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新聞] 尋找公視的核心價值(上)

看板LP_Daily作者 (反對世新校園加裝監視器)時間18年前 (2006/04/18 23: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edia-chaos 看板] 作者: doris374 (cyborg) 看板: media-chaos 標題: [新聞] 尋找公視的核心價值(上) 時間: Tue Apr 18 11:40:21 2006 ◎尋找公共電視核心價值(上) / 蔡崇隆 從前年(2004)留職停薪到去年正式離職,我與公視的緣份持續近五年,曾經參與、見證了 它的成長與榮耀,當然也目擊了它的隱憂與錯亂,如今站在較遠的距離話公視,竟然也 有了一點白頭宮女的心情。 如果時間再推久遠一點,其實我在十幾年前念研究所時,就曾經當過翁秀琪老師有關公 視的研究計畫助理(主題似乎是「公共電視法立法精神的比較研究」),當時內湖公視 還在待產,如今它已經昂然長成青少年。假使公共廣播集團的計畫順利上路,我們將有 一個龐大的公視家族,而領導者必然是這位能力與經驗仍有待磨練的「內湖一哥」。放 大視野來看,因為廣電資源的珍貴有限,未來公共電視做的好不好,顯然不只是浪費資 源與否的問題,而直接影響著台灣媒體、文化與社會的長遠發展。 記者出身的我,在公視做過採訪組與紀錄片組的製作人,後來也被推選參與公視工會的 會務,有機會接觸各部門同事與高層主管,所以對新聞、紀錄片及公視生態還算有一定 的了解,雖然因個人因素選擇離開,但對內湖公視只有期許沒有包袱,希望以諫友的角 度,提出一些過去的觀察供有心人參考,也為目前還在公視奮鬥的各部門朋友加油打 氣。 要強調的是,固然本文看來主要在談公視新聞的問題,但我始終覺得,它也反映出公視 經營階層的某些盲點,所以一方面不能以偏概全,一方面也不應把新聞部或某些人當作 替罪羔羊,一推了事。 我在1999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正值新聞政策改變,由節目群轉型為每日新聞的關鍵時 期,雖然是應前經理侯惠芳聘來公視做紀錄片,但是在新經理馮賢賢力邀下,在採訪組 做了半年的社會組召集人。那段時期,公視的新聞方向相當明確,主要以弱勢關懷、教 育文化及環境生態為主幹,在賢賢的授權下,各組也招到一些不錯的資深記者與有潛力 的新記者來一起作戰,假以時日應有可為。可是因為馮賢賢的部份做法未在部門內外達 成共識,新開播的深度報導又自任主播,以致遭到公視內部網路的黑函攻擊,後來又因 一件人事案受到批評,與總經理李永得意見不合下閃電卸職。從此,公視新聞部經理就 成為一個燙手山芋,直到我去年留停前夕,五年經歷了侯惠芳、馮賢賢、鍾裕淵、林樂 群、屠乃瑋等五位經理領導,折損率之高不難看出。 公視的整體收視率一直不高,公視新聞亦然,當然這不能作為毋需努力的藉口。與我共 事的許多文字或攝影記者,都很優秀而敬業,而早期的新聞方向也截然有別於商業台, 按理來說,有恆心的耕耘下去自然會形成口碑,後起的大愛新聞就是一個例子,只要有 固定特色就不怕沒人看。問題是當你不確定自己的特色是什麼,三心兩意變來變去,生 產新聞的記者無所適從,當然也不用期待觀眾會有耐心陪你成長。公視開播幾年來,有 些戲劇或兒童節目都已得到頗高評價,但說到公視新聞就有面目模糊之感,我想找不到 自己的價值或定位是最大的原因。(待續) (本文作者曾任自立早報、財訊雜誌記者,超視《調查報告》、民視《異言堂》專題記 者、公視新聞社會組召集人、紀錄片組製作人。現為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本文亦同時刊登於《目擊者》雙月刊,2006年三月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5.231

04/18 13:13,
借轉紀錄片版,謝謝。
04/18 13: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50.8
文章代碼(AID): #14HGaLQP (LP_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