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肯] 后三通時代,讓我們小心呵護臺灣民主

看板KMT作者 (just)時間15年前 (2008/11/14 11: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作者: justonle (just)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台肯] 后三通時代,讓我們小心呵護臺灣民主 時間: Fri Nov 14 11:15:16 2008   11月2日,美國在臺協會首任(1979-1981)臺北辦事處長葛樂士(Charles T. Cro ss)在華盛頓去世。他是在當年臺美斷交后雙方關系行將崩裂的關頭,臨危受命、為華 盛頓收拾臺灣殘局的第一人。1979年4月26日,美國駐香港總領事葛樂士,更換門庭、赴 臺履新。那時的臺灣,從執政黨到黨外,無人知道未來在哪里、也無人知道臺灣這艘船 ,還能在大陸邊上行駛多久。   近30年后葛樂士去世之時,也是大陸特使陳云林訪臺的前夜。在這次訪問中,兩岸 終于實現三通,兩岸談判真正制度化。這樣的談判,不但受到臺灣的守護神美國的祝福 ,甚至梵蒂岡教宗都發來了賀信。但也正是在這次訪問中,臺灣社會再度陷入迷茫和困 惑,從民進黨到支持臺灣主體化的泛綠甚至中間民眾,對臺灣這葉海角之舟,在大陸呼 嘯而來的影響力面前,還能主體多久,深感焦慮。   作為大陸媒體,我們雖然同情臺灣的這種主體焦慮,但無法給予背書。但我們需要 提醒大陸讀者的是,30年來,臺灣政治上的”保持現狀”(status quo)直接導致臺灣 民主化進程加劇、引發華人社會自1911年以來再度的民主復興,為大陸提供了難得的政 治借鑒和制度參考。如果說1949-1997年的香港”保持現狀”,是為大陸的改革提供了極 其重要的”經濟金蛋”,那么臺灣的”保持現狀”,就是大陸改革的”政治金蛋”。假 設是1949年而不是1997年收復香港,那么香港就不再是東方之珠,而是經過文革浩劫的 另一個上海,無法為中國提供改革之源。現在在大陸內部政治改革并沒有完成的時候, 繼續保持臺灣政治現狀,為大陸作鑒,也應該是中華民族之福。   臺灣很小,只能做大國政治的棋子。如果不是朝鮮戰爭爆發、蔣介石讓美國認識到 臺灣”尚可利用”,解放軍早已登島;如果不是蔣經國開啟民主進程,讓葛樂士背后的 美國認識到臺灣”尚可利用”,鄧小平也許已和平統一臺灣。全球化的今天,中美合作 已經多時,而陳水扁也一勞永逸地讓美國知道臺獨也不符合美國利益,在三通之后,臺 灣在戰略上已經在大陸手中了。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遏制臺獨,但對臺灣”得之不取” ,維持其相對獨立的政治發展,才更顯現大陸的政治智慧和胸襟。下金蛋的雞,本身味 道再鮮美,也只是一次性的雞肉而已。   不但如此,大陸的公民社會和有識人士,在三通之后,必須要給予臺灣的民主和公 民社會以道義奧援。如今由于民進黨前領導人的腐敗和先領導人的政治無能,臺灣沒有 足夠健康的反對力量,曾經有自新之氣的執政黨國民黨也在迅速威權化,而臺灣公民運 動過于左翼理想化,不足以構架健康政治環境,其”反政黨”傾向反而會削弱臺灣的反 對政治框架。   臺灣人是中華民族的政治先行者,他們在民主上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都 讓我們未來少走了彎路。他們的試驗,就是整個中國的試驗,他們的命運,也最終是整 個中國的命運。如果民主在臺灣失敗,會嚴重影響整個中國的民主夢。大陸和臺灣是共 同體,大陸公民社會和臺灣公民社會更是唇亡齒寒。在遏制住臺獨趨勢之后,作為中國 人,我們必須小心呵護臺灣的民主,在后三通時代,它比我們想像得要脆弱。(作者 安 替) http://www.stnn.cc/taiwan_forum/200811/t20081114_904517.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76.222.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76.222.30
文章代碼(AID): #197EsuAM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