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棒史 Top 20 投手 (更新版)

看板Lions作者 (Win Shares 痴漢)時間18年前 (2006/04/16 09:55),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份量加倍,價格不變唷~ 針對一些網友的建議或疑問,與我另外想到的幾個層面,將原 來的文章大幅擴充,還請各位多指教。 說明:以下排名以目前成績為準,但內文中的數據則以截至去年為止的數據為準。 這邊的排名是根據 Bill James 所創的 Win Shares 系統所得到的結果。Win Shares 是 用來衡量棒球選手攻守整體價值的,衡量球員在過去的比賽中對球隊的貢獻度,而非能 力或潛力。關於 Win Shares 的算法,需要相當大的篇幅才能解釋,這邊不多談。對 Win Shares 的意義不清楚的讀者,或是想知道這些球員生涯歷年 Win Shares 的,可參 考 Sabermetrics 板精華區,或是台灣棒球資訊網的專欄區。這邊我只很簡單的解釋一 下整個排名理念。首先,以各隊的總勝場數為準,替每個球員算出 Win Shares 數,代 表這一年這位球員的貢獻度。球隊的勝場數愈多,團隊可以拿來分的總數就愈多。不過 ,球隊的勝場數愈多,也通常代表隊中的球員表現比較好,所以是拿比較多的分數來分 給比較多的人。Win Shares 不像勝投數、打點數等等,幾乎不會因為隊友的表現而影響 成績。每一年算出來之後,Win Shares 系統考慮每位球員的生涯貢獻、巔峰表現,以及 平均表現,設計出一個整體表現分數來綜合評價球員。 有人說,為什麼我要把陳義信排在第一名呢?是因為我是象迷嗎?如果是這樣,這套系 統不就失去公正性了嗎?嗯,我是象迷,從台灣職棒成立的那天開始就一直是了。不過 陳義信是不是排在第一跟我是哪一隊的球迷沒有關係。如果身為象迷而刻意不把陳義信 排在第一名,這才是失去公正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為什麼把陳義信排在第一名就 能推出我是象迷呢?這是沒有邏輯的說法。如果照這麼說的話,那我應該是虎迷,因為 陳義信我只是排在史上投手第一名而已,但是史上球員第一名排的是鷹俠。對了,我還 更應該是勇士迷,因為陳義信跟鷹俠都待過勇士隊。而再過幾個禮拜我可能就要變成味 全迷跟興農迷了,因為張泰山若照今年目前的表現來看,很可能在不久之後取代鷹俠的 位置,成為 Win Shares 系統排出來的台灣職棒史上 No. 1 球員。 身為一個象迷,我看陳義信的比賽比看其他好投手的比賽多了一些,不過陳義信生涯投 的兩千多局並不會因為我看過他的比賽而變成三千多局,一百四十一勝並不會因為我而 變成兩百勝,防禦率 3.06 並不會因為我而變成防禦率 2.00,兄弟隊也不會因為我看過 他們的比賽而變成一年贏九十場球。當替這些投手排名的時候,我看到的陳義信是誰? 就是一個生涯投了兩千多局,贏了 141 場球,防禦率 3.06,而且在最巔峰的一年可以 平均每個禮拜投到 8.6 局的投手。如果有另外一個投手,也是生涯投了兩千多局,贏了 141 場球,防禦率 3.06,而且在最巔峰的一年也可以平均每個禮拜投到 8.6 局,那麼 他就有機會跟陳義信爭奪這台灣職棒史生涯投球成就最高的寶座。不過這個人不存在, 而陳義信至少到目前為止,也就穩居這投手第一名的位置了。 有人說把陳義信排在第一名太主觀了。不,把哪一位特定球員排在第幾名跟主觀一點關 係都沒有,把有怎麼樣成績的球員排在第幾名才是主觀。陳義信排在第一名是因為這套 系統把他排在第一名,而且我並沒有什麼好理由不把他排在第一名。事實上,以 Win Shares 系統的評分來說,如果算出來的分數很接近,兩個排名差不多的球員我們並不能 說誰一定要排在誰前面。劉義傳跟凱撒算出來的分數差不多,劉義傳略多一些,所以我 把劉義傳排在前面。劉義傳排在前面並不是因為 Win Shares 系統說劉義傳一定要排在 凱撒前面,而是因為 Win Shares 系統在分析了大量數據之後,算出來的分數顯示劉義 傳略多一些,而且排名的我沒有充分的理由調換他們倆的名次。 所有的排名系統都有其主觀性。至少在判斷什麼數據跟球員貢獻比較有關係的時候,就 多多少少需要主觀的決定。用勝場數來排名次是客觀的,用防禦率來排名次是客觀的, 用投球局數來排名次也是客觀的,但是選擇要用勝場數還是防禦率還是投球局數還是其 他的數據來排名卻是主觀的。數據是客觀的,但是選取“有用的“數據是主觀的。在利 用大量數據來分析球員表現時,所謂的“數據不是一切“也就參入了主觀的價值判斷。 問題在於,主觀成分佔了多少,是 10% 呢?還是 90% 呢? 1. 陳義信: 討論誰是台灣職棒史上成就最高的投手時,不管是哪一隊球迷來談,候選答案都幾乎離 不開五個名字:陳義信、黃平洋、郭進興、王漢、謝長亨。以 Win Shares 的排名系統 角度來看,其實在這五人中,後面四人的分數差不多,但陳義信卻是遠在他們之上的。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來讓陳義信的成績與其他四個人一一捉對廝殺。先從排在第五的 謝長亨開始。 陳義信 vs. 謝長亨: 謝長亨雖然有好幾年被當成是統一王牌,投出來的成績也不錯,卻談不上頂尖,生涯從 未有任何一年超過十三勝。當然,能不能拿到勝投受到隊友的影響很大,謝也一直有「 悲情阿草」的稱號。不過,如果再看看其他數字的話呢?在那個王牌投手都拼命吃局數 ,很少用到中繼投手的年代中,謝長亨的生涯從未有任何一年投到兩百局以上,王漢和 黃平洋都達到過這個標準數次,陳義信更是四度突破兩百二十局。統一隊算是不太會操 投手的球隊,謝長亨沒有超大的工作量或許原因正在於此。但是,當回顧從前來判斷投 手生涯成就貢獻的時候,雖然有不少投手因為太過操勞而提早報廢,但是像陳義信這種 在多年大量投球卻還能當了十年主戰投手的人,自然就應該被排在工作量較小而工作品 質(ERA、WHIP)卻沒有明顯較好的謝長亨之上。 陳義信 vs. 王漢: 王漢在 1993~1995 這三年間呼風喚雨,但也就只有三年。在那魯灣的那年帶傷演出,表 現並不突出。陳義信雖然只有最好的兩年(1993~1995)可以與王漢的平均水準一拼,但 是 1991~1992 兩年的明星級表現,再加上 1995~2000 六年主力投手,說這八年的成就 壓過王漢多出來的一年頂尖表現還綽綽有餘也是通的。 陳義信 vs. 郭進興: 拿郭進興的巔峰時期 1995~1996 與陳義信的 1993~1994 相比呢?陳義信多投了 104 局 ,敗場數與救援成功數一樣,卻多了兩勝,而且防禦率也比郭進興低了 0.18。除了他們 的這兩年之外呢?陳義信在 1991~1992 這兩年也是聯盟最佳投手之一,郭進興在 1993~ 1994 這兩年也是好投手,但是投球局數加起來還不到三百局。至於兩人在這四年以外的 其他年份,陳義信當了好幾年的主力投手,而郭進興就只有職棒二年還值得一提了。 陳義信 vs. 黃平洋: 黃平洋的前四年(1990~1993)成績是 874 局,63勝36敗14救援,陳義信的前四年(1991 ~1994)比黃平洋多投了 49 局,多了10勝,卻少了七敗(因為比較沒有先發救援兩頭跑, 所以也少了四救援),防禦率雖然高了 0.1,但是 ERA+ 卻幾乎一樣(黃 145,陳 143) ,這四年可說是兩人幾乎打平。 黃平洋的接下來三年(1994~1996)成績是…開刀復建,幾乎沒成績;陳義信的接下來三 年(1995~1997)成績不算耀眼,但都是表現在平均以上的主力投手。 兩人生涯的末期都在台灣大聯盟,所以直接比較成績也很方便。黃平洋的最後五年(1997 ~2001)成績不差,不過已無法像從前一樣大量投球,算是太陽隊的第三號投手。每年頂 多投個一百一十幾局,防禦率則是在二點六四跟五點多之間跳動;陳義信的最後三年( 1998~2000)的工作量也大幅減少了,平均每年「只」投了一百八十局左右(跟當時台灣 大聯盟比賽場數較少也或許有些關係?),防禦率則是在三點五左右。 我想,以貢獻度來論生涯成就的話,陳義信是台灣職棒史上第一號的投手應該沒有問題 了吧? 2. 黃平洋: 早年由於味全隊缺少可以分擔局數的投手(或者說就算有徐生明也不太會去用?),常 常必須一會兒先發一會兒後援。以職棒元年為例,24 場先發 15 場後援,居然還能投了 246 局,這難度可不亞於職棒四年陳義信的 258.1 局。生涯有將近三成是以後援出賽。 有人說,陳義信之所以會成績特好,是因為不用面對那幾年三連霸的兄弟象隊有打擊火力 ,所以拿他的成績來直接跟黃平洋、郭進興、謝長亨等人相比不公平。錯了!來看看他們 的隊友打擊成績吧,兄弟看陳義信待的 1991~1996 六年,味全看黃平洋常出賽的 1990~ 1993 四年,統一看郭進興全年出賽的 1991~1996 六年: 打擊率 上壘率 長打率 OPS 兄弟 0.276 0.330 0.392 0.722 味全 0.276 0.345 0.387 0.732 統一 0.269 0.329 0.392 0.721 陳義信真的有最佳的火力支援嗎? 3. 郭進興: 生涯生涯表現曲線特別。進中華職棒的前三年整體來說表現平平,接下來兩年也只算得 上是達到主力投手的標準,卻在最後兩年發光發熱。可惜未能持續生涯。 史上最佳投手陣容可以算是 1995 年的統一獅隊。以團隊來說,他們的平均每場比賽投 手 Win Shares 數 是最高的;以個人來說,當年統一隊中的前四號投手跟救援投手是: 局數 防禦率 勝-敗-救援WS 王漢 220 1.88 16-11-4 26 郭進興 210.1 2.31 20-7-1 23 謝長亨 179.2 2.81 12-11-0 15 阿坡里那132.2 2.44 10-5-0 13 百力 80.7 2.79 2-1-14 10 4. 王漢: 在台時間不長(與其他排名較高的球員相比),但以三年的近 MVP 表現就足以排在史上 五大投手之一。王漢的 1993~1995 三年成績,和陳義信的 1992~1994 成績,很難說哪個 是史上最佳的三年顛峰表現。王漢在台三年多的成績有多強呢? 在生涯投了五百局以上的投手當中,防禦率前三名是: 王漢 2.18 潘威倫 2.45 風神 2.56 在生涯投了五百局以上的投手當中,WHIP前三名是: 王漢 1.036 潘威倫 1.090 風神 1.098 在生涯的勝敗場數加起來至少有五十場的投手當中,勝率前三名是: 郭進興 0.678 王漢 0.674 李維 0.673 5. 謝長亨: 所謂的「悲情阿草」其實沒那麼悲情。以先發投手來說,生涯的勝投數會跟總 Win Shares 數差不多。勝投多的通常就是隊友比較有火力或牛棚的支援,Win Shares 比較高的就是 稍微命苦一點。阿草生涯一百勝,而 Win Shares 則是 109 分,只比勝投數多一點點。 相差的九分幾乎都是 1991~1993 這三年造成的,而後來幾年就沒什麼變化了。可能是早 年的阿草的確悲情,後來即使沒那麼悲情,但是這個綽號已經根深蒂固,就被大家牢牢記 住了。 6. 勇壯: 生涯累積數據有多項是中華職棒史上第一,或是台灣職棒史上第二(輸給成績跨兩聯盟的 陳義信),但是缺乏特別突出的年份。一直是好投手之一,卻很難在談到聯盟最佳投手的 時候被想到。儘管如此,能常態性的當隊伍中的前兩號投手也不是件簡單事,只是不能給 人一出場就是贏球保證的感覺。 投出十勝以上球季次數最多的: 陳義信 8 勇壯 8 謝長亨 6 黃平洋 5 郭進興 4 風神 4 7. 風神: 出賽年份與勇壯幾乎相同,表現平均來說略好一些,但並沒有在中華職棒停留那麼久。 台灣職棒早年先發投手多須具備完投能力,但近年來由於保護投手的風氣較盛,加上各隊 中繼投手人力也較以往充裕,因為先發投手的年度投球局數就不再那麼多了。 史上最多次單季投 180 局以上的投手: 陳義信 7 黃平洋 3 王漢 3 風神 3 柏格 3 楓康 3 史東 3 奧古斯都3 不過如果只看最近十年(1996~2005),則變成: 風神 3 柏格 3 楓康 3 陳義信 2 奧古斯都2 勇壯 2 林英傑 2 渡邊久信2 米克森 2 不但投得多,風神的投球品質當然也是很好的,儘管他是最老的主力投手之一。 三十五歲以上(每年的球員年齡以當年六月三十日的整數部分為準)的投手勝投數排行 榜: 勝投 局數 防禦率 風神 54 727.2 2.72 謝長亨 31 458 3.10 黃平洋 30 438.1 3.55 郭源治 28 293.1 2.67 劉義傳 25 428.1 2.34 橫田久則25 305 3.10 石井丈裕25 285 2.58 8. 劉義傳: 救援投手第一名要說是劉義傳或是凱撒都通。純就數據來看,我只能說,並沒有什麼好理 由說他們兩人的任何一位一定要排在另一位之前。如果說只看救援的部分,那麼 Win Shares 系統會把凱撒排在前面。不過雖然劉義傳前幾年的先發表現普普通通,但至少也 為他攢了一點正分。 其實比較老劉跟凱撒、百力、達威這種救援投手是很困難的,因為使用方法差很多。凱撒 、百力、達威的用法,跟這幾年大聯盟的趨勢差不多,幾乎就是在球隊小幅領先的時候上 來投最後一局。但是老劉比較像是七零年代大聯盟的救援投手,例如 Rich Gossage。 Gossage 生涯防禦率3.01,當然沒有現在的Mariano Rivera、Billy Wagner、Trevor Hoffman這些投手的生涯防禦率低。但是 Gossage 一共投了一千八百多局,其中有三年救 援都投到破一百三十局,是近年救援投手單年局數的約兩倍。 劉義傳的巔峰可以算是 1994~1998 五年,這五年他的 ERA+= 145(ERA+ 是跟聯盟平均水 準來比較的相對防禦率,愈高愈好,100代表平均水準),145有多好呢?潘威倫前三年的 ERA+ 是 140,劉義傳還略勝一籌。在台灣職棒史上一共有 45 名投手生涯投了五百局以 上,其中 ERA+ 能超過 140 的只有一個人,名字叫做王漢。這樣說,可以想像得到這五 年劉義傳的威力有多強了吧?光是 ERA+ 這麼好還不夠,因為近代救援投手通常局數遠小 於先發投手。以達威來說,雖然 ERA+ 高達 217,但是兩年下來只投了 143.1 局。劉義 傳在 1994~1998 期間雖然幾乎都是當救援投手,但是這五年(10場先發,229場後援)他 一共投了591局,平均一年將近一百二十局。僅看這五年的成績,我就會把他排在投手第 十名,在凱撒柏格之後。事實上是,他在其他年也以還過得去的投球內容替球隊分擔了一 些局數,對於生涯貢獻來說不無小補,名次也小進兩名。 9. 凱撒: 兩度在台的表現趨勢相同。第一年都是大殺四方,1996年雖然防禦率不是最好,但是以後 援的角色投了近一百五十局,是救援投手投球局數最多的一年;而第二次的第一年就幾乎 無人可敵了,投了 89 局,防禦率還不到一。但是這兩次都是第二年之後成績大幅滑落, 賈西時期是因為後來局數沒有多的那麼誇張了,其實投到一百局左右還是挺多的;凱撒時 期的第二年局數少掉更多,只剩下 60 局,甚至在季後賽被放在板凳上納涼。 在生涯投了三百局以上的投手當中,防禦率前五名是: 凱撒 2.00 王漢 2.18 潘威倫 2.45 中山裕章2.50 巴比諾 2.53 當然,投了三百局跟投了兩千局的貢獻度是不一樣的。這裡只是顯示出凱撒在短局數的威 力。 10. 柏格: 排名最高的左投手。跟風神有個共同點:離開三商隊之後表現升級。 防禦率 三商期間防禦率 柏格 2.84 3.15 風神 2.55 2.84 11. 楓康: 在台成績頗為奇妙。大部分的洋投,如果成績像他第一年一樣拿個防禦率 4.63,大概投 不滿一年就會被解約了。在 64 名投了超過兩百局的洋投手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防 禦率超過 4.5,超過 4 的也只有凱力強(302局)、馬力安(240.2局)、捷猛士(208 局),以及馬丁尼(時報那位,203局)四位。而楓康居然又在台灣待了三年,他給興農 隊的回報是:一共拿了 43 勝 23 敗,平均每年投超過兩百局,防禦率不到 2.5。 12. 史東: 跟王漢有許多相同點: A. 都待過兩支隊伍(史東先待味全後待時報,王漢先待統一後待金剛) B. 都是第一支隊伍待了三年,離台之後又回鍋換另一支隊伍(史東在味全三年後離台 ,隔了三年之後轉投時報;王漢也在統一待了三年,離台兩年後加盟金剛) C. 在第二支隊伍的成績跟之前相比都不怎麼樣(史東在時報投了 63 局,防禦率 4.00;王漢在金剛也只投了 63 局,防禦率 2.71) D. 但是靠在第一支隊伍三年的優秀成績就可以壓倒絕大多數對手。 史上最佳三年顛峰 Win Shares: 最佳三年合計 陳義信 75 王漢 71 黃平洋 65 凱撒 58 郭進興 56 柏格 55 楓康 54 風神 53 史東 53 林英傑 49 這十人佔了本排行榜前十三名的其中十位。另外在前十名但是巔峰表現不在前十的是謝 長亨、勇壯、劉義傳,三位都有著相當長的投球生涯。 13. 林英傑: 要是在台灣再多投一年,排名最高的左投手可能就會變成林英傑了。一樣是三年好投, 只是這三年並不連續。在那魯灣的最後一年(2001)應該記得的人不多,但名聲終於在 中華職棒又打了出來。 14. 湯尼: 請問這是唯一一位洋投手被叫去守其他位置好幾場的嗎? 職棒元年先發八場後援三十八場,居然投了 195.1 局,到現在還高居統一隊史單年局數 最多的第九名。潘威倫前三年固定先發,最多的一年也只投了 176.1 局。謝長亨先發多 年,最多的一年也只投了 196.1 局。這… 我只能說我當年還是個小朋友,現在看數據 完全無法想像統一是如何使用湯尼的。 15. 奧古斯都: 吃局數的代表性洋投。因為生涯大部分在台灣大聯盟,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少。一般找洋投 來要不是希望要有 150 局以上 ERA<3 這種水準,要不然就得是必殺終結者。奧古斯都的 成績以洋投的標準來說只是堪用,但是先發的那四年每年能投兩百局左右,就讓球隊的投 手調度輕鬆了許多。一般人看先發投手貢獻度時,勝敗場數與防禦率大概都會看,但是重 要性也相當高的投球局數則常被忽略。 16. 潘威倫: 現役球員排名最高者。按照前三年的使用模式,以及潘威倫的健康程度,要在中華職棒當 個十年主力投手不是很難,但是不多的投球局數也讓他的貢獻度受到了限制。如此一來, 他的排名要跟黃平洋郭進興等人一拼還是機會不小,可以用較佳的累積貢獻來彌補較低的 巔峰表現,但是就沒什麼機會奪取陳義信的寶座了。 17. 勞勃: One-year Wonder。在兄弟的那年是史上救援投手最佳表現之一,回鍋之後在台灣大聯盟 三隊游走,表現只算是過得去。 18. 康明杉: 誰是三商隊史的第一號投手?早年的四大天王中,陳義信、黃平洋、謝長亨三人都排在史 上投手前五名,但是三商的涂鴻欽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達到當初許多人的期望,反倒是康明 杉一步一腳印,慢慢地累積起來了生涯的成就。在三商的前三年 Win Shares 數:涂鴻欽 35,康明杉 27,在三商的後四年 Win Shares 數:涂鴻欽 12,康明杉 29。康明杉在台 灣大聯盟的表現倒是出乎我意料的差,莫非他在三商的最後一年真的是退化的象徵(投 113局,防禦率 5.97),而不只是當初以為的一年低潮而已。 19. 高建三: 投得不錯卻沒有大紅大紫,一方面是因為他沒有特別突出的一年,一方面也是因為鯨隊的 低人氣所致。潘威倫跟高建三是投手前三十名中僅有的兩名現役選手。原本在 2004 年底 時覺得陽建福頗有機會一起加入的,不過現在…還有得等。 高建三是前二十名投手中唯一一位生涯主要待在中信(含和信)隊的。他的 Win Shares 數、出場數、面對打席數、投球局數、先發、勝投、敗投、三振、四壞、被安打、被全壘 打、觸身球,全部都是隊史第一。中信隊雖然已進軍職業近十年,但是能夠長期擔任先發 投手的人卻屈指可數。中信隊史投球局數前五名是: 局數 高建三 899.2 謝承勳 598.1 宋肇基 477 郭李建夫459.1 中山裕章357 前十名中(第十名投了 229 局),除了高建三之外沒有任何一名現役球員。一名新加入 的投手,可以說是只要固定先發三年就有很大機會擠入前三名。今年中信的主力投手中, 除了高建三之外,沒有一名在中信先發過一年以上(史帝夫、杜章偉、曾兆豪)。 20. 涂鴻欽: 名過於實。生涯沒有一年投超過 150 局,而且還是他聲望最高的職棒元年投得最多,後來 就幾乎是一路下降。生涯歷年投球局數是:149、126、132.2、97、47.1、77、20.2。生涯 的最高點嘛…大概也就是生涯的起點:職棒元年虎隊第一場比賽,涂鴻欽投出 14K 完封味 全隊。 喔對了,如果你想知道某位不在這邊的投手被排到了第幾名,這邊我也順便提供一大堆。 不過就只有名次了,更多的內容以後再寫。當然,愈到後面的名次就愈是自己排爽的,應 該不會有什麼人計較說第 70 名應該排在第 69 名前面吧? ( ̄▽ ̄)y—~ 21~30:中入伸、吳俊良、陳憲章、蓋瑞、林朝煌、郭建成、雷猛、巴比諾、郭李建夫、 瑞奇 31~40:李維、百力、梁如豪、羅魁、渡邊久信、翁豐堉、戰玉飛、利多、陽介仁、杜福明 41~50:克力士、多情、黃欽智、李明進、宋肇基、牛沙勒、中山裕章、達威、吳俊億、 蕭任汶 51~60:陽建福、馬來寶、黃武雄、曹竣揚、陳明德、飛勇、許文雄、王勁力、黃文博、 石井丈裕 61~70:威爾、戴龍水、何紀賢、謝承勳、凱文、蔡仲南、世介勇、武藤幸司、班固、賈西 71~80:李風華、林恩宇、米克森、郭源治、多力、橫田久則、養父鐵、尼洛、布萊恩、 羅飛 -- Win Shares (暫譯勝場貢獻指數) 是由棒球統計魔人 Bill James (現任紅襪隊 Senior Advisor, Baseball Operations) 所提出用來衡量棒球選手攻守整體價值的一套系統, 我 將原公式作了些許的調整與取捨, 以用來計算中華職棒史的球員排名. 相關文章放在 ptt BBS 站 Sabermetrics 板精華區以及台灣棒球資訊網專欄區 http://twbaseball.info/column_alist.php?editer_no=21 歡迎來信指教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62.28.246 ※ 編輯: Debugger 來自: 69.162.28.246 (04/16 10:16)

04/16 12:54, , 1F
為了專欄在暖身嗎?
04/16 12:54, 1F

04/16 15:14, , 2F
楓康的資料怪怪的 和中職網頁不同
04/16 15:14, 2F

04/16 16:39, , 3F
嗯~得分好幾天看完,不過先推...XD
04/16 16:39, 3F

04/16 20:37, , 4F
我是說楓康後三年的數據啦 不是全部
04/16 20:37, 4F
文章代碼(AID): #14GQGZJe (L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