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蔡康永 讓你摸不透

看板KangYung作者 (YA)時間12年前 (2011/10/12 11:5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蔡康永 讓你摸不透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47501 2011/10/08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螢光幕上的蔡康永,是演藝圈裡少見的藝文才子, 卻也是充滿顛覆、不按牌理出牌的頑童。 他曾在「真情指數」中令來賓侃侃而談、感動落淚; 也可以和小S在「康熙來了」嘻笑怒罵, 然後頭罩鳥籠去主持金馬獎; 他看來忙碌又不太務正業,學電影卻跑來做電視、當主持人還不停出書、 教人怎麼買藝術怎麼說話,然後跌破大家眼鏡去設計高跟鞋, 兜了一圈近來終於又打算拍電影了,你永遠摸不透他的下一步。 不過,可預期的是,他總是做什麼像什麼, 無論是主持人、藝術收藏家,還是跨足時尚當個女鞋設計師, 他都能用他自成一格的「放鬆」方式和獨到眼光梳理出一番態度。 活得鬆 承襲上海大戶人家的海派閒適個性,蔡康永錯過很多,卻因懂得放鬆,心靈收穫超乎你我 想像。 說蔡康永放鬆,是因為他從不積極去汲營其中,所以,美國回來沒趕上拍電影當導演浪潮 、當主持人時可以很長一段時間手上只有一個節目也不打緊,就連外人以為他聰明的投資 藝術,其實也從未真的賺到錢,因為他迄今從沒賣掉過一件收藏,一切都還是紙上富貴。 這種個性多少應來自他出生上海大戶人家的海派閒適,上海人活得鬆卻講究細節,他敏銳 細膩的洞悉事物但卻放鬆生活。 洗禮 從小就接觸 好比他買過不少公仔和藝術畫作,還與開藝廊的好友陳冠宇出了本「你買這個做什麼」談 藝術投資,(現已重新整理為「藝術裡的金錢遊戲」,改成簡體字於大陸出版)。透過他 的觀察與眼光,可以告訴你想投資藝術品要留意什麼、入門可以怎麼做,但對他個人來說 ,收藏藝術從不是門生意,甚至在他小時候,藝術只是日常掛在餐廳飯桌旁牆上的齊白石 ,難免噴到些醬油,或是洗完澡經過會不小心蹭到的張大千,總灑上幾許濕頭髮的水痕。 這些後來自父親手中繼承的畫作捲軸,對蔡康永來說,一開始不過是家裡牆上掛著的東西 ,就跟有圖案的壁紙差不多,他不認為這是家裡刻意給他的藝術接觸或培養,「藝術原本 就是很放鬆的」,是生活一部分,直到現在這個時代對藝術有了強烈的察覺,「現代對藝 術的看重遠超越過去,無論是地位和價值,在這個時代都已經被放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因而讓人開始對無法輕鬆看待藝術。 他坦言不懂水墨,驚訝朋友說齊白石的幾隻蝦和蘿蔔要價200萬,只因大師少用綠色畫蝦 ,「那又怎樣呢?搞不好齊白石當時是黑墨水用完了,就只好用綠的」,叛逆的蔡康永這 樣想。話雖如此,但他坦言,即便繼承是擁有藝術最容易,也最舒服的一種方式,他在整 理家裡留下的老水墨畫作時仍不免慎重,想要多照護、保護好些。「很遺憾這些變這麼貴 了我們才會察覺它們的存在,也才會去好好整理」。 投資 還好沒買到 他真正開始自己買畫,約莫是10年前,原本想買張曉剛(大陸當代油畫家,被稱為「中國 當代畫壇F4」之首)但不巧當時展出的畫作都被選走,後來相中畫風鬼魅的四川畫家趙能 智一幅作品,雖也被訂走,但之後輾轉於蘇富比拍賣會上買到,如今趙能智畫作增值超過 1倍,蔡康永當初卻只是任性的純憑喜惡,並無投資增值的想法。 華人圈這種把買當代藝術當投資的態度是很多年後才流行起來的,如名氣後來居上,已超 越F4躍居大陸當代畫家之首的曾梵志,當時他一幅作品約價值台幣20萬,現在則是2億, 增值千倍,「如果10年前跟人家說,這畫會變成2億,肯定被笑死,但現在我們還沒老到 動不了,卻已目睹此事發生」,蔡康永說。 提到藝術鑑賞和投資,蔡康永絕對有相當程度的好眼光,但他說即便是最厲害的收藏家, 把倉庫打開看,裡面可能有500件垃圾,命中率通常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買到 垃圾,不可能百發百中,他也是如此,所以「不要想沒買到什麼,要想還好沒買到什麼」 。 收藏 與歷史結緣 除了眼光,買畫也講緣分,他與價值已爆漲千倍的張曉剛就是一再錯過,10多年前是看到 的都被買走,後來因看到的作品實在太大,家裡放不下而沒買,就連專家好友陳冠宇,都 因為媽媽說「你在家裡放這死人的臉幹什麼」而罷手。 就算沒到千倍,當年買的藝術品也增值了10幾倍,但蔡康永沒賣也不打算賣,因為「藝術 和股票不一樣,藝術品賣掉就再也回不來了,今天賣掉拿到一筆錢,卻買不回這件藝術品 」。他書裡就曾提到,拍賣會裡有位骨董收藏家看中個犀角杯,打算以9萬人民幣買下, 結果如願標得,但3分鐘後,另一個骨董商表示受託要標這犀角杯,但臨時出去抽菸恍神 便錯過了,希望能按受託人預算以20萬人民幣跟他買,這就是藝術市場,錢都還沒付,3 分鐘就漲了2倍多,但買不回來了,因為收藏家不肯賣。 「買藝術品其實是在買歷史的片段」,蔡康永說,無論是張曉剛或曾梵志,買到的是中國 在當代崛起過程中的一個片段,就像柏林圍牆拆除時,他們把小磚塊做成明信片,你就擁 有了這歷史的一小片段,這片段對收藏者來說是有意思的,「他們在買一塊毯子、一棟古 堡或乾隆坐過的椅子,多應是想買到超越那東西之外的,一種氣氛的、時代的,絕不僅是 那本身而已,不然畫作不過就是油料和帆布、紙頭和墨水。」 蔡康永/收藏 像買衣服隨興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47496 2011/10/08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買不買 品味這件事,一旦察覺了就很危險!教人如何培養品味?那一定在騙錢。 蔡康永一直收藏藝術品,未來也將持續,但他放鬆看待收藏,他自嘲說,「放鬆」其實大 多是處於一種無奈的狀況,就是「啊,買不到」、「啊,買不起」,就只好放鬆,「像時 尚設計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那樣有精采的眼光和好品味,但看到什麼美的事 物就想據為己有,也是會很焦慮的」。 脈絡 不要干擾我 正因此,他從不像主流收藏家設下宗旨(標準),局限自己要收藏某個時期或某些人的所 有作品,「我沒有收藏脈絡,就跟買衣服一樣很隨興」,收藏品除了日本、大陸當代藝術 家,也有來自歐美或拉丁美洲,蔡康永家客廳掛的是不知名阿根廷畫家的畫,很不顯眼, 但他覺得和以清水模為主的居家空間最搭,「不會一直干擾我」。 這和許多人會透過擁有和展示收藏來彰顯品味不同,他覺得「品味這件事,一旦察覺了就 很危險」,為什麼很多暴發戶會被笑,正是因為想要展現不能被展現的東西,他還舉例, 這很像一個殺手上街把劍背在背上,一眼被看穿,專業殺手不能這樣,得袖子一抬就能把 人射死,「所以看待品味一定要放鬆,如果有人開了個講座叫如何培養品味,那應該是在 騙錢的」。 「擁有東西和擁有品味是兩件事,品味的意義無法藉由擁有才能完成,很多人沒有東西但 有品味,更有很多人是有東西但沒品味」,蔡康永接著說,品味和快樂也是兩回事,很多 有品味的人不快樂,很多快樂的人卻超級沒有品味,這都是兩件事,總之千萬不要把擁有 當作是品味必備的環節,非要用擁有來證明品味一定會變得很不快樂。 期待 非洲有潛力 儘管沒有精確、非得不可的收藏標的,但對下一個可期待投資的藝術市場,蔡康永倒是有 些建議,他指出中國當代藝術興起絕對和中國國家的崛起有關,雖然也多少受惠於中國擁 有與西方截然不同的藝術語彙,以及有好辨識的歷史回憶符號(毛澤東、共產主義),但 從大國崛起帶動藝術這原則去看,「想搭上順風車,現在要注意的應該是非洲吧!」蔡康 永看我們有點傻眼的表情,邊說自己不是在開玩笑的,「現在才去注意金磚四國已經來不 及了,印度或俄羅斯都已經非常貴了」。 那要怎麼對待非洲藝術?蔡康永說,首先這地方得有美術史,這樣才會知道誰是當地美術 史中的關鍵人物,就像一般人可能不明白為何林風眠的作品這麼貴,但從美術史來看,林 風眠是把西畫的畫法帶進水墨畫裡,把水墨畫法帶入西畫的關鍵性人物,因此地位特別。 增值 就看誰精明 他說,如果非洲某大學美術系教授出了本非洲的現代美術史,歸納出其美術史上最重要的 三個人,只要這教授不離譜失常,選出來的就有一定準確性和圈內共識,等非洲擺脫動盪 不安,有錢人都在非洲做生意,帶動城市建設、公共設施並形成聚落、發展房地產後,在 住屋需要下,裝飾房子的藝術也會起來。 非洲因此成為大家幻想的對象,蔡康永說,我們要等的就只有非洲那本還沒寫出來的美術 史以找出關鍵人物,即便目前可能已經知道是誰,甚至有精明的先買下來了,依據過去任 何國家藝術市場崛起經驗,都還是應該要買,想想張曉剛,僅10年間的增值也還是驚人到 不可思議的地步。 蔡康永/閱讀 像吃飯理所當然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47497 2011/10/08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人對了 一切以人為本,就能自在遊走於不同圈子,旅行、美食,更不能拿人來冒險。 如果把娛樂演藝、藝術、文學、電影和時尚想像成一個個不同但彼此交集的圈圈,蔡康永 絕對是少數能自在遊走於不同圈子的人,他在每個圈子裡但又不完全屬於其中任何一個。 如何能在多種角色間悠然自得,除了他的放鬆態度,關鍵該是他總「以人為本」,加上他 視同吃飯睡覺般理所當然的閱讀。 人本 落實生活中 「人是世界的中心」這件事,處處反映在蔡康永生活中,就連居家布置也不例外,他覺得 ,活動在居住空間中的人最重要,而不是裝潢,對他而言,那種讓人記住家裡有幅畢卡索 還是曾梵志的「存在感」,沒有必要也沒意思,就像每次出差住進的漂亮旅館,沒有人的 痕跡絕對比不上有人的家裡有樂趣,因此,他覺得只要有清水模那樣空無一物的水泥牆壁 就很好,而且清水模會隨天氣變化,「對我來說這樣最好,所以我很珍惜清水模牆壁,都 不想掛畫,充滿想像的空間」。 旅行與美食,最能看出他那種「人」才最重要的想法。 連跟不喜歡的人同桌吃飯都沒辦法的蔡康永,無論有錢沒錢、從以前到現在都無法忍受跟 團旅行,「人對了,去巴黎去路邊坐3小時喝咖啡都很好玩,人錯了去哪裡都沒有用」, 他說,「我不懂那些常在人上面冒險的人是怎麼回事,你可以忍受一頓飯冒險,2小時過 去就算了,但為什麼要跟你可能不喜歡的人浪費你一周的假期?」一起旅行的人和自己開 心最重要,蔡康永因此也不信什麼「死前必去的100個地方」這類旅遊書,「我會想說去 死吧!絕對沒有這種事,就算活到100歲,從現在算起我也去不了那100個地方,的確有些 地方不去可惜,但完全沒有關係啊!喜歡雪梨去三次也很好,旅行不是在集點數,也不是 在跟誰比賽誰去的比較多,我的旅行是沒有速度的」。 除了堅持不跟團,蔡康永的旅行還必須是沒有中文的環境,因為工作關係,只要身處講中 文的環境,他就忍不住進入工作狀態,所以去日本、歐洲(講英文的地方勉強)才能讓他 徹底放鬆無壓。 吃飯 盡歡勝美味 同樣道理,面對美食,無論是他常宴客的「請客樓」、義大利餐館還是居酒屋,人對了什 麼都好吃。蔡康永希望用餐快樂遠勝於吃到特別的,他喜歡美食,但不刻意追求美食,而 且「組合客人的能力比選餐廳重要」,經常與朋友吃飯的他,為求賓主盡歡,特別研究驗 證過最佳的用餐人數,「6個人是最好的用餐組合,也是最好認識新朋友組合,如果有兩 個要進入你生活圈的新朋友,二對二有點太箭拔弩張,四對二就剛好且能照顧到新朋友」 。 娛樂圈生活絢爛喧囂,很多時候會失衡,重視人的蔡康永,透過有意識地經營,形成自己 想要的朋友圈,得以平衡演藝生活。他也保持著大量閱讀,事實上,他不以為這該被刻意 標榜出來,因為閱讀在他看來就跟吃飯一樣自然,他甚至無法接受或理解有人不閱讀,除 非那人有閱讀障礙。 「我永遠都認為閱讀是必要的生活方法」,蔡康永說,「如果收藏者是擁有某個歷史片段 ,閱讀者則是在跟有史以來用心想過事情的人打交道」。一本書往往將腦子活動過最好的 紀錄都留下了,而且門檻很低,不像藝術是個非常小的圈子,大家沒有能力也未必有興趣 加入,但1、200元就能買到一本書,甚至去圖書館借不用花錢,就能跟詩經作者、孔子和 翻譯成中文的外國作家打交道,這一定會拓展原來文化和成長背景所給的限制。 所以一幅畫永遠都沒有一本書的感染力來得大,在大陸說起張曉剛,大多數人可能都不認 識,這對他們也沒太大影響,但講起韓寒或郭敬明,大家都知道,這都是透過閱讀接觸到 的。 買書 從來不掙扎 閱讀是像吃飯的蔡康永,不挑食但吃得精,什麼都讀但買書看書都很快,「比起書,時間 比較昂貴,與其花時間掙扎要不要買書,不如先買下,讀也是,有些書翻兩頁就知道寫得 好或壞,只要對你沒意思,也不用跟它掙扎,因為還有其他1萬本等著你讀」,只要不是 燒掉,書就會流通到需要的人那裡去,透過舊書攤、圖書館,要它的人自然就會找到。 蔡康永/闖關 先挑最難的戰場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47504 2011/10/08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跟鞋 蔡康永的下一步,要回到老本行,一切都在不疾不徐的進行中。 蔡康永說,收藏藝術要設定宗旨是因為買不到,人生才有追求,「人要設立一個自己無法 很快達成的目標」,那是支持人活下去的動力,你可為自己找更多事做,「所有無法到手 的東西,都讓我們抱著更多熱情和嚮往,活下去」,雖然他對藝術沒有這樣的執著,但細 看他的追求,其實是對著整個人生。 所以他總是在找新事情來作,如讓人跌破眼鏡去設計女生的高跟鞋。比起多數藝人跨足時 尚都從設計T恤開始,鞋子有相對高很多的技術門檻,做工和穿法要求多且複雜、價位也 比較高。 為何挑難的做,他說想試試自己接觸藝術這麼多年的眼光能不能通過考驗,如果能設計出 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的東西,就會放心很多,知道自己不是活在那小小的俱樂部裡,所以他 選了時尚穿搭物件中最嚴苛的,先把自己推上最難的戰場,「過了這關,再做別的就沒問 題」。 再者,「就像懂吃的人和做出一道菜來是兩件事」,從對藝術品的審美跨越到做出實際東 西,這過程讓過去創作只有文字的蔡康永覺得很有意思。 高跟鞋之後,蔡康永的下一步也已經在進行─籌拍電影,回到自己本行,他那放鬆的個性 又再次浮現,覺得水到渠成就好,表示一切都在不疾不徐的進行中。 「大概就是這樣子吧!」找了很多事來做且總在挑戰自己的蔡康永說,如果可以,電影之 後寫寫長篇故事、夏天的時候可以躲去沒有講中文的地方,就這兩件事就好了。但我們知 道,在他一派優雅下搞不好又醞釀著什麼瘋狂有趣之舉,這才是我們認識的蔡康永。 蔡康永採訪側記/因為搞怪 所以存在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47498 2011/10/08 【聯合報/陳若齡】 不愧是主持出身,蔡康永一出場便Hold住全局。如進棚錄影般,採訪這天,等了許久才現 身的他,一來便毫無遲疑地坐進預設好的滿地書本中,泰然自若、架式十足,只是這天有 別於螢光幕前,蔡康永不主持,也不特異搞怪,慢條斯理地用他一貫抑揚頓挫的語調,接 應我們拋出的每個問題,老練如太極推手。 忽然想起曾有認識他的朋友形容,搞怪似成特色的蔡康永,其實是以這種特立獨行的方式 在當年充滿禁錮或約束的社會中表達自己,這是他的反抗,唯有這樣才能感覺到自己活著 。 再聽他談藝術、談交友、談旅遊,忽覺他其實是個表演者同時也是看戲的人,他聰明細膩 洞悉每個演員的行動和意圖,然後以最佳距離和放鬆姿態對戲,因而拿捏得宜深入人心, 這門真正的藝術,蔡康永深諳其道。 攝影心得.陳立凱 因為矛盾 才有火花 人啊…總免不了一點矛盾,一些不該放在一起的東西硬是湊在一塊兒,但又似乎需要一些 矛盾才能衝撞出一些絢爛的火花,蔡康永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前衛的時尚精英?滿腹經 綸的文青?還是大宅門裡瞇著眼、票著戲就能看透人事的老太太? 透過鏡頭,我試著找尋骨子裡到底那個才是真正的蔡康永,或許以上皆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3.14 ※ 編輯: jason0525 來自: 118.168.3.14 (10/12 12:02)

10/12 21:10, , 1F
哈﹐還真沒注意到有這篇﹐多謝借轉論壇
10/12 21:10, 1F

10/16 23:10, , 2F
好棒的言談 感謝發文分享
10/16 23:10, 2F

10/23 16:02, , 3F
棒透了~ 不過人最中心的 也不過就是看破紅塵的赤子之心
10/23 16:02, 3F
文章代碼(AID): #1EbH1vS3 (KangY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