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貪 嗔 癡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稻香)時間3年前 (2021/01/15 20:21), 3年前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出處: 每日頭條 網站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 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貪嗔痴在佛教文化中被稱為是三毒,因為這是三種心病, 而這三種心病一旦發作,就會引發熊熊烈火焚燒的炙熱之苦。 對人的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痛苦的來源。 那麼這三種情緒到底是怎麼表現的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了解吧!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治療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軌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標準,對治過分的貪心; 定,是對於內心的專注和耐心的培養, 可以對治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對於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 從而對治愚痴。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 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 等感覺。 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 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 為業。」 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 」 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 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 種煩惱, 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痴為一切煩惱所依。 《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痴故。」 痴既為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 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著作用。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又將隨煩惱中覆、誑、諂、昏沉、妄念、散亂、不正知等作為痴 的具體表現。 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無明,斷滅痴愚。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 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 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痴是。 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痴亦無實性, 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痴性即是佛性,貪嗔痴外更無別有佛性。 佛認為,人類的種種苦難(如煩惱、爭鬥等)主要來源於自身的貪慾心、怒心和愚痴心, 即所謂「三毒」。也是人類身、口、意等一切惡行的根源。 其實,貪慾是對名聲、財物等自己所愛好的東西沒有滿足的一種精神作用; 怒是對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從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寧的一種精神作用; 愚痴是指愚昧無知、不明事理的一種精神作用。這些精神作用的擴張, 使得人類相互間爭奪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遠不知道解脫苦難的真正道路在哪裡。 佛陀教導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就是要人們通過戒定慧的自我修養, 去除貪慾心、怒心和愚痴心,凈化自己的心靈。 而在具體實踐上,則是要人們以布施去轉化貪慾心,以慈悲去轉化怒心,以智慧去轉化愚 痴心。 佛認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大乘起信論》),說:「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戒、定、慧「 即是對治 」貪、嗔、痴「 的方 法。 戒,是指一種有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準, 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 定,是針對內心的修煉和自我耐性的培養; 凡事先自省,向內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發的嗔恨; 慧,是對於宇宙生命種種實相, 有了透徹、圓融的了知,從而脫離愚痴;不再惘於事理, 迷於因果;善解世間因緣的相續, 明白生死流轉的根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持戒除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貪心不起,定力更進, 斷滅嗔心,智慧顯露,愚痴障除,正見正行,凈化身心, 因次第修,證果不遠,解脫根本煩惱,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實不虛,唯信之者自證。 作於春秋時期的《禮記·大學篇》 里也描述了類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來有自」: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格而後智生, 智生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09.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arn_Buddha/M.1610713291.A.AA8.html 心得: 佈施對治 貪愛 我們要懂得佈施自己的財產 使用金錢 而不是被金錢所綁架 佈施分享給有需要幫助的人 阿彌陀佛 ※ 編輯: apple03 (114.36.109.96 臺灣), 01/15/2021 20:24:33

01/16 07:03, 3年前 , 1F
大哥,你可以當志工,也是布施,一樣有福報,捐錢,慈
01/16 07:03, 1F

01/16 07:03, 3年前 , 2F
善機構的上層幹部可能會a走,看新聞就知道了!
01/16 07:03, 2F

01/16 09:43, 3年前 , 3F
推樓上,當志工是內財布施,遠勝捐錢。
01/16 09:43, 3F
肯當志工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加油 ※ 編輯: apple03 (114.36.109.96 臺灣), 01/16/2021 10:02:41

01/16 10:19, 3年前 , 4F
龍巖慈善 伯大尼之家 上層的人都有a錢的新聞
01/16 10:19, 4F

01/16 10:20, 3年前 , 5F
當志工付出勞力 不用擔心錢的流向
01/16 10:20, 5F

01/16 10:23, 3年前 , 6F
當志工勞動也可以鍛鍊身體,減肥,師姐也會對你很友
01/16 10:23, 6F

01/16 10:23, 3年前 , 7F
善!
01/16 10:23, 7F

01/16 10:26, 3年前 , 8F
別人問你有沒有工作,你可以說在做資源回收!
01/16 10:26, 8F

01/16 10:40, 3年前 , 9F
認同樓上,去佛寺掃掃地、擦擦桌子,當鍛煉身體也很好,
01/16 10:40, 9F

01/16 10:42, 3年前 , 10F
完全不用擔心錢的流向XD
01/16 10:42, 10F
apple03:轉錄至看板 Buddhism 01/18 23:09
文章代碼(AID): #1W0OZBge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