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

看板LAW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3年前 (2020/08/15 17:34), 編輯推噓1(1023)
留言24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關注議題 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觀點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31insight001/ 文|祁玲 你對死刑的看法是支持、反對或不知所措?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加害者家屬的 視角切入,反映台灣社會對此議題的態度,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獎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由於題材敏感,導演李家驊在田調、拍攝期間屢遭挫折,籌資亦四處碰壁。雖有公部門補 助和相關單位小額贊助,最後他仍自掏腰包才完成。幸運的是,昔日盟友、佳映娛樂總經 理劉嘉明力挺,影片即將上映,兩人皆期盼此議題能獲得更多關注。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有3個案例,分別是仍在服刑的A、已於去年初在台北看守所自縊的 陳昱安,以及在台北捷運車廂隨機殺人、於4年前遭槍決的鄭捷。之所以選擇他們,是因 為3人的父母對死刑的態度各不相同。 李家驊說:「個案A的爸媽拚命想營救他;弒父的陳昱安,家人是受害者也是加害人家屬 ,所以他媽媽希望這件事情盡快結束;鄭捷的父母則不知所措。這些家屬的心態反映了台 灣社會對死刑的3種態度,因此想透過影片傳達給觀眾。」 12年前,李家驊參與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3》拍攝,影片涉及爭議的蘇建和案,原本支 持死刑的李家驊信念開始動搖。當時導演蔡崇隆給他的書單中,有一本作家張娟芬撰寫的 《殺戮的艱難》,成為他拍攝《我》片的動機。 「這本書讓我確認對死刑的看法:它其實不是可靠的制度。」李家驊認為,《殺戮的艱難 》是台灣人都應該要看的重要教材,礙於島民閱讀風氣不盛,於是想拍攝這本書的影像版 ,實際執行後才發現困難重重。除了影像與文字是全然不同的載體,敏感的題材更讓他從 田調到拍攝都吃足苦頭。 受訪會引發家庭不和,或在公部門上班有所顧忌,常讓李家驊拍不下去。 李家驊表示,最大的困難有二。首先,絕大多數接觸過死刑犯的人,都不願公開談論。他 前後接觸4、50個人,即使非常樂意在私底下表達想法,但絕對不能在鏡頭前受訪,「有 一半以上的人拒絕我。」 理由很多:有些人只要一受訪就會引發家庭不和; 有人因在公部門上班而有所忌,凡此 種種常讓李家驊慨嘆拍不下去。 所以片中很多段落都由律師講述,因為他們同時會接觸家屬和當事人,加上表述能力相對 較好,了解案情的來龍去脈,「我不是故意挑律師,而是在揀選素材過程裡,你只能找對 敘事最有利的。」 取得相關單位拍攝許可也是一大困難,公部門諸多限制讓他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李家驊 說:「為了拍刑場畫面,法務部幫不少忙,但過程中仍有重重阻礙。至於進看守所拍攝也 溝通很久,大概半年多、一年吧,結果要進去拍之前主管換人,等於一切要從頭來過。」 最後透過管道達到目的,但對他的身心都是一大考驗。 由於工作太辛苦,李家驊沒有固定的工作班底,成員流動率頗高,不僅製片、執行製片常 換人,攝影師也都由朋友或前輩輪班,整個團隊連同剪接師,前後有十來個人參與。因預 算有限,大家都只領出班費。 《我》片拍攝成本約新台幣250萬元,其中100萬元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還有一個 不願曝光、倡議廢死的單位捐助20萬元。除此之外,李家驊再也找不到資金,最後只好自 掏腰包。 他坦言:「試過很多管道,原本大家都說要給錢,可是因各種原因作罷。我也去國外提案 ,可惜都沒成。有些礙於國家政策,有的電視台說觀眾不喜歡,或因政策限制不能播,這 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很挫折。」 李家驊考慮過以群眾募資的方式籌錢,但跟幾個非政府組織討論後,認為群募都訴求同溫 層的人,偏偏關心這個題材的人不會有錢,所以就放棄了。 《我》片發行商、佳映娛樂總經理劉嘉明對上述過程全然不知。李家驊解釋,儘管也想尋 求劉嘉明協助,但雙方幾年前合作紀錄片《夢想續航》,「一直超支,浪費劉嘉明太多錢 ,所以才打消念頭,怕他又賠錢。」 後來,李家驊額外獲得國藝會50萬元的發行補助,有了減輕負擔的定心丸,他才敢開口請 求劉嘉明支援發行工作。所幸戲院業者反映熱烈,已經排定近期於全台14家戲院上映。 劉嘉明坦言,死刑議題很冷僻,不可能像紀錄片《看見台灣》掀起熱潮。 經劉嘉明評估,發行費用約需新台幣100萬元。由於國藝會已補助一半,佳映娛樂打算再 投入50萬元。若《我》片票房收入可達100萬元,就不會賠了。 劉嘉明坦言,死刑議題很冷僻,不可能像紀錄片《看見台灣》那樣全台掀起熱潮。身為發 行商,他的目標是讓更多人看見《我》片,「不是我們不想賺錢,而是這種情況下,只要 發行端量入為出,相對而言比較沒問題。」 根據劉嘉明的經驗,議題性電影只要找對觀眾和通路,收入就能細水長流。他舉例:「一 般人不會注意到教育公播市場,可是對發行商而言,這是最穩定的一塊。除非國家解散, 不然每年教育部還是會編列預算,讓各級學校購買優質的教材。」 以《夢想續航》為例,差不多五年可以回本,因為它在某塊市場具備長期的價值和收入, 發行商必須要能精準掌握。否則,像《我》片或《夢想續航》這類型的影片,若單單從傳 統發行的角度來看,都不具備可回本的條件。 能否回本,決定導演拍攝下一部作品的續航力。因此劉嘉明語重心長說:「我希望每位導 演都要對預算有責任感,這非常非常重要,否則這麼多人花心力拍了一部片,卻只有one shot(一次機會),那就可惜了。」 https://youtu.be/yM6xqZam7V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AW/M.1597484041.A.E85.html

08/15 18:30, 3年前 , 1F
加害者保護協會?
08/15 18:30, 1F

08/15 18:30, 3年前 , 2F
被害者踐踏協會?
08/15 18:30, 2F

08/15 19:01, 3年前 , 3F
如果拍片不是以單方面的訴求理念為目標 群募沒有不可
08/15 19:01, 3F

08/15 19:01, 3年前 , 4F
可是如果群募卻拍出單方面的理念 真的只能找同溫層
08/15 19:01, 4F

08/15 19:01, 3年前 , 5F
那的確不如不要群募
08/15 19:01, 5F

08/15 19:02, 3年前 , 6F
然後島民是啥w 雖然的確是在島上生活的人民沒錯
08/15 19:02, 6F

08/15 19:03, 3年前 , 7F
另外不願公開受訪 使受訪者無法辨識的採訪方式也可以
08/15 19:03, 7F

08/15 19:03, 3年前 , 8F
雖然可信度會不如公開受訪 但是也是一種解決方式
08/15 19:03, 8F

08/15 19:04, 3年前 , 9F
至於說個人觀感 如果這部紀錄片目標是提倡廢死或
08/15 19:04, 9F

08/15 19:04, 3年前 , 10F
相反的提倡反廢死 我都不會覺得值得看就是了
08/15 19:04, 10F

08/15 19:05, 3年前 , 11F
如果能持平的以兩邊為論述 至少值得看過自己思考
08/15 19:05, 11F

08/15 19:05, 3年前 , 12F
自己究竟想支持哪個理念
08/15 19:05, 12F

08/15 22:19, 3年前 , 13F
快點殺光就對了,浪費糧食,垃圾死刑犯
08/15 22:19, 13F

08/15 23:58, 3年前 , 14F
中共網友說廢死只對資產階級有利。廢死後有錢人可任意犯罪
08/15 23:58, 14F

08/16 00:00, 3年前 , 15F
中共有學者訪問很多死刑犯。結論是死刑是唯一能嚇阻犯罪的
08/16 00:00, 15F

08/16 00:02, 3年前 , 16F
採訪最多的死刑犯家屬意見是親人窮凶極惡,死了對家屬解脫
08/16 00:02, 16F

08/16 00:03, 3年前 , 17F
以前看過科教片,忘了節目名稱叫啥。好幾年前看的。
08/16 00:03, 17F

08/16 00:04, 3年前 , 18F
目前廢死總是以少數特例想強行修法。聲音大只是主流不發聲
08/16 00:04, 18F

08/16 10:12, 3年前 , 19F
噓傳教士 支持或反對死刑還需要考慮加害者家屬的心情?
08/16 10:12, 19F

08/16 22:18, 3年前 , 20F
中共的採訪 家屬意見敢跟中共意見不一樣?
08/16 22:18, 20F

08/16 22:19, 3年前 , 21F
廢死只對資產階級有利只是想把話題跟階級做連結而已
08/16 22:19, 21F

08/16 23:09, 3年前 , 22F
記得以前還看過美國節目採訪犯人。犯人說他殺一人才判18年
08/16 23:09, 22F

08/16 23:09, 3年前 , 23F
所以殺了一個不介意在殺幾個。他被關九年假釋出獄。不後悔
08/16 23:09, 23F

08/16 23:11, 3年前 , 24F
。只怕死刑。現在美國2020年又恢復執行死刑了。人性只怕死
08/16 23:11, 24F
文章代碼(AID): #1VDwm9w5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