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探尋幸福的人生旅程—看「如蝶翩翩」(雷)已刪文

看板KoreaDrama作者 (crisp)時間2年前 (2021/05/28 14: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妳做什麼事時感到最幸福?」看完《如蝶翩翩》後,我們會這樣問自己。能回答出來的 是幸福的;知道目標且正朝其前行著,更幸福;若已在目標上努力,而還有足夠時間可以 奮進的,最幸福。在追尋理想人生時,我們思索著探尋著「目標」,但常常忘了「時間」 這個要素。《如》劇透過一個到了人生最後階段,還想開始努力實踐理想的老人,因「芭 蕾」的高度限制和挑戰,因「時間」的消逝迫在眉睫,他展現著充滿智慧、勇氣和純粹的 奮進姿態,從而啟發和感動著身邊的人,進而和這些座落在不同幸福座標裡的人們,共振 出探尋理想人生的眾生群相。 在我看來,《如》劇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是主角老人德山的人物塑造非常出彩。老人德山 是一個平凡而優雅的老人。七十多歲的他,想為自己活一次,決定要重拾幼時的夢想,開 始學芭蕾。立即可見的挑戰自然是他那已老化的身體,能承受芭蕾複雜耗力的動作嗎?接 著是部分觀念保守的家人們的反對和質疑。《如》劇裡,老人德山不斷地在行動著。鏡頭 大量呈現他走出家門,在路上步行、運動、練芭蕾,老人很忙碌,用具體的行動實踐理想 ,垂垂老矣的身體,振作著想燃起希望的火苗。劇裡多次特寫老人德山準備出門(偷)學 芭蕾,從架上拿下隨身小包斜背在身上的動作,姿態樸拙,態度勤懇,我覺得很動人。他 笑容親切溫昫,表情常常若有所思;因著練芭蕾,身形和姿態必須隨之改變;他纏著采祿 教芭蕾時天真捉黠,他面對家人的厲聲質問靜默內歛,他觀照身邊人時,是不動聲色的貼 心,他爭取自己的夢想,則態度堅毅果敢。他有吾往矣的韌性,但也有迷茫害怕的時刻。 這些特質融合在一個家常老人身上,不疾不徐地形塑出飽滿的形象,讓觀眾一步步入戲完 全認同,優秀資深演員朴仁煥的表演可說是非常精彩。 如果把德山視為一個英雄,一個用自我意志超越身體限制的英雄,我認為《如》劇更精彩 的是,它讓德山不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更讓他在家常生活中也成就著他人,這英雄平 凡而溫柔,充滿了浪漫的魅力。《如》劇情節主線是老人德山和天才采祿相識相交相互扶 持完成夢想,一老一少,身形的對比、世代的差異、閱歷的差距,這樣的設定,本就可以 碰撞出許多可能的火花。《如》劇除此之外,有著更大的企圖。它讓老人德山溫柔有愛, 他默默的關注著身邊的人,不吝給他人需要的協助,在最關鍵的時刻,用他的人生智慧給 後輩提點、鼓勵。老人雖老,但生活粹煉後的智慧,珍貴實用。《如》劇裡把幸福寄託他 人的妻子,漠視幸福重要的老大、對幸福感到疑惑的老么、決定尋找幸福的孫女、不敢出 發爭取幸福的黃毛、追尋幸福卻消沉孤寂的采祿,他們都因著老人德山,度過各自不同的 難關,重回追尋自我理想生活的路上。劇本不著痕跡地譜寫出在追尋理想時,將面臨各式 困境的人物原型,德山的人生智慧總能給予最溫柔的包容,同時又犀利地直指問題所在, 一語中的。《如》劇在德山幫助他人時,回憶自己的人生過往,給他人建議時,也給自己 一次記憶倒帶的機會,老人的記憶在流失,觀眾卻由此一點點建構對老人的認識。這些認 識讓觀眾一步步了解到這個平凡老人不凡的一生,是如何在生活的磨難中,蛻變出如蝶的 奪目光彩。德山的身體在舞台上完成了芭蕾表演,德山的生命更在具體生活中發揮著動人 的價值。 《如》劇也碰觸到老年阿滋海默症的議題。雖然在前幾集,自然帶過德山忘了手機,忘了 和人家的約定,甚至在海生館迷路,觀眾應該都準備接受德山之後會面對此症。但到第七 集時,透過德山不離身的小記事本「我的名字是沈德山,我患有阿滋海默症」, 揭示原 來德山早就知道自己生病了。這個安排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接著我只能隨著采祿快速倒帶 回想,老人德山之前種種沒被我多加懷疑的言行,竟然是他一人獨力承受著疾病威脅,對 即將消逝的自我做出最後的掙扎和感嘆。編劇之前不動聲色安排的這些閃現著智慧亮點的 言行,到這時一下子沉重了起來,早已入戲的我只能和劇中的采祿和眾家人們一樣震驚, 對德山湧起深深的不捨、心疼,從這開始我就拿著衛生紙直到追完全劇。 《如》片讓我想起電影《父親》。前些日子看完電影《父親》,資深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 憑藉此片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父》片也探討老年阿滋海默症的議題,主角也同 樣是一個年老的父親。《父》片在近兩小時的片長中,主要場景只在兩個房子裡。影片的 空間感很壓縮且不停的切換,每次空間的切換就是父親意識一次次的失序。觀眾被困在這 空間感裡,也被強迫地貼身去感受父親認知的混亂。父親的認知一次次自我顛覆,一開始 還有個切換的節奏,但這個節奏愈來愈快,也愈來愈混淆,到最後亂成一團,當父親最後 只能意識到最終的混亂時,他徹底地崩潰了,頑強的老人棄械投降,成了一個嚷著想找媽 媽的老孩子,觀眾最後走出他的意識,才知道父親最後被女兒送進了安養院,那在他意識 裡不斷變裝角色錯亂的面孔,原來是安養院的醫生和看護。《父親》像部驚悚片,讓我們 身歷其境地歷經意識失序錯亂的驚恐歷程。電影結束時我鬆了一口氣,走出電影院時餘悸 猶存,這讓我知道此後我將更能同理那些失智老人,也深知面對疾病、衰老、無可免的人 生終點,這是一個再偉大的英雄都注定會失敗的戰役。對於老人阿滋海默症,《父》片很 寫實地處理最後的階段,一場自己最終還是敗給自己的終極戰役,而《如》劇則是溫情地 處理在這場注定失敗的戰役之前,人還能有尊嚴地為自已做些什麼。如果能在《父親》那 預先知道並接受人最終的歸途,進而時刻珍惜眼前當下,像《如》劇這樣面對任何困境, 都提醒自己輕裝上任,盡情發揮自我價值,那就是做為觀影入戲的觀眾們的幸福了。 《如》劇的溫情浪漫像是對人的好言相勸,每個人在其中,好像都能參與對話,所以《如 》劇餘韻無窮。劇中有三幕場景,最是令我動容。一是一向堅強的德山,病徵開始嚴重, 他讓妻子受傷時,采祿決定勸退他時,他感到害怕迷茫,自己獨自去了老友以前住的安養 院預約,然後坐在老友的墓旁和老友說說話。貼心的德山只能對逝去的老友說出自己恐懼 ,一整片荒蕪的土坡上,兀自孤立著一棵老樹,樹下一座小土堆,土堆旁坐著一個失意茫 然的老人,從白天到黑夜,那畫面蒼涼而靜寂。剛得知德山生病的大兒子趕來,兩個不善 表達的男人,一對關係矛盾的父子,兩人在樹下淚眼相擁,兒子那句「爸,就算你上了年 紀,你對我來說依舊是一座大山,你絕對不能忘記這一點」,這對保守傳統的父子能這樣 表情,看在多久沒和父親說愛的人眼裡,是會逼出多少眼淚啊!再一幕是德山在成功登台 表演後,一家子正在歡慶時,德山卻宣告自己決定要入住安養院。女兒來到德山的房間聊 起小時往事,最後難忍激動地跟父親說:「你為我做了那麼多,上天可能是要我回報你, 而不是回報給我的孩子,你曾經餵我吃飯、替我穿衣服、哄我睡覺,現在就換我為你做這 些事,如果你說不出來,那我就教你說話,如果你看不懂字,就讓我來教你識字」。我一 直懸疑著,為何要安排女兒結婚多年無法生孩子,這時,深覺這點埋得夠久,這話說得夠 動情,這情節雖簡單,但發人深省。在現代社會不孕已成議題,我們都喜歡新生,都為孩 子甘願付出,但對於那些曾為我們甘願付出的老衰,卻少了至少公平的回饋。女兒這些話 打到我心上,眼淚又被炸出來。最後一幕,是采祿要出國比賽,一行人來到機場送行。德 山最後一人又衝向通關處,和采祿再次道別,這一別他知道,再見面,自己已經不會認得 采祿了,他忘情地抱著釆祿,忍不住地說出「我不想忘記你呀!」青春正盛的采祿只能往 著他的美好前程遠去,日薄西山的老人只能駐足原地淚眼相送,但他們曾經如此美好的交 會,如此奮力圓滿著當下,這離別雖傷感但已無憾。在痛裡也仍有著希望。滿溢的情緒, 我的眼淚又跟著采祿一路哭出鏡。 《如》劇給「幸福」做了多層次且多元的詮釋。你在裡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清了自己 的困境?思索出自己可前行的方向了嗎?它提醒著碌碌忙盲的人,別忘了你曾經感受理想 的珍貴;它讓幸福有豐富的可能,抬頭看一方藍天,你能感受其清澈又蔚藍,小小的感動 ,也是幸福;幸福不一定要在自己身上追求,就算把幸福寄託在他人身上,像劇裡老人的 妻子,一輩子成就他人,也可以是偉大的幸福。有些時候,幸福其實是場旅程,目的不一 定是終點,當你勇敢的跨出了生命的邊界,出發了其實就是成功,就是幸福。幸福重要但 不沉重,所以讓自己再輕鬆再單純些。與其望向遠方,不如把握當下。有想追求的就去追 求,有想彌補的就去彌補,有想道歉的就去道歉,不用想太多不用有包袱。我也在其中和 自己的幸福進行對話,老人德山對我說:「追求幸福時,人沒有所謂完美準備好的時候, 就算還不夠好,也先盲目地往前衝吧……」於是我提起已經鈍了好久的筆,動手寫下這篇 《探尋幸福的人生旅程—看「如蝶翩翩」的餘韻無窮》。 2021/5/27 圖文版:https://reurl.cc/YO1Xz0 探尋幸福的人生旅程—看「如蝶翩翩」的餘韻無窮 -------------------------------------------------------------------------- 前陣子把如蝶翩翩推薦給好友,她看了非常喜歡,寫了分享給我,因為很喜歡這篇心得文 而朋友沒有PTT帳號,所以徵得作者同意代貼心得文,與大家分享。 如需修正標題,再請版主告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9.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22183334.A.ABB.html
文章代碼(AID): #1Wi8scgx (Korea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