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信的佛教69.羅漢、菩薩、佛陀是甚麼?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hi)時間13年前 (2010/12/26 01:21), 編輯推噓15(150212)
留言22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4.htm#a71 羅漢、菩薩、佛陀是甚麼? 是的,許多人對於羅漢、菩薩、佛陀的意義,不能明確的瞭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們 ,也有捉摸不清之感。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 薩道的。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離生死,以便隨類 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 解脫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簡稱羅漢,羅漢是小乘聖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兩種: 一是聲聞聖者,由於聽聞佛法,從佛的言教而修四諦法(苦、集、滅、道)及三十七菩提 分而得解脫道的,那就是羅漢; 一是生在無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緣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而自悟解脫道,自了生死的,那便稱為緣覺或辟支迦佛。 聲聞與緣覺,同屬於小乘,小乘分為聲聞乘與緣覺乘,所以又稱小乘為二乘。 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們絕對厭離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願再來度眾生 ,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 (佈施──財施、法施、無怖畏施, 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精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 禪定──心攝一境、不動不搖, 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 三聚戒(無一淨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眾生不度)。 從最初發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經過三大無數劫,便可達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薩道,只有菩薩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稱為一乘。 人天道是為生到人間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雖不貪戀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道的價值, 小乘的解脫道乃是人天善法的昇華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薩一乘道的根基。因此人乘及天 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與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稱人天善法為五乘(人、天、 聲聞、緣覺、菩薩)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脫道,也是菩薩道的共通法門,菩薩不修解脫道,那便不是菩薩道而僅屬 於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脫道稱為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的共法。 唯有菩薩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為了便於記憶,現將五乘區別列表如下:         ┌人乘┐   ┌凡夫─世間法┤  ├五乘共法─修五戒十善─────┐   │      └天乘┘               │   │                         │ 五乘┤       ┌聲聞乘┐       四諦十二因緣│   │  ┌出世間法┤   ├三乘共法─修       ├成佛之道   │  │    └緣覺乘┘       三十七菩提分│   └聖人┤                      │      │                      │      └世出世間法─菩薩乘─一乘不共法─修六度三聚戒┘ 從這一表上,我們便可知道菩薩道,雖稱一乘法,但卻是三乘共法與五乘共法的彙歸於一 乘;小乘雖稱三乘共法,但卻是五乘共法的昇華;五乘共法雖冠以五乘二字,其實僅是人 乘及天乘階段的善法而已。(按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統攝一切 佛法,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乃是太虛大師的創見。) 人天乘是世間法,依舊是生死法,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所以又稱世間 法為有漏法;小乘雖是自了漢,但卻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聖者,故而出世間法又被稱為無 漏法。 菩薩,有凡夫有聖人,菩薩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的五十加 兩個階位,十地以前的四十個階位,全是凡夫,從初地以上的十二個階位,才是聖人,表 中所列的菩薩,是指聖位說的,因為佛典中通常稱的菩薩,如不標明地前菩薩,也多是指 的地上聖位菩薩。 小乘聖者不求成佛,但求入於涅槃,涅槃的境界,從本質上說,大小乘是一樣的,不過小 乘入於涅槃之後便安住於涅槃了,不再度眾生了,大乘的涅槃是雖入涅槃而不即住於涅槃 ,並以生死也是涅槃的同一體性,所以稱為「生死即涅槃」,所以稱為「無住處涅槃」, 這是大乘聖者的境界。 小乘涅槃,是由斷了我執──煩惱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羅漢,若從解脫道的境界上說,相 當於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薩。 菩薩道的聖者,是由斷了法執──所知障及我執──煩惱障的各一分,而親證真如法性的 一分,進入初地階位;從斷煩惱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同於七地或八地菩薩,從斷所知障的 程度上說,羅漢僅相當於菩薩的第七信位。 因為,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 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 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 因此,若從度生的福業上說,羅漢僅同於初發心菩薩的第七個階位,距離初地菩薩尚有三 十三個階位,在整個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第一無數劫已滿 ),八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第二無數劫已滿),十信菩薩尚在即將進入三大無數劫 的預備階段哩! 因此,如果羅漢要想成佛,必須回小乘向大乘,從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來。但是羅漢入了 涅槃之後,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了緣,於是,有的 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其實,如照法華經的觀點,真的阿羅漢 ,必定能夠回小向大,法華會上的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是從小乘入大乘的阿羅漢。 回小向大也有兩種人:一種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從羅漢位上回入大乘,便得從大乘 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種是曾經修過大乘法,後來退入小乘道的羅漢位後再進大乘道 ,那就要連帶他們先前修過的大乘位加起來算了,比如舍利弗在往昔生中,已曾修道第七 住的大乘位,後來退入小乘,證到羅漢果後再來進入大乘一樣。大致說來,如果先曾修習 大乘法,退失之後再入大乘法,一念回心向上,即可進入初住位,或曾經已有深厚的大乘 基礎,退失之後再入大乘,一念回心,即可證入初地以上的菩薩聖位了。當然,羅漢回小 向大,只是福業不夠大乘的聖位,他們的慧業──解脫功用,決不會也連帶著退入凡位的 。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的果位是菩薩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將佛陀稱為究竟菩薩; 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脫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將佛陀稱為究竟阿羅漢,阿羅漢有應受人天供養 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應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號之一。 佛陀是自覺覺他覺滿或無上正遍知覺的意思; 菩薩是覺有情──自覺覺他或正遍知覺的意思; 小乘的聲聞緣覺,也都有正覺或自覺的意思; 人天凡夫便是未得正覺的癡呆漢了! 現在且將五乘以其所得菩提(覺)的程度別列表如下:     ┌人天凡夫──不    覺──輪迴生死──有漏界      │      │小乘聖者──正    覺──自度生死┐ 覺的差別─┤                  │      │菩薩聖者──正遍知覺────自度度他├─無漏界      │                  │      └佛  陀──無上正遍知覺──功德圓滿┘ 另有一點,在中國傳說中有關羅漢的生活形態,必須加以澄清。中國的佛教徒們,由於發 現中國的佛教史上,曾有寒山、拾得、豐幹、布袋和尚等的傀異奇特;南泉斬貓、歸宗斷 蛇等的大用現前;或有弄船江上,或有吊影崖島,或有混跡市廛,或有張弓舞叉,或有學 女人而戲拜,或有取肥肉而大嚼──禪宗的不存規則的超佛越祖的作風。因此而往往把懶 惰肮髒不修邊幅不守律儀的出家人,稱為羅漢型,視為羅漢化現,中國的佛教繪畫及雕塑 中,也就把羅漢的聖像,表現得儀態乖張,衣履不整,或者是暴牙裂嘴,面目可憎。(註 十六) 事實上,我們從小乘經律中所見到的羅漢生活,乃是最重律儀的,只有六群比丘(僧中的 搗蛋鬼),才會像中國傳說中的羅漢那樣。這種歪曲觀念如不糾正,實在是對羅漢的大侮 辱。 相反地,中國人心目中的菩薩,倒是垂眉低目,瓔珞披戴,莊嚴萬狀的。其實呀!菩薩的 報身固然是莊嚴的天人相,菩薩的化身為了隨類應化,也隨機攝化,往往化成各色各類的 身分。所以,中國人說的羅漢型,實在說成化身的菩薩比較妥當。羅漢必是出家的僧尼, 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徵者,羅漢不可隨隨便便,否則即有礙佛教的聲譽; 菩薩沒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開化眾生,並不要求眾生知道他是菩薩,菩薩固可以示現福 德莊嚴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縱然如此,也不致於損及 佛法的聲譽。 可見,中國的佛徒們,該把這個歪曲的觀念,糾正過來了。 註十六:(一)康未京兆蝦子和上,印心潤山而混跡閩中,沿江岸拾蝦蜆以充食,暮臥白 馬廟紙錢中。五代梁世有布袋和上在四明奉化,其袋中藏有木履魚飯、菜肉瓦石等物。以 上均見佛祖統紀卷四十二(大正藏四十九冊三九○頁)。 (二)宋真宗時,婺州沙門志蒙徐氏,衣錦衣,喜食豬頭,言人災祥無不驗,呼人為小舅 ,自號曰徐姐夫,坐化時遺言吾是定光佛。奉其真身,祈禱神應不歇,世目之豬頭和上─ ─佛祖統紀卷四十四(大正藏四十九冊四○三頁)。 (三)南北朝時有寶志大士,跣足錦袍,以剪、尺、鏡、拂、柱杖、頭負之而行,兒童見 者嘩逐之,或微索酒,或屢日不食,嘗遇食鱉魚者,從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魚。參閱佛 祖統紀卷三六(大正藏四十九冊三四六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126.226 ※ 編輯: AHJKL 來自: 125.229.126.226 (12/26 01:24)

12/26 02:07, , 1F
此篇相當重要,建議一定要看
12/26 02:07, 1F

12/26 02:15, , 2F
聖嚴法師真是博學,這解說得相當有系統,非常清楚.讚嘆呀~
12/26 02:15, 2F

12/26 02:16, , 3F
我同意菩薩的發心比阿羅漢還要偉大.但菩薩不可能像民間傳說
12/26 02:16, 3F

12/26 02:17, , 4F
那樣裝神弄鬼.菩薩要度眾生也是講佛法的.
12/26 02:17, 4F

12/26 17:42, , 5F
其實重點一直就不在"不能回小向大",而是成佛速度遠比一開
12/26 17:42, 5F

12/26 17:44, , 6F
始就直接走大乘的速度慢非常非常多,禪宗我記得有公案講,
12/26 17:44, 6F

12/26 17:45, , 7F
由於行者他自己證得了一些小成就,就會執著在自己的成就上
12/26 17:45, 7F

12/26 17:49, , 8F
根本聽不進指導的禪師所講的。實際上沒有菩提心的推動而在
12/26 17:49, 8F

12/26 17:50, , 9F
空的當中的行者是根本不會想動的,覺得那樣就好了,也因此
12/26 17:50, 9F

12/26 17:51, , 10F
要先修菩提心,有菩提心的力量推動後來再證空才會繼續利他
12/26 17:51, 10F

12/26 17:52, , 11F
而不會在空的狀態就不動了,而能繼續走圓滿成佛資糧。
12/26 17:52, 11F

12/26 17:53, , 12F
而實際上當走小乘再向大要學的也和一開始就走大乘的一樣都
12/26 17:53, 12F

12/26 17:53, , 13F
不會少;且走上乘也不會說毫無根基,有興趣可以翻宗大師的
12/26 17:53, 13F

12/26 17:54, , 14F
《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到上士道才開始發心的,前面一樣講
12/26 17:54, 14F

12/26 17:55, , 15F
念死無常、三惡趣、皈依三寶、深信業果、輪迴六苦等等基礎
12/26 17:55, 15F

12/26 17:57, , 16F
且走"大"乘也不會說毫無根基 字誤更正
12/26 17:57, 16F

12/26 17:59, , 17F
我現在沒有要大肆貶斥,只是建議想回小向大的網友多多考慮
12/26 17:59, 17F

12/26 18:03, , 18F
"但是羅漢入了涅槃之後,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
12/26 18:03, 18F

12/26 18:03, , 19F
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了緣。"應該highlight後面這段字
12/26 18:03, 19F

12/26 18:04, , 20F
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緣
12/26 18:04, 20F

12/26 18:04, , 21F
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緣
12/26 18:04, 21F

12/26 18:04, , 22F
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緣
12/26 18:04, 22F

12/26 18:05, , 23F
因此,所以建議一開始就直接目標放大乘,不要先小再向大。
12/26 18:05, 23F

12/26 21:57, , 24F
-----------------------------------------------
12/26 21:57, 24F

12/26 21:57, , 25F
其實只要經典就知道了:
12/26 21:57, 25F

12/26 21:58, , 26F
1.如果"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緣"為真,那麼佛陀當初教
12/26 21:58, 26F

12/26 21:58, , 27F
千二百五十比丘,皆修阿羅漢其意為何?
12/26 21:58, 27F

12/26 21:59, , 28F
我們今人,比起當初的千二百五十比丘的根器因緣是否超過?
12/26 21:59, 28F

12/26 22:01, , 29F
2.法華經: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
12/26 22:01, 29F

12/26 22:02, , 30F
...,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12/26 22:02, 30F

12/26 22:04, , 31F
3.聖嚴法師的原意也頃向法華經,此句後面原文"於是,有的
12/26 22:04, 31F

12/26 22:04, , 32F
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其實,如照法
12/26 22:04, 32F

12/26 22:05, , 33F
華經的觀點,真的阿羅漢,必定能夠回小向大,法華會上的諸大
12/26 22:05, 33F

12/26 22:05, , 34F
比丘比丘尼,也多是從小乘入大乘的阿羅漢。"
12/26 22:05, 34F

12/26 22:06, , 35F
聖嚴法師的意思應該是後面,駁斥"有的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
12/26 22:06, 35F

12/26 22:06, , 36F
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因為後面有"其實"二字
12/26 22:06, 36F

12/26 22:07, , 37F
4.聖嚴法師:"小乘或二乘的解脫道,也是菩薩道的共通法門
12/26 22:07, 37F

12/26 22:07, , 38F
,菩薩不修解脫道,那便不是菩薩道而僅屬於人天道,
12/26 22:07, 38F

12/26 22:07, , 39F
所以小乘的解脫道稱為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的共法。"
12/26 22:07, 39F
還有 148 則推文
12/27 08:49, , 188F
者這樣子走佛說非他本意"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
12/27 08:49, 188F

12/27 08:50, , 189F
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
12/27 08:50, 189F

12/27 08:53, , 190F
為何還要再走上之前尊者的錯路(尊者忘了要成佛)。重申我沒
12/27 08:53, 190F

12/27 08:53, , 191F
否定腳踏車喔,也確實若一個法門就夠佛也沒必要講其他法門
12/27 08:53, 191F

12/27 08:54, , 192F
所以結論是板主也不是志在小乘,那我也沒有繼續講的必要。
12/27 08:54, 192F

12/27 08:56, , 193F
阿羅漢 更正
12/27 08:56, 193F

12/27 12:29, , 194F
這沒什麼好爭的.要當阿羅漢或是要當佛,或是什麼都不當,眾生
12/27 12:29, 194F

12/27 12:30, , 195F
自有其因緣.所謂[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用再試圖[說服]別人
12/27 12:30, 195F

12/27 12:30, , 196F
該怎麼做,把自己的發心落實就對了.
12/27 12:30, 196F

12/27 12:31, , 197F
而且我壓根不相信佛陀會再阿含經裏讚歎阿羅漢,又在大乘經典
12/27 12:31, 197F

12/27 12:31, , 198F
裏[教訓]阿羅漢,這種判若兩人的說辭.
12/27 12:31, 198F

12/27 12:34, , 199F
盡信經不如無經,佛經依其發行年序不同,的確存在著[主流思想]
12/27 12:34, 199F

12/27 12:34, , 200F
上的差異.就看個人如何擇取,卻無需勉強要以誰為主.
12/27 12:34, 200F

12/27 21:25, , 201F
了解^^ 佛陀他老人家自己的本懷是走佛道,否則就不會有佛
12/27 21:25, 201F

12/27 21:26, , 202F
陀了,現在我們也就沒有佛法可以聽,這些都是佛陀因地時發
12/27 21:26, 202F

12/27 21:27, , 203F
願走佛道帶來的利益。廣論也修習共下士、共中士道時要以菩
12/27 21:27, 203F

12/27 21:30, , 204F
提心來攝持,如A版主所說初發心以大乘發心,則修共同中下
12/27 21:30, 204F

12/27 21:31, , 205F
心者,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非是引導令趣餘途。
12/27 21:31, 205F

12/27 23:49, , 206F
對,如cool810大所說,我的看法一直是初發心以大乘發心,而
12/27 23:49, 206F

12/27 23:50, , 207F
很多人會覺得發大乘心便歧視小乘,這點聖嚴法師在本文已有講
12/27 23:50, 207F

12/27 23:52, , 208F
---修大乘者必先修小乘,自度才能度人,而不是跳過去輕慢小乘
12/27 23:52, 208F

12/27 23:52, , 209F
"菩薩不修解脫道,那便不是菩薩道而僅屬於人天道",因為他說
12/27 23:52, 209F

12/27 23:53, , 210F
的法並未究竟(尚未解脫)
12/27 23:53, 210F

12/27 23:54, , 211F
其實hallcom板友摩天大樓的譬喻,我早在去年原佛板
12/27 23:54, 211F

12/27 23:54, , 212F
#1AVz0WyE (Buddhism)"第5點"就已經提出了,請詳閱
12/27 23:54, 212F

12/27 23:55, , 213F
另外我雖追求的是大乘,但我目前尚未以"成佛"為出發點,畢竟
12/27 23:55, 213F

12/27 23:56, , 214F
那太高了,我是以"世間解"為出發點,何以故?
12/27 23:56, 214F

12/27 23:56, , 215F
"世間解"是所有科學家和有宗教與哲學求知欲,所想要知道的
12/27 23:56, 215F

12/27 23:57, , 216F
科學家欲探討宇宙的起源,很多哲學和宗教家也是,甚至有些大眾
12/27 23:57, 216F

12/27 23:58, , 217F
,(個人透露)在我往昔求道十數年當中,也對於宇宙生命人生的
12/27 23:58, 217F

12/27 23:59, , 218F
目的.起源.意義產生難以頓悟理解與窮盡的感覺,何謂第一因?
12/27 23:59, 218F

12/27 23:59, , 219F
道家說"無",科學家後來找不到,大霹靂也採用這種說法
12/27 23:59, 219F

12/28 00:00, , 220F
不斷的往上提升,後來頓悟了,如果只是一味的向外求道,只會重
12/28 00:00, 220F

12/28 00:01, , 221F
踏往昔古今中外前人的路,無法理解,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12/28 00:01, 221F

12/28 00:02, , 222F
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絕非是向外求道,一定是內心也要達到道德
12/28 00:02, 222F

12/28 00:02, , 223F
的極高峰,甚至最高峰,才不會前後矛盾.
12/28 00:02, 223F

12/28 00:03, , 224F
內心尚未達到極限,外面(世間解)是不可能領悟的
12/28 00:03, 224F

12/28 00:04, , 225F
後來發現佛教的道理,也才慢慢體悟世尊的道理(大乘)
12/28 00:04, 225F

12/28 00:04, , 226F
五蘊即世界,世界就是五蘊,沒了解五蘊之前是不可能了解世界的
12/28 00:04, 226F

12/28 00:05, , 227F
---推薦這篇文章集合了法師,眾人豐富的智慧與經驗,一定要看
12/28 00:05, 227F
文章代碼(AID): #1D5YWilp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