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余華談長篇小說寫作

看板Literprize作者 ( )時間14年前 (2010/06/11 22:52),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不知道有多少板友也正在為月底的九歌長篇截稿感到焦慮? 偶然找到一篇關於長篇寫作的文章,貼上來給大家看看, 即使沒有要投稿,相信讀來也會有所共鳴的。共勉之。 長篇小說的寫作 - 余華 http://www.ddwenxue.com/html/zjjt/zjsj/20080829/1812.html   相對於短篇小說,我覺得一個作家在寫作長篇小說的時候,似乎離寫作這種技術性的 行為更遠,更像是在經歷著什麼,而不是在寫作著什麼。換一種說法,就是短篇小說表達 時所接近的是結搆、語言和某種程度上的理想,短篇小說更為形式化的理由是它可以嚴格 控制,控制在作家完整的意圖裡。長篇小說就不一樣了,人物的命運,背景的交換,時代 的更替在作家這裡會突出起來,對結構和語言的把握往往成為了另外一種標準,也就是人 們衡量一個作家是否訓練有素的標準。   這是有道理的。由於長篇小說寫作時間上的拉長,從幾個月到幾年,或者幾十年,這 中間小說的敘述者將會有很多小說之外經歷,當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往前推進時,作家自身 的生活也在變化著,這樣的變化會使作家不停地質問自己:正在進行中的敘述是否值得?   因此長篇小說的寫作同時又是對作家信念的考驗,當然也是對敘述過程的不斷地證明 ,證明正在進行中的敘述是否光彩照人,而接下去的敘述,也就是在遠處等待著作家的那 些意象,那些片言隻語的對話,那些微妙的動作和目光,還有人物命運出現的突變,這一 切是否能夠在很長的時間裡,保持住對作家的衝擊?   讓作家始終不渝,就像對待愛一樣對待正在寫作中的長篇小說,這就要求作家在對自 己的作品充滿信心的同時,還一定要有體力上的保證,只有足夠的體力,才可以使作家真 正激動起來,使作家淚流滿面,渾身發抖。   問題是在長篇小說的寫作過程裡,作家經常會遇上令人沮喪的事,譬如說疾病,一次 小小的感冒都會葬送一部輝煌的作品。因為在長篇小說的寫作中,任何一個章節都是至關 重要的,如果有一個章節在敘述中趨向平庸以後,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後面章節的更多的 平庸。平庸的細胞在長篇小說裡一旦擴散,其速度就會像人口增長一 樣迅速。這時候作 家往往會自暴自棄。對自己寫作的不滿,而且是越來越不滿,接下去開始憤怒了,開始恨 自己,並且對自己破口大罵,揮手抽起自己的嘴巴,最後是悽涼的懷疑,懷疑自己的才華 ,懷疑正寫作中的小說是否有價值。這時作家的信心完全失去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被語言、被結構、被人物甚至被景色,被一切所拋棄。他覺得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只是往 垃圾上倒垃圾,因為他失去了一切對他而來的愛,同時也背叛了自己的愛。到頭來他只好 無可奈何地發出一聲聲苦笑,心想這一部長篇小說算是完蛋了,這一次只能這樣了,只能 湊合著寫完了。然後他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到下一部長篇小說之中,可是誰能夠保證他在下 一部長篇小說的寫作中不再感冒?可能他不再會感冒了,但是他的胃病出現了,或者就是 難以克服的失眠……   作家在寫作長篇小說的時候,需要去戰鬥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並且在每一次戰鬥中都 必須是勝利者,任何一次微不足道的失敗都有可能使他的寫作前功盡棄。作家要克服失眠 ,要戰勝疾病,同時又要抵擋來自生活中的世俗的誘惑,這時候的作家應該清心寡欲,應 該使自己寧靜,只有這樣,作家寫作的激情才有希望始終飽滿,才能夠在寫作中刺激起敘 述的興奮。   我注意到蘇童在接受一次訪問時,解釋他為何喜歡短篇小說,其中之一的理由就是— —他這樣說:我始終覺得短篇小說使人在寫的時候沒有出現困頓、疲乏階段時它就完成了。   蘇重所說的疲乏,正是長篇小說寫作中最普遍的困難,是一種身心俱有的疲乏。作家 一方面要和自己的身體戰鬥,另一方面又要和靈感戰鬥,因為靈感不是出租汽車,不是站 在大街上等待就可以得到的東西,作家必須付出內心全部的焦慮、不安、痛苦和呼吸困難 之後,也就是在寫字桌前坐上幾個小時,或者幾天以后,才能夠看到靈感之光穿過層層敘 述的黑暗,照亮自己。   這時候作家有點像是來到足球場上了,只有努力地奔跑,長時間的無球奔跑之後,才 有可能獲得一次起腳射門。   對於作家來說,一部長篇小說的開始是重要的,但是不會疲乏。只有在獲得巨大的衝 動以後,作家才會坐到寫字桌前,正式寫作起他的長篇小說,這時候作家對自己將要寫的 作品即便不是深謀遠慮,也已經在內心裡激動不安了,所以長篇小說開始的部分,往往是 在靈感已經來到以後才會落筆,這時候對於作家的寫作行為來說是不困難的,真正的困難 是在“繼續”的上面,也就是每天坐到桌子前,將前一天寫成的如何往下繼續時的困難。   這是最難受的時候,作家首先要花去很多時間 來調整自己的呼吸和自己的情緒,因為 在一分鐘之前作家還在打電話,或者正蹲在衛生間里幹著排泄的事情,就是說作家在一分 鐘之前還在三心兩意地生活著,他幹的事與正要寫的作品毫無關系,一分鐘以後他就必須 使自己成為另一個人,一個敘述者,一個不再散漫的人,他開始責任重大,因為寫出來的 每一個字和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他重新生活的開始,這重新開始的生活與他的現實生活 絕然不同,是欲望的、想像的、記憶的生活,也是井然有序的生活,而且決不允許他犯錯 誤,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會使他的敘述走上邪路。在長篇小說的寫作過程裡,敘述不會給作 家提供很多悔過自新或者重新做人的機會,敘述一旦走上了邪路,敘述不僅不會站出來挽 救敘述者,相反還會和敘述者一起自暴自棄。這就像是請求別人原諒自己是容易的,可是 要請求自己原諒自己就十分艱難了,因為這時候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此,作家必須保持始終如一的誠實,必須在寫作過程裡集中他所有的美德,必須和 他現實生活中的所有惡習分開。在現實中,作家可以謊話連篇,可以滿不在乎,可以自私 、無聊和沾沾自喜;可是在寫作中,作家必須是真誠的,是認真嚴肅的,同時又是通情達 理和滿懷同情與憐憫之心;只有這樣,作家的智慧警覺才能夠在漫長的長篇小說寫作中, 不受到任何傷害。   所以,當作家坐到寫字桌前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問一問自己,是否具備了高尚的品 質?   然後,才是將前一天的敘述如何繼續下去,這時候作家面臨的就是如何工作了,這是 艱難的工作,通過敘述來和現實設立起緊密的關係。與其說是設立,還不如說是維持和發 展下去。因為在作品的開始部分,作家已經設立了與現實的關係,雖然這時候僅僅是最初 的關係,然而已經是決定性的關係了。優秀的作家都知道這個道理, 與現實簽訂什麼樣的 合約,決定了一部作品完成之後是什麼樣的品格。因為在一開始,作家就必須將作品的語 感、敘述方式和故事的位置確立下來。也就是說,作家在一開始就應該讓自己明白,正在 敘述中的作品是一個傳說?還是真實的生活?是荒誕的?還是現實的?或者兩者都有?   當卡夫卡在其《審判》的開始,讓約瑟夫‧K莫名其妙地在一天早晨被警察逮捕,接 著警察又莫名其妙地讓他繼續自由地去工作,卡夫卡在逮捕與自由這自相矛盾之中,簽訂 了《審判》與現實的合約。這是一份幽默的合約,從一開始,卡夫卡就不准備講述一個合 乎邏輯的故事,他雖然一直在冷靜地敘述著現實的邏輯,可是在故事發展的關鍵時刻,他 又完全破壞了邏輯。這就是《審判》從一開始就建立的敘述,這樣的敘述一直貫穿到作品 的結尾。卡夫卡用人們熟悉的方式講述所有的細節,然後又令人吃驚地用人們很不習慣的 方式創造了所有的情節。   另一位作家納撒尼爾‧霍桑,在《紅字》的開始就把海絲特推到了一個忍辱負重的位 置上,這往往是一部作品結束時的場景。讓一個女人從監獄裡走出來,可是迫使她進入監 獄的恥辱並沒有離她而去、而是作為了一個標記(紅A字)掛在了她的胸前……霍桑就是這 樣開始了他的敘述,他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內心與現實的衝突,內心的高尚和生活的恥辱重 疊到了一起,同時又涇渭分明。   還有一位作家福克納在其《喧嘩與騷動》的第一頁這樣寫道:“透過柵欄,穿過攀繞的花枝的空檔,我看見他們在打球。他們朝插著小旗的地方走 過來,我順著柵欄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開花的樹旁草地裡找東西。他們把小旗拔出來, 打球了。接著他們又把小旗插回去,來到高地上,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 …”顯然,作品中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在打高爾夫球,他只知道:“這人打了一下,另外 那人也打了一下。”他也不知道勒斯特身旁的是什麼樹,只知道是一棵開花的樹。於是我 們明白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頭腦,世界給它的圖像只是“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 了一下”。   在這裡,福克納開門見山地告訴了自己,他接下去要描述的是一個空白的靈魂,在這 靈魂上面沒有任何雜質,只有幾道深淺不一的皺紋,有時候會像湖水一樣波動起來。於是 在很多年以後,也就是福克納離開人世之後,我有幸讀到了這部偉大的作品中譯本,認識 了一個偉大的白痴——班吉明。   卡夫卡、霍桑、福克納,在他們各自的長篇小說裡,都是一開始就確立了敘述與現實 的關係,而且都是簡潔明了,沒有絲毫含糊其詞的地方。他們在心裡都很清楚這樣的事實 ,如果在作品的第一頁沒有表達出作家敘述的傾向,那麼很可能在第一百頁仍然不知道自 己正在寫些什麼。   真正的問題是在合約簽訂以後,如何來完成,作家接下去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 對合約的理解。作家在寫作之前,有關這部長篇小說的構想很可能只有幾千字,而作品完 成之後將會在十多萬字以上。因此真正的工作就是一日接著一日地坐到桌前,將沒有完成 的作品向著沒有完成的方向發展,只有在寫作的最後時候,作家才有可能看到完成的方向 。這樣的時候往往只會出現一次,等到作家試圖重新體會這樣的感受時,他只能去下一部 長篇小說尋找機會了。   因此,長篇小說的寫作過程,是作家重新開始的一段經歷,寫作是否成功,也就是作 家證明自己的經歷是否值得。當幾個陌生的名字出現在作品的敘述中時,作家對他們的了 解可以說是和他們的名字一樣陌生,只有通過敘述的不斷前進和深入,作家才慢慢明白過 來,這幾個人是來幹什麼的?他們在作家的敘述裡出生,又在作家的敘述裡完整起來。他 們每一次的言行舉止,都會讓作家反複詢間自己:是這樣嗎?是他的語氣嗎?是他的行為 嗎?或者在這樣的時候,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和這樣說?   一部長篇小說就是這樣完成的,長途跋涉似的寫作,不斷的自信和不斷的懷疑。最困 難的還是前面多次說到過的“繼續”,今天的寫作是為了繼續昨天的,明天的寫作又是為 了繼續今天的,無數的中斷和重新開始。就在這些中斷和開始之間,隱藏著無數的危險, 從作家的體質到敘述上的失誤,任何一個弱點都會改變作品的方向。所以,作家在這種時 候只有情緒飽滿和小心翼翼地敘述。有時候作家難免會忘乎所以,因為作品中的人物突然 說出了一句讓他意料不到的話,或者情節的發展使他大吃一驚,這種時候往往是十分美好 的,作家感到自己獲得了靈感的寵愛,同時也暗示了作家對自己作品的了解已經深入到了 命運的實質。這時侯作家在寫作時可以左右逢源了。   幾乎所有的作家都面臨這樣的困難,就是將前面的敘述如何繼續下去。當然也有例外 ,譬如海明威,他說他總是在知道下面該怎麼寫的時候停筆,所以第二天他繼續寫作時就 不會遇上麻煩了。另一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站出來證明了海明威的話,他說他自從使 用海明威的寫作經驗後,再也不怕坐到桌前繼續前一天的寫作了。   海明威和馬爾克斯說這樣的話時,都顯得輕鬆愉快,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都沒有在寫作 ,他們正和記者坐在一起信口開河,而且他們談論的都是已經完成了的長篇小說,他們已 經克服了那幾部長篇小說寫作中的所有困難,因此他們有理由好了傷疤忘了疼痛。                                 1996年4月5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43.15

06/12 10:22, , 1F
這篇不錯
06/12 10:22, 1F

06/12 11:19, , 2F
06/12 11:19, 2F

06/13 10:13, , 3F
好文感謝推:D
06/13 10:13, 3F

06/14 21:34, , 4F
真的是篇好文!感謝分享!
06/14 21:34, 4F

06/15 18:43, , 5F
感謝分享,真是一針見血~
06/15 18:43, 5F

06/17 18:10, , 6F
謝謝分享:) 沒有要寫作,卻也得到了許多啟示!
06/17 18:10, 6F

06/24 11:21, , 7F
一針見血的敘述,只能推了。
06/24 11:21, 7F

06/24 11:55, , 8F
感謝分享
06/24 11:55, 8F
文章代碼(AID): #1C4asn-k (Liter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