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Tuck/Darden申請過程+顧問

看板MBA作者 (mandy)時間6年前 (2018/06/22 10:18),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過去一年在板上收到許多人的幫助,所以提供一點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接下來要 申請的版友! 背景: 台大工學院BS (GPA 3.6/4.0) 美國工學院MS (GPA 3.8/4.0) 美國汽車業工程師5年 GMAT 690/680/720 TOEFL waived Round1DIY申請四間top15學校失敗,Round2與顧問合作申請三間top15得到兩間錄取+獎 學金。 申請過程 2017 Apr: 決定考GMAT申請Round1 2017 Jun: GMAT一戰(690) 2017 July: 參加info session,使用ApplicantLab網站寫essay 2017 Augt: GMAT二戰(680) 2017 Sep: 送出Round1申請 2017 Oct: Kellogg Self-Initiated Interview, 收到Yale/Sloan拒絕,決定申請Round2 2017 Nov: 與David Rutledge(顧問)合作,寫Round2 essay,感恩節假期GMAT三戰(720) 2017 Dec: Tuck Self-Initiated Interview,收到Kellogg/Ross拒絕,送出Round2申請。 2018 Jan: 收到Darden面試邀請/Wharton拒絕 2018 Feb: Darden Interview 2018 Mar: Tuck/Darden錄取 2018 Apr: 決定去Tuck 網路資源 (相信chasedream和gmatclub這些網站大家都很熟,不需要多介紹) 1. MBAMission https://www.mbamission.com/ MBAMission是一個顧問公司,但他們提供很多免費guidebook,學校介紹寫的非常詳細, Career 和interview guide也十分推薦! 2. Clearadmit https://www.clearadmit.com/ 比較有名的應該是他們的Livewire,可以看到網友回報哪間學校發面試發結果了。他們也 有interview資料,往年回報的面試問題,還蠻準確的。 但我最推的是他們顧問寫的一本書Becoming a Clear Admit: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MBA Admissions (https://goo.gl/1FbBGA),很容易讀,可以對MBA申請流程有更深入的 了解,我自己覺得獲益良多!(有時候這本書會限時免費放送) 3. Reddit MBA https://www.reddit.com/r/MBA/ Reddit是美國鄉民集散地XD MBA板蠻活躍蠻多資訊的,上面那本clear admit書的作者也 很常在板上留言提供資訊(記得他的ID好像是alexbrown4之類的),除了chasedream和ptt 以外,我的另一個資訊來源。 (同時懂中文和英文真的能獲得非常大量的資訊) 4. Touch MBA http://touchmba.com 一個新加坡顧問Darren的網站,特別推薦他的podcast,至今有一百多集,邀請非常多adcom、顧 問、及學生,從最一開始怎麼準備到最後如何申請貸款、進商學院後如何找工作都有。 Darren自己是在Cornell讀大學,在新加坡商學院當過adcom,對於申請學校的運作很了解 ,一些建議蠻有參考價值的。 網站上也有提供免費選校諮詢,填線上問卷後,他會根據問卷回答自動算出一些分數來 客觀分析適合的學校和profile的強項和弱點。(有趣的是我最後上的兩間學校在他的分析 中分數都非常高,甚至比我Round1申請的學校都高) 5. Poets & Quant https://poetsandquants.com 這網站也有許多學校介紹及新聞。 6. 學校網站 當然也別忘了學校網站,寫essay時多翻翻學校網站,會知道學校主打特色是什麼,哪些 活動、program或課程是自己有興趣的,可以寫在essay中或之後面試時用。 (去參加info session時發現還蠻多人沒有仔細看過網站,因為有些問題在網站上就可以 找到答案。商學院一直強調要訓練學生問"對的問題",多看看網站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什麼 是真正在網站上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顧問相關 1. ApplicantLab https://applicantlab.com/ 推薦ApplicantLab,但不推他合作的editing service。 ApplicantLab不是傳統顧問,而是一個網站。 Round1時想要多瞭解學校和essay寫法,但覺得顧問費用很高,所以決定自己DIY。找到 ApplicantLab網站是一位HBS畢業生(Maria)創立的,美金$299(GMAT club網站有 discount code可以減10%,參加GMAT Club resume的webinar也可以得到兩週免費試用), 網站有很多引導寫essay的資料,像是如何寫career goal,也有針對每間學校的特點和 essay做分析。每個session Maria都錄了非常多的影片,對於學校的介紹也是做得很用心 。我曾經寫信問過她問題,她真的會回XD 雖然後來Round2有找其他的顧問,但essay寫完初稿,我還是會回來用這網站上的分析檢查我 是不是重點都有提到,而且Maria對學校的介紹很深入,還是很有幫助。 整理來講,如果周圍有人足夠的MBA並且有可靠的人能幫忙改essay,我覺得可以考慮使用 ApplicantLab DIY申請,不一定要使用傳統顧問。但對我而言,因為我周圍MBA資訊不足, 雖然他資料很多,但由於沒有人可以討論,在大方向還是走偏了,不過後來與顧問疊加在 一起使用覺得蠻不錯的。 我Round1有加價使用今年Applicantlab開始的essay editing服務(與Admissionado合作) 然而我覺得他們的editor素質不一,有些人很明顯不了解MBA各個program的特色,改出來 的品質覺得普普通通,沒有特別亮點。雖然說價錢算是不貴,但覺得有更好的選擇,不推 2. David Rutledge http://www.mbaconsultingpro.com/ 十月底時決定要申請Round2,開始找顧問。在板上爬文和站內信幾位版友後,約了幾個板 上推薦的顧問skype(因為人不在台灣),後來發覺自己比較喜歡小工作室的顧問的感覺。 在兩個顧問中選了David Rutledge(板上有好多叫David的顧問)。 會和David合作主要有幾個原因: 1) David的價格實在,本來沒有要找顧問的預算,但David的價格在能負擔範圍內。 2) 和David第一次skype就聊了很多,他的長處及不足一開始就提出來,我喜歡這種風格。 3) David在美國生長並且有很多專業文件editing和寫作培訓的經驗(他以前在四大做 editing,我還曾經跟David要過他以前的訓練教材來加強寫作),但又有多年台灣生活經驗 ,了解台美文化差異。 他的工作室比較小(他和另外幾位同事而已),不能像有些顧問可以提供很多networking機 會。而我的需求主要是集中在essay修改和面試準備,選校和networking大部份我自己能 搞定,David的服務能夠滿足我的需要。 David回覆速度很快,所以我所有的essay差不多都在一個月內就定稿了。初版時David根 會幫忙我挑選適當的故事(通常是我會多寫幾個例子,他幫忙我看哪個最切題),鋪陳 essay時也會建議在哪裡多加點細節或省略點,確保故事的完整性。 潤稿時我覺得是他們團隊真正實力的發揮,最終拿到的essay其實跟我寫的架構、甚至句子 沒差很多,但是他們能挑出一些贅字或簡單修改一些句子,讓文意和遣詞精鍊,但還是保 留我原本的寫作風格。讓我見識到專業editor的功力,我對最後的essay十分滿意。 同時David也幫忙準備面試,針對我的回答內容和表情儀態給予建議,他的意見幫助我在 真正面試時,能夠言之有物並且找到合適自己的談話步調。 *需不需要顧問見仁見智,根據Clear Admit那本書,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申請者有使用, international applicant比例更高達70%,但作者自己也提到有些人是不需要的,建議 猶豫中的人可以多找不同顧問聊聊,可以更清楚自己的狀態和需求。 後記 我其實在美國住了七年,在過去一年申請MBA的過程中,由於人在美國,有些經驗可能與 台灣的申請者不同,想分享給未來要申請的人: 1. 寫作能力 開始工作兩年後發覺寫作能力的不足,找了一個老師上了寫作課幾個月,上課時老師根據 我課前寫的短文逐句提供寫法建議,也會指出一些文法正確但母語者不會用的句型,幾個 月後覺得寫作有明顯的進步,在公司寫email和報告也更加順手,同事也能清楚理解我的 寫作。去年準備GMAT verbal時發覺很多文法概念當初老師都有提過,在AWA上也看到了成 果(七年前GRE AWA只考了3.0,但去年GMAT AWA考了兩次6.0,自己也很意外)。 建議有計畫出國且還有時間的人,可以花點時間找英文母語的老師加強寫作,對於上課報 告寫作,甚至將來工作都會很有幫助。 2. social skill & campus visit 若時間及預算許可,campus visit可以對將來兩年的生活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美國大概 只有大城市(New York, Boston之類的)生活會跟台灣比較像,一些大學城的生活型態會跟 台灣大部份地區差很多(個人覺得有點像花蓮XD)。曾經遇過台灣人到中西部大學城讀書, 但不能適應沒大眾運輸系統及宵夜的生活,於是畢業後馬上跑回大都市工作。 以我自己為例,當初就知道Dartmouth Tuck在很小的鎮,實際拜訪後發覺比自己想像中的 更小,但到處走走後還蠻喜歡那裡的環境,反而覺得比大城市舒服。 拜訪學校過程讓我開始習慣美國商學院的社交方式(跟平常充滿了工程師的環境不太一樣 )。訓練自己要主動出擊跟身旁的人攀談聊天,多幾次經驗後,就比較能自然加入其他人 的對話。甚至因此我還在UVA的面試中認識了未來Tuck的同學。 平時多注意美國的時事也幫忙我跟其他人有更多的話題可聊。如果有機會做campus visit 和class visit,可以在申請前就開始熟悉MBA的社交方式跟了解學校環境。特別是標榜 case method教學方式的學校,值得去課堂上體驗一下,看自己是否喜歡。case method教 學方式和台灣一般習慣的上課方式差很多,會有很多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激盪,我第一次 visit時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3. Round1至Round2的進步 其實我Round1和Round2唯一的差異只有essay(GMAT一考完有報給學校),由此可見essay 真的非常重要。 Round1時我對自己在公司的貢獻及在團隊中的影響力都沒想很清楚,只知道自己做的有比 一般人好,但沒有深入思考是哪些部分做得好。所以在Round1失敗後,我意識到這點,花 了幾週思考,發掘了一些之前沒注意過的亮點。另外一點是我Round1對於未來的career goal沒有太明確的想法,只想說可以做operations相關的,但目標寫得很模糊。也因此申 請的都是operations強的學校。 Round2在更仔細思考後發覺自己真正想做的是consulting或general management,設定明 確的career goal,選擇申請在這兩個領域評價不錯的學校。我重新寫了Round2的essay, 找到自己的亮點和目標,最終申請到理想的學校。 如果有人對於學校或申請學校有問題,或甚至對於美國生活有什麼疑問,都歡迎聯絡我, 之前在板上受了前人的幫助,希望能有機會幫助更多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8.224.230.1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29633885.A.E04.html

06/22 11:45, 6年前 , 1F
Congrats!
06/22 11:45, 1F

06/23 13:24, 6年前 , 2F
推用心分享
06/23 13:24, 2F

06/25 13:40, 6年前 , 3F
推分享
06/25 13:40, 3F

07/10 08:03, 6年前 , 4F
謝謝
07/10 08:03, 4F
文章代碼(AID): #1RB5nTu4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