年補習) 2018.8月底 考完GMAT諮詢顧問-最後選擇Synergy(Ethan & IESE學生Allen) 2018.9月-10月初 準備申請資料,申請IESE Round 1 2018.11月 準備面試 (IESE 個人面試+團體面試) [申請前準備] 1. 參加MBA活動,ex. coffee chat, info session, MBA event (QS, MBA Tour)…參加 活動除了聽招生官和校友分享外,也可以展現你對學校的Commitment 2. 找一些在自己目前領域或是目標領域有MBA背景的人(在校OR校友)聊聊,會對MBA本身/ 學校特色/出路更了解 3. 選校: 把目標學校的requirement, deadline, 特色等做成excel表格,排出自 己的志願序和想申請的時間表 以上三點除了可以幫助自己釐清目標,也能呈現在ESSAY中,讓招生官知道你對自己目標 的認知以及對學校的了解。 [申請文件] 1. 找顧問: 當初總共找了三家顧問諮詢,在package(除了主要顧問也搭配一位校友/在校生顧問)跟談 得來考量下選擇了Synergy的Ethan,Ethan就是教GMAT的Donz,所以認識很多到國外唸書的 學生,也很熱心的幫我跟有興趣學校的校友牽線,與介紹同樣申請MBA/MS的戰友互相看申 請文件跟練習面試。 2. Resume & Essay: 除了架構外,也和Ethan來回討論如何將工作上的表現轉 化成賣點。整體而言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字華麗,但要讓任何領域的人都能快速看懂你想表 達的東西(簡單有力),這點我和Ethan有相同共識,所以雖然細節上來回滿多次,但合作 經驗(回復速度和修改品質)我很滿意。 另外補充optional essay部分:申請時我就很清楚自己的弱勢 – 工作長度低於平均值 (IESE入學平均工作年資是 5.5年左右),而我在申請的當下不到 3.5 年。Ethan 給我的 建議是強調自己的 maturity。所以在essay 針對這點說明 –例如在畢業進公司不久,就 開始領導行銷專案,加上雖然都在台灣工作,但在總部有許多和海外分公司主管與國外廠 商合作的機會(搭配推薦信佐證),讓招生官相信雖然我年資少,但還是能在MBA中隊團體 帶來貢獻。 3. Recommendation Letter 我找了直屬主管(台灣人),以及英國分公司的主管 (外國人),這部分 Ethan強烈建議我 找國外分公司的主管,來增加自己的 international exposure。 4. 個人面試 我自己用 excel 列出了 30 個左右的問題(包含IESE考古題和MBA面試常見題目),個人建 議在準備時不要寫/背稿,列出回答的Bullet Point後練熟題目會比較自然,當時練習對 象除了Ethan, Allen外,也有找MBA/MS的戰友練習。這邊特別感受到校友/在校生顧問的 幫助,以我來說,Allen會在模擬面試以他先前經驗在內容上做建議(e.g.學校特色,答題 邏輯等),例如除了履歷和ESSAY的文字外,IESE在面試時滿重視你做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原 因(WHY) 5. 團體面試 IESE是少數TOP MBA裡面有團體面試的,邀請制,會飛到某個城市分小組解一個Case(去年 亞洲區前兩輪新加坡,第三輪香港),如果有收到團體面試邀請建議參加,表現你對學校的 commitment,增加拿獎機會。除了積極參與討論外,我覺得能夠當下調整自己扮演角色的 能力很重要(例如如果團體裡面已經有人當了Leader,或許可以扮演coordinator的角色,紀 錄和統整討論內容),實際面試細節如果對申請IESE有興趣可以再站內信我。 祝福大家申請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5.23.39.4 (西班牙)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68258148.A.68F.html

09/12 15:45, 4年前 , 1F
歡迎~
09/12 15:45, 1F

09/12 21:49, 4年前 , 2F
恭喜
09/12 21:49, 2F
文章代碼(AID): #1TURXaQF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