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 《五戒相經箋要》第五十三集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南無 阿彌陀佛)時間2年前 (2022/05/26 19: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三集)  2010/4/7  中國山東省海島金 山寺  檔名:WD11-003-0053   《五戒相經箋要》。佛陀教育網路學院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請看妄語戒 。我們上次講到妄語戒的經文:「若優婆塞,實聞而言不聞,實見而言不見,疑有而言無 ,無而言有,如是等妄語,皆犯可悔。」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個地方,這是講受五戒的優婆 塞。這個是我們講一般的妄語,實際上聽到說沒聽到,實際上有看到他說沒看到,有說沒 有,沒有說有,「如是等妄語」,等就是凡是有欺騙人的,這樣的言語都包括在裡面,這 是舉出幾個例子。這些妄語是可以懺悔的,可以接受懺悔,皆犯可悔。五戒裡面只有講不 妄語。   下面的《箋》是蕅益祖師再給我們補充註解。《箋》:「更有兩舌、惡口、綺語,並 皆犯罪,但不失戒,故云可悔,非謂無性罪也。」《箋》給我們講,妄語還包括兩舌,還 有包括惡口,包括綺語。所以如果犯了兩舌、惡口、綺語,「並皆犯罪」,一樣是犯了妄 語這條戒,這是給我們補充說明。並不是說,我們講話不騙人,但是兩舌,挑撥離間;惡 口,講話粗魯,講話去傷人;或者綺語,講一些美麗的謊言,這個就不犯妄語,這個還是 犯了妄語這個戒,所以講並皆犯罪,都有罪的。「但不失戒,故云可悔」,是犯了,但是 還沒有達到不可悔的罪,雖然犯了戒,但是他沒有喪失戒體,可以懺悔的。「非謂無性罪 也」,非謂就是說,這個是就犯戒的罪來講,他有犯戒了,但是犯戒的程度還沒有達到失 戒,還沒有達到不可悔、喪失戒體。是犯了戒的罪,並不是沒有性罪,性罪它本來就有的 ,有沒有受戒,性罪都一樣的。受戒的人除了性罪之外,再加一個犯戒罪。犯戒就是根據 開遮持犯來處斷他有沒有犯戒,犯了戒,犯的輕還是重,可以懺悔還是不能懺悔。這個是 就受了戒犯戒這個方面來講,性罪都是一樣的。因為殺盜婬妄是屬於性戒,就是你沒有受 戒,它本身的性質就是惡的,就是有罪業的,你沒有受戒,你犯了就是有罪。這個不管你 有沒有受戒,都一樣有罪的。不管是哪一類的眾生都一樣,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給我 們講「羌胡夷狄」,羌胡夷狄就是我們古時候稱外國人,叫羌胡夷狄,不同種族的人也是 一樣,你只要犯了這個戒就有性罪,罪報都一樣的;也不管你的身分高或低,罪報是一等 的,這個就叫性罪。   我們根據祖師講的,「更有兩舌、惡口、綺語」,我們也把《十善業道經》這三條善 業,《十善業道經》這方面都講到,五戒只有一個不妄語,但是不妄語涵蓋這三條,就是 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我們把《十善業道經》,不兩舌的果報,我們來學習學習。「 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 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 ,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 不能沮壞。」這是《十善業道經》裡面給我們講的。   「若離兩舌」,就是你離開兩舌這個口業,不造兩舌的口業。兩舌就是挑撥離間、撥 弄是非,讓兩方面破壞感情、起衝突,小至個人,大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只要這樣的 言論,造成這樣的一個結果,就屬於兩舌。所以兩舌,它的罪業輕重也不一樣,這個是論 心、論事,論他的存心;還有他造了這個業,影響的面有多廣,就是影響了多少人、範圍 多大,影響的時間長還是短,結罪就不同了。比如說個人的話,罪就範圍比較小。兩個人 ,或者一個家庭對一個家庭,或一個團體對一個團體,一個國家對一個國家,範圍大小不 一樣,結罪也不同,就看它的影響面,還有時間。離兩舌就可以得到五種不可壞法,不可 壞就是不可以破壞的,別人不可能破壞的,不可壞法。   「何等為五」,哪五種不可壞法?第一個是「得不壞身,無能害故」,就是這個身體 不會受到傷害,這是指身體來講,不壞身。我們在佛經上常看到,金剛不壞身,這個也是 修善業得來的。如果造兩舌的惡業,身就容易被破壞,因為有造這個業。而且這個身體被 破壞,就是我們在社會上很多新聞,自古以來都有這些案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分屍案 。一個人被殺死的,他還不能保留全屍,他的屍體還要被分割,頭、腳都被切斷了,被丟 到不同的地方去,分屍。身不但被破壞,還被分屍。這個業因主要是過去生造兩舌的惡業 ,去破壞別人,就是給人家分離。兩舌為什麼得這樣的果報?兩舌是口業,跟殺害身體有 什麼相關?因為這個業引起殺生那條罪。比如說這個人,他是挑撥兩個人,讓他們兩方面 去起衝突,起衝突可能就打架,嚴重就殺來殺去,人可能都被殺死了,這個原因就是由兩 舌而起的。因此這個兩舌的業,又關係到殺生這個業,所以兩舌會造成這樣的一個結果。 讓兩方面起衝突,挑撥離間,讓他們打起來,甚至互相殺害,這個就是業因。果報,自己 身體也會被殺害,因為造這個業因。如果離兩舌,這個身就不會被傷害,得不壞身。剛才 講人為的,分屍案;另外還有這種意外災禍的,身體也不能保全,比如說車禍的。我們過 去也看過嚴重車禍的,車子一撞,血肉模糊,腳跑到這邊,手跑到那邊,頭跑到那邊,整 個身體破壞掉了,有重力的撞擊。這個跟過去生造兩舌的口業有關係。如果離兩舌就會得 不壞身,沒有人能夠去傷害你,所以講無能害故。他想要害也害不了,因為你沒造那個因 ,他要害也害不到,所以我們要離兩舌。這是第一種不可壞法。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是指我們世俗一般講家親眷屬,自己一家人, 夫妻、父子、兄弟、姐妹,這些家親眷屬。還有包括自己的遠親、朋友,包括社會上的領 導、被領導的,君臣,跟我們有關係的這些人,都叫眷屬。我們佛門裡面有四眾弟子,在 家出家四眾弟子,道場有這些同修、信徒,這些都是屬於眷屬。那麼離兩舌,我們這些眷 屬就不會被別人所破壞,就是不會受到別人挑撥離間、分化,破壞你眷屬與眷屬之間的關 係。如果我們眷屬被破壞了,就是說明,我們過去生兩舌的業因這個果報還沒有盡,現在 還是要受這個報。所以離兩舌,第二種不可壞法,是得不壞眷屬,你這個眷屬大家的感情 不會被別人所破壞。所以講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信是信心,你對自己本業所做的,事業也好,學業也 好,我們現在修行人講道業也好,這是本業。比如說我們學佛了,學佛,我們根據佛的教 導,佛在經上講的我們來學習,這個是順本業。得到不壞信心,不壞信就是你的信心不會 被別人動搖的,不會被破壞。我們往往也看到很多人學佛,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別人 一勸,你就不要學佛了,跟我們去信其他宗教。這個我們過去在佛門也常常聽說,他就改 信其他宗教去了。甚至有的人出家,他又被拉回家還俗,再去信仰其他宗教的,這個都有 。這個是什麼一個情況?就是這裡講的,他的信心被人家破壞了。他的信心為什麼會被破 壞?跟過去生造兩舌的業有關。因為過去生都是去破壞別人,這一生得到的果報就是被人 破壞。過去生去破壞別人的信心,這一生也被別人來破壞自己的信心,就不能順本業。世 間從事各行各業,道理都是一樣的,對自己從事這個本分的事業、學業、道業,要能夠信 順。順就是順著正規的去做,順著本分正規的去做,不會破壞自己的信心。   第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得不壞法行,這個法就很多方面了,我們一般 講法門;行就是修行,你根據哪一個法門來修行。不但我們佛門講法行,其他宗教,甚至 世間一般人都有他的法行。所以這個法,它也涵蓋了世間出世間法,有世間法的法行,出 世間法的法行。世間法的法行,我們講人天善法,比如說修儒家的,儒家講倫理道德,講 倫理,講道德、道德仁義,教這些教育。他的目標就是要成就一個完美的人格,人就是要 這麼做,才是符合人的一個標準,做人應該就是這樣,才是正常的,才是正規的,你要修 這個。所以儒家講倫理道德。道家講因果,他層次比儒家就提升了,講修仙。儒家講做一 個聖人、賢人;道家要做仙人,有天仙、地仙。這個都是他們的法行。我們佛門裡面講, 你要得人天,將來得人間福報,或者更提升,要生到天道,那你要修十善業。比如現在我 們淨老教授提倡《弟子規》,儒家的,這是做人的標準,這是儒家聖人他們教導的,做人 就是這個標準;道家《太上感應篇》,這是修道、修仙的一個標準、基礎;我們佛家《十 善業道經》,是所有佛法的基礎。   我們現在所修的,有一些人他要修,但是常常被障礙、被破壞,他要修習這個法行遭 到破壞。遭到破壞他就不修了,他這個法行被破壞了,他自己信心不夠,容易受外面這些 不同言論,或者不同社會壓力影響,自己信心不堅定,自己修行的法門也遭到破壞了。在 種種不同的這種環境,大家都不修,我們還能夠這樣來修學,這個就是得不壞法行。比如 說現在推廣傳統文化,阻力也是很大,大家都不這麼修、不這麼做,障礙很多,因為他不 了解。因為他不了解,所以他不會去支持你,可能反過來他障礙你、破壞你。在這個當中 如果我們能夠不受動搖,不被破壞,我們還是努力的修,這樣就對了。凡是容易被破壞的 ,沒有信心的,過去生造兩舌的業比較嚴重,所以他調不過來。我們修學淨土法門,這個 也是修學的法行,就是你修行的方法,這個法門不會破壞。不但不會被破壞,還得到很多 幫助,比如我們現在聽到淨老和尚講的這些經典,對我們修學淨宗就很大的幫助,我們還 得到這個幫助。佛門其他各宗各派,我們都要尊重、要讚歎,不能說我修淨宗,然後就排 斥所有的宗派,這樣就變成兩舌。怎麼說兩舌?兩舌,他就是製造分裂,讓你不和諧,破 壞。佛門自己裡面門戶之見,宗派與宗派之間互相毀謗、互相破壞,這樣就錯了,這樣就 造兩舌的業。所以我們修淨土宗,對任何一個宗派,大乘、小乘都要尊重,都要讚歎。只 是說我選擇是這個科系的,好像我們在學校裡面,你念大學有很多科系,你念物理系的, 你總不能一天到晚去毀謗念醫學系的。不是不好,只是各人選的科系不一樣。你選這個科 系,就依照這個科系的理論方法來學習,並不是排斥其他科系的,而是要互相尊重。不能 毀謗,毀謗就錯了,就造兩舌的惡業。不能說我修淨土宗是最好,你們修所有的宗都不如 我,都不好,這個就謗佛、謗法、謗僧,造了極重的兩舌惡業。這一點我們學佛的同修不 能不知道。   不管你修學哪個宗派,要成就必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其他的宗派、法門都要尊 重。不是我們不學習,我們現在還不到學習的時候,等到我這個法門修學明心見性了,所 有的法門我們都會去接觸、會去學習,是時間上的問題,不是不學習。四弘誓願講「法門 無量誓願學」,但是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就沒資格學那麼多法門,只能學一個法門。這個 法門學到煩惱斷了,我們就可以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時候來學就有能力了。現在說真話 ,一個法門我們學起來都消化不了,學那麼多法門你能消化嗎?不是我們不學,現在沒能 力。為什麼沒能力?煩惱沒斷。等煩惱斷了,我們再來學。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白。這個 是第四種不可壞法,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你修行的法門堅固,不會輕易被別人所破 壞。如果很容易,人家講個幾句話,自己修的就被破壞了,說明我們過去生兩舌的業這個 果報還沒有消掉。   下面,第五個,「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什麼叫不壞善知識?善知識,這個知 識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知識分子、讀書人,凡是讀書人,或者他有哪一方面知識的,都 可以稱為知識。但是知識有善有惡,你如果去跟一個惡知識學習,把他當作善知識,那就 錯了。現在很多人把惡知識當作善知識。現在整個世界,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佛在《楞 嚴經》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邪就是他偏邪,他的思想,他的見解, 他的言論偏差、錯誤了,這個叫邪師。這樣的老師有多少?像印度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 這是比喻形容,太多太多了,到處都是。特別現在是開放的社會,各種言論、各種思想非 常多,一個人就是一種言論思想,如果他的言論思想不符合聖賢、不符合佛菩薩,都是錯 誤的,就叫邪師。那麼多的邪師充斥在整個世界每個角落,你很容易接觸到。特別現在電 腦非常發達,再下面一代可能沒有用電腦的人就很少了,可以說過半數以上的人都在使用 電腦。電腦裡面內容,惡知識的內容就太多太多了。   因此我們在末法時期,要遇到一個善知識真的就不容易了。像遇到我們淨老教授這樣 的善知識,可以說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都非常深厚,這是過去生生世世累積來的,我 們才有這個因緣遇到,遇到才能生起信心,生歡喜心,樂意來接受善知識的指導。善知識 在我們末法時期也很難不受攻擊破壞,特別是毀謗這一類的,造謠生事、誣衊,這個情形 就非常的普遍了。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往往有一些同修聽到人家三言兩語,說這個法師 怎麼樣怎麼樣,專講過失,專講毛病。我們如果聽信了,對這個善知識信心產生動搖了, 很容易就被破壞了,就不想再跟這個善知識來學習,這個就錯了,這個就是自己損失了。 因此佛在《圓覺經》上、在《華嚴經》上,都告誡我們末法的這些四眾弟子,對善知識, 特別是大乘的善知識,你不能去找他的毛病,去看他的過失。你去找他的毛病、看他的過 失,損失是自己,吃虧是自己,你學不到真正的佛法。這點佛在《圓覺經》、《華嚴經》 特別特別給我們告誡的,你要觀察他善的,你不要去記他不善的。他講的、他指導的是正 法,這樣的善知識,我們就應當跟他學習。   所以淨老教授出來講經到現在,多少人批評,多少人毀謗,甚至登報紙、登雜誌,人 家都送到我手上來了,但是我絲毫不受影響。為什麼?因為我們有聽經,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聽了經,這些是非善惡我們也知道去分辨,特別在《華嚴經》、《圓覺經》,佛有講 過這個話,我們再來對照,的確就是這個情況,因此我們不會受他們影響。但是有一些同 修,他經聽的不深入,對這個道理不明瞭,很容易人家講個幾句閒言閒語,他的信心就喪 失掉了,就不願意再學習,改學其他的了。所以有一些同修說他去學其他法門,親近其他 善知識,我們都隨喜,我們只是祝福他們遇到真正善知識。學什麼法門都好,只要一門深 入,長時薰修,都會成就的。   我們淨老教授也常常講他自己本身學習的經歷,他親近的三位老師,在當時都有人批 評。第一個是教世間法的,教哲學的方東美教授,人家批評他年輕的時候一些私人的事情 。他不受影響,他還是尊重老師,所以他得利益,老師給他指導的、教的,他都能夠依教 奉行。第二個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在清朝是聘為國師的,章嘉呼圖克圖,在清朝他們 在朝廷都有官位的。到了民國成立,被國民政府聘請做國策顧問,當時在臺灣就有一些人 講這個是政治和尚。這個話也傳到我們淨老教授耳中,但是淨老教授親近章嘉大師,大師 也跟他提過,其實他也不是喜歡做這個事情,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也不是喜歡去當官。 其實並不是他真正願意去做這個官位的,有時候是盛情難卻,他在這個歷史背景淵源,在 這樣的因緣之下也不能不去擔任這個職位。他是中國佛教會第一任理事長,有人就批評, 這個搞政治。但是實際上我們淨老教授親近他,他真正是有修行的高僧,不是一般的政治 和尚,對他真正的認識,接受他的指導,認真修行,得到利益。   第三位是李炳南老居士,在家居士,批評的人就更多了,特別是佛門裡面的出家眾, 批評的就更厲害。當時在臺灣,佛門這些出家眾,這些老法師、老居士,都是大陸過去的 ,就批評了。佛門講三寶,那個時候就稱他作四寶,加一寶。我們淨老教授也沒有受到影 響,他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家毀謗、排斥這種情況之下,他還是沒有改變他求學的心,絲 毫沒有動搖他向學這個心。所以他出家之後,還再回到台中蓮社跟李老師學經教學十年。 這個就是「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得到善知識,跟這個善知識學習,不會被破壞, 不會受到欺誑、迷惑。誑就是被欺騙;惑就是被迷惑。別人一些言語來跟他講,他馬上就 被騙、被迷惑了,這個是跟過去生造兩舌的惡業有關,吃虧在自己。所以過去在新加坡, 我們淨老教授辦弘法培訓班,有很多法師去學習。有的人他學經教,學得不錯;有一些人 去那邊不學習,就是喜歡聽這些閒言閒語。都聽負面的,他都接收負面的,正面的他都沒 有接收到,就非常可惜,被破壞了,被欺誑了,被迷惑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還覺得 ,自己認為的、自己聽到的都是正確的;其實他自己不知道,自己錯了。這個過失也是在 於不讀經典的關係,特別是大乘的經典,像《圓覺》、《華嚴》講這個重要的開示,都沒 有去學習過。因此親近一個善知識非常不容易,輕易的就被破壞了,這個非常可惜。破壞 了,這一生就得不到成就,自己學習的方向偏差錯誤了。   離兩舌可以得到以上講的這五種不可壞法,就是不可以破壞的法,這個法對我們修學 來講,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 魔外道不能沮壞。」如果能夠把離兩舌這個善業回向到無上正等正覺,以後成佛的時候, 你得到的眷屬都是正眷屬。正眷屬,就是這個眷屬都是正知正見的,正知正見的眷屬就是 學生。成佛了,當然要度眾生,眾生來跟他學習、拜他為師,學生就是眷屬。這些學生眷 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沮壞就是破壞。魔王外道他時時刻刻就是要去破壞你,但是不會 被破壞。現在我們講其他宗教的,有時候他要來破壞你,也不會被破壞,因為他的知見正 ,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正確的理解,再加上真正的修行,當然他的信心絲毫不會受到影 響。   記得《影塵回憶錄》裡面,我們民國初年幾位高僧大德都非常了不起,像虛雲老和尚 、倓虛老法師、印光祖師、諦閑法師等等,這些在家出家的佛門高僧高士,都非常難得。 在《影塵回憶錄》裡面,我記得看到一段。倓虛老法師是東北人,他到南方、到寧波觀宗 寺跟諦老學經教,在北方沒有人教。有一次他坐火車,遇到一個基督教的,這個基督教信 徒看他是出家人,就提出很多問題來問難。問說:你們出家人,不從事耕種、種田,也不 從事任何的行業,好像是國家的廢人,沒有用的人,就是會吃飯;不從事生產,都不動, 這有什麼用?倓老就跟他講:整個社會上的人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到農地去幹活?學校的老 師是不是拿著鋤頭、帶著學生,我們到田裡去幹活,不上課了;政府機關那些官員都去幹 活,都沒上班了,那些人都沒有在生產,他在幹什麼?所以一般人不了解佛法,他問的問 題會很幼稚。倓老這樣一給他說明,那個人就想想真的是這樣,真的每一個人都到田裡嗎 ?我們整個社會的結構就一種就行了嗎?所有的行業統統收起來,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發 一根鋤頭,然後到田裡面來幹活,行嗎?不是這樣的。因為社會整個結構體,好像你生活 有衣食住行很多方面,不但物質方面,還有精神方面的,對不對?   這個基督教徒就說:出家人都不動。倓老就給他做一個比喻,他說:出家人就是不能 動,一動就壞了;他就比喻這個時鐘,出家人就是那個心,時鐘不是一個分針、一個時針 嗎?他說那些零件都可以動,出家人就是那個心,那個就不能動,那個動整個就完了。就 是不能動,要修禪定,他一動就糟了;就像那個針心,那個心你把它抽起來,動了,其他 的還能用嗎?不能用了。過去我喜歡看傳記,看看這些祖師大德,他們這些傳記也滿有趣 的,能夠遇到這些人。所以這些人對佛法都是不了解的,然後隨便批評,隨便毀謗,就造 罪業了。這是很容易,我們沒有深入的同修、同學就很容易受到影響,這個跟過去生自己 造兩舌的業也有關係,因為過去生就是造這個業去破壞人家,現在也被人家破壞,有這個 業因在。   所以我們要改過修善,從現在開始不再造兩舌的業,多勸人家和合。特別不要去勸人 家離婚,在古時候勸人家離婚是很不道德的事情,破壞人家家庭,不要去勸人家離婚。所 以,古時候幫人家寫離書,都有罪過的。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我看那個招牌廣告,專門辦 離婚的,廣告寫得特別多,他不知道那個果報不好。你要勸人家和合,不要勸人家不高興 就各走各的,有什麼了不起。這個就造兩舌業,將來他的家庭也會遭到這種破壞,造了這 個業因。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和合,對世間方面來講,推廣傳統文化、《弟子規》,現在的 企業家論壇,這個真的是講和合。就是一個面臨破碎的家庭,你怎麼讓他恢復正常?這個 是建議我們網路上所有同學,大家積極從這方面去發心、去推廣,這個就是離兩舌。不但 離兩舌,還講和合語,勸人家和,不勸人家離,這才是對的,才是佛教我們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還有《十善業道經》講離惡口、離綺語 的果報,我們下次再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97.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arn_Buddha/M.1653563289.A.7CF.html
文章代碼(AID): #1YZr-PVF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