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給我一個吻,臼井儀人

看板LittleNew作者 (笑看一切是是非非)時間14年前 (2009/10/03 14:12),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inyurl.com/ycjx7yo 轉錄出處:【聯合報╱文/張夢瑞】 以《蠟筆小新》漫畫系列成名的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日前失足墜谷過世,消息傳出後, 讓喜愛他的讀者相當震驚。台灣各媒體即時刊出一張有一頭捲毛長髮、圓胖臉、上嘴唇還 蓄著一撮鬍子的中年男子照片,說此人即是臼井儀人。由於臼井在日本從未曝過光,更遑 論為讀者簽名,因此很少人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初看這張照片時,我嚇了一跳,「他是 臼井儀人嗎?怎麼變成這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主要是臼井曾於1995、98年兩次 來台舉行簽名活動,當時我是《民生報》文化版記者,曾近距離看過他,並拍了照片,怎 麼看那個捲髮男都不像是斯文男臼井儀人。 隔了幾天,有網友查出這張照片是日本藝術家黑田征太郎,不是臼井;錯誤源頭來自大陸 一家網站的一篇貼文,該網友誤把黑田征太郎的照片當成臼井貼在網上。各媒體在臼井遇 難時,遍尋不到他的照片,於是上網搜尋,張冠李戴用了黑田征太郎這張。 前面說過,臼井在日本堅持不露臉、不曝光,也不為讀者簽名,《蠟筆小新》在日本火紅 時,連臼井的兩個女兒都不知道同學間熱烈討論的小新,竟然是她們的爸爸。在這種情況 下,臼井怎麼會兩度飛抵台灣,為台灣的讀者簽名?最後一次還答應拍照? 1958年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的臼井,念完工業高中後,打算做個插畫家,白天以畫複製畫為 主,晚上再去設計學校上課。二十七歲臼井開始投稿參加新人獎漫畫比賽,他畫了很多部 漫畫,卻一直沒有成名,直到他創作了《蠟筆小新》,才大鳴大放。《蠟筆小新》於1990 年在日本《動感》漫畫周刊連載,二年後才出版第一集,同時拍成電視,沒有料到立刻造 成轟動,一至九集共售出兩千五百萬冊,周邊商品更是賣得嘎嘎叫。《蠟筆小新》尤其受 到女性讀者的歡迎,日本不時討論《蠟筆小新》的造型簡單,畫工又十分拙劣,為什麼會 令人絕倒? 檢討的結果是,透過小新這個孩童,打破男女的藩籬和上下的疆界,小新的天真和調皮, 還有破壞傳統的秩序,使讀者的感情得到渲洩。小新扮演的是一個反射的角色,把成年人 的荒唐和胡鬧很自然地暴露出來。 《蠟筆小新》於1994年七月登陸台灣,立刻颳起一陣史無前例的「小新旋風」。當時《蠟 筆小新》每集銷售量都超過二十五萬冊,第四集印製量更高達四十五萬冊,打破國內漫畫 單行本印製量的最高紀錄。香港方面也由東立發行,前三集售出六十餘萬冊,盛況不輸台 灣。 《蠟筆小新》引進台灣時,同樣受到不少批評,特別是有關討論「性」方面的事,被一些 讀者批評為利用小孩子的天真無知做護身符,剝奪小孩的童真。甚至有些家長認為,這本 漫畫言詞太露骨,不適合給孩童閱讀。當時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為文表示,這本書雖然 是漫畫,但較適合大人和心智成熟的讀者,至於書中有些言詞太露骨,他則認為《蠟筆小 新》比黃色笑話更無傷大雅,也沒有惡意,讀者無需太緊張。 其實《蠟筆小新》不管在日本或在台灣的連載刊物,都是屬於成年人思想模式的漫畫。未 滿十八歲的讀者,已算越級閱讀了。 就在讀者熱烈討論《蠟筆小新》的當兒,東立出版社告訴我,臼井將於18日抵台為讀者簽 名,那是1995年三月的事。東立還說,這次臼井願意來台,主要是他認為台灣沒有人見過 他,也沒有人認識他,日後碰面的機會不多,所以才答應飛台簽名。不過他有很多禁令: 不接受訪問、簽名現場不許拍照,一定要主辦單位承諾保證,他才願意來台。 東立謹守承諾,動員近百名員工,在現場保護臼井不受干擾。主辦單位挑選了二百位讀者 接受作者簽名,其中女性讀者占了不小的比例,年齡層比一般漫畫讀者來得高,這也是以 往少見的情形。臼井給人的印象是平實近人,他的生活與一般人相差無幾,沒有請助手, 每天與家人一起進餐。臼井表示,就是因為與家人一起進餐,才會有《蠟筆小新》這本漫 畫出現。對不少人好奇他的靈感來源,臼井透露,他是照著實際體驗再加以變形。 簽名當天,工作人員再三提醒大家不要拍照,來賓都很合作,因此未發生不愉快事件。許 多沒有接到邀請的漫畫迷,不願錯失機會,只好站在外圍,遠遠目睹他們心中的偶像。臼 井的魅力果然驚人,簽名當天現場同時推出《蠟筆小新》第五集,結果前後售出一萬本。 原以為簽名會就在臼井抬頭、低頭,默默無語的情況下悄然結束。豈知進行到一半時,突 然有一位妙齡少女透過翻譯告訴臼井,她是臼井的超級紛絲,今天是她的生日,可不可以 親吻一下臼井,這將是她最難忘的生日禮物。三十八歲的臼井得知此事,毫不忸怩地站起 來,隔著桌子,把頭伸向前方,接受少女的親吻,然後以日語再加上九十度的鞠躬說:「 謝謝,這是我的榮幸。」由於事出突然,大家都不知道會發生這段插曲,全場你看我、我 看你,等回過神來,臼井已坐下來繼續簽名,左臉頰清晰地留下兩片殷紅的唇印。他刻意 保留唇印,直到簽名會結束邁出大門才擦掉。 儘管現場嚴禁拍照,但基於職業本能,我找了個角落,趁人不注意時,輕按快門,把臼井 臉上留有唇印繼續為讀者簽名的鏡頭保留下來。為了謹守承諾,我當時未將這張照片發布 出來。 臼井雖然不接受訪問、拍照,但是當我向他提出,向《民生報》的讀者問候時,臼井欣然 同意,立刻拿出紙筆,用他漂亮的中文寫下:「給民生報讀者,我愛你,一起吃飯好嗎? 」充分顯露他的風趣,同時附上他的招牌畫及簽名。 我以為日後不會再與臼井見面,未料1998年二月他竟二度來台,參加第六屆台北國際書展 ,並在會場為讀者簽名。臼井原本為一百五十位讀者簽名,但是人潮實在太多,個性隨和 的他,當場決定再多簽一百五十位,滿足漫畫迷的需求。臼井這次來台仍要求不要拍照, 沒有想到當他看到我時,竟透過翻譯告訴我,可以讓我拍他簽名會上的照片。我一聽整個 人呆住了,稍後才拿出相機,一連拍了他十幾張照片,最後挑中一張刊登在報上,心想: 這次臼井終於在報上亮相了。 那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自從臼井爬山失蹤、罹難的消息陸續傳出後,我每天都很關注這 個消息。24日看到臼井的葬禮報導說,葬禮會場上沒有臼井的任何遺像,也沒有牌位,只 有擺設花朵,殯儀館門口也沒有任何有關臼井葬禮的標示,且全面對媒體封鎖。讀到這, 我迫不及待地翻出當年那張未曝光的照片,隱約中似乎又看見那個住家男人,臉頰留著唇 印,低著頭努力為讀者簽名的塵封往事。 【2009/10/03 聯合報】 ------------------------------------------------------------------------------ 稍早同樣在聯合報網站上找到了這篇緬懷老大的文章,論文筆詞藻來說,或許沒有 上篇載於聯合報副刊的文章般華麗美妙,不過我想就共鳴度來說,張夢瑞的這篇文章 可能更甚於上一篇,而讀者或小新迷在閱讀時也不會感到太疏遠陌生....。 個人感覺而已,但是總結下來,不同的筆調給讀者的感受確實大相逕庭....。 -- Numb---Linkin Park I'm tired of being what you want me to be feeling so faithless lost under the surface.Don't know what you're expecting of me.Put under the pressure of walking in your shoes. (Caught in the undertone just caught in the undertone) Every step I take is another mistake to yo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34.171

10/03 16:25, , 1F
感覺這篇更能引起共鳴....上面那篇讓我覺得有點 矯情吧
10/03 16:25, 1F

10/03 18:26, , 2F
連臼井的兩個女兒都不知道同學間熱烈討論的小新,竟然是
10/03 18:26, 2F

10/03 18:26, , 3F
她們的爸爸
10/03 18:26, 3F
文章代碼(AID): #1AnkitLG (Little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