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分紅費用化 (Re: 有人為了進聯發科而重讀台清ꔠ…

看板KS91-319作者 (當匪,我們要當最大的!)時間16年前 (2008/03/09 13: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ech_Job 看板] 作者: buggy (立春 等待) 看板: Tech_Job 標題: Re: 有人為了進聯發科而重讀台清交成電機大學部嗎? 時間: Sun Mar 9 00:55:07 2008 前面有非常多對於分紅費用化的錯誤資訊... 像 MTK 原本分紅比例 30 幾 %, 費用化後變成 25%,影響比例並不高。 我知道很多電子公司的 HR 都會看這個版,不知道為何無人澄清... MTK 都決定分紅是盈餘的 25% 了,也就是分紅總額是 (營收 * 毛利 - operating expense) * 25% 而且薪水要列入 operating expense 而非最後 25% 的分紅中,有興趣可以自己算算看 MTK 今年營收如果能幸運成長到1000億.. 毛利 50%, 營運支出 180 億(Q1法說會數據) 則分紅總額會有 80 億,而這個總額跟股價無關.. 不過今年的最終業績是無法預測的.. 也許好一點或差一點 這就是進去的人要承擔的風險 另外 MTK 分紅不是很極端的金字塔制... 去年 mtk 分最高的一位拿一百來張... (是一位高階主管,這差不多等於十幾位員工的平均分紅,但以 MTK 人力規模來看, 這位主管貢獻應該會遠超過十幾位普通員工的貢獻) 蔡董只象徵性領幾十張...高階主管的持有股數是政府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可以查得到, 所以上面的資訊是公開的 另外發股票的目的應該只是節稅跟綁約而已... 以目前員工分紅費用化的精神.. 分紅費用其實是固定的,會計才能夠算帳.. 只是股價高發比較少張,股價低發多張.. 但如果發了之後股價才崩盤那就只能算員工倒楣了.. 股票發了之後接下來就算是員工個人的投資行為了。 有些電子業是因為幫員工節稅才選擇發股票,這是因為分紅按市值課稅目前只適用於 最低稅負制,否則對產業的衝擊太大。而一般所得級距還是根據股票「面額」計算。 但公司的支出這是根據股票「市值」計算,所以發股票或現金對於公司的會計帳 或 EPS 都是一樣的,但對於員工自己在繳所得稅有影響。 一家公司的分紅總額是當年盈餘 * 分紅比例,再看怎樣分配給每位員工。 舉個例子,除非 Realtek 的分紅比例遠高於 25% (這不可能,否則股價會狂跌、另外分紅比例有法規上限 50%), 否則假使 Realtek 盈餘除以員工數低於 MTK,Realtek 的「平均分紅」就不可能 高於MTK。這跟公司政策無關,純粹是看公司業績。 所以有留意過去新聞的人會發現蔡明介是發言支持員工分紅費用化的! 表面上是說回到正規的制度。背後原因恐怕是可以解決掉分紅很高、獲利卻沒一樣高的 的競爭對手。 (我就不提是哪一家了) 所以分紅費用化會對 MTK 招募不見得不利! 再舉 HTC 的例子,分紅總額 = 股價 * 股數。所以分紅高低跟股價是無關的。 股價只取決於 EPS 以及投資人對於未來獲利成長的信心,但不決定分紅。 電子業過去分紅總額最多的是股價二位數的台積電,因為台積電總盈餘最高。 HTC 2008 年分紅會是 2008 年獲利的 18%,MTK 2008 年分紅是 2008 獲利的 25%。 所以除非 HTC 每個員工獲利的 18% 高於 MTK 每個員工獲利的 25%,否則 HTC 的 「平均分紅」不應該比 MTK 高。這都有辦法估算出來。 舉比較具體的例子,假如 MTK 未分紅的年盈餘 320 億,分紅 25%,則分紅有 80 億。 假如 HTC 未分紅的年盈餘 400 億 (隨便舉例勿當真),分紅 18%,則分紅共有 72 億。 假如 HTC 發給員工一張股票的成本是 600 塊,過兩個月漲到 800 塊, 公司的成本還是 60 萬,員工多賺的那 20 萬是員工個人投資的獲利。 所以如果看好一間公司股票會漲,應該是去買它的股票,而不是加入這間公司。 同樣的 MTK 資本額現在約 100 億,假如老闆心血來潮去減資 50 億, 原本股價若是 300 塊,股價就會跳成 600 塊,但這只是「數字遊戲」而已, 除了少了約一兩億的利息錢外,MTK 的盈餘跟分紅有多少錢完全不會改變。 (上面只是舉例,沒聽說 MTK 有減資計畫) 不過如果分部門來看,的確可能會看到 HTC 的一些員工會比 MTK 一些員工高, 因為統計的平均值不代表個體囉。MTK 分紅比例較 HTC 高可能是因為沒有額外廠房 及品牌、通路的營運成本,兩間公司類型不同,一起比沒什麼意義。 此外請留意,以上的分析都沒有把薪水、獎金包括進來。會計上薪水獎金是算在營運 成本中。薪水跟獎金是屬於各公司的內部機密,外界無從得知,但員工分紅的總額是 公開資訊算得出來。 上面法條數據都是公開的資訊,有興趣的鄉民可以找找看。 簡單一句話講,分紅費用化之後,公司的分紅只跟公司的獲利、分紅比例、員工數、 以及員工分配比例有關。不會再發生發的比賺的多的情況,公司體質不好會被淘汰。 ================ 至於為何老是有人聽說 MTK 發得不好呢? 一般來講進 mtk 要一年多才拿得到分紅,而且還取決於前一年的在職月數, 所以前兩年的確有可能收入不太高。 若只是為了錢進去,就得賭他能賺三年以上,這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以及 是否信賴這間公司的管理階層,我就不多說了。 若不提錢的話,MTK 這間公司如果進入的部門沒什麼問題,還是不錯的學習發展 的地方。我有朋友最近進去後才後悔沒有早幾年投履歷,因為舞台比較大,做出 來的東西可能會有影響力。但我猜也有不少人是為了錢待下來的。 :b ================ 至於員工分紅費用化是否合理,以及現在的分紅是否太高或太低呢? 首先錢不會無中生有,員工分紅一定是費用,而且真實成本得根據市值。 至於是否太高或太低呢? 答案是分紅費用化之後已經回到「市場機制」。 也許過去員工分紅發得很浮濫可能是出於公司大老闆的自利心態,但今天 很多公司的分紅已經回到市場機制了。 今天如果看鴻海、華碩、MTK、HTC 等公司,會發現他們董事及其關係人 持有的股權比例相當高,雖然不排除他們可能能用一些財務操作開海外公司 掌握更多股票,但政府能掌握的股票總額已經夠多了,所以如果公司有重大 利空,受限於內線交易規範,這些董事沒辦法像外資逃命得這麼快,另外上 述公司有不少董事已經很少拿員工分紅了 (甚至有人自掏腰包捐股票) 雖然人心隔肚皮,但若就「動機」來說,這些大老闆的「利益」已經比較接 近長期投資者,跟拿股票的員工不在同一個陣營了。為什麼他們還願意分紅呢? 這就是市場機制。舉一個板友常舉的例子,過去 VIA 的股權蠻集中在大股東 手上,員工分紅可能因此發比較少或集中在高層,所以反而員工離職率高 (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最後大老闆反而賠錢。反而是政府出資為主的 TSMC 過去發股票比較少人心疼,發得不手軟也把那個時候的人才都吸光,反而奠定 永續經營的基業。 這裡絕對不是說 VIA 的問題會在 HTC 重演,市場機制會讓大老闆學習教訓選擇 對自己最有利的分紅方式,所以今天 HTC 仍會有高額分紅吸引員工。 既然已經是回到市場機制,就不能再說這些公司發股票是康股東之凱了。 其實台灣的電子公司相較於歐美公司還是很省錢的,我看過 MTK 副總或處長等 級出差坐經濟艙,如果板上有待過 BenQ 的板友,就知道 Siemens 多浪費錢了。 ================ 員工分紅其實是歷史的過程,最好把它視作類似 NASDAQ 網路泡沫或荷蘭鬱金香 泡沫的一種熱潮。 網路泡沫階段美國有很多新創公司沒賺什麼錢,因為高額選擇權吸引不成比例 的優秀人才投入網路業,今天雖然泡沫破了,但美國網路產業越來越強。 同樣的荷蘭也成為鬱金香王國。台灣十餘年的分紅也建立出完整的電子產業聚落。 但泡泡遲早要破的,假如公司永遠能拿十元面額的成本發股票給員工,就會造 成人才資源的錯誤配置,不賺錢的公司反而吸引到最優秀人才、又增加其他公 司競爭壓力。就長期來講對電子產業是不利的,所以分紅費用化是勢在必行。 (不幸的是,今天的員工就只能靠公司賺多少錢拿分紅,不能像八九年前領的比 替公司賺的還多了,昨是今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啊...) 以上若有誤歡迎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248.26

03/09 01:23,
很專業阿 我看不太懂 @_@~~~我只會V=IxR...我不是學財經的XD
03/09 01:23

03/09 01:24,
RTL ? gate level netlist ?
03/09 01:24

03/09 01:25,
RTL -> realtek... sorry for misleading
03/09 01:25

03/09 01:26,
RealTek不是RTK嗎??????
03/09 01:26

03/09 01:27,
by the way, realtek 是我很尊敬的公司,這裡只是舉例而已
03/09 01:27

03/09 01:28,
修正謝謝~
03/09 01:28

03/09 01:46,
可以請問什麼是最低稅賦制嗎?
03/09 01:46

03/09 01:49,
查了一下 這是指年收600萬以下的人完全不受影響?
03/09 01:49

03/09 02:01,
推, 專業的文章..不過我的疑問也在最低稅賦制那段.?
03/09 02:01

03/09 02:01,
能再說明一下嗎?
03/09 02:01

03/09 02:43,
我只知道很簡單的定義是海外所得以及員工配股市值都納入收入
03/09 02:43

03/09 02:45,
扣除 600 萬之後再乘以 20%, 超過所得稅就要依最低稅負制繳
03/09 02:45

03/09 02:47,
如果有講錯請正。 總之差不多要年入千萬的才會被課到
03/09 02:47
※ 編輯: buggy 來自: 218.165.174.3 (03/09 02:56)

03/09 02:57,
至於更嚴苛的一般所得稅都按市值課稅我印象是還沒實施
03/09 02:57

03/09 02:57,
否則科技業應該會爆離職潮
03/09 02:57

03/09 04:11,
2008年是分2007年的盈餘吧...
03/09 04:11

03/09 07:05,
推!
03/09 07:05

03/09 10:16,
嗯嗯~版上多一點這種文章就好了~~
03/09 10:16

03/09 10:47,
我看不懂~~XDDDD
03/09 10:47

03/09 10:51,
我也看不太懂...(默)
03/09 10:51

03/09 10:54,
m了啦~~
03/09 10:54
※ 編輯: buggy 來自: 122.116.88.32 (03/09 11:43)

03/09 11:44,
to xva 大:你說的沒錯,如果有板友今年進 MTK,明年 Q3 才能
03/09 11:44

03/09 11:45,
拿到分紅,不過屆時分紅的多寡是看 2008 年的獲利
03/09 11:45

03/09 11:45,
的確很有深度討論的一篇文章,推~
03/09 11:45
※ 編輯: buggy 來自: 122.116.88.32 (03/09 12:26) ※ 編輯: buggy 來自: 122.116.88.32 (03/09 12:35)

03/09 13:39,
借轉,謝謝
03/09 13:3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124.96
文章代碼(AID): #17qtWtQi (KS9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