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 醫師的社會責任 (轉載)

看板KS95-309作者 ( ˋ(′o‵")ˊ )時間12年前 (2012/01/02 23: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宜民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鍾道詮 壹、緣起 2001 年2 月11 日,筆者參加由醫界聯盟主辦之「重返世界衛生組織,學生 外交人才培訓營」,針對「從歷史的角度看醫師的社會責任」此主題進行演講。在 演講過程中,筆者對參與培訓營的學員做了一個小小調查,以了解在坐學員,有多 少人現今所就讀的學校有開設關於「醫師的社會責任」之類的課程。結果發現,幾乎沒 有,只有一位高雄醫科大學的女同學提到,「在臨床教學時,曾有醫院的主任 有強調過關於社會責任的事!」這使筆者興起重新檢視我國醫學教育在社會責任養 成方面的現況,並試著提出個人的淺見。同時,我邀請鍾道詮先生(東吳大學社工 碩士)由社工人員的養成過程提出他們專業教育內的經驗,做為醫學系養成教育在 這一面向上的借鏡。 醫生在各個時代皆具有不同的身分與角色,當醫生社會地位越高的時候,意味 著醫生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在此同時,社會對醫生亦有甚大的期待與要求。 尤其傳統社會對於知識份子的期許,除了希望知識份子能在本業上有所發揮外,亦 希望知識份子能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所貢獻,促進社會的改革。此種社會期許, 可從傳統社會對理想人格的期許,多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而優則仕」、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極具社會參與色彩的名言中看出。台灣自 有醫生以來,台灣醫界則曾經是知識份子的主體,並因為殖民體制的緣故,因緣際 會成為社會上的領導精英,對台灣當時的本土化運動與社會進步有相當大的貢獻; 也使得醫生在當時的社會,除了肩負「醫生」的角色之外,亦得背負「士紳」、以 及「良心知識份子與啟蒙者」等帶有社會責任使命感的角色。 隨著台灣現今政治環境改變、相關醫療資訊的易得、以及人權意識的提升此三 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新世紀的醫生卻須面對專業地位進步,社會地位卻明顯下降 的狀況。作為台灣醫療體系的運轉者,醫生在此新世紀的交替點,如何重新定義自 己的角色,如何以新的態度與觀念面對社會責任、參與社會事務,建立社會典範, 則成為每名醫師或準醫師不得不去面對與深思的嚴肅課題。而在醫生養成過程中佔 有重要地位的醫學教育系統,想要孕育出具有怎樣特質的醫生、該以怎樣的態度與 觀念去思索相關課程的形構與規劃、以及在醫學教育中該如何使學生能懷抱社會責 任,則該是現今關切醫學教育相關人士責無旁貸的當務之急。 目前國內各醫學院與社會責任養成有關的課程由於醫學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相 關檢核制度多以記憶性題目為主,使得過往醫學教育多存有「需被學習與被知曉的 資料過多、課程負擔過重、以及學生缺乏自我教育的時間」等令人不滿意的現象。 而隨著新科技的發展、醫療團隊精神逐漸被強調、醫病關係與疾病型態也出現新的 面貌時,明日的醫生和他(她)們所生活的社會,將面臨種種現今醫學教育所無法 預知的議題與挑戰。傳統以灌輸醫學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因此,改革現今醫學教育的呼籲,則持續出現於相關研討會、書報期刊或教育改革 會議中。 但是,當眾人汲汲於思索「課程內容整合、小班級教學、核心教材編列、臨床 與實驗取向比重取捨、理論與實務間所存鴻溝的消弭、共同筆記文化」等相關現象 之餘,亦不可輕忽人文精神的培養與薰陶。畢竟,在醫學知識與臨床技術之外, 價值倫理原則的建立亦是醫學教育不得忽視的另一環重要面向。那麼,現今的醫學 教育,是以怎樣的觀點來看待有關「價值倫理原則的建立」?現今醫學系教育課程 規劃中,又安排了怎樣的課程來著墨對於「價值倫理原則建立」相關課程的重視? 由上述的整理可大致得知:現今各醫學系都設有與價值倫理相關的課程,如醫 學倫理學、醫學史等,雖然修習的時間點與時數不盡相同,但在各校幾乎都規定為 必修課。其次,隨著各學校教育理念的不同,各學校亦會再開設不同種類的相關 必、選修課程供學生修習,例如中國醫藥學院就會開設「中國醫學史」、長庚大學 則開設兩門與醫病關係相關的課(「醫病關係」與「醫生、病人與社會」)、而慈 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則開了兩門與新科技發展相關的課程(「生命倫理學」與「科 技倫理」)。就醫學系教育繁重的課程負荷而言,此些課程的開設(甚至規定為必 修),某些程度而言,亦真切反應出台灣醫學教育已逐漸重視醫學系學生「人文素 養與醫學倫理」之養成的過程。 關於醫學教育中價值倫理的建立與培養,除了上述倫理學的課程之外,筆者認 為,「社會責任」此概念,亦應放入醫學正規教育中:因為,醫學教育除了消極地 告知醫生何事不該做、何事應該注意之外,亦得積極地教導醫生有關「合於醫師 角色的修養與器度」等事情,並進而影響準醫生,使其未來具有關懷病患、同事和 整體社會所應肩負之責任感。 貳、醫師的社會責任初探 所謂的社會責任,是指「出於自發性的動機與理念,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創造 一個更好的社會,並希望藉此行為對更廣泛的人群與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而醫 師的社會責任可再粗分為「法律責任、倫理責任與自發責任」三種: 法律是社會對與錯的法典,而醫師的法律責任則明定在相關的醫療法典當中, 以規定相關醫護人員的責任、權利與義務。所以,醫療法典中關於醫師的規定可 算是醫師社會責任的最低要求。在論及醫師倫理責任的時候,都強調 各醫學系與社會責任養成相關課程科目與學分表 科目名稱 必修(學分數) 選修(學分數) 醫學倫理學 資料來源:中山、中國、台大、北醫、成功、長庚、高 醫、慈濟、陽明等九個醫學系網站。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網站上沒有此類資料。 身為醫師應該「奉獻自己;尊重師長;以良心來從事醫業;重視人類的生命與價 值;維護醫事專業的傳統;不做違反人道的事;不因他種因素,給予病人不同的對 待;與其他醫療團隊充分合作」等,這也說明身為醫師倫理責任的所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126.43 ※ 編輯: jaylee2901 來自: 114.41.126.43 (01/03 03:21)
文章代碼(AID): #1F0TCQ-F (KS9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