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 ASUS ROG Pugio 開箱/拆解/心得

看板Key_Mou_Pad作者 (蓋世神鞭)時間7年前 (2017/07/05 02:18), 編輯推噓22(2206)
留言28則, 2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i.imgur.com/aEPuaay.jpg
ASUS的敗家之眼,ROG玩家國度, 逐漸在完善鍵鼠方面的產品線 在ROG底下,小型對稱滑鼠已經有Sica了,不過Sica沒有側鍵, 對專注於遊戲的玩家來說,雖然可以減少誤按的風險, 但在一顆滑鼠打天下、上網遊戲文書通通包辦的電腦使用者眼裡, 滑鼠有一對側鍵是會更加方便的; 當然,需要左手人體工學, 或是對稱滑鼠的左撇子玩家也不在少數。 有側鍵的對稱滑鼠ASUS ROG Pugio的推出, 讓有以上需求,但又對ASUS ROG信仰虔誠、堅定不移的玩家, 終於不用叛教了。 不過除此之外Pugio還有個重點, 由於它與Sica、Gladius I/II、Spatha同樣隸屬ROG系列, 所以也有微動插槽設計, 不用烙鐵,就能輕鬆更換微動開關, 無論是微動開關故障連點、點到回饋力度變軟,還是想換個手感, 要換個微動,都是拆開滑鼠兩三分鐘內就能做好的事; 而Pugio除了隨鼠搭載理論壽命五千萬次的D2FC-F-K(50M)以外, 也有隨鼠贈送兩顆D2F-01F, 讓喜歡日製歐姆龍微動手感的玩家,不用另外多花40~50元添購。 http://i.imgur.com/vBYavQ2.jpg
ASUS ROG Pugio盒裝正面, 右上標明支援ASUS自家的Aura Sync燈光同步功能。 http://i.imgur.com/Ewmo9fo.jpg
http://i.imgur.com/emASJq8.jpg
盒裝側面則是標出眾多ROG Pugio的特點, 如可更換的磁吸式側鍵、RGB多彩燈光、 線條美學設計(裝飾用的)、分體式按鍵、微動插槽、 出廠預裝D2FC-F-K(50M)且另附日製歐姆龍微動。 http://i.imgur.com/yzIul0C.jpg
盒裝背面則是有一些說明。 http://i.imgur.com/mQLofhi.jpg
開箱囉!Pugio的包裝一樣有塑膠泡殼的設計, 能讓使用者在入手前,先試握看看手感對不對。 http://i.imgur.com/pd89GbM.jpg
側頁有Pugio的介紹。 Pugio的原意是古羅馬士兵,作為副武器使用的匕首。 http://i.imgur.com/qUnIgZe.jpg
攤開內容物,有收納側鍵面板與微動的配件盒、 說明書、便攜袋、金屬硬質ROG標誌貼紙, 貼紙採用3M雙面膠。 http://i.imgur.com/x4Pp6NY.jpg
配件盒,裡面有附送的日製歐姆龍微動開關、側鍵面板。 http://i.imgur.com/bTAUCHK.jpg
附送的日製歐姆龍微動型號為D2F-01F。 http://i.imgur.com/gTEl7nm.jpg
贈送的滑鼠便攜袋,採紅黑配色並有ROG標籤。 http://i.imgur.com/9DAwX69.jpg
ASUS ROG Pugio本體。 http://i.imgur.com/41XO3x2.jpg
線材採用尼龍編織線,USB接頭有鍍金、 有整線帶,沒有濾磁環。 Pugio的線材雖然比不上橡膠線軟, 但還算是尼龍線裡比較沒那麼硬的。 http://i.imgur.com/z9JOF3i.jpg
使用前,記得先撕開新品底下的塑膠膜; 此外下方兩側黑色、半透明的飾條也有保護膜, 這個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撕開,不影響使用。 http://i.imgur.com/G3oVLIX.jpg
ASUS ROG Pugio正面,左右對稱滑鼠, 滾輪後方有一顆DPI調節鍵,鼠身左右兩側均有一對可換面板的側鍵, 預設功能均為前一頁與後一頁,可分開設定。 Pugio左右鍵為分體式按鍵,比起一體式上蓋按鍵, 更能確保均勻的按壓力道,但同時保養上也多了兩道縫隙要打理。 此外,頂部也有一顆亮滅兩段式的DPI指示燈。 http://i.imgur.com/fxt2ERT.jpg
Pugio為鐵灰色霧面塗裝,該霧面塗裝色調、手感都與Gladius II相近, 不易看出指紋等使用痕跡,擦拭保養也相當容易。 http://i.imgur.com/8Ja8rjV.jpg
滾輪橡膠採用標誌性的馬雅紋路,兩旁有導光條,能透出燈效。 http://i.imgur.com/D99G87H.jpg
Pugio後方。圖中的ROG標誌與乳白色導光條, 在滑鼠接上電腦後會透出燈效。 http://i.imgur.com/OWSMnv3.jpg
Pugio前方。既然是左右手通吃的對稱鼠, 就沒有在高度上偏左或偏右的設計了。 線材雖然是固定不可自行更換,但有做防拉扯。 http://i.imgur.com/ZBDkt1V.jpg
Pugio左側。不難注意到滑鼠最高點偏後, 有一對上半部霧面、下半部鏡面,可更換面板的側鍵, 側裙也有馬雅紋路的止滑橡膠。 側鍵的稜角設計,方便玩家, 把姆指向上一推,即可觸發側鍵。 http://i.imgur.com/lwu9rld.jpg
右側也有一對側鍵,同樣可以更換面板。 http://i.imgur.com/byXJc4g.jpg
Pugio背面,有3塊鐵氟龍腳貼、4個保護住滑鼠螺絲的橡膠塞。 http://i.imgur.com/I5L19rY.jpg
滑鼠底部的裝飾花紋,一路延伸到前端, 同時底部也有ROG標誌與產品名PUGIO。 http://i.imgur.com/N8ZLPnr.jpg
除了免烙鐵, 就可以快換微動的微動插槽(這點會在後面的拆解詳細介紹)以外, 側鍵面板也是這隻滑鼠的特點之一, 細看側鍵就不難發現圖中,介於鼠殼與側鍵之間的縫隙。 側鍵跟滑鼠是靠磁吸連接, 稍微摳一下這縫隙,就能將側鍵面板卸下並進行更換。 http://i.imgur.com/V38UI15.jpg
側鍵面板與本體採用磁力吸附連接。 http://i.imgur.com/5FMz0g0.jpg
更換側鍵面板後的樣子, 此時該側的側鍵就已實體遮蔽,無法按下。 接上電腦看看ROG Pugio的燈光效果,與實際表現。 http://i.imgur.com/TwWVaab.jpg
http://i.imgur.com/hxkd5Fo.jpg
http://i.imgur.com/9RY4cTy.jpg
http://i.imgur.com/aEPuaay.jpg
與Gladius II一樣,Pugio也有條狀的透光設計。 經過測試,在macOS下,Pugio的基本功能都能被良好的支援, 但如果要開啟驅動程式,進行功能上的調整, 還是以Windows為主。 http://i.imgur.com/eBuW3qA.jpg
實際握持時的樣子, 詳細心得後面會提到。 http://i.imgur.com/bu4UNOU.jpg
Pugio有兩段式的DPI指示燈,固定白光。 http://i.imgur.com/KvEYM3o.jpg
http://i.imgur.com/lU8ovwU.jpg
http://i.imgur.com/V0oi5Sj.jpg
http://i.imgur.com/mgSQSM2.jpg
讓Pugio跟之前入手的Gladius II合照。 雖然燈效都是走相同的華麗風,但兩者定位非常不同, Gladius II是右手人體工學、鼠型偏大; Pugio則是對稱、後寬前窄而且重心偏後,且左右兩邊都有一對側鍵。 http://i.imgur.com/jOVRTps.png
驅動方面, Pugio所使用的ROG Armoury為整合驅動平台, 如果有其他支援的ROG周邊如Claymore、Gladius II, 也可以這裡做設定,不用再切換到其他程式。 Pugio的設定頁面共有三大頁四小頁,再加上一個設定檔切換的側欄。 Pugio與Gladius II一樣有硬體記憶設定檔的功能, 可以一起按下DPI鍵與2顆側鍵的其中一顆,或是滾輪中鍵來進行切換。 http://i.imgur.com/rUfc6Ra.png
側鍵的功能指派,要到左右側視圖裡面,才能設定。 左右側鍵都可以分配不同的功能, 像我就直接把右側鍵分派成音樂播放程式的上一首與下一首。 http://i.imgur.com/rIy2cHr.png
按鍵可設定的功能一覽。 除了最基本的滑鼠功能以外, 還有設定為某顆指定鍵盤按鍵的鍵盤功能、巨集、 包含復原/剪下/複製/貼上/關程式/顯示桌面的Windows捷徑, 還有控制上一首下一首、播放、暫停與停止的多媒體功能。 其中鍵盤功能如果設定為Ctrl,是可以邊按壓邊滾動滾輪,來達成放大縮小、 或是邊按C與V來實行複製貼上等等組合功能的。 http://i.imgur.com/16ztM0m.png
Pugio的效能設定頁面,每個設定檔有兩段, 以50為步進調整,最高可到7200dpi。 其他還有直線修正、加速度與USB輪詢率以及按鍵回應時間。 http://i.imgur.com/FZsorqm.png
背光頁面,有恆亮與俗稱呼吸燈的閃動模式, 也有豔色漸變的多彩循環模式,還有按一下亮一下的觸發模式, 和彩虹波浪模式,以及會一閃而過的彗星效果。 不同部位可以設定成不同顏色。 如果有支援ASUS自家Aura Sync的主機板或是周邊, 也可以點擊上面的同步頁面開啟Aura Sync, 以取得更一致的視覺效果。 http://i.imgur.com/Crp9N6W.png
校準功能頁面,除了可以調整工作高度、選擇預設的表面設定檔, 也可以進行手動校準。 http://i.imgur.com/Ry7g1e3.png
選擇手動校準並按儲存之後,驅動就會出現校準提示, 此時移動滑鼠,直到滑鼠游標回復移動,才算是校準完成。 如果校準出事,按住左鍵、右鍵、滾輪中鍵再拔出並插回USB接頭, 就可以回復預設值了。 http://i.imgur.com/LtFeckV.png
巨集錄製頁面,請記住, 錄製時先把游標放在錄製鍵底下、灰色長方形中的黑色區域,才會錄製行為。 Pugio的巨集是軟體行為,這也意味著如果要用巨集功能,必須開著軟體。 外在與軟體都看完了,接下來看看拆解。 如果只是單純更換微動,Pugio做得相當簡單, 但若要接著拆下去,可就不是什麼輕鬆的差事了。 http://i.imgur.com/KSSFnZu.jpg
首先先告訴大家:側面的止滑橡膠,在邊緣的部分, 有做進滑鼠中殼,並作點膠加強,避免長時間使用後的翹起。 對了,為了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形變,強烈建議不要模仿這樣的動作。 http://i.imgur.com/mAYMegy.jpg
接著示範如何更換微動。 首先拿掉4塊橡膠塞,解下4顆十字螺絲。 http://i.imgur.com/TdIsyxm.jpg
卸下上蓋時要小心,因為上蓋有一片電路板, 是與滑鼠主板用排線連接的,要是大力一扯, 你的DPI鍵與DPI指示燈就要跟你說掰掰了。 http://i.imgur.com/4BE2Mq1.jpg
Pugio鼠殼與電路板特寫, 部件都是以排線與插座連接。 上蓋的螺母是金屬材質, 確保頻繁拆卸後,還能有一定耐用度。 按鍵柱採一字設計,有塑膠材質貼片。 http://i.imgur.com/PeaeJL8.jpg
DPI指示燈與按鍵電路板。指示燈採用白光燈珠, DPI鍵採用的開關鍵程短、聲音悶。 http://i.imgur.com/DDSs2jZ.jpg
看一下電路板,如果只是要換微動,拆到這裡就行了。 http://i.imgur.com/klsHHKm.jpg
出廠預裝的微動型號為Omron D2FC-F-K(50M), 是中國製歐姆龍微動開關,提供5000萬次理論壽命, 點擊手感清脆與常見的D2FC-F-7N差不多。 微動下面也有附上Gladius II所使用的微動墊片, 要更換其他與它高度相同的微動, 如D2FC-F-7N時記得順便拆下墊片換過去。 至於日製歐姆龍像是D2F-01F, 因為微動本身高度高一些的關係,就不用墊片。 http://i.imgur.com/4kRPziU.jpg
Pugio採用原相科技Pixart PMW3330DM光學引擎, 提供7200dpi靈敏度、150ips最大追蹤速度、30g加速度。 http://i.imgur.com/exac7Bk.jpg
MCU為NXP LPC11U37F,在這部分的用料與Gladius II相同。 http://i.imgur.com/hFhJvDF.jpg
接著往下拆,首先拆下導光板, 可以發現電路是貼著黑色塑膠料件, 而電路上的RGB LED是緊貼著導光板的。 http://i.imgur.com/flrJOMe.jpg
拆得相當累,大致上能分為這些部件。 再重申一次,如果你只是遵守規矩,乖乖地換微動, 過程之簡單,絕對能感覺得出Pugio的胸懷為你而敞開, 但如果你為了看用料或是什麼因素,愛亂拆一通, 恭喜你,今晚要做惡夢了。 http://i.imgur.com/gKtblut.jpg
微動插槽、中鍵微動與滾輪編碼器, 集中在一張獨立的電路板上。 滾輪中鍵無微動插槽,採用方形微動開關。 http://i.imgur.com/SutjVyu.jpg
從一些角度可以看到編碼器為ALPS出品。 http://i.imgur.com/fRB2ONj.jpg
連側鍵機構都採用兩顆螺絲固定。 整體來說,鼠線、DPI電路板與滾輪燈也都採用插座式連接, 側鍵機構與側鍵微動(廠牌沒看過,上面有一個D標誌) 也都採用螺絲固定, 要做到這樣的內在,還得把重量控制在不會過重的103g, 只能說Pugio 2500的開價,確實是有一定的基礎。 http://i.imgur.com/QhEiaoJ.jpg
組回運作前,先接上電腦看一下導光板的效果! http://i.imgur.com/uipZtCA.jpg
以下是個人的使用心得。 別的不提,Pugio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側鍵的誤按, 但你買了Pugio,第一個會遇到的兩難就是:側鍵。 Pugio側鍵相當好按壓,但相對的,也容易誤觸, 這也是為什麼Pugio要附給你遮蔽用側鍵面板的原因, 不過後來,我還是覺得很兩難,畢竟一對側鍵就做在那, 驅動可以分開設定,也擺明了說你大可左右開弓, 就這樣廢掉,難道不可惜嗎? 後來靈機一動,我索性連原廠的側鍵面板都不裝了, 直接讓那些孔洞外漏,這同時使得側鍵低於平面一些, 如此一來,這樣就「比較」不會誤操作, 也不會廢掉一對側鍵,缺點就是手感怪怪的。 左右鍵預設為D2FC-F-K(50M), 配合分體式按鍵,手感清脆, 中鍵微動手感與奎蛇2013及以後版本、自家Gladius II類似, 都是鍵程短,按壓力度大、聲音低沈的調性 滾輪段落感適中,潤滑到位噪音不大。 至於Pugio對於不同握法,所帶來的舒適度, 就比較主觀了, 我只能說個人手長16.5,抓握感覺非常適合。 再往下細講… 131握法 (拇指在滑鼠左側,食指在滑鼠左鍵,中指滾輪,無名指右鍵,小指在滑鼠右側) 很順,基本上不用擔心側鍵誤按問題。 122握法 (拇指在滑鼠左側,食指中指在滑鼠左右按鍵,無名指小指在右側) 如果不遮蔽慣用邊另外一側的側鍵,會很容易誤按。 握感方面大致上是如此,如果有什麼待修正或想討論的也歡迎提出。 後寬前窄的鼠身也方便靈活運用, 想舒適的瀏覽網頁或遊戲,又或者是要趴握時, 可以把拇指與小指定位在寬邊, 而在抓握或是進行激烈FPS比賽等等需要精確控制滑鼠的場合, 窄邊就是一個很好的施力點。 此外,微動插槽也讓Pugio不用烙鐵, 就能簡單更換故障、手感發生變化的微動, 這點對按鍵使用頻率高的玩家也是一個加分。 當然,Pugio這樣有稜有角的外型,雖然給其帶來一定的視覺效果, 不過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適應, 最好還是去店內試握看看, 再決定要不要把它與隨鼠贈送的梟鷹控制版鼠墊一起帶回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209.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ey_Mou_Pad/M.1499192307.A.E7A.html

07/05 02:29, , 1F
07/05 02:29, 1F

07/05 02:37, , 2F
推沙霧,腸胃炎拍拍
07/05 02:37, 2F

07/05 07:03, , 3F
讚 改天來去試握
07/05 07:03, 3F

07/05 08:09, , 4F
那個側邊造型防滑膠是藏污納垢的好地方
07/05 08:09, 4F

07/05 08:35, , 5F
質感很好欸!
07/05 08:35, 5F

07/05 08:59, , 6F
不愧為一代鼠王,拉到快脫肛依舊不忘開箱
07/05 08:59, 6F

07/05 09:14, , 7F
這開箱跟拉肚子一樣猛烈,神
07/05 09:14, 7F

07/05 09:16, , 8F
保重
07/05 09:16, 8F

07/05 10:43, , 9F
猛!!保重ㄚㄚ!!
07/05 10:43, 9F

07/05 10:54, , 10F
肚子還好嗎
07/05 10:54, 10F

07/05 11:17, , 11F
保重身體阿 推一下開箱
07/05 11:17, 11F

07/05 12:48, , 12F
鞭爺還在拉嗎?保重龍體阿!
07/05 12:48, 12F

07/05 13:40, , 13F
祝腸胃炎快好!!
07/05 13:40, 13F

07/05 13:42, , 14F
6月出就買了,唯一缺點側鍵超容易誤觸
07/05 13:42, 14F

07/05 13:49, , 15F
07/05 13:49, 15F

07/05 14:02, , 16F
保重!
07/05 14:02, 16F

07/05 14:46, , 17F
那隻滑鼠最好別掉到地上去 磁鐵吸不住的
07/05 14:46, 17F

07/05 14:48, , 18F
如果會帶來帶去(筆電使用) 最好別選這隻 側鍵噴掉很麻煩
07/05 14:48, 18F

07/05 14:49, , 19F
當初看測試機一直噴XD
07/05 14:49, 19F

07/05 19:10, , 20F
只有我覺得跟蛇蛇的lancehead很像嗎?
07/05 19:10, 20F

07/05 21:17, , 21F
鞭毛好多
07/05 21:17, 21F

07/05 22:11, , 22F
狂!超詳細的開箱,看來也可以入手一隻了!
07/05 22:11, 22F

07/06 00:39, , 23F
早日康復
07/06 00:39, 23F

07/06 15:52, , 24F
請問此款滑鼠 在光華哪邊可以試握?
07/06 15:52, 24F

07/07 10:00, , 25F
07/07 10:00, 25F

07/07 21:02, , 26F
推紗霧
07/07 21:02, 26F

07/13 13:47, , 27F
拆解的超詳細 感謝分享
07/13 13:47, 27F

07/22 13:30, , 28F
推 真是詳細
07/22 13:30, 28F
文章代碼(AID): #1PMzlpvw (Key_Mou_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