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如何運用LinkedIn在美國找實習和工作

看板MBA作者 (拐角巷)時間8年前 (2015/09/20 17:20), 8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對於目前已經在美國就讀MBA的人來說,現在應該陸陸續續感覺到求職的壓力,在美求職的基本功之一便是熟悉LinkedIn,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目前正在美國求職的同學。 原文出自: https://curvingalley.wordpress.com/2015/09/20/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沒關係也沒關係,找關係就沒關係。」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的一句順口溜,但如果以為只有華人文化才講究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美國,連找個實習,都要講關係。你可能會問,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人,人生地不熟,哪來的關係?沒關係,今天正是想跟大家分享在美國找關係的重要工具─LinkedIn。 美國的求職文化與台灣、甚至與全世界都很不一樣,或許因為其獨特的「關係」文化,才 孕育了像LinkedIn這樣的社交軟體,許多人形容它是專業版的Facebook,多數美國專業人 士會用LinkedIn來建立他們專業上的人脈,因此是經營個人品牌的最好工具。也因為它的 專業導向,我們對於LinkedIn的個人履歷以及在上面的發言必須特別謹慎,今天僅就 LinkedIn上九個比較不為人知的小訣竅做分享。 一、個人化網址: 在建立起LinkedIn檔案後,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建立一個個人化的 LinkedIn網址,我們可以將這個網紙放在簽名檔、履歷、部落格、甚至名片上,此外,它 可以增加我們履歷在網路上被搜尋到的機率。步驟很簡單: 1. 首先到自己的檔案並點選“Edit Profile”,在我們的Profile底下, 應該會看到一個類似www.linkedin.com/in/XXXXXXXXX的網址; 2. 點選該網址旁的”Setting”後,畫面右端會看到“Your public profile URL”,然後點選URL旁的“Edit”符號; 3. 在出現一個文字框後,輸入自己想要的網址(例如我們的姓名)後儲存。 這項服務是先搶先贏,所以越快申請越好,如果我們想要的網址已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就 要發揮一點想像力客製化自己的網址。 二、有策略地選擇居住地: 許多美國企業喜歡雇用該州,甚至該城市的申請人,或許這是 因為他們不需要因此支付額外的relocation fee,因此,若希望增加自己面試的機會,我 們可以將居住地設在自己想要工作的區域,例如就算我們在紐約念書,也可以考慮將居住 地改成矽谷地區。 三、適切的Professional Headline: 這一欄多數人會用預設的職稱,但有時職稱或過於 空泛,不能精準表達我們的工作和專長,此時便可選擇用三、四個關鍵詞來客製 Professional Headline,例如與其用預設的Marketing Manager,不如改成Creative Storyteller with Extensive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Experience。 四、不要使用罐頭邀請: 當我們寄出建立關係的邀請時,LinkedIn會提供一個預設的罐頭 郵件,如果對方是很熟的朋友也就罷了,但如果今天我們想要與不熟的朋友/同事/生意夥 伴,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緣的人或陌生人建立關係,千萬不要使用罐頭郵件,因為有些人對 於他們的關係網絡是很慎重的,一個沒頭沒腦的邀請只會招致對方反感,此外,有的業務 會利用LinkedIn做推銷,導致有些人直接拒絕來意不明的邀請,因此,邀請裡最好清楚告 訴對方我們如何找到他們以及為何想與其建立關係。對於使用mobile版的人,一個可能的 困擾是無法客製邀請,但其實mobile版也有提供客製邀請的功能,只是它隱藏在對方的檔 案中,我們必須點選對方的檔案,然後在右上角的地方 (Search bar的右邊) 會看到三個 點,點了它之後,便會跳出一個視窗問我們是否要客製化邀請函。 五、多加入groups: LinkedIn上有許多的團體,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這些團體可以作為我 們諮詢的對象;某些企業甚至會針對校園徵才設立團體,這些團體可協助我們收到該公司 最新的職缺訊息;更重要的是,定期在團體裡分享文章或發表意見可以增加我們的個人能 見度;此外,LinkedIn對於寄Message給第一度以外的聯繫人是有限制的,通常必須支付 月費升級為Premium會員取得InMail Credits後方可寄信給對方,但如果彼此同屬同一個 專業團體,我們便可直接寄Message給對方,對於不想花錢升級會員的人,這是一個與專 業領域人士建立關係最經濟的方法。 六、善用校友搜尋功能: 常常覺得學校的校友名錄更新太慢嗎?好在LinkedIn亦提供校友 搜尋功能,讓我們可以透過關鍵字搜尋,然後利用地區、公司(包括現在在職的公司以及 過去工作過的公司)、專業領域、以及畢業年份過濾結果,因此,即便校友們忘了更新他 們校友名錄裡的聯絡方式,我們還是可以透過LinkedIn聯繫他們而建立關係。 七、多用進階搜尋: 除了校友搜尋外,另一個非常好用的功能便是進階搜尋,它可以協助 我們找到關鍵人物來建立關係;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我們對Apple的採購工作有興趣,想 要找Apple總部採購經理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此時,不要只在搜尋欄裡鍵入 Apple procurement manager,我們應該利用進階搜尋,然後選擇搜尋People,於關鍵字 一欄鍵入Apple procurement manager,然後在Advanced People Search的Location輸入 San Francisco Bay Area,之後便會看到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接著,我們便可一個個過濾 找出最適合做informational interview的人,最後便是思考該用何種方式與他們聯繫, 並進而成功建立關係。 八、調整匿名性: 根據預設值,當我們點閱其他人的檔案後,LinkedIn會讓對方知道我們 曾看過他們的檔案,然而,有時我們可能並不希望對方知道,此時便可以將隱私權設定裡 的 “Select what others see when you’ve viewed their profile” 調整為匿名或半 匿名。但原則上來說,我認為維持預設值比較好,因為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搜尋面試官,讓 他們知道我們曾看過他們的檔案其實顯示我們有事先做功課;而如果目的是與陌生人建立 關係,對方若看到我們曾點閱他們的檔案,有很大的機率他們也會回頭看看我們的檔案, 這樣其實可以增加我們成功連繫的機會。 九、帶職找工作的訣竅: 許多人會將主管加入自己的LinkedIn關係網絡中,換言之,當我 們在LinkedIn上更新個人資料、建立新關係、追蹤新公司等等時,我們的主管也會同時看 到而起疑,因此,當想要背著老闆找工作時,可以考慮調整以下的隱私設定維持低調: 1. Turn off your activity broadcasts: 這項設定只會關上部分活動更新,某些關鍵活動(例如建立新關係)並不會關上,因此必須結合以下設定確保老闆不起疑。 2. Select who can see your activity feed: 點選Only you。 3. Select who can see your connections: 選擇Only you,這樣當我們建立新關係時,便不會出現在活動更新中。 熟悉LinkedIn的各項功能可說是在美國求職的基本技能,它可以協助我們找到求職過程中 的關鍵人物,但我們也要認知到LinkedIn上的關係只是網路世界關係的一部分,真正要建 立、培養人脈,還是要透過虛擬網路和實際行動的結合,例如直接找對方喝杯咖啡做 informational interviews、參與groups所舉辦的活動等等,透過虛實的有效結合,方能 為我們成功累積人脈、逐步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99.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442740856.A.3C2.html ※ 編輯: curvingalley (27.246.99.36), 09/20/2015 17:24:37 ※ 編輯: curvingalley (27.246.99.36), 09/20/2015 17:26:35 ※ 編輯: curvingalley (27.246.99.36), 09/20/2015 17:28:41 ※ 編輯: curvingalley (27.246.99.36), 09/20/2015 17:29:25

09/20 23:30, , 1F
感謝分享,非常實用!
09/20 23:30, 1F

10/06 17:12, , 2F
thx for sharing!
10/06 17:12, 2F
文章代碼(AID): #1L_dfuF2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