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轉貼 如何修福

看板Life作者 (klean)時間18年前 (2006/07/17 17:24),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算命多年來的體會 陰騭延年增百褔,至於陷地不遭傷。 何謂修福?   修福,是指持五戒、行十善以及修學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大乘法門而獲得福報。   身不殺、不盜、不淫,是身修福;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是口修福; 心及不貪、不嗔、不癡,是心修福。   六度萬行,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自覺覺他,利已利人,更是修福。其 他如禮佛念佛、誦經拜懺、佈施財物、供養三寶、在佛門執役服勞,清潔佛殿、修理僧房 、拔草澆花、掃地洗地等,無一不是修福、積福。福由修行得來,因名修福。   何謂種福?   種福就是把幸福的種子,播種在福田中。幸福的種子是什麼?福田又是甚麼?幸福種 子就是「佈施」,福田就是佛、法、僧「三寶」。我們將佈施的福德種子,種在三寶福田 中,生生世世,必定福報隨身。因為佈施是眾善之門,六度之首,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福報 ,皆從佈施中來。所以佛在大般若經中告訴我們:「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菩提,一切行 中,應先行佈施。」   佈施的種類很多,細說如下:   財佈施:以自己的財物與眾人分享。   法佈施:用知識技能教導他人,或演講佛法,教化眾生。   無畏施:見義勇為,保障他人生命財產的安全。   慈心佈施:仁慈博愛,給予眾生的快樂。   悲心佈施:悲愍同情,拔除眾生的苦惱。   捨心佈施:隨喜贊助,慈善公益,是喜心佈施;不分貴賤,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好眼佈施:用友善親切的眼睛看人,用敬愛的態度,注視父母師長。   容顏佈施:態度懇切,微笑對人。   言辭佈施:讚歎三寶,歌頌父母,善言教化眾生,鼓勵他人向上,勸導他人學佛。   身行佈施:在佛門盡點義務,或對父母師長執役服務,或無條件幫助別人。   心意佈施:見人困苦,心生憐憫;見人佈施,心生歡喜;見人學佛,讚歎隨喜;見父 母師長,恭敬尊重。   床座佈施:敬老尊賢,舟車讓坐,居家讓床。   房舍佈施:建造佛寺,供佛安僧,或以私人房舍,供給父母師長居住。   其他:修理佛寺、佛塔、佛經、佛像、在佛前燃燈、燒香、獻花、以花果樹木供佛、 清理佛殿、整理僧房、在佛門種花拔草、清除雜物、吸塵掃地、煮齋供眾、講經、弘法等 都是佈施。   總之,在佛教團體或公眾場所,盡一切義務都是佈施。只要我們發心,隨時隨地,都 可以用自己的心力,體力,智力,財力,物力實行佈施。我們將佈施的福德種子,播種在 福田中,再灌以慈悲水,就會開幸福的花,結幸福的果,就是種福。   甚麼是福田?   在梵網經中,佛說福田有八種:一佛,二聖人,三得戒和尚,四阿闍梨,五僧人,六 父,七母,八病人。但歸納而言,不出三種。佛、聖人、僧眾,是功德福田,又名敬田。 戒和尚、阿闍梨、以及父母是報恩福田,又名恩田。病人、殘障人士,以及貧苦群眾,是 貧窮福田,又名悲田。我們用尊重恭敬的心,佈施供養佛、僧、及一切聖人,是在功德福 田種福。用孝順報恩的心,佈施供養父母師長,是在報恩福田種福。用悲憫同情的心,佈 施病人,救濟貧苦大眾,協助殘障人士,是在貧窮福田種福。無論是在敬田、恩田、或悲 田種福,都應該用慈悲心,喜捨心,平等心,尊 敬心而行佈施。   如何惜福?   惜福,是珍惜自己由修行與佈施所得的福。既要小心保護,不可隨便浪費已擁有的福 報,還要不斷播種,繼續努力,以免福盡還墮。俗語所謂:「有福不可享盡」。   事實上,保管錢財最安全的地方是福田。因為世間財富,因為水、火、盜賊、敗家子 、以及政治因素的緣故,隨時可以令億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窮漢。有智慧的人,若能將 世間不堅牢的財物來種福,不管是種在功德福田、報恩福田或貧窮福田,都比存銀行更安 全,而且利率更高。所以,我們除了修福、種福、惜福之外,還要修慧。因為有智慧,才 懂得運用金錢來修福、種福,更懂得惜福。   福慧雙修的重要性   學佛的人,既然要修福,同時也要修慧,所謂:「福慧雙修」,然後可以成就圓滿無 缺,正覺、幸福、快樂的人生。否則,有福德沒有智慧;或有智慧而沒有福德,都是人生 的缺陷。因為,一個只擁有福氣而沒有智慧的人,雖然享受如意,生活富裕,但也會令人 生活腐敗,人格低落,不懂得如何處世做人,更不懂得怎樣去利已利人;只知有我,不知 有人,為了我的滿足與享受,貪名貪利,貪財貪色,甚至陰險奸詐,或恃勢凌人,何止「 生無益於世,死無利於後」;而且生時要受法律裁判,死後要墮惡道受苦,永劫淪沈。反 之,只擁有智慧而沒有福氣的人,雖然明白人生 的意義,是貢獻不是佔有,是互利不是獨利;可是生活窮困,衣食不足,無以利己,何以 利人?結果,雖然希望當仁不讓,濟世益群,可是每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徒自苦惱。因此 ,佛教我們福慧雙修,以提升自己;以福利群眾,甚至覺悟成佛。   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中,佛教:「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應無所住是修 慧,行於佈施是修福。修福,用外財佈施,不及用內財佈施;用內財佈施,不及用法佈施 ;用法佈施,又不及無相佈施。所以說:「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修慧, 追求世人妄想非真的智慧,不及修學出世聖人的真空智慧;獲得出世聖人見諸法空相的智 慧,又不及諸佛親證實相理的無上智慧。我們若能多聞佛法,憑借文字般若的啟示,成就 聞慧;進而思維修習觀照般若,「應無所住」以修慧,「而生其心」以修福。修福故能嚴 淨佛土,成就眾生,修慧故能斷盡無明,親證法 身;如是福慧雙修,福慧具足,即可成等正覺,圓成佛道。所以福慧雙修,正是圓成佛道 的主要條件,對學佛修行的人,非常重要。   雖然,我們初發心學佛,未能做到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作,而生其心。」但我們 一定要福慧雙修。不但要修福,種福,惜福,勤儉節約以自求多福;還要親近善知識,多 聞佛法,多思維佛法,多修學佛法,以開發智慧,使自己在充滿幸福與智慧的生活中,自 利兼他,造福社會,以發揮人性的美德,以建造人間的樂土,以續佛慧命於永劫。 -- 莫謂願者自開口 竿前三思水中游 若識平生盡湖海 一命何忍動環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49.219

07/17 19:06, , 1F
很棒的整理 希望大家都能夠造福、惜福:)
07/17 19:06, 1F

07/17 19:53, , 2F
07/17 19:53, 2F

12/29 05:25, , 3F
大推.好文 ^^
12/29 05:25, 3F

08/30 19:53, , 4F
推 ^_^ 好文借轉囉~
08/30 19:53, 4F
文章代碼(AID): #14krSz12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