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宋太祖 趙匡胤

看板Liu-tao作者 (賣女孩的小火柴)時間18年前 (2005/09/10 01: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宋太祖 趙匡胤 一.生平:     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間紀元九六○~九七六年。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紀中曾云:「宋太祖起介冑之中。」匡胤的父親趙宏殷,曾是後唐、後  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時的匡胤,『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  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從這段評語來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們,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  愛讀書。     郭威即位(後周太祖)時,匡胤任禁衛軍長,甚得開封府尹柴榮的賞識,因成了柴榮的  部屬。柴榮即位(後周世宗),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並升任禁  衛軍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兒子宗訓,年僅七歲便繼位,第二年,匡胤發起陳橋兵變,  迫宗訓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雖然對自己的家人較約束,但絕非吝嗇  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筆費用,對於投降的各國國君也給予優厚的待遇。自己  的私生活嚴謹簡樸,對於該花費的地方,卻是十分慷慨,這是歷代皇帝中較少見的。     九七六年,匡胤崩,關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因飲酒過度而暴死,有的  說是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種看法則認為太祖之死與太宗有很大的關係。    按常理推論,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在杜太后降下鈞旨以後,趙匡胤已命趙  普擬了傳位詔書,並「藏之金匱」,趙光義是篤定要繼兄位登大寶的根本沒本沒必要搞  謀殺。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闕如,至今還不很清楚,但有一點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飾太祖  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實錄》歷經三次而無成,雖然已篡改和掩 蓋了大量的真象,太宗還是不滿意。太宗對《太祖實錄》異乎尋常的關注,足以說明太 宗非正常繼位的奧妙,而「燭影斧聲」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二.內政: (一)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雖然登上了皇寶座,但他卻不敢高枕無憂。通過這次兵變,他深刻地認識到,武 將們在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將的身 份和實力去推翻國君,其他將領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推翻他嗎?想到這裡,他不寒 而慄。尤其使他感到威脅的,是一些聲望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將,為了防患於未然,趙 匡胤決計拿他們開刀。  首先,太祖廢除了殿前都點檢一職,接著就導演了一齣「杯酒釋兵權」的喜劇。一日, 禁軍太將石守等奉召來到後花園,太祖設宴相待。酒過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狀,開 口說道:「我不是靠你們出力,到不了這個地步,但做皇帝太艱難了,實在不如做節度 使快樂,我整個晚上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忙問其故,太祖就說:「這不難知 道,誰不想做皇呢?」石守信等一聽,驚恐萬狀,紛紛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 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不然!」太祖斷然說道:「你們雖無異心,然而倘若你們 部下希求富貴,一旦以黃袍加你之身,你雖然不想做皇帝 ,能辦到嗎?」眾將一聽,都嚇得離席叩頭,請求太祖指示一條「可生之途」。太祖才 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駒過隙,求富貴者,不過想多積金錢,多多娛樂, 使子孫免遭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出守地方,方多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不 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砍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再同你們結為婚姻之 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不很好嗎?」眾將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齊下 拜說道:「陛下關心臣等,真可謂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稱病職。太祖大喜,安排 他們到地方做節度使。趙匡胤幾杯美酒,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諸將專軍權的問題,被譽為  「最高政治藝術的運用」,成為千古佳話。  (二)強幹弱枝:  從唐中葉以來,形成了地方藩鎮權勢過大的局面,他們常常割據一方,乃至進行武裝叛  亂,給朝廷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宋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提出的「削奪其  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針,分別從政權、財權、軍隊這三個方面來削弱 藩鎮,以達到強本弱枝、居重馭輕的目的。  在「削奪其權」方面,趙匡胤陸續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擔任長官,以取代跋扈難制的軍 人;並在知州之外設立通判,兩者共掌政權,互相牽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長官的權力 。在「制其錢穀」方面,趙匡胤設置轉運使來管理地方財政,並規定,各州的賦稅收入 除留開其正常的經費開支外,其餘的一律送交京師,不得擅留。這樣,既增加了中央的 財政收入,又使地方無法擁有對抗中央的物質基礎。在「收其精兵」方面,趙匡胤將廂 軍、鄉兵等地軍中的精銳將士,統統抽調到中央禁軍,使禁軍人數擴充到幾十萬,而地 方部隊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員,只能充當雜役,缺乏作戰能力,根本無法和中央禁軍抗衡 ,這就摧 毀了地方反抗中央的軍事基礎。    太祖通過對藩鎮權力的剝奪,對武臣的壓抑,改變了五代時期方鎮雄?、朝廷寡弱、武 人跋扈、文臣無權的狀況,提高了中央的威權。在中央內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權 力,軍權歸於樞密院,財權歸於三司使,樞密院與相府合稱「二府」,三司使號稱「計 相」,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屬於皇帝。此外,太祖還在宰相之下增設副相參知政 事,來分散和牽掣宰相權力。通過對相權的分割,防止了大臣專權的局面,太祖就曾直 言不諱地當面對宰相趙普說:「國家大事可不是你們書生說了算的。」說明宋代君主獨 裁體制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和加?。但這些措施也使得官員增多,開支增大,權力互相鉗制 、地方實力削弱,埋下日後積積弱的種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國,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宋朝北面有北漢和契丹,西面有後 蜀,南面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獨立的勢力,而且他們也 都在窺視宋朝的態度。在此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使宋朝不能高枕無憂,必須把這些小國 或外族,消滅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奠立宋朝國基。  在一個大紛飛的夜晚,趙匡胤與宰相趙普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麼還出來?」 趙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見你。」  趙普:「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南征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 ,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  趙匡胤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  趙普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問:「為什麼?」  趙普分析道:北漢有契丹為後援,攻之有害無利,即使滅亡了北漢,又要獨自承擔契丹  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漢,以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滅南方各國,然後  再專力北方。  和趙普的話,使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這件事,  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親征北漢:  開寶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繼勳率兵攻北漢,因契丹軍來援,無功而返。十月太祖親征  北漢。宋軍築長連城圍攻太原,北漢大將楊業出城犯宋東西砦,敗還,遼軍分兩路援救  北漢,一路自石嶺關入,為宋軍敗於陽曲。後來,太原城水災,城中驚恐,大臣郭無欲  謀降宋,被殺,契丹再派兵馳援北漢,太原得以保住。宋軍則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  克,損兵折將,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師。北漢盡得未所棄軍儲,共計粟三萬石,  茶、絹各數萬,總計太祖共在開寶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漢,均因遼軍來援,  頓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還。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tc_dm/history/person/king/king008.htm -- ﹒﹒☆‧*°∴ 愛恨 轉眼 繁華夢 夢醒 徒 留 一剪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128.189
文章代碼(AID): #138S1vqT (Liu-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