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我最好的作品尚未出手!--訪黃凡

看板Literprize作者 (Other)時間17年前 (2007/08/31 12:39),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chinatimes.com/rennychang/archive/2007/08/31/193391.html 文/張耀仁 宛如繁華流散之後,細雨紛飛,雨珠飄進了傘下背影的一幕寧靜,寧靜中,小說家顯然不 再年輕了,目光卻依然炯亮,沉思的片刻,視線屢屢越過好幾個鏡頭之後的一小片竹林— —那是曾經寫於小說<命運之竹>中的一齣場景:錯過了購買黃金地段的母親,日後反覆 低喃:「未來是有錢人的天下!」——這些小人物們是那樣無可奈何,卻擁有著澄澈無比 的內心景觀,一如訪談當下,小說家的眼神透露出那凌駕於年歲之外的童真。 這當然不是<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裡,自由出入於時間的百無聊賴;也非<小說實驗> 裡,滑稽拼貼的角色錯置,而是真真實實面對小說家時,猛然警覺的詫異——那不恰是一 九七九年時,甫以<賴索>一文驚動台灣文壇之際,怎麼一眨眼,竟走入了高科技冰冷虛 無如319槍擊案的新世紀?因而,各式各樣的流言揣度著,活躍於八○年代的小說家黃凡 ,何以九○年代銷聲匿跡,是不是出家度牒去啦?抑或,禮佛至走火入魔? 對此,黃凡淡淡一笑,只說當時身體不適,「醫生宣判沒救了」,於是,他遷居台中「等 死」,這一等便是十餘年,孰料病就這麼好了,時光也就這麼流逝了,唯獨對於小說創作 仍然掛懷不忘,終於在二○○三年出版《躁鬱的國家》直探島國政治狂熱之癥候,藉一不 斷寫信給政府領導的文宣部小官員,開場第一句話即不改其犀利本色道:「這個國家得了 躁鬱症,下一步便是瘋狂!」 瘋狂。荒誕。嘲諷。多少人因此想起了黃凡最初筆下的「賴索」,那個莫名其妙被捲入政 治風暴的水果攤小販,而今驀然回首,黃凡說:「我其實認識賴索這個人,」他說:「當 然,<賴索>這篇小說有一半是真實,一半是虛構的故事。」面對評論者指出他一貫以來 的政治立場「較為閃爍」,屬於「曖昧的戰鬥」,他聳聳肩,表示自己寫作時並沒有任何 立場,「我想表達的宗旨,其實更接近於人道主義。」 依循人道主義的概念,談到他所秉持的小說美學,黃凡認為小說不是一種工具,而是具備 更高層次的意義。向來他所關注的面向,即是一篇小說的外在形式和理論系統,前者與小 說結構密不可分,後者發自日常生活,「無論如何,理論是根據現實而來的,」黃凡說: 「像是馮內果、海明威,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就很有他們一套『合理』的邏輯,那皆是 立基於對生活意義的提煉,亦即想像力的表現。」 也因此,創作迄今,黃凡最偏愛自己的作品一是<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一是《大學之 賊》,因為兩篇小說比起其他作品「較具想像力」,他解釋,傾向想像力並非意味著他不 喜歡寫實作品,而是它們的內容與邏輯有時太過簡單,尤其早期作品更復如此,所以他特 別衷情於馮內果,認為這位作者想像力十足、屢有啟人心弦之發現。此外,由唐三藏取自 西域的佛經《瑜伽師地論》,其恢宏之觀點,亦對他的小說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這樣一位被視作八○乃至九○年代的文學旗手、台灣後現代及後設小說教主、政治與都會 小說先鋒,在他最新長篇小說《大報社》裡,照例不脫對社會脈動的掌握,然而這一次, 小說不單檢視了世間百態,更直指媒體之於台灣價值的形塑,甚至取代了統治者之地位, 成為宛若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big brother):無所不在地監控,世界觀皆由其供養,形成看似多元、實則單一的獨裁體系 。 黃凡說,這部作品構思於去年七月中,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主要是他觀察到,台灣的 傳播媒介正全面性地滲透至每一角落,導致無論常民或上層階級之價值觀皆隨媒體而起伏 ,其中揆諸《大報社》一書,不單影射諸多媒體人,更大剌剌將其姓名一字不漏照錄,使 得本書人影幢幢、斯人有疾,讀者拍案之餘不免參照現世,同時也彰顯出小說家不拘於真 實與虛構的百無禁忌。 作為八○年代的響雷,乃至九○年後蟄居十年,終在新世紀重出文壇,黃凡道出他復出的 心情在於「想寫就想」。晚近以來,除了每日寫作,他也接受校園邀請至成功大學等校擔 任文學獎評審,面對新世代的作品,他認為題材雖廣,可惜深度不足,但仍肯定文學獎所 扮演的鼓勵角色,一如當年他屢獲聯合報、時報文學獎首獎之激動,不過他也指出:「慢 慢地你會發現,要競爭的對象不只是那些參賽者,還有其他更廣遠的目標。」 那一目標是什麼?這位年輕時曾經在師大附中擔任足球先鋒,並獲得萬壽盃台北市冠軍的 小說家,面對此一叩問,安靜地思索了半晌,遲緩的身形印證了年歲之無情,卻同時沉澱 出寫作之格局,一如他筆下那些或慧黠、或虛無、或可笑的人們,他們嘲弄上帝就是小說 家、感嘆一邊一國的筆劃最不吉利,並且在「大報社」裡信誓旦旦:長翼的天使生於台灣 ,所以不穿褲子等於妨害風化! 也就是這時候,閉目的小說家突然睜開了眼,像看見了細雨中那一小片竹林後的什麼,就 著雨聲一字一句道:「那最廣遠的目標——那最廣遠的目標是——」 什麼? 小說家說:「我還在寫我最好的作品……」這位剛剛寫出長篇小說《大報社》的小說家, 十年磨一劍的小說家黃凡說:「我最好的作品尚未出手!」這讓人不由想起彼時意氣風發 的年代:文學未老,青春未老,作品未老,而此刻,相隔了這麼迢遠的時光,唯一不變的 是,小說家的眼神與作品,自始至終是那樣灼亮與難以捉摸。 ──載於二○○七年九月號《聯合文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93.137

09/02 19:03, , 1F
純推...END至底...
09/02 19:03, 1F

09/02 22:53, , 2F
《大學之賊》值得一讀,很精采
09/02 22:53, 2F

09/03 21:06, , 3F
推黃凡 他是挺有馮內果風格的
09/03 21:06, 3F

09/05 18:18, , 4F
推黃凡,期待他更好/最好(?)的作品
09/05 18:18, 4F

09/06 17:22, , 5F
推黃凡
09/06 17:22, 5F

09/07 02:45, , 6F
純推這篇文。第一段寫的好美,讓我動念想讀張耀仁的書了
09/07 02:45, 6F
文章代碼(AID): #16rvjoOG (Liter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