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義順牛奶公司、議事亭前地與聖母玫瑰堂

看板MACAU作者 (小瑪)時間9年前 (2015/03/21 23: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多字多 好讀網誌版(無音樂,建議閱讀) http://salufear625.pixnet.net/blog/post/321063073 以下節錄網誌文字內容 ================================================================= 從澳門塔搭公車回到葡京酒店這區(站名忘記了), 在澳門塔遠遠俯瞰就非常醒目的新葡京酒店,近看更是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以一個不閃瞎人死不休的氣勢,昂首挺立著。 嘴饞的我們,一心想直奔義順牛奶公司, 因為沒有google地圖的協助,大家一度慌了手腳, 幸好最後在maps.me的帶領下順利抵達, 這個離線地圖真的很棒,記得要在出發前先熟悉操作哦! 唯一的小小缺點就是偶爾定位不太準,這時候就要發揮大家看地圖的天份啦! 當初在北歐,小明十分不信任我看地圖的能力,都堅持自己找路, 但在這兒我可是憑著地圖,順利領著眾人抵達義順牛奶公司呢天啊我真的好棒棒 不是我自誇,別的不會,就是找食物我最在行(雖然狗勾也是.............) 澳門的路名好長,義順牛奶公司在熱鬧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上,非常饒舌。 招牌上開宗明義地養了一頭牛。 為了確保牛奶的品質穩定、優良,義順鮮奶公司還自己養牛呢。 據說燉奶這道甜品,是在清末的廣州順德,一位名叫何十三的農家子弟無意煮出來的, 做法其實有點麻煩,真不知道是怎麼個無心插柳柳成蔭法 店裡座無虛席,我們八個人一開始還擔心是不是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才有座位, 幸好大家都沒有久坐,畢竟這裡也不是個讓人想坐下來談心的所在,翻桌率還蠻高的, 很快就等到座位囉! 排排站的燉奶,店家的意思很明白了。遠近馳名的雙皮燉奶,鳩竟是怎麼樣的好滋味呢? 用紙貼掉字的menu,此時就讓人手很賤的想要把那一塊摳掉, 看看下面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 我們這桌點了凍雙皮燉奶和一個菠蘿鮮油飽分著吃, 另一桌則點了熱雙皮燉奶、熱紅豆雙皮燉奶。 雙皮燉奶要價30澳門幣,好貴啊T____T 而且我看人家2015年1月的遊記,一碗燉奶才要28元而已,菠蘿鮮油飽也只要10塊, 怎麼會才過了一個月就漲那麼多Q____Q 統統都是白的非常難對焦啊。(技術不好還怪燉奶太白) 一開始,我們誤以為燉奶就是鮮奶酪,但其實不是。 一般我們吃的鮮奶酪有添加吉利丁,是以鮮奶溶解吉利丁後冷藏做成的; 而燉奶則是將鮮奶煮滾後加入冰糖,將蛋黃打至起泡後加入鮮奶中,再高溫蒸熟。 比起鮮奶酪,燉奶的口感更加綿細軟嫩,也不那麼甜。 在第一次煮滾鮮奶冷卻及第二次蒸完再冷卻後,會分別形成一層奶皮, 這就是為什麼這道甜品被稱作「雙皮燉奶」囉! 吃完一口之後,我的心得是:鮮奶酪比較好吃Orz 有些人會受不了它奶味太重,還說如果是不特別喜歡鮮奶的人, 四人點一碗就夠了,吃到後面會超膩的。 相當喜愛奶味的我倒是覺得奶味稀薄,不知道是不是被口感影響了, 還是我已經習慣化工食品了呢(泣 而且裡面隱隱約約有薑汁味(理論上應該是沒有)讓極度討厭薑的我感到惱火, 另外,我們遍尋不著那遠近馳名的雙皮, 或許是因為它們薄如蟬翼才讓我們不小心忽略了.... 至於菠蘿鮮油飽,思咬了一口之後說:「我覺得還是師大夜市的比較好吃。」 以港澳地區的物價以及網路上一面倒的好評, 我們以為應該在港澳隨處都可吃到驚天地泣鬼神黯然消魂的美味菠蘿油, 目前看起來似乎是期望過高了QQ 綜合旅伴們的意見,以及我跑去隔壁桌偷吃人家的(喂)之後的評價, 我們覺得熱的紅豆燉奶>熱雙皮燉奶>凍雙皮燉奶,不過之間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 雖然有些沉痛,但是這間店的食物乏善可陳,加上價格頗高, 實在勾引不起我再訪或者推薦他人的慾望。 義順鮮奶 澳門 新馬路60號 +853 2857 3638 澳門小領隊帶著我們繼續走,走到一個有巨大花燈、人山人海的廣場, 「這裡就是議事亭前地了,可是怎麼變成這樣!!」小領隊看起來比我們更為苦惱。 別人眼中的議事亭前地是這樣子的: (照片取自http://www.panoramio.com/photo/52060616) 我們看到的則是這樣,知道真相後,全世界的人都流淚了。 我想這差異應該大到不需要玩「大家來找碴」,太容易了, 即使不細看也知道他們完完全全是不一樣的啊。 喔NOOOOOOOO!!!!!!!!!那些燈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山人海就別提了, 人群頭上懸掛的那些是什麼!! 為什麼葡式建築的廣場正中間要有這麼巨大的花燈!! 密密麻麻的花朵燈籠,像煩人的蜘蛛網,纏繞在建築物之間, 很想拿雞毛撢子把它們統統清掉.............. 我不是覺得中西合璧不好, 而是中式的美千變萬化源遠流長,有這麼多選擇, 為什麼,為什麼要搞得那麼廉價~~~~~~(抱頭吶喊) 民政總署門口懸掛的東西讓十四億人都震驚了。 那團不知所云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人家也是堂堂景點之一,這樣要人家以後怎麼做人.............. 原本我還想費點心思想想該怎麼形容, 想想如果我有這個心力,不如想辦法拆掉那些玩意兒。 陰魂不散的燈、燈和燈。 我替中國政府的美感感到擔憂...........(算了,五十步笑百步) 白色的建築配上造型比較單純的大紅燈籠,看起來協調了些, 如果沒有下面那排燈的話...... 雖然知道農曆新年前是會有些情境布置,好讓社會大眾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慶氣息, 不過不能考慮一下附近建築物的風格嗎 路旁坐著一排落魄的旅客,手上大包小包的,看起來他們在福隆新街收穫頗豐啊。 期待的漂亮場景淪落至此,我也想坐在旁邊跟他們一塊兒頹喪。 原本大家打算往大三巴的方向前進, 因為旅伴們有興趣的點大相逕庭,大家東看看西瞧瞧, 擔心在人潮中走散,又怕等來等去等到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當機立斷決定各自行動,自此奠定了我們後面這五天的行動模式。 外頭人太多,我、奎大廚、小洪和思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組, 剛好我們四個事前做的功課都是香港部分比較多, 反正陌生的地方對於觀光客來說無一不是景點,為躲避人潮,我們閃身到一座教堂裡, 歪打正著的就找到玫瑰堂 哈哈哈哈真是熱鬧滾滾啊........................(眼神死 等等!!!我看到了什麼!!!! 畫面正中這位哥哥微微噘唇的模樣太性感惹 只能借用慧琳的遊記梗,本日最帥就是你啦!恭喜~~ 以摩西分開紅海的氣勢到了玫瑰堂門口, 終於可以把路人都裁掉拍到一張清爽的照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默念自我指導語) 少了那些人頭,玫瑰堂還蠻漂亮的。 鵝黃色的牆壁,點綴著象牙白的雕花圖騰,上面鑲著南歐風情的墨綠色百葉窗, 柔和中增添了一分沉穩、寧靜的感覺。 不會過於華麗,更不顯得單薄。恰到好處的典雅。 如果抽掉溫柔的鵝黃色,只看黑白的立面圖,玫瑰堂更是出乎意料的華麗。 才踏進教堂大門,就看到遊客拿著自拍神器,嘻皮笑臉的和聖母像合照, 你有先問問聖母要不要跟你一起自拍嗎?放尊重點!! 就算教堂是個景點,但教堂畢竟還是教堂,維持該有的莊嚴肅穆還是必要的吧? 連我不是教徒,都受不了這樣的氣氛, 可惜此處的遊客不這麼想,裡頭鬧哄哄的, 說著我們熟悉的語言,但腔調又與我們略有不同。 我們不要有偏見, 清清萬萬(老兵腔)不要猜測他們是哪國人 就算猜了也不要說出來哦你知我知天下都知就好(咦) 玫瑰聖母堂是1587年西班牙聖多明我會(又稱道明會)所建造的, 為中國第一座天主教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次年才由葡萄牙傳教士接管。 起初只由木板搭建,被當地華人稱為「板樟堂」、「板樟廟」(廟?!), 因此玫瑰堂前的廣場稱為「板樟堂前地」,而前面的巷子則稱為「板樟堂街」。 玫瑰聖母堂命運多舛,多次因為建物的部分倒塌而面臨閉堂,又遭祝融之災, 直到十七世紀才以磚石改建,於1997年重建完成,才成為今日巴洛克風格的華麗面貌。 目前玫瑰堂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另外,玫瑰聖母堂是每年一次的「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演出場地之一, 也是全城舉行最多場音樂會的教堂, 每年五月十三日,這裡是「花地瑪聖像巡遊」的起點, 盛大的彌撒,是澳門少數的天主教活動。 不只觀光客慕名而來,澳門當地人也常在此聚首,是非常具親和力的教堂。 祭壇分為三層,以不同款式的圓柱分出層次,頂部為三角楣, 為十七世紀教堂獨有的華麗風格。 這張照片可是得來不易, 我站在祭壇前等到花兒也謝瞭,火氣都上來了, 好不容易才等到前面沒有某國人比耶拍照留念, 立刻衝上前去按下快門啪啪啪啪。 大多數時間則是這樣的景象,六十億人又要震驚一回了。 (近乎強迫症的)在做遊記功課時, 查到澳門文物網對玫瑰聖母堂建築特色的描述寫得很清楚,決定引用一下, 讓大家可以更認識這種建築: 「玫瑰堂的立面總高約24米,形式對稱,採用古典式構圖, 水平線條佔據主導地位,垂直線條通過不同的柱式斷續完成。 從下至上,底層為愛奧尼柱式,二、三層為科林新柱式,頂部為三角形山花, 體現由簡而繁的規律。第三層正中是聖多明我會會徽。 牆面色彩以黃色為主,白色勾勒,整體形式簡潔,富有嚴謹的結構邏輯。 屋頂為兩坡屋頂,木屋架,瓦屋面。 教堂主體為磚木結構,夾層為木樓板。 室內柱子為磚砌方柱,外加粉刷。內部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 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中廳寬8米,側廊寬3米; 兩側還有聖龕,後面為聖壇,室內為平吊頂。 主祭壇進深8.5米,寬6米,拱頂正中描繪覑修會標誌; 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斷山花,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 是澳門最美麗的祭壇之一。 室內的唱詩席的挑廊幾乎環繞整個中廳。教堂內沒有彩色玻璃窗, 大型的百葉窗體現南歐建築特點,使教堂內部非常明亮。 內部色彩以黃色為主,明麗耀眼。」 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這些專業的建築解說,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愛奧尼柱式: 源於古希臘,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另外兩種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新柱式) 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又被稱為女性柱,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 *科林新柱式: 源於古希臘,是古典建築的一種柱式。 它的比列比愛奧尼柱式更為纖細,柱頭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裝飾, 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 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 *巴西利卡式 巴西利卡(拉丁語:Basilica)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 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 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 讓我們一起往「內行看門道」的方向努力吧! 教堂祭壇前方天花板的圖樣,正是聖多明我會的徽號。 到了教堂總是要聆聽一下神啟的。 但是人聲鼎沸,如果上帝真的開口說了什麼,我想那一定是「統統給我閉嘴!!!」 (照片看起來人沒有很多啊!但為什麼那麼嘈雜呢?對啊,我也好想知道為什麼。) (所以為什麼在北歐的教堂,要出現簡體字的標語,請大家保持安靜, 就是這個原因吧.....) 教堂內實在過於喧囂, 草草瀏覽過,我們蓮步輕移,往後方的桃花源--「聖物寶庫」走。 離開前我才想起天主教堂不都有告解室? 人生真應該告解一回,我有很多亟待被赦免的罪狀, 卻因為教堂太吵而錯失了大好機會喔不!! 幸好勉強算有拍到。 聖物寶庫在教堂的右側,樓高三層,裡面收藏了三百多件天主教文物珍品, 包含油畫、木雕聖像以及彌撒用品,開放免費參觀。 原諒我不是教徒,以下言論如有僭越, 若導致各位天主或基督教徒身心不適,請速速左轉離去,感恩,感恩(雙手合十) 下一次我會記得去告解的。 她是誰我不清楚(合理的推論應該是聖母?),但靈動的眼神令我印象深刻。 就如同畫龍點睛會擔心龍飛出畫外,我一直盯著她瞧, 想著什麼時候她會開口請我非禮勿視。 她的眉型是完美的彎月型,身為一個沒有眉毛的女人,我感到無比嫉妒。 建築物看起來非常精緻講究,但若我是農曆七月來,看著中間的聖母像我會背脊發涼。 這尊聖母的頭髮是長長的螺絲捲呢! 神愛世人,所以遣祂珍視的獨生子耶穌,為世人贖罪。 這樣的情操非常偉大, 但這位耶穌到底是被什麼困住了我不明白。 系列塑像。不知為何,他們都一定要用左手抱著耶穌,大家都非常合群。 聖母像。吸引我的其實是旁邊的小羊咩咩~ 做的這麼勾追,有著天真無邪的大眼,無辜的眼神撬開了我的心門。 這尊聖母是裡面我最喜歡的, 無原罪聖母像常以腳踏蛇的形象出現,而且雙臂一定要微微向外張開。 蛇是邪惡與魔鬼的化身,而聖母腳踏蛇,正象徵著她戰勝了魔鬼的誘惑。 最後這個非常可怕..................................... 為什麼要肢解人家之後放在木箱子裡!!!O口Q 除了這箱玩意兒十分驚悚之外,聖物寶庫的最高層是木製地板的閣樓, 在樓梯處已明言警告:「此樓層僅能容納十人重量」, 但上來的訪客依舊絡繹不絕,每一個踏步都能造成地板強烈震動, 彷彿隨時都有可能超過它的耐重極限,地板就會破一個大洞讓我們從這裡墜到二樓, 只能驚恐的靠著牆,腳步放輕放緩,逃離這個是非之地。 大家為什麼這麼著急呢,就不能等等..........(哭) 玫瑰聖母堂 地址:澳門板樟堂前地 電話:+853 2836 7706 網址:http://www.macaumuseum.gov.mo(聖物寶庫)    http://www.catholic.org.mo/index.html(澳門天主教區) 開放時間:每日早上十點~晚上六點 免費入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224.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AU/M.1426950645.A.716.html
文章代碼(AID): #1L3OdrSM (MAC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