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華嚴經普賢第十大願:普皆回向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時間2年前 (2022/03/31 23:30), 編輯推噓6(6021)
留言27則, 3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三世諸佛所稱讚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實踐了前面的九大願之後,普賢菩薩的第十個大願,要將所有的願力、功德全部集合起來 ,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使大家都能善根成熟,一起來實踐普賢菩薩的十個大願,同時獲 得其中無盡的功德法財,由此而能圓滿普賢十大願的殊勝修行。 回向的思想就是生命的延續與擴大。回向含有「給人」、「布施」、「分享」、「寄存」 、「播種」等意思;也就是把自己所作的功德,回施給有緣、無緣之人,讓他們也能同獲 功德利益。「普皆回向」是「法界的圓滿」;「普」是普遍、不分別、不揀擇,盡虛空、 遍法界,於一切有情,無量無邊的布施、奉獻,不求回報。就如《金剛經》所云:「如是 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換句話說,菩薩度眾,要以「無我相、無 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來度眾生,這是「三輪體空」的圓滿實踐,也是這十大願最 圓滿的總回向。 (一) 回向的種類 回向的「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轉給眾生,並使自 己能可以趣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施予眾生,或為亡者追悼,希望亡者能往 生淨土等。根據各家的說法,回向有種種的不同。譬如《華嚴經疏》中有十大回向: 1.回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2.回少向多:將所修微量的的功德,普願一切眾生都能同霑法益。 3.回小向大:將小我的發心,轉化為大我的發心,能利益更多人。 4.回因向果:將因地裡所修的一切,回向給無上菩提,以便早日成就佛道。 5.回劣向勝:所修之行雖不究竟,希望能昇華成無限的功德,成就一切眾生。 6.回此向證:將此岸所修諸多善根,回向法界一切眾生,能同證聖果。 7.回事向理:將所修的事相功德,回向於永恆存在的真如理體。 8.回差別行向圓融行:將一切的千差萬別,回向於圓融無礙的平等法性。 9.回世間向出世:將世間所有善根功德,回向眾生,能出離世間,獲得解脫。 10.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將一切順理順事之功德,回向眾生,都能成就理事無礙及事 事無礙法界。 如上十種回向,又可總括為以下三種: 1.菩提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回向無上菩提,能早日成佛度眾。 2.實際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回向法界真如,能早日契入般若智海中。 3.眾生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回向無量無邊的眾生,能離苦得樂,永證解脫。 另外,在《安樂集》中有六種回向: 1.回向彌陀:將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阿彌陀佛,能早日蒙其接引。 2.回因向果:將種種念佛法門之修持功德,回向西方淨土,能早日成就。 3.回下向上:將下品下生的功德,回向昇華為上品上生。 4.回遲向速:普願一切修行上的緩慢,能加速擴大,以便早登極樂。 5.回施眾生悲念向善:普願一切善念,回向眾生,念念向善,時時行善。 6.回入去卻分別之心:一切功德,回向眾生,心無妄想,懇切修行。 淨土宗也有二種回向: 1.往相回向:將自己過去及今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眾生,同往西方。 2.還相回向:往生淨土之後,再興大悲,能回入娑婆,度化眾生,共成佛道。 往相回向是上求菩提,還相回向是下化眾生;前者是完成自我的上回向,後者是利益大眾 的下回向。為了能下化,所以要上求;唯有能圓滿上求,才能不捨一眾。因此往相與還相 ,二而一、一而二,相輔相成。 回向,是佛教裡一個既殊勝又討巧的法門,而普賢菩薩的回向,不僅僅是回向而已,還是 「普皆回向」,普遍的、無私的、不管有緣沒緣的、廣大而沒有局限的,全部分享眾生。 就等於我們拿錢存到銀行裡面,錢不但不會少了、被偷了、或遺失了,反而會積少成多, 成就另一筆財富。又如我們手持蠟燭去引燃其他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明不會減 弱,反而其他蠟燭的光光相照,而使得室內更加光明。回向也好比播種,種子在各種因緣 的滋潤中,發芽、開花,最後結成累累的果實。 功德回向就像存錢、像引燃蠟燭、也像播撒種子,自身的功德不會減少,反而可以將我們 的心量擴大開展,將我們所做的功德增多增益,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愈形殊勝。而 且,回向的對象也可以擴及法界一切眾生,甚至可以回向給冤親債主,以化解惡緣為善緣 ,化阻力為助力。 (二) 如何回向 在生活中,如何來回向呢?現在試舉出二十種的回向,簡單敘述如下: 1.回事向理 何謂回事向理?就是將所修的事相上的功德,回向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 例如:一件事、兩件事、三件事,乃至生活上許許多多的事,都是數字、都是有限的,如 果把這些事說成道理,理就能普遍,就能讓人舉一反三,隨處運用,所以說「一理通,萬 理徹」。 比方說我有一位好朋友,我有一顆好吃的糖,很想分享給他,但是他不在我身邊。於是我 在吃的時候想著,真心希望他也能品嘗到這樣好吃的糖;因為我吃了這顆糖,心情很快樂 ,希望他也能跟我一起分享,擁有好心情。 他吃到了嗎?事相上是沒有,但是如果他知道我吃這顆糖時,一直想著希望與他分享,他 心裡會覺得很歡喜:「很感謝你,對我這麼好,吃到好吃的東西還想著我、關心我、祝福 我。」我的希望回向給他,他就會跟我有所相應。 同樣的,我有一塊錢,這一塊錢,希望天下的人都能應用到,不至於受貧窮之苦,那這一 塊錢的意義就不一樣了。一碗飯,我一個人吃,但吃飯時,祝禱所有飢餓的人都能有一碗 熱飯可以享用。雖然只是小小的一碗飯,但普世飢餓的人都能得到我們的祝願,因緣就不 一樣了。如果我今年農作物的收成很好,我也願天下風調雨順,大家都能有很好的收成; 好的磁場傳播四方,必然互相感染、互相成就。 回事向理,能使我們從生活的事相中得到昇華,使我們心裡能擁有大眾;心中有大眾,處 處就會與人為善,和人結緣,生活上就能歡喜祥和。回事向理,世上的理很多,但理必須 是大眾的、平等的、慈悲的,給人歡喜、給人接受的,才是真正的、普世的理,也才有回 向的價值存在。 2.回自向他 回自向他,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饒益一切眾生。譬如:我把參與修橋鋪路的功德 ,回向給父母長命百歲;我把誦經拜佛的功德,回向給子女聰明智慧。所謂「自他兩利」 ,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 一九七〇年,佛光山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開營那一天,三百位學員都已經來了,偏偏那 一晚抽水馬達突然故障,打不出水來,趕緊找人來修。在等待維修中,時間一秒秒過去, 水塔的水一滴滴減少。焦急中,使我情不自禁的發願:「假使再沒有水來,就將我全身的 血液化成清水,從我的指間、毛孔流出,讓這裡所有的大眾都可以盥洗飲用、自在享用吧 。」後來工人告訴我修好了,我抱著水塔、隔著牆聽見了水聲,又爬到塔上再確認了一次 ,心中的歡喜清涼,真如那清水一般! 年輕時弘法的條件還不是很具足,面對許多前來學佛的信眾們,不禁感到抱歉,於是我在 佛菩薩像前暗自發願: 我願做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我願做一支畫筆,彩繪世間、增添美麗。 我願做一盞路燈,照破黑暗、指引光明。 我願做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庇蔭路人。 我願做一本書籍,展現真理、給人智慧。 我願做一方大地,普載眾生、生長萬物。 如果能利益眾生,能成為大家信仰上的增上助緣,不管做什麼,我都樂意。 一個人如果成天只想著自己,只想要自己擁有,不管別人有沒有,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這種人,充其量只為自己而活,別人如何都和他沒有關係。假如自己的知識、發心、善 行,都願意和別人共享,他的人生就和別人產生了連結,形成了「同體共生」、「共生共 榮」的存在,生命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3.回己向眾 回己向眾,就是我一個人所獲得的歡喜和利益,願意回向給大眾,讓大家都能同樣獲得歡 喜與利益。比方佛光山開山之初,我把自己的稿費、版稅所得,悉數拿來購置常住的弘法 設備,希望有了完善的設施,更能推展各種弘法工作,以期利益更多的社會大眾。甚至我 提倡「三好」、「四給」,而我自己是如此實踐,我願將我所說的好話,回向給大家,讓 大家都能得到歡喜;我願自己所做的一點慈善,回向給大眾,讓所有人都能得到利益;舉 凡點滴功德,我都願意無私的普及一切有情,願他們離苦得樂,同霑法喜。 回己向眾就如同打籃球,球賽會勝利,不是光靠一個人的投球,而是身邊有前鋒、中鋒、 後衛的分工合作、衝鋒陷陣,才能獲勝。因此心中有眾,將功德回向給團隊,未來的勝利 仍會是你的團隊所有。尤其現代不是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時代,而是一個榮耀福緣 共用共享的時代,因此更要有回己向眾的心量與智慧。 4.回小向大 我們布施一塊小小的麵包,回向天下蒼生都能得到溫飽;我們樂捐一百元參加大學建校基 金,回向天下莘莘學子都能完成學業,貢獻社會。甚至一場的功德佛事,我們一點金錢上 的隨喜,集萬人虔誠之心意,就能超度法界一切無祀有情,早生淨土。本來只是一塊小小 的麵包、一百元、一個隨喜的心意,經過回向,普天之下所有眾生都能獲得我們的祝福。 好心會放光,功德必不唐捐。 有一首偈語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過去世是一個樵夫,有一天他砍完柴,挑柴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一場雨。他看 到路邊有一尊石頭塑造的菩薩像,不忍心菩薩淋雨,就解下自己頭上的斗笠,給菩薩戴上 。由於這麼一點善心,成就了他來世做皇帝的因緣。所以,平日只要我們能多留意自己的 舉心動念、言行舉止的話,即使只是一句小小的好話、一件小小的好事,都能「回小向大 」,都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5.回苦向喜 釋迦牟尼佛在塵沙劫前就已成就佛道,為了示教利喜,再入娑婆,教化眾生;玄奘大師孤 身涉險,橫渡流沙,西行取經,為的也是希望眾生能夠早日離苦得樂。《華嚴經》有句話 說的好,「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能自己承受苦難,而希望天下蒼生歡喜 自在,不為苦所逼,那是要具有大菩薩性格的人,才能如此心甘情願的發心奉獻。 即便如此,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回苦向樂。譬如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體會別人的感 受,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轉換立場感受別人的需要,知道要給人一點因緣,不 要斷人後路,所謂「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能用體諒的心,角色互換,不給別人添 麻煩,不讓別人為我起煩惱,就是在回苦向喜。 6.回冤向親 佛陀常教誡我們,對眾生要有平等心,看世間一切萬物都很平等,心量才能放大如虛空。 如果連一個不喜歡的人都不能包容,又如何能面對人生中所有障礙難關的考驗呢?一切惡 人、壞人,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像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三 番兩次設計陷害佛陀,但佛陀總是告訴弟子:「提婆達多是我的善知識,是我的增上緣。 」是的,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要能發揮人道關懷,互相幫助,因為結緣總比結怨 好,唯有慈悲,才能攝受人心。因此,若是人人都能實踐「回冤向親」,世界就有和平的 一天。 7.回劣向勝 有一位七里禪師,正在屋裡禪坐時,忽然有強盜闖入,兇惡的問:「錢放在哪裡?」禪師 說:「在左側櫃子上。」強盜拿了錢財正要離去,禪師又說:「留一點飯錢吧!」強盜一 時心軟,就丟了幾個銅板下來。「走前,至少說聲謝謝吧。」強盜趕著離開,隨口說句「 謝謝」,隨即倉皇逃走。 過些時日,強盜因為失風被抓,也招供出曾經在七里禪師那裡行竊。官府要禪師前往指證 。這時七里禪師說:「他沒有偷我的錢,是我讓他拿的,他還跟我說謝謝呢。」就這樣, 強盜不僅刑責減輕,出獄後還真心懺悔,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現在許多人性格叛逆,在家裡想反抗父母,在學校裡想反抗老師,在職場裡想反抗主管; 這個也不滿,那個也不滿。其實,到處不滿、到處叛逆的結果,不僅不為人所接受,苦的 永遠是自己。如果能轉念想想,看見父母師長的辛苦,感念父母師長的教養,就能回劣向 勝,挽救人生的頹勢,創造自己更好的未來。 8.回穢向淨 《維摩經》裡提到,舍利弗疑惑的問佛陀:「為什麼諸佛淨土皆是殊嚴淨妙,只有您的娑 婆世界充滿穢惡呢?」佛陀聽了,以腳趾按地,剎那間,所有穢惡轉染成淨。原來,娑婆 世界是佛為了度化穢土眾生,讓他們回穢向淨,才故意示現的。心地清淨的人,即能在穢 土中看見淨土世界的萬德莊嚴。 佛經裡說,我們的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之多,這使得我們終日居住在穢土中,成天與煩惱為 伍。要想消滅這許多煩惱,先要斬草除根,譬如轉貪心為喜捨、轉瞋心為慈悲、轉愚痴為 慧心、轉假我為真我、轉小我為大我;能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工程師、醫生、雕刻師,自然 能轉穢向淨,在無煩無惱中安住身心。 9.回惡向善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周處,力大無窮又兇悍無比,鄉里村民總是把他和危害當地的水底蛟 龍、山中白虎擺在一起,稱為「三害」。三害中,又屬周處最常傷人,危害最大。村民於 是想了一計,要周處去為民除害,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希望藉此除去周處之害 。周處不服輸的性格,果真使他成功的斬龍除虎,他以為自己因此博得了好名聲,不料了 解村民的用心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三害之一而不自知。 他難過的離開村莊,在消沉的旅行途中,遇到一位法師,法師告訴他:「你可以回惡向善 ,懺悔過去所做的一切,同時將自己與生俱來的大力、勇氣,用來回饋鄉里。」從此,周 處改過向善,變成了村裡重要的護法。人在無形之中,往往不自知的一直在犯錯,知錯能 改,而能積極行善,正是回向的力量所致。 10.回邪向正 明朝正德年間,一位叫趙永貞的優秀青年,大家都看好他必定前途無量,可是鄉試時,儘 管成績再好,卻總是落榜,因而悶悶不樂,常常藉酒醉時,向文昌帝君抱怨。文昌帝君說 :「因為你曾經戲弄婢女,還引誘鄰家少女,常有淫念纏繞心頭,所以你的科名統統被取 消了啦。」趙永貞明白原因之後,流淚懺悔,從此改過自新,努力行善,並刻印戒淫書, 勸醒世人,如此回邪向正之後,中了科舉,最後做到縣官。由此可知,只要我們一念生起 ,便驚動了諸天護法神靈,善神與邪神也因這一念的善惡而相隨,我們怎能不時時檢視自 己的念頭,讓自己回邪向正呢! 11.回欲向慧 娑婆世界裡種種的憂悲苦惱,怨憎會苦、愛別離等,主要都來自我們的欲望。想擁有卻得 不到時,就開始煩惱、痛苦。事實上,欲望的種類很多,不全不好。例如,人人希求財富 ,狹義的財富如金錢、房屋、土地、股票等,廣義的財富如健康、智慧、人緣、信用等; 有價的財富如聲望、名譽、成就、歷史等,無價的財富如人格、道德、真心、本性等。狹 義的、有價的財富欲望,煩惱多,要節制;廣義的、無價的財富欲望,最究竟,要增長。 如果能將狹義、有限的欲望,轉為追求廣義、無價的欲望,學習用替代的方式來處理事情 ,以廣義的來替代狹義的,以無價的來替代有價的,再譬如以享有代替擁有、以智慧代替 金錢、以滿足代替貪欲、以思想代替物質等。回轉有限的欲望、趣向無限的智慧,才是明 智之舉。 12.回外向內 我們的心常常向外奔馳,眼睛想看外面的紅男綠女,耳朵想聽外面的靡靡之音,鼻子想聞 一切芬芳氣息,舌頭想嘗所有佳肴美食,身體想穿一切柔軟衣裳,遇事不如意時,怪這怪 那,花招奇多……其實,五欲六塵的享受極其短暫、不究竟,所有對人世間的責怪也於事 無補,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因此,我們不能總在外境上求,要求內心信仰的增長、道德的增強、慈悲的增上。有了慈 悲、信仰、道德這許多的能量,內心自然會有主張、有力量。佛教說,心外求法是外道、 是枝末,內心才是知識的根本,義理的泉源,智慧的寶藏;只要心裡一悟,就能無所不通 ,無所不達。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要懂得「回外向內」,內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 13.回下向上 許多人做了一點小善、做了一點小事,就滿足這一點小小的成就,這樣的人生是不夠的。 我們要不斷向上,不斷的自我突破。佛教裡有所謂的十法界,從人、天向上,能可以提升 成聲聞、緣覺、菩薩,向下就到地獄、餓鬼、畜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行」,沒有 人願意墮落三惡道,而即便不做壞事,僅是滿足於一點點小小的善行,在十法界的層次上 也不夠好。 因此,小善之外還要大善,小悲之餘還要大悲,好之外還要更好。所以,要回下向上,讓 自己的知識不斷的成長進步,品德不斷的健全厚實,習性不斷的淨化善良,言行不斷的慈 顏愛語,生活不斷的清素簡樸。能朝著誠信、正直、慈悲、正見的方向去提升自己,何患 不能達到人生最終的目標呢? 14.回私向公 政治上,歷代皇帝傳位給後人,總講求私人的利害關係,忽略了百姓需要的是什麼。一個 國家的長治久安,往往因為少了「回私向公」之心,使得民不聊生,戰爭四起。我們翻開 歷史,朝代的更迭,總是以戰爭來結束或開啟,很少再現古時堯舜禪讓天下的和平轉移, 這都是私心作祟所致。政治家們如果能將自己努力付出而有的成果,不歸功於自己,而回 向給天下百姓,就是一個「大同世界」的實現。 佛光人工作信條中的「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就是一種「回私向公」的廣大心 量,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所有事情的成就,都是仰賴眾緣和合而成,什麼事做得很好、很 成功,也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絕非靠一己之力所能完成。因此,成就要歸於大眾,而不 是歸於個人。「老二哲學」的提倡,也是這種回私向公的理念所成就的。 15.回俗向道 一個人在世間上,應該要有兩種生活,一是屬於世間的俗事,一是屬於內心的信仰、道德 。俗世裡,要吃喝玩樂,要有榮華富貴,這些都還比較容易;但是,要往內在求得內心的 清靜、安寧、平和,就不是很容易了。如果希望求得自己內心的平和,必須要能轉身回頭 ,能夠回俗向道,把世俗的虛榮慢慢淡化,讓堅毅的道念不斷增加,人生才會獲得真正的 平靜安樂。 有首偈子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退步的人生,很少有人能體會;退步就是回頭,回頭的世界,也許少了名和利,少了權 勢與光環,但是品德、學問卻能在回頭中增長昇華。就像農夫一邊倒退一邊插秧,退到後 來,一田的禾苗就播種完了;能可以回俗向道,世界也會變得更寬、更廣、更大、更多。 16.回因向果 有個沙彌,在山裡跟著師父一起修行。有神通的師父,發現沙彌活不過七天了,就讓他回 家去拜別父母。沙彌回家的路上遇到大雨,看見一群螞蟻困在水窪裡,就隨手拿起樹葉, 讓螞蟻得以脫困。七天後,沙彌還活著回來,師父很驚訝,問他:這幾天是否做了什麼? 他想了想,就把救螞蟻的事告訴了師父。師父高興的說:「你的壽命原本已盡,因為救了 螞蟻,壽命又延長了!」 有時候,只是隨手功德、隨口功德、隨心功德而已,卻能換來不可思議的果報,這都是回 因向果的力量所致。如同春天播種,秋天就會收成;今年播種,來年也會收成。今生種了 善因善緣,善的力量不斷循環,未來就一定會有豐富的果實。我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 心,用「三好」來去除「三毒」,未來的社會就能化暴戾為祥和,化嫉妒為讚美,化貪欲 為喜捨,化濁惡為清淨,這就是回因向果。 17.回迷向悟 迷和悟只在一念之間。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覺,就是佛祖。所以說:「佛是已覺悟的 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迷的時候,無論走到哪裡,都覺得不好;悟的時候,只要自 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迷惑的人,常常輕易拒絕因緣、拒絕機會,久而久之,當然失去 一切;悟道的人,懂得隨順緣起、尊重因緣,自然擁有一切好因好緣。所以要回迷向悟, 用所悟的道來昇華自己。 所謂的悟,就是要明白自他關係,明白因緣條件,明白時空未來,明白萬有同源。大徹大 悟雖然需要時間,但是生活中的小疑小悟不能沒有;如果不疑不悟,沒有問題,是不會進 步的。因此要從平常的小疑小悟開始,努力將每一次的疑,提升成為一種悟,期望一切眾 生都能在「悟」的帶領下,圓滿自己的人生。 18.回有向空 回向都有一個目標,有目標,就是有限;能將有限變為無限,就是「回有向空」。「空」 不是沒有,空才能建設有,例如虛空能包容萬有;我們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 ,究竟利益一切眾生。空是什麼呢?空是一種正見,能破除迷思、去除障礙;空是一種般 若智慧,可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空還是一種因緣,能成就一切,讓一切和諧存在、彼 此無礙;空又像一句彌陀聖號,能代表一切言語,讓一切意義盡攝其中。 回有向空,就像一個聚寶盆,能使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流失,反而會愈來愈大、愈聚愈多 ,利益更多的人,甚至可以廣及法界一切情與無情,一起同圓種智。因為回有向空,所以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因為成就了無限,所以「鬱鬱黃花無非妙諦,青 青翠竹總是般若」。回向中的奧妙,是不可說盡的。 19.回偏向中 佛陀成道前,曾在苦行林,以麻麥充飢、鵲巢冠頂,過著非人的生活。最後感到極端的修 行,只是徒增煩惱,身心疲累,就捨棄了苦行的修行,渡過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的供養 ,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成佛。如果沒有捨棄苦行的偏執,回到中道的修行,佛陀 還依然能夠成佛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佛陀有一個弟子,名叫「二十億耳」,向佛陀請示如何修行?佛陀問他過去從事什麼行業 ?他說擔任琴師的工作。佛陀問:「彈琴時,如果弦太緊或太鬆,結果會如何?」二十億 耳說:「太緊會斷,太鬆不響。」佛陀說:「修行也是一樣的,繃得太緊會有壓力,太過 鬆懈則會懈怠,求其適中,才能有所成就。」不僅修行,人生也是,太過消極或積極,都 非中道,因此需要回偏向中,放下偏執的一邊,提起中道的生活準則,以平常心來做人處 事,自然一切圓滿。 20.回人向佛 我常在大眾聚會時,鼓勵大家練習說「我是佛」。很多人就疑惑:「我怎麼會是佛呢?佛 都是在殿堂上讓人禮拜的,這樣對佛太不尊重了吧?」其實,佛怎麼會需要我們去拜他呢 ?佛是人成的,所謂「人成即佛成」,佛的用意,無非是要我們明白:他做得到的,我們 每個人一樣也能夠做到;人人都有佛性,只要直下承擔,就能頂天立地,與佛同在。 所以,「回人向佛」就是要信仰「我是佛」,去除掉人的「貪瞋痴」等一切陋習,承認自 己有佛心,改用佛的能量、佛的發心來做每一件事情,那麼一切所作,就都是慈悲的佛事 ;一切所說,就都是柔軟的佛語;一切所思,也都能與清淨的佛性相應了。 (三) 回向偈的種類 回向是一種「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無私無我的 廣大心量。 我們參加寺院道場共修、法會,或往生助念,或是各種功德佛事最後都會有一個回向,將 今天所修持的一切善業,回向給自己的家人或法界一切眾生;透過回向和所有大家結緣, 也提醒自己要放大心量,發菩提心,在回向中,不斷的增上。以下列舉幾個共修時,可以 用到的回向。 1.往生淨土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往生淨土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3.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4.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5.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6.法華經‧化城喻品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7.觀經玄義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8.佛光三昧修持法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9.佛光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以上,列舉了各種回向的內容,將這些意義全部集合起來,就是普賢菩薩的「普皆回向」 了。從回向中,我們可以從人世間所有的千差萬別中,超越自己、昇華自己,擴及至法界 一切有情,使有限成為無限、有礙成為無礙、有差別成了無差別,這就是一種法界圓滿的 境界。 回向是一種極易受持的法門,在各式各樣的場合當中都可以奉行。譬如:為人消災祈福, 我們會回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有人往生了,我們也會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即便只是早上醒來、起床前,都可以回向:「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於足 下喪身形,願汝即時生淨土。」過完堂,吃飽了,也可以回向:「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 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做皆辦,具諸佛法。」 國際佛光會提倡「人間佛教」的〈佛光四句偈〉回向文:「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 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此即:四攝妙法的奉行、廣大布施的實踐、 諸佛密行的悟入及無量聖財的擁有。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何時何地,言行舉止,起心動 念,時時都能與四句偈中的各種善行相應,並將這些功德普皆回向給法界一切情與無情、 有緣無緣的眾生,當下就是佛國淨土了。 實踐回向法門,能使行者深刻了解因緣法,而將一切成就歸於大眾,不敢獨享。回向,能 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實無功德可得;因為離執去貪,故而心常 清淨,遠離諸毒。所以,修持回向不但成就自己的道業,並且能利益更多人,甚至廣及法 界一切眾生,可謂自他兩利,怨親平等。「回向」是佛教極為獨特殊勝的法門,回向的涵 意豐富而深奧,凡是修福慧的人,不能不懂得回向。 《勸發菩提心文》說:「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虛空非大,心王最大。」一個人的心量有 多大,成就就有多大;願力有多堅,力量就有多強。所以學佛修行,首重發心立願。 「普賢十大願」是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所發下的十大願行,以此作為圓滿佛果的修行法 門,因此後來的佛教徒,也把「普賢十大願」作為自己的修行目標。 只是一般人所發的願心,常常是只有幾分鐘熱度的「露水道心」,所以無法持久;也就是 所謂的「菩提心易發,恆常心難持」。因為凡夫眾生求道的願心不堅、力量不強,所以在 修行道上,只要稍微遭遇一些困難、挫折,就容易退失道心,如此怎麼能冀望道業有成呢 ?因此,現在我們效法普賢菩薩發下十大願心,不只要了解每一願的內容,並且如實去實 踐,更重要的是,要像普賢菩薩一樣,所發的是盡未來際永不休止的大願;只要我們堅定 信念,不斷的讓自己的願心昇華,終有一天,必能圓滿「自他成就」的無上佛果,這才是 普賢菩薩所以發下「十大願」的初衷與目標所在! 《普賢十大願.星雲法師 講》 -- ★ 佛教歷代祖師都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歡迎參觀《漢傳佛法實修板Learn_Buddha》…… 聽第18首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ogq9c4uD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86.2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arn_Buddha/M.1648740648.A.03C.html

04/01 04:17, 2年前 , 1F
阿彌陀佛,感恩板主分享。
04/01 04:17, 1F

04/01 04:17, 2年前 , 2F
另,末學發現您的簽名檔裡“第18首
04/01 04:17, 2F

04/01 04:17, 2年前 , 3F
”的連結是電視劇第12集,好像是貼
04/01 04:17, 3F

04/01 04:17, 2年前 , 4F
錯了?
04/01 04:17, 4F

04/01 21:46, 2年前 , 5F
南無觀世音菩薩
04/01 21:46, 5F

04/01 23:55, 2年前 , 6F
To n大:謝謝關心,沒有貼錯歐
04/01 23:55, 6F

04/02 03:51, 2年前 , 7F
南無阿彌陀佛
04/02 03:51, 7F

04/02 20:54, 2年前 , 8F
n大,多在板上po文分享,歡迎您
04/02 20:54, 8F

04/03 04:06, 2年前 , 9F
阿彌陀佛,感恩板主。末學由於工作
04/03 04:06, 9F

04/03 04:06, 2年前 , 10F
需要長時看螢幕,每日學佛的功課也
04/03 04:06, 10F

04/03 04:06, 2年前 , 11F
是收看(聽為主)影音,眼睛已經乾眼
04/03 04:06, 11F

04/03 04:06, 2年前 , 12F
症有一陣子了。這兩年來調整後有好
04/03 04:06, 12F

04/03 04:07, 2年前 , 13F
了許多,不過工作上還是依舊要長時
04/03 04:07, 13F

04/03 04:07, 2年前 , 14F
使用,目前每天只能播出一個時段上
04/03 04:07, 14F

04/03 04:07, 2年前 , 15F
線“快速瀏覽”一下文章。
04/03 04:07, 15F

04/03 04:07, 2年前 , 16F
假如末學的發文只是複製每日聽課的
04/03 04:07, 16F

04/03 04:07, 2年前 , 17F
文字檔,不知合不合乎板規?(應該一
04/03 04:07, 17F

04/03 04:07, 2年前 , 18F
般都只聽一集。)
04/03 04:07, 18F

04/03 17:22, 2年前 , 19F
內容有合乎版規就可以了
04/03 17:22, 19F

04/04 03:39, 2年前 , 20F
阿彌陀佛,感恩板主。
04/04 03:39, 20F

04/04 03:39, 2年前 , 21F
很抱歉,昨天推文好像怪怪的,每行
04/04 03:39, 21F

04/04 03:39, 2年前 , 22F
都多一字又斷句。
04/04 03:39, 22F

04/04 03:39, 2年前 , 23F
另外,由於時間關係只是匆匆滑過一
04/04 03:39, 23F

04/04 03:39, 2年前 , 24F
次板規,末學會再仔細讀過幾遍才發
04/04 03:39, 24F

04/04 03:39, 2年前 , 25F
文。
04/04 03:39, 25F

04/04 03:42, 2年前 , 26F
……今天也一樣,好像是手機問題,
04/04 03:42, 26F

04/04 03:42, 2年前 , 27F
直看會斷句跳行,橫看就正常。
04/04 03:42, 27F
文章代碼(AID): #1YHSae0y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