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禪宗思想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上帝)時間10年前 (2014/04/28 11:25), 編輯推噓1(1040)
留言41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禪宗思想 [禪宗思想] 發表時間:2014-04-26 13:11 點擊:87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它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學和中國的道家學說基礎上形成的, 發軔於六朝,至隋唐而趨於成熟。慧能是它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記載慧能思想的《壇經》 是禪宗最重要的著作。 禪宗對唐代以後中國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禪宗的思想還傳到了日本和朝鮮半島。在今天 ,不僅在東亞,就是在歐美等地,禪宗也仍然有明顯的影響。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禪宗的一句座右銘。水的味道,水的冷暖,水給人的感覺,只有喝水 的人自己知道,這種親身的直接體驗是無法通過語言傳達的。 禪宗強調當下的解會,西方只在目前。在禪師的對話中充滿了「當下會得」、「當下開悟 」的話頭。禪宗通過當下的體驗,切斷外在的糾纏,直接面對世界,確立世界自身的意義,看 飛鳥,聽雞鳴,嗅野花之清香,賞飛流之濺落,自己心中會得才是最根本的。對於禪來說,一 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國,牆角一棵不起眼的野花,靜靜地開放,就是一個圓滿的宇宙。 有一位禪師問他的老師:「怎樣才能解脫呢?」老師反問他:「誰縛你?」是你自己將自己捆 縛了起來。禪宗是崇尚「自己」的宗教。禪僧們說,用金子做的佛像,經不住火的冶煉;用 泥做的佛像,經不住水的浸濕;真正的佛就在你心頭坐。佛在你的心中,沒有一個超越於心 靈之外的佛。當然崇尚「自己」不是自我迷戀,而是將「自己」從重重束縛中解脫出來。 禪宗將人的自性稱為「本地風光」。在禪者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田地,人應該到自 家田地裡耕種,而不應該丟棄自己的真實感受。如果一心仰望著經典,仰望著權威,這等於 心雖然在自己身上,靈魂卻跑到別人田地裡去了,結果弄得自家田地荒蕪。 禪門有詩道:「盡日尋春春不歸,芒鞋踏破隴頭雲。歸來笑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春就在你自家的梅花樹上,就在你的心中,放著滿樹鮮花不顧,捨近而求遠,捨己而求他,實 在是白費功夫。禪門的妙悟要靠自己的直接體驗,而不是靠向外求取。 唐代有個和尚問翠微大師:「什麼是道?」翠微說:「等旁邊沒有人的時候,我再告訴你。」 等到他們走進一個園子,那和尚說:「這裡沒人,請你告訴我。」於是,翠微指著竹子說:「 這根竹子這麼長,那一根就短了不少。」 在直接體驗中,一個充滿生命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就呈現在人的面前,言語在這裡不能起任何 作用。禪宗中有這樣一個比方,一個人上樹,口銜樹枝,腳不踏枝,手不攀枝,這時樹下忽然 有個人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要是回答,只要口一開,就會摔在地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宗強調生命體驗的直接性。當代人類生活的一個特點,就是體驗的 直接性越來越少,我們幾乎是憑借媒介而生活,我們努力地將自己織進世界的網中,在網中 有了自己的地位。媒介給我們帶來便利,但不知不覺中我們感受真實世界的心卻遲鈍了。 禪宗在這方面對我們當代人是有啟發的。 美從何處尋. 唐代的龐蘊居士對禪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藥山惟儼大師的弟子。一次他下山,告別藥山,藥 山命門下十多個禪客送他。龐居士和眾人邊說邊笑,走出大殿,但見漫天的大雪,紛紛揚揚, 天地正在一片混茫之中。眾人都很歡喜。龐居士指著空中的雪片,不由得發出感慨:「好雪 片片,不落別處。」有一個禪客問道:「那落在什麼地方?」龐居士馬上打了他一掌。 龐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飄落,你就盡情欣賞天地間的這一片瀟灑風光。「好雪 片片」,不是對雪作評價。如果作評價,就是將雪作為對象。禪宗強調的是融入世界中,不 對世界作評價,好雪片片就呈現在你眼前。 「不落別處」,龐居士的意思不是說,這個地方下了雪,其他地方沒有下。他不以「處」來 看雪,「處」是空間;也不以「時」來看雪,如黃昏下雪、上午沒下之類。以時空看雪,就沒 有雪本身,那就是意念中的雪,那是在解說一個下雪的事實。 禪宗認為,我們無法解說世界 ,只能感受世界。大雪飄飄,不落別處,強調的是心靈的感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處處 都有美,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我們抱著理性的頭腦、知識的眼光,熱衷於去解說世界,就 無法發現世界的美。因為我們站在世界的對岸,一道知識的河流正將我們和世界隔開。我 們得到的世界,只能是一些知識的殘片,而不是世界本身。人們常常對眼前的「好雪片片」 視而不見,糾纏在利益、慾望和理性計較中,生活的美意被遮蔽了。不是世界沒有美,而是 人們常常沒有看美的眼睛。 顯現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 禪宗強調寂靜,禪宗的大師們多住在深山,與枯樹寒林為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喜歡死寂 而排斥活力。 禪宗大師是在寧靜中感受世界的活力,在淡定人生、豪華落盡之後,體味世界的溫情。禪是 活的,一位禪師問他的老師:「佛法大意是什麼意思?」這位老師說:「活物,活物。」 禪宗中有一位大師叫洞山良價,有弟子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回答說:「落花隨水去 。」這弟子還是弄不懂,再問他,他說:「修竹引風來。」佛法大意就是在我們面前的這一 個生機勃勃的世界。禪具有活的精神,禪的根本秘密,就是對活力的恢復;禪宗最高的法,就 是「活法」。 忙碌的世界並不一定就是活潑的世界,擠得滿滿的時間表並不代表有意義的人生。禪要恢 復人生活的單純,在單純中感受繁複;恢復世界的原有寂靜,在寂靜中聆聽世界的聲音。就 像深得禪法的中國茶道強調的,茶室裡沒有鮮艷的顏色,沒有噪音,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沒 有一句多餘的話,一切都在自然地運轉,在這寂靜中恢復人的靈覺,去聽茶聲、風聲和心聲 。讓無心的蓮花緩緩開放,淡淡的草芽在雪中孕育。 禪說,世界是活潑的,只是因為我們匆忙、煩惱、滿腹心事,所以心靈感受不到。我們對待 這個世界,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它、戰勝它、消費它,不斷地解釋它、分割它,就這樣,活潑的 世界離我們遠去。禪要恢復的活力,是生機勃勃的世界。宋代詩人黃庭堅一次去拜見祖心 禪師。祖心一時高興,問了他一個問題:孔子曾說:弟子們,我對你們沒有任何隱藏。這話怎 樣理解?黃庭堅正準備回答,祖心制止他:不是,不是。黃庭堅不解。兩人接著到山間散步, 當時正好木樨花開,清香四溢,祖心說:你聞到木樨花香嗎?黃庭堅說:我聞到了。祖心說:我 對你沒有任何隱藏吧。黃庭堅當下大悟。 當一悟之後,遮蔽消除,人們眼前就會呈現一個充滿意味和情趣的世界。這裡一片澄明,一 片光亮,如同木樨花開,清香四溢,心靈沐浴在一片香光之中。悟的過程,其實就是將心中的 那層遮蔽揭去的過程,就是對本真世界的回歸。不是為生命製造陽光,生命世界中本來就有 陽光,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盞燈,都有靈光綽綽。 禪宗中有個靈雲悟桃花的故事。靈雲是唐代的禪師,他隨一位大師學法,遲遲不悟。有一年 春天,他在禪院後山看到漫山盛開的桃花,鮮艷奪目,突然悟到了佛法。於是作了一首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桃花日日盛開, 為什麼平時靈雲沒有見到桃花,而悟後才看到桃花燦爛,躍然眼前,就因為平時他的心靈被 「煙霧籠罩」,被他心中的厚厚的成見「欺瞞」。悟,恢復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活的世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17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Learn_Buddha/M.1398655538.A.779.html

05/02 21:33, , 1F
這文章有點看不大懂,「融合印度大乘佛學和中國的道家學說」
05/02 21:33, 1F

05/02 21:34, , 2F
豈不是說禪宗是佛法混雜外道法形成的流派嗎?
05/02 21:34, 2F

05/02 21:36, , 3F
沒有貶抑道家的意思。道家有善法和真修行人,只是於佛法三乘
05/02 21:36, 3F

05/02 21:36, , 4F
菩提來說,道家的修證路線畢竟還是不同的。
05/02 21:36, 4F

05/02 21:37, , 5F
「融合印度大乘佛學和中國的道家學說」好像是說禪宗是混合
05/02 21:37, 5F

05/02 21:37, , 6F
佛說和非佛說才形成的東西。這看起來感覺很奇怪
05/02 21:37, 6F

05/02 21:43, , 7F
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這些六塵境界恐怕也非禪宗精髓
05/02 21:43, 7F

05/02 21:45, , 8F
禪宗古德的論,譬如壇經、宗鏡等,末學以為是很好的參考
05/02 21:45, 8F

05/09 05:35, , 9F
禪宗源自印度,起初是由釋尊拈花微笑將佛心印傳給大迦葉
05/09 05:35, 9F

05/09 05:37, , 10F
尊者,此為禪宗初祖,後由禪宗28代祖師菩提達摩西來東傳
05/09 05:37, 10F

05/09 05:39, , 11F
始為中華禪宗一祖,所以說它應該是一門正統的大乘佛法
05/09 05:39, 11F

05/09 05:40, , 12F
除了這點之外,其他內容都很不錯,感謝分享
05/09 05:40, 12F

05/10 22:59, , 13F
有連結嗎?作者是誰?
05/10 22:59, 13F

05/11 19:54, , 14F
除了否認禪宗為百分之百純正佛說這點,文章還有其他問題
05/11 19:54, 14F

05/11 19:55, , 15F
禪宗目的就是親證本地風光、自性彌陀、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05/11 19:55, 15F

05/11 19:55, , 16F
跟「自己的真實感受」「生命體驗的直接性」「心靈的感受」
05/11 19:55, 16F

05/11 19:56, , 17F
「美」這些六塵境界,且喜無交涉,完全是兩碼子事
05/11 19:56, 17F

05/11 19:57, , 18F
稍改一句禪師說的話:當你快要斷氣,手腳不動,意識昏昏沉沉
05/11 19:57, 18F

05/11 19:57, , 19F
業境開始線前時,請問「自己的真實感受」「生命體驗的直接
05/11 19:57, 19F

05/11 19:58, , 20F
性」「心靈的感受」在否?若無,抵得生死否?
05/11 19:58, 20F

05/11 19:59, , 21F
禪宗公案和禪宗語錄不同。後者是寫給大眾看的,建立正知見
05/11 19:59, 21F

05/11 19:59, , 22F
用的,可以所以可以按照字面解釋理解其意義。
05/11 19:59, 22F

05/11 20:00, , 23F
禪宗公案則不是這樣,禪宗公案是直指人心兼具印證作用
05/11 20:00, 23F

05/11 20:00, , 24F
按照公案的文字說文解字,只能落在表相,陷入文字葛藤陣去
05/11 20:00, 24F

05/11 20:01, , 25F
照這種文字解法,一千則公案會有一千種解法,禪就會有一千種
05/11 20:01, 25F

05/11 20:03, , 26F
然後禪師拿起蒲團、叫你「一口吸盡西江水」跟你見真章時
05/11 20:03, 26F

05/11 20:04, , 27F
你還是不會。
05/11 20:04, 27F

05/11 20:05, , 28F
禪宗的學法只有一種,行人修足大乘了義正法相關的福德、知見
05/11 20:05, 28F

05/11 20:06, , 29F
具備持戒、禪定...以後,根據當代善知識或證悟古德的語錄
05/11 20:06, 29F

05/11 20:06, , 30F
如喪考妣依法苦參,緣熟忽然悟入。從此禪宗公案四通八達
05/11 20:06, 30F

05/11 20:07, , 31F
一千則禪宗公案只是一則。還可以漸漸通達般若、方廣等了義經
05/11 20:07, 31F

05/11 20:08, , 32F
可以依悟出的本地風光消滅性障求解脫果或是地上菩薩果
05/11 20:08, 32F

05/11 20:09, , 33F
禪宗證物雖然只是電光火石一瞬間,卻要勤修苦練方得
05/11 20:09, 33F

05/11 20:09, , 34F
05/11 20:09, 34F

05/11 20:10, , 35F
不是拿著禪師公案語錄依文解義能得
05/11 20:10, 35F

05/11 20:10, , 36F
不只佛法如此,世間稍微深一點的世間法就是如此了
05/11 20:10, 36F

05/11 20:11, , 37F
以作者舉的道家來說,道家靜坐、氣功....我相信也不是看著
05/11 20:11, 37F

05/11 20:12, , 38F
丹經,毫無實修不依古今真正們內人,自己依文解義就能練成
05/11 20:12, 38F

05/11 20:12, , 39F
較深的世間法如此,佛法也是如此。實修是無可取代的
05/11 20:12, 39F

05/11 20:15, , 40F
稍微訂正一下,禪宗公案與「禪師寫的論,開示...」不同
05/11 20:15, 40F

05/11 20:15, , 41F
後者是建立正知正見用的,才能依字面理解。公案本身不行
05/11 20:15, 41F
文章代碼(AID): #1JNSeoTv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