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討論] 三民主義在現代中國

看板Linguistics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2/19 21: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rossStrait 看板 #1Iil54GW ]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站內: CrossStrait 標題: Re: [討論] 三民主義在現代中國 時間: Thu Dec 19 21:14:42 2013 : 推 Karrie1991:國語票選這個說法流傳太廣了...都搞不 123.103.23.106 12/19 20:11 : → Karrie1991:清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的了= = 123.103.23.106 12/19 20:11 當然是謠言啊。 歷史真相是﹐以前要當官就一定要會說官話﹐而讀書就是為了當官﹐ 所以天下都在用官話。 但是官話也有很多方言區﹐其中也有一些差別。 譬如說東北官話、冀魯官話、北京官話、蘭銀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這些統稱為 北派官話﹐已經沒有入聲。 而江淮官話、西南官話還有一些入聲﹐統稱為南派官話。 從清朝末年起就開始參考西方音韻﹐準備統一官話為國語﹐ 在這個過程中就遭遇“以北派官話為主、還是以南派官話為主”的爭執。 當時流行的﹐所謂的“南人則雜有苗蠻之音﹐然北人亦未嘗不離胡羌之聲” 說的是北派官話跟南派官話﹐根本沒什麼粵語、閩語、客家話什麼事。 象當時清末的廣東鄉土教育書中﹐還把客家人跟廣東漢人分開作為兩種不同種族... 當然後來引起客家人在清末民初的正名運動﹐後來才成為共識“也是漢人”。 所以當時的國語之爭﹐完全沒有其他方言什麼事。 (倒是當時湘語、贛語是歸類於南派官話之湘贛官話的) 後來民國建立﹐將清朝的“國語編審會”改組為“國語統一會”、“讀音統一會”。 在蔡元培主持下﹐邀請全國學者﹐以每省區一票﹐在1913年經過三個月投票﹐ 采用“最多得票的官話讀音為該字標準國語讀音”原則﹐逐字進行審定。 最終確立39個基本音素(注音符號)及審定七千常見字﹐這就是“民國老國語”。 也就是謠傳“投票決定什麼方言為國語”的歷史來源。 這種老國語保留了部分入聲﹐有五個聲調。但問題是當時留聲機等設備在中國還不流行﹐ 雖然字典可以標注某字讀某音﹐但具體發出來聽起來如何依然是各地互有差異。 加之當時漢字改革呼聲很高﹐從1923年開始﹐推動用白話文發音、 用羅馬字母取代注音符號﹐來重新審定標準國語的運動﹐ 再次引起北派官話與南派官話之爭。 在這個過程中﹐南京國府建政之後﹐1928年正式宣布以北京地方音為主修訂“老國語”﹐ 並制作音像制品、廣播來推廣。 到1940年正式公布“中華新韻”﹐取消入聲﹐成為“新國語”﹐ 也就是今天台灣所用的“國語”﹐但用回注音符號。 中共建政之後﹐再次推動基本音素“拉丁字母化”﹐召集各省學者再次逐一審定﹐ 以“拉丁化後的聲母韻母﹐也能用來 拼讀 於大多數非官話的地方方言”為目的﹐ 重新審定聲母韻母﹐制定21個聲母、39個韻母(其中一些在漢語中極少用)﹐ 再以此拼音出漢字國音﹐定為“普通話”。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國語都是北方官話在玩﹐中間有極短期四川音江淮音插了一腳﹐ 完全沒有粵語、閩語什麼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25.95

12/19 21:30, , 1F
原來投票之說是這麼來的...= =
12/19 21:30, 1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itifan (61.230.28.53), 時間: 12/19/2013 21:45:34
文章代碼(AID): #1IilY0o8 (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