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新聞] 大學生理財 Yes! You can!之二

看板KS88-301作者 (空に舞う)時間14年前 (2009/11/25 23:39),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FP 看板] 作者: happyday1017 ( \) 看板: CFP 標題: [新聞] 大學生理財 Yes! You can!之二 時間: Tue Nov 24 09:12:35 2009 原文有兩篇 不知道可不可以分兩篇PO 如果不行 晚點自刪 ------------------------------------------------------------------------------ 原文好讀版 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Category=1&ID=200911200010 本報調查,大學生理財觀念普遍不足。理財重要,但卻只有少數大學生擅長理財,大學生 究竟如何花錢呢? 開源不節流 收入花光光 在收入方面,除父母提供外,大學生開源的方式多元,尤以打工最為普遍,佔將近7成。  打工地點以補習班、安親班(25.3%)為最多,超商、賣場(23.9%)居第2,而餐飲店 (22.6%)則居第3。  以賺錢方式而言,私立大學(世新大學、輔仁大學)有近5成學生選擇打工的方式。輔 大哲學系學生黃璽宇表示,因為生活需要,他嘗試過諸多不同打工方式,包括在路上舉看 板、當桌球老師、公司與補習班行政處理等工作,最高紀錄曾同時打3份工,但當他想找 家教工作時則因男生身分而處處碰壁。  公立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則以家教為主, 佔5至6成。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戴妙玲認為,私立大學學費較貴,學生需要額外賺 取自己的生活費,家教雖薪資優渥,雇方普遍徵求公立大學學生,造成公私立大學的差異 。 雖然大學生用諸多方式開源,但近9成大學生的金錢管理狀態是收支相抵。即使進行理財 投資,大學生也多將額外收入花在「購物」與「娛樂」上,約佔4成。「娛樂」甚至遠高 於「食」選項。 文化大學法律系學生翁紹恆表示,他雖然兼職補教老師並參與投資,獲利可觀,但近9成 的收入仍投入奢侈性消費。 忍住消費慾望 儲蓄最重要  調查顯示,有9成多的學生認為理財很重要,卻有5成多的學生不注意理財資訊,只有 0.1成的學生投入理財活動。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邱俊榮指出,「學生不從事理財的主因是知識與資金不足。」  新光銀行襄理薛博謙表示,開始儲蓄是最難的起點。不論學者或業界人士皆認為「量入 為出」是大學生理財根本。戴妙玲認為,儲蓄是最穩定、不可或缺的理財方式。「儲蓄是 理財的基礎。」政治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方中柔也這樣說,大學生要能忍住消費慾望才有餘 力進行投資。  儘管極少學生從事投資,仍有人透過理財獲取金錢。政大會計系學生郭育呈運用所學, 蒐集各公司財務報表確定營運狀況,更參加證券研習社、涉獵課外書籍,經過一段網路模 擬的「試水溫期」,股票投資已成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翁紹恆有一定的存款後,開始投資股票買賣,靠著低買進、高賣出,保守型的操作方式 ,讓他已擁有為數可觀的存款。黃璽宇表示,除了打工收入外,他也從事基金與外匯的買 賣,以備不時之需。  「擁有一定資本後,大學生應嘗試多元的投資組合。」邱俊榮表示,多元理財方式可以 分攤風險、提高獲利。 但戴妙玲與邱俊榮皆不建議學生嘗試如期貨、選擇權等高槓桿的投資方式,除了學生無法 承受風險,過度沉迷恐會造成價值觀的扭曲。 選修相關課程 打好理財基礎  各校皆有開設理財相關課程,卻只有3成學生選修。曾修理財課的學生中,近8成認為課 程對於理財有幫助。  戴妙玲表示,許多學生因對數學恐懼而降低修課意願,但課程運用的數學沒有學生想像 中艱深,理財相關課程能提供學生投資的基本認識,有利實際操作,如果參加相關社團更 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方中柔與邱俊榮也認為,理財課程是很好的投資入門管道,鼓勵學生修習。 ※ 編輯: Chargepuffy 來自: 203.73.239.166 (11/25 23:40)

11/25 23:40, , 1F
這個人是同名同姓嗎?
11/25 23:40, 1F

11/26 00:31, , 2F
嘖嘖,有空應該打電話過去問問看,名片拿了很久了說
11/26 00:31, 2F

11/26 08:59, , 3F
新光銀行襄理薛博謙表示...
11/26 08:59, 3F
文章代碼(AID): #1B3K_6En (KS8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