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學者沉迷金庸武俠世界 繙譯小說帶讀者「進入武林」

看板JinYong作者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時間5年前 (2018/11/12 10:43),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日學者沉迷金庸武俠世界 繙譯小說帶讀者「進入武林」 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認識金庸;離香港不遠的日本,但凡喜歡武俠小說的日本人,大 多能夠對郭靖,楊過、小龍女的故事娓娓道來。這都歸功於金庸小說的日本譯者、資深金 庸迷岡崎由美教授。除了繙譯金庸小說,岡崎由美更在日本NHK電視台用《射鵰英雄傳》 教中文,帶團到桃花島、少林寺旅行,數十年來為興趣付出無數心血。一切都在岡崎教授 20多歲時,揭開第一頁《射鵰》開始。 記者 廖梓霖 一本《射鵰英雄傳》,帶領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岡崎由美,進入大千世界。回憶起 初次拜讀金庸小說,岡崎教授形容當時徹夜不眠、手不釋卷時的表情,足以令人明白她對 金庸作品的愛非常強烈,「我第一本讀的金庸小說,是在香港買的射鵰英雄傳,讀的時候 ,原本打算讀一頁便睡覺,可是總忍不着追看下去,然後發現天都亮了,那時我下定決心 要繙譯金庸先生的小說。」上世紀90年代,改編金庸小說的武術電影在日本越來越受歡迎 ,岡崎由美期盼已久的繙譯機會終於到來。 那時岡崎由美在雜誌擁有專欄,定期介紹中文武俠小說。正巧金庸與日本德間書店的社長 是朋友,社長有一天致電岡崎由美,問她想不想繙譯金庸的小說,教授想也不想便答應, 「我繙,當然要繙!那刻很開心,這是我多年以來的願望。」岡崎由美於是向學校請了一 年假,到北京大學當訪問學者,用一年半譯出《書劍恩仇錄》。 德間書店的繙譯出版方式是「有始有終」,第一部繙譯的金庸著作,跟最後一部《鹿鼎記 》,都與金庸的首部及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相對應。回想起繙譯《書劍恩仇錄》,岡崎由 美指自己「吃苦了」,但因着對金庸作品的熱愛,「受苦也快樂」。為了符合金庸先生原 文意思、同時讓日本讀者清楚了解內容,岡崎由美透過不斷讀日本劍俠小說感受節奏;金 庸筆下武俠人物的著名招式,如乾坤大挪移、降龍十八掌等,她選擇用中文原文表達,再 加上注解,「這些功夫招式本身的漢字已充滿力量,日本讀者可以感受得到。」 1996年出版的《書劍恩仇錄》日文精裝版譯本,共賣出8萬本,現已絕版,市面上出售的 只有袖珍本,至於之後繙譯出版的金庸小說,平均每部也會賣出逾萬本。岡崎由美解釋, 日本的外文繙譯文學,90%都是英文作品,其餘10%為韓國、東南亞、華文世界、南美洲的 文學作品,以日本的金庸書迷約有2萬人來說銷量頗佳。2002年,金庸曾到東京神田舉行 簽名會,岡崎教授指當時金庸迷大排長龍,「以外國作家來說,除了金庸,大概只有諾貝 爾文學獎得主才會有這樣的人潮。」 除了小說,岡崎由美還繙譯了李志清繪畫的金庸小說漫畫,又從不同渠道不遺餘力介紹金 庸的作品,例如2002年日本NHK電視台邀請她製作中級漢語的教材,她向金庸先生請求授 權後,用《射鵰英雄傳》原文作漢語教材,讀者反應很好,「金庸小說的語言表達很精采 ,從小孩到老人都看得懂,是很有意思的教材。」每年,岡崎由美也會充當嚮導,帶同朋 友到訪金庸筆下的景點,如今年就到訪了少林寺,她亦先後到訪桃花島兩次。 金庸逝世,對岡崎由美來說,是華文世界一顆巨星的殞落,她形容「一個很光輝的時代過 去了」,但透過金庸開啟的武俠小說之門,永不會關上。岡崎教授盼望在不久將來可將更 多中文武俠小說繙譯成日文,吸引更多讀者「進入武林」。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112/58901847 ==== 韋小寶講粗口最難繙譯 日男最愛任盈盈 岡崎由美由接下金庸第一本著作《書劍恩仇錄》的繙譯工作開始,開始的「金庸繙譯長征 」長達八年,其間譯出13部金庸作品,由她獨立繙譯的除了《書劍恩仇錄》,還有《神鵰 俠侶》和《鹿鼎記》。岡崎教授說,繙譯金庸小說的工程浩大,「我一個人做,十年也完 成不了」,因此她邀請朋友一起繙譯。以一部小說約有八卷為例,每個月出版一卷,一部 小說繙譯需時約大半年,「曾經試過兩天沒有睡覺」。 岡崎由美記得,繙譯《神鵰俠侶》是最辛苦的時期,那時她既要授課、又要繙譯、更要兼 顧大學的行政工作,曾經兩天沒有睡覺。放暑假的時候,岡崎由美和朋友到泰國旅遊,早 上到處觀光,晚上回到酒店,朋友都去洗澡放鬆,她獨自一人拿出電腦繙譯楊過和小龍女 的愛情故事,她回憶起當時片段不禁大笑,「我當時在螢幕上輸入"我不能沒有姑姑",日 本朋友看到便說,你很厲害啊。」 文字上最難繙譯的金庸作品,岡崎由美覺得是《鹿鼎記》,主角韋小寶的說話節奏、髒話 等都很難譯成日文。岡崎教授解釋,日文的髒話與中文相比,罵人的詞語不多,「曾經想 了半天也想不到好的用詞」,最後她採取折衷辦法,借用日本搞笑藝人的傳統相聲的演繹 方法,完成繙譯。 除了小說,岡崎由美也將香港漫畫家李志清所畫的《射鵰英雄傳》譯成日文版。她笑指繙 譯漫畫的難度不比小說低,小說至少可以用多些句字解釋,「漫畫只有固定大小的對話框 ,精煉、挑選用詞就相當重要。」 多年來的繙譯工作,岡崎由美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也因此製造了她與其他金庸迷認識的緣 份。在14年前開始,每年秋天日本各地的金庸迷都會齊集東京召開「武林大會」,過去不 但會票選最喜愛的金庸作品,更會有人角色扮演成金庸小說的角色現身,現時則主要聚舊 兼討論金庸作品。金庸眾多作品中,最受日本讀者歡迎的是《笑傲江湖》,岡崎由美指, 日本書迷很欣賞令狐沖的俠氣,男性讀者則大多喜愛任盈盈,因她符合了日本部份男性心 中的女性形象,表面好像很冷淡,但內心很愛令狐沖,又會對着令狐沖撒嬌。 記者 廖梓霖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112/58901852 ==== 武俠世界呈現中國古代風格 90年代再掀港產片在日浪潮 為甚麼日本讀者喜歡金庸小說?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岡崎由美說,日本讀者很喜歡 武俠小說的虛構世界,故事的歷史背景即使是中國,但那個世界在現實上是不存在的,但 人物的名字很有中國風格,人物的風俗習慣、國家制度都是中國古代的皇朝,「小說裏的 中國古代文化,很有神秘感」。金庸小說角色穿的衣服、金庸筆下的中國古典建築、皇室 人物,武打場面,猶如一個又一個的電影鏡頭,對日本讀者來說甚有吸引力。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引進港產武俠電影,例如李小龍、成龍的電影等,港產片 在日本遂累積起一定的觀眾群。岡崎由美說,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港產武俠電影在日 本興起的第二個浪潮,以《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最受歡迎,除了故事內容引人入 勝外,與主角都是當時得令的明星有關,如劉德華,因此在日本大受歡迎。 在金庸小說、港產片的推動下,90年代的日本有不少「香港迷」。岡崎由美形容,她有一 些朋友當時非常誇張,為了來港看電影,星期五晚上在東京下班後,立即趕到機場,乘最 後一班飛機到港,抵港後立即到有午夜場的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到旅館小睡片刻,又再出 門看戲。 岡崎由美大學時代每年都會來香港旅行,每次來都會購買武俠小說、進戲院看武俠電影。 當時她最喜歡的香港明星是張國榮。說起哥哥,岡崎由美也是興高采烈,他讚揚張國榮即 使年紀大了,外貌仍如少年般英俊。哥哥演出的金庸小說改編電影《東邪西毒》,岡崎教 授更買了影碟在家觀賞,「哥哥扮演的歐陽鋒西毒,從天上降下來的畫面非常美,我看了 很多遍!」她說時笑得燦爛,猶如瞬間化身成張國榮的「小Fans」。張國榮在日本、香港 辦的演唱會,岡崎由美都有去看,她幽默地告訴記者,授課時告訴學生自己喜歡哥哥時, 曾經嘆氣說,「我的錢全部都花在他(張國榮)身上了」,惹來學生哄堂大笑。 談到哥哥逝世,教授仍然深感惋惜,她記得他逝世當年,香港被沙士疫潮肆虐,日本政府 曾勸喻國民如無必要不應赴港,惟一些日本張國榮影迷仍不惜代價到港悼念偶像,令她印 象深刻。 記者 廖梓霖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112/58901859 ==== 這三則訪問岡崎由美教授的報導來自今天的香港蘋果日報,介紹了金庸作品引進日本的過 程。報導中提到的「袖珍本」應該是指日本的文庫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99.1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inYong/M.1541990638.A.3A9.html

11/12 11:01, 5年前 , 1F
盈盈真的是傲嬌始祖,難怪日男也愛XD
11/12 11:01, 1F

11/12 12:54, 5年前 , 2F
卻不知日本讀者對小龍女受侵犯的劇情有何感想 感覺日本
11/12 12:54, 2F

11/12 12:54, 5年前 , 3F
風情會因此不喜歡小龍女
11/12 12:54, 3F

11/12 12:57, 5年前 , 4F
不要刻板印象
11/12 12:57, 4F

11/12 13:35, 5年前 , 5F
瘋狂金迷
11/12 13:35, 5F
文章代碼(AID): #1RwEZkEf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