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富有的城市‧貧瘠的生活品質:還我走路權

看板LP_Daily作者 (反對世新校園加裝監視器)時間19年前 (2005/08/29 22: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富有的城市‧貧瘠的生活品質:還我走路權 立報編輯部策劃特約記者戴元利報導 沉寂了大半天,傍晚5點,桃園市鬧區的街道開始車水馬龍、人聲鼎 沸,三兩成群的學生、形色匆匆的通勤族、從鄰近城鎮來購物的民眾 ,一波波人潮,從火車站裡魚貫而出。中正路上的攤販紛紛出籠,兩 旁櫛比鱗次的百貨商家陸續開張,震耳欲聾的音樂和炫目的招牌,把 幾條街道妝點得更為喧嘩閃亮。 不可否認,這是很有「人味」的城市,但由於人口密度的壓力,桃園 也是個「滿」到讓人窒息的地方;可供利用的空間消耗殆盡,連行人 的步行權益都沒有存在的餘地。 滿得沒有步行權 桃園火車站商圈周邊少有完整規劃的人行道,不僅數量少、鋪面破損 ,而且動線不連續,像是人車來往頻繁的復興路上,不僅沒有人行道 ,兩旁商家為了防止機車停放,在騎樓裝設許多鐵欄杆;荒謬的是, 刻意設置的路障毫無效用,機車依舊在店門口前蔓延開來,行人通過 時還要側身、轉彎、抬腿等「橫行」、「霸道」之後才得以通行。 另外,為了讓火車站前十字路口的車流順暢,行人還得被迫「上天下 地」,走進狹窄幽暗、因陋就簡的地下道。大量人潮來回穿梭,使得 原本就不通風的空氣更為混濁;原本只需幾十秒的路程,行人卻因為 被禁止行走平面道路,增加了更多不便。 缺乏人行道的問題,連學校都無法倖免。位於桃園市春日路上的會稽 國小,大門口前就如同往常一般的熱鬧,剛下課的小朋友們,跟同學 紛紛互道再見後,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然而,他們卻不見得能平平安 安地回家,因為走出校門圍牆邊的那條紅磚道後,就沒有人行道可走 了。 這裡幾乎每一間鄰近馬路的商家,都在店門口自行用磚頭水泥砌成運 貨斜坡,學童要通過前,得先站上斜坡,再提起沉重的小推車,鑽過 停靠車輛與店家門前的間隙,然後繼續前行。離會稽國小不遠處,還 有將整家店面延伸到馬路上的檳榔攤,使得他們必須走上大小車輛流 竄的慢車道,險象環生,讓人怵目驚心。 會稽國小訓導處生活教育組組長吳銳煜,對於商家占用道路的問題表 示無能為力。他說,校方平時會對學童做安全宣導,校門口前也已經 設置了人行道,而且學校周邊「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如果公權 力無法介入私人土地的使用方式,學校當然也使不上力。走出那條距 離不過一百多公尺的人行道後,學童的安全該如何有實質的保障?著 實讓人憂心。 最會賺錢的城市 近年來,桃園縣工商發展交出漂亮成績。不僅高科技業的產值是新竹 科學園區的2.5倍,另外根據民國92年的統計顯示,每個桃園縣縣 民創造稅收的能力平均為8萬7千元,是全台灣地區的第二名;桃園 縣的稅收實徵總額為1千6百多億元,高居全台第一位。 然而,工商業發展的成功,意味著環境必須承受更多壓力;最會賺錢 的城市,卻有著貧瘠的生活品質。桃園縣的人口分布以中壢市和桃園 市為重心,前者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721人,而桃園市為 4,311人,遠超過部份省轄市的發展強度;在人口密集和未能有效抑 制汽機車成長的情況下,也連帶造成大量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和耗費 龐大的社會成本。 不只是桃園,許多縣市的居民恐怕也難逃「無路可走」的命運。於民 國89年開始營運的「鶯歌陶瓷博物館」,是文建會策劃發展地方工藝 產業的據點之一。這棟以鋼骨和玻璃帷幕雕琢而成的美麗建築,除了 有火車站附近的陶瓷老街相互輝映外,也即將和占地12公頃的陶瓷 公園結合,計畫將成為大台北都會區的文化休閒勝地。 造型優美的博物館建築固然令人讚賞,但周邊惡劣的步行環境讓遊客 實在無法恭維。曾經去過鶯歌的劉啟宇,對當地的步行環境留下很糟 糕的印象。「那裡的路都很小,卻又是主要幹道」,劉啟宇說,從鶯歌 火車站步行到陶瓷博物館,整條文化路幾乎沒有人行道可走,大型貨 運車和砂石車在馬路上來回穿梭,劉啟宇心有餘悸,「好像要貼著牆 壁走才不會被車撞到。」 以人為本的願景 家裡在鶯歌後火車站經營藝品店的杜宛庭,戲稱鶯歌不僅沒有人行道 ,連紅綠燈都是裝飾品,「只會閃黃燈,一點作用都沒有。」而且一 整排商店前的人行道,在居民的要求下施工半年多,讓他們損失不少 生意也罷,才不過幾百公尺的人行道,竟然到現在都還沒完工。杜宛 庭也提到,位於中正一路和建國路附近的傳統菜市場,每天塞滿了人 潮、車潮,但就是沒有人行道或騎樓可供通行。「沒有交通工具的就 是弱者」,杜宛庭感慨地說,每次經過那幾條路段,她只想趕快離開 。 地方政府在「拚觀光」的同時,受限於狹窄的道路面積,所以只能改 善建築物附近的空間,卻無法做到都市的全面更新。結果造成古蹟或 博物館本身美輪美奐,周邊環境卻不夠人性化,讓遊客裹足不前。另 一現實的考量是,如果一個區域無法結合商業利益,或像鶯歌陶瓷老 街一樣,被設定為重點發展的觀光街道,行人根本無法獲得安全上的 保障。 被迫瞻前顧後、與車爭道的驚恐,已成了多數台灣行人的共同記憶。 民眾對惡劣的人行空間習以為常,對自身的權益毫無認知,加上政府 部門取締道路占用的執法鬆散,以及私人運具氾濫、大眾交通運輸系 統不健全,默許了這幅都市亂象無限蔓生的狀況。 人行空間的完善與否,可說是一個國家進步程度的指標,不僅需要行 政、立法部門的配合,也需要民眾的積極參與,才能邁向未來「以人 為本」的城市願景。 連結》》http://0rz.net/b50FB 來信》》johann@lihpao.com 網站》》http://www.lihpao.com/ 授權》》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2.0/tw/ 電子報》》http://0rz.net/1a0x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54.40
文章代碼(AID): #134o8SNo (LP_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