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兼顧理性與感性的教育先鋒 下

看板LP_Daily作者 (重新整理)時間18年前 (2005/11/24 23:13),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特約記者宋竑廣專訪】早期陳美伶老師因為 甄試成績優秀,被分發到明星國中任教,當時 的教育界比較看重師大出身的老師,於是她一 直都在帶後段班的學生。陳美伶笑著回想:「 那個時候很虛榮,學校也會給老師壓力,要大 家追求學生的成績。可能也覺得自己的實力算 是被肯定吧,有一次知道自己有機會去代前段 班的課的時候,心裡還會沾沾自喜。」 剛踏入杏壇沒多久,陳美伶帶的班級成績在全 校中上。她原本用傳統教學就可以跟學校交代 ,甚至後來再到另一所學校帶前段班,日子也 算是過得相當舒服。但是前段班無風無雨的環 境並沒有讓她對後段班的學生有所偏見,帶前 段班的時候她還是會觀察後段班的學生,等到 後來遇到比較需要輔導的孩子的時候,她之前 的省思與心得不知不覺地也起了作用。 「最早帶後段班的時候,我也會在辦公室抱怨 學生有多難帶,不過一個資深的老師認真地跟 我說:『妳不可以討厭學生,妳討厭學生,學 生又怎會喜歡妳?』」因為前輩殷殷教誨,早 先教後段班的陳美伶從那時起便有了身為老師 理所當然的信念。她也看過不少同仁被學生欺 負的慘狀,有位同事還被同學逼瘋,到了精神 病院住了一陣子。 對於這種情形,她覺得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很多老師都是從小唸前段班,唸完明星國 中唸明星高中,在大學課業又很優秀,沒有接 觸過這個社會不同的階層,自然很容易被刺激 。」同校的孩子裡還有人犯過駭人聽聞的兇殺 案,對此她也覺得所謂學生的惡性還要從制度 面看:「後段班的孩子已經被學校貼了標籤, 而且行為偏差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之後,犯案的 膽量就會越養越大。人就是這樣,自己做可能 不是很敢,一群人一起做就好像什麼都不怕。 所以能說這些孩子的本性就是這麼壞嗎?這裡 面也有大人要負責的部份。」 不能接受班上有討厭老師氣氛的陳美伶,費盡 心機想辦法跟同學相處。學生喜歡什麼?討厭 什麼?家長怎麼看這個孩子?同學覺得班上誰 誰誰人怎麼樣?連學生的小學同學對他們的看 法怎樣她都會興緻勃勃地去打聽。「和孩子相 處像是我的興趣或生活吧!」陳美伶單純地說 。跟所有帶後段班的老師一樣,她也會碰到惡 言相向的學生,只是她會隨機應變,有時候可 以用巧妙的方式去化解。有次某個同學遲到, 從教室大剌剌地進來,陳美伶糾正他反被罵了 一聲:「靠背(台語的哭爸)!」。 兩人僵持了一會兒,那個孩子居然哭了出來, 她跟全班說:「各位同學,你們看到了喔,這 位同學說我靠背,但是我沒有哭喔,現在哭的 是他才對。」所有的人哄堂大笑,緊張的氣氛 一下子就消失了。也會有學生跟她僵持很久, 屢勸不聽,這種情形陳美伶表示通常會有一個 罩門等著老師破解,如果找到了對學生的發展 就會有所改變。 陪伴走人生旅程 由於陳美伶瞭解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 因有多複雜,而老師只是孩子接觸的環境的一 部份。即使在她努力之後,孩子只是做到一些 像是交作業之類的基本事項,她也會覺得很欣 慰;即使孩子最後無法改變他的人生,她也想 陪著孩子走過這一段人生的旅程。曾經有個吸 毒的孩子在學的時候被她察覺,透過輔導老師 請民間機構協助,好像把毒癮戒掉了。但是畢 業離開學校以後,臉上似乎又浮現曾經有過的 毒癮神色,就算這樣,陳美伶開車的時候,還 是想轉到這孩子上班的地方看看她──毒癮很 深,但是陳美伶對孩子關愛的「癮頭」一定更 深。 在這樣的關愛下,也難怪有個學生即使曾經鬧 事鬧上媒體,到她班上之後,她也沒把那些過 去放在心上。而且經過創新教學引領之後,他 的數學從10分,20、30分慢慢進步,到最後基 測拿到30幾分(滿分60),順利考取自己的志 願。 老師的陪伴只是這些孩子人生的一部份,但是 人生的每個部份都可能會是改變的機會;付出 關心可能到最後挽回不了什麼,但是老師放棄 關心,孩子的人生肯定少了一次改變的機會。 在光正國中的籃球場上,喜歡體育的陳美伶跟 學生一起打籃球,有些她不擅長的運動,她也 樂意在旁邊看學生玩。她很喜歡看電視或漫畫 ,會和學生從卡通或漫畫人物的角度一起想數 學問題。喜歡的事情跟學生一起做,不喜歡的 事情有學生一起做也不錯,比方她雖然不喜歡 面對電腦,也會學著用即時通跟學生一起上網 打字聊天。 學生教老師該怎麼做 陳美伶更表示,跟學生接觸不是只一種方式, 某種方式或某句話對甲可能受用,對乙來說可 能不能接受。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 有不適當的應對,她覺得此時就需要學生的意 見或反饋。在她執教的班上,同學要交的數學 週記裡有個作業要寫對老師的意見,老師哪邊 錯了,哪邊做得不夠好通通可以寫上去。如果 學生只是寫些老師很漂亮諸如之類的空話成績 會比較差,要確實寫出老師哪裡有值得改進的 地方成績才會高。 這樣除了自我改進,如果老師讓學生心裡不舒 服,也有個補救的機會。演員最好的老師是觀 眾,老師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陳美伶捨不得只 教學生,也敦請學生給她指導。其實在教學之 外,陳美伶覺得接觸不同背景的學生,帶給她 不少收穫,讓她了解社會不同面向,認識更多 不同的價值觀,覺得人生有更多有趣的看法。 想創新就要付出更多心力 儘管陳美伶樂於分享與推廣創新教學,但她不 諱言採用創新教學對老師會比較辛苦,的確, 曾經有一位老師問:「我用傳統教學也可以讓 學生考上建中北一女,何必要用創新教學?」 對此陳美伶坦言,老師只要有心要拉成績,用 傳統教學一樣做得到;如果只從考上好學校這 件事來看教育,這位老師的想法也沒錯。就連 能力分班也一樣,她不否認對老師而言,分班 有好處,只是衡量能力分班與常態分班兩者的 優缺點,她還是覺得整體來說,常態分班會對 學生比較好。(註:自從彰安國中教師吳麗慧 跪求教育部嚴格執行常態分班之後,就她所知 ,中部地區能力分班的情形已經改善不少,不 過陳美伶在光正國中實行創新教學的班級是普 通班。)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一生的學習動力都很夠的 話,創新教學就值得老師做比準備傳統教學更 辛勞的付出。」陳美伶跟熟悉資優教育的老師 討論過,其實一百個學生裡面大概只有一兩位 需要資優教育,即使要分班或提供資優教育, 以過去分班的情形來看都還相差太遠。她認為 ,站在義務教育的立場,如果老師可以促使同 學互相幫助,常態分班對提升學生平均素質比 較有利。 學生可以用不同角度去解讀,人生可以用不同 看法來看待。對於所謂創新教學的成功,陳美 伶更希望大家能看到成績之外的好處。創新教 學推行到現在,因為報章雜誌的報導,有不少 人都是因為她教出14位基測考滿分的學生而感 興趣。前來求教的老師有的會直接問她「如何 在一個月內讓學生考高分?」之類的問題(陳 美伶直接回答不可能),也有一些家長為了提 升自己孩子的成績把小孩帶到她家請她指導。 答案在自己腦袋裡 陳美伶認為,重要的是創新教學的出發點可以 讓學生親近知識。如果老師對所謂知識的樂趣 完全不感興趣,或認為在升學主義的環境下根 本沒這回事,是要如何把創新教學的觀念帶回 去落實呢? 陳美伶發現,接受創新教學的學生上了高中後 ,會比一般受傳統教學的學生更主動解決問題 。有一位常帶領高中數理資優生出國比賽的老 師告訴她,台灣學生出國比賽都是靠計算能力 ,但按照新的教學方式教學,他們的邏輯推理 能力就能有所改善。 「很多人說基測改簡單了,學生的能力就退步 了,我覺得或許計算能力是退步了,但是邏輯 推理的能力增強了。」在經驗分享的座談會現 場,有一位她的學生被問到創新教學帶給了他 什麼。這位同學表示,他覺得他會容易去做反 向思考,或者人家說什麼的時候,他會拿掉別 人給的假設或前提去推理看看,看事情的角度 會比較多,看到的世界也比較廣。 在文學理論裡有個說法,寫詩的過程,是把人 類感知的各種事物抽出最大公約數,用最精粹 的選擇讓你得到最多的聯想而感動。數學也是 一樣,如果你具有數學心靈的話,當你看著洗 手台裡的流水形成一個漩渦,你可能會想到遙 遠的星雲也是一個漩渦,如果你能用數學洞悉 這個漩渦的運動,你或許就可以掌握星雲的動 態。 所以,當你用幾個符號或幾種抽象的思維看穿 宇宙的時候,你所能得到的感動不下於富含情 感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的成績不錯、讓學生不 會放棄數學、讓學生的思考多元化等等,都還 只是經過創新的數學教育好處的一部份而已, 還有許多奧妙等待著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去探 索。而要孩子有興趣去學習數學,透過創新教 學的學習是一個契機,如果您對陳美伶的教學 有興趣,不妨參考她的網站。 另外,參考教案之後如果在實作上有什麼問題 ,私下和陳美伶聯絡,她也很樂意進一步提供 諮詢,歡迎各位老師參觀指教。 陳美伶老師的數學教育網站--數一數二/ http://www.gjjh.tcc.edu.tw/math12/leading_index.html 來信》》johann@lihpao.com 網站》》http://www.lihpao.com/ 授權》》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2.0/tw/ 電子報》》http://0rz.net/1a0x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54.40

11/25 00:23, , 1F
這個連結還沒有好啊?
11/25 00:23, 1F

11/25 06:14, , 2F
有了 電腦比較慢
11/25 06:14, 2F

11/28 23:01, , 3F
0rz...復活了
11/28 23:01, 3F
文章代碼(AID): #13XTYE5- (LP_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