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淨空法師: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天氣熱想吃西瓜)時間14年前 (2010/04/29 13:01),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貼)淨空法師: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九面第一行: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 【一。言不乖度。】 經文很明顯,意思無盡的深遠。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如何成就淨業。特別是對念佛法門而言 ,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門是修淨業,淨業從哪里修?先淨其口。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 的,佛教我們修行的基本法是善護三業。善護三業裏面一開頭就教我們「善護口業,不譏 他過」,就是此地所說的。由此可知,修淨土是從善護口業開始。我們知道了,應該明瞭 這一段教誨的重要性。 什麼是「惡口」?這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惡口是說話粗魯,音聲、態度、詞句都 令人家難以入耳,現在所謂是命令的句子。縱然是你的下屬,不得不服從你,充其量也是 表面服從,心裏頭不服,這是失敗的,往往在某一種關頭的時候,下屬背叛了。為什麼會 叛離?必有原因,其中因素決定少不了平時言語不當造成的後果,這是世出世間一切事業 成敗的關鍵。 人與人相處,人之待人,言語占的分量太重了。所以儒家教學,言語是列在重要的科目上 。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由此可知,他把言語看得多麼重。言 語是德行的表現,看你的言語,看你的表態,看你的動作,你的德行高低就一目了然。我 們要怎樣修德、累德積功,佛菩薩在經論裏常常囑咐教導我們。教誨說得很多,諸佛菩薩 又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柔和愛語,這是濟眾。 我過去親近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我站在旁邊觀察他們接待賓客、接待來學,看了深 受感動,同時也在這裏面學習。他們對待親近的學生與對待大眾不一樣,對學生常常有嚴 厲的教訓,但是對大眾沒有。對學生,老師有責任幫助他、成就他,看到他有過失,決定 要說。所以從前老師對我們講,沒有人願意說人過失,誰願意與人家做冤家對頭?聰明人 、有學問的人絕不幹這個事情,只與人結善緣,絕不與人結惡緣,你有過失不會有人說的 。說你過失的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你的父母,一個是你的老師。 朋友、同學說你過失,也是一而再,頂多講兩次,兩次你不改,不會講第三次了。為什麼 ?因為再說就變成冤家了。那會怎麼對你?敬而遠之。什麼叫「遠之」?就是不與你共事 。你在社會上做任何事業,得不到別人幫助。你所得到的,都是與你有利害關係的朋友。 至於道義的朋友,你一個都沒有。因此德行、言語不能不學。德行的落實,就是世尊在這 部經上所講的十善業道。所以口業重要,你能夠「離惡口」,你就得到「八種淨業」。 第一種「言不乖度」。「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分寸,你的言語恰到好處,也就是一般 說的如理如法、合情合理,不過分,也不會不及,這是第一種淨業。言語過分,會顯得巴 結、討好人。言詞不及,則顯得傲慢、瞧不起人。言詞要能夠做到恰到好處,必須在日常 生活當中學習。要常常練習,養成習慣。 【二。言皆利益。】 「言皆利益」很重要。無益之言,在佛法裏面稱作「戲論」,也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開玩 笑。諸佛菩薩、修道之人沒有戲論。戲論與幽默不一樣。世間人的幽默,不見得是對對方 、對社會大眾有利益。而聖賢、君子所謂是「出言成則」,說出來的話都可以做為社會大 眾的準則,這就是「利益」。由此可知,淨業是有利益的。如果於社會大眾沒有利益的, 就不是淨業。最重要的利益是讓我們得清淨心,幫助我們斷煩惱、長智慧,這是真實利益 。 【三。言必契理。】 「理」是真理,決定不會違背真理。聖賢君子決定沒有悖理之言,為什麼?他見到真理了 。佛家常講「明心見性」,所以他的行為、言語決定與性德相應,言行都是性德自然的流 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二部經教,都是從性德流露出來的,契理。 【四。言詞美妙。】 這是契機,讓人家聽到歡喜接受。契機契理的言語,才能廣化眾生。《壇經》上惠能大師 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契入境界了,不是凡夫。他為什麼不見世間過? 我們用相宗的話來說大家好懂,他已經轉識成智了。相宗修行的綱領,「轉第六意識為妙 觀察智」,第六意識是分別,一切都不分別了,這個觀是妙觀,智慧現前了。我們今天對 世間人分別,他已不分別了。「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末那識是執著,他於世出世間一 切法都不執著了。諸位想想,離開分別、執著,你要找過失,了不可得,世出世法都沒有 過失。 佛在《楞嚴經》、《圓覺經》、《法華經》、《華嚴經》裏,都說貪嗔癡就是戒定慧,戒 定慧即是貪嗔癡,這是平等觀。貪嗔癡與戒定慧是極不平等,但是他說平等,是怎麼平等 的?貪嗔癡與戒定慧是一個法性,覺悟了叫戒定慧,迷了叫貪嗔癡。迷悟不二,迷的是法 性,悟的還是法性。法性沒有迷悟,迷的時候變的是貪嗔癡的相,悟的時候變是的戒定慧 的相。但是你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不是真的,是妄相。心平了,理得了 ,於是清淨心現前。心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貪嗔癡與戒定慧都清淨了,這是法身大 士。 法身大士應化到六道裏面來,他怎麼做?他還是嚴持戒律。為什麼?六道眾生在迷,他要 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上舞臺去表演,一定要顧及大眾與當前社會。這個表演於眾生不利 、於社會不利的,就不可以做。譬如今天的社會,大家都不懂得孝道,不孝父母、不敬師 長,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一定示現孝順父母、奉事師長。現在社會大眾不懂得尊師重道 ,忘恩負義、背師叛道,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一定是特別示現孝親尊師,一定是這個 作法。為什麼這麼做?為了挽救世道人心。諸佛菩薩在哪個地方示現、哪個時候示現,一 定先觀察時節因緣,也就是此時此處眾生犯了哪些毛病。佛法是教育,能夠糾正眾生,幫 眾生改過來,這是善知識。 今天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懂得尊師重道,如果我們還要譭謗老師、批判老師、鬥爭老師, 這就是教社會大眾不孝父母、不重師長,果報是在三途。這種教育、這種表演示現,是把 眾生帶往三途惡道,這種人是惡魔,不是菩薩。 菩薩作法與此恰恰相反。菩薩隨順性德,所以菩薩決定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教化眾生懂 得整體的利益,可以犧牲個人,成全大眾。對於惡人的譭謗、侮辱、陷害,格外敬重。這 個敬重不是裝的,而是出自於真誠來感化惡人、勸化社會。這是菩薩。 「言詞美妙」不單是音聲說得好聽,音聲好聽固然在其中,「美妙」的意思更深更遠,是 讓別人聽到能夠歡喜接受。你的言語是金玉良言,這叫美妙。我們現在講,是合情、合理 、合法,真正是從仁慈、博愛裏面流露出來的。這是屬於淨業,決定是從清淨心裏面流出 來的,亦能夠淨化人心、淨化三業,這是真正契理,真正美妙。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 就講到此地。 ------------------------------------------------------------------------------ 轉錄自http://tinyurl.com/2bnops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8.179.157

04/29 13:02, , 1F
善哉
04/29 13:02, 1F

04/29 13:03, , 2F
推~雖然我離這境界很遠很遠~不過讚嘆!
04/29 13:03, 2F

04/29 13:04, , 3F
淨空法師真棒
04/29 13:04, 3F

04/29 19:15, , 4F
推...感恩!!
04/29 19:15, 4F

04/29 21:49, , 5F
感恩I大PO文感恩淨空法師講經~~
04/29 21:49, 5F

08/06 23:14, , 6F
禮敬師父, 禮敬雪公太老師(李炳南老居士)
08/06 23:14, 6F
文章代碼(AID): #1BsHAL1W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