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概念的鴻溝與跳躍(二)

看板JesusLove作者 (人人皆業餘神學家~)時間7年前 (2016/09/27 07:41), 7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atholic 看板 #1NvPzTRb ] 作者: theologe (人人皆業餘神學家~) 看板: Catholic 標題: [分享] 概念的鴻溝與跳躍(二) 時間: Sat Sep 24 05:32:10 2016 LaurenceS在#1Nv1Lj87 (Catholic)提到了, 或許這些爭論是出於「語言/概念」的問題, 我是非常同意的,這也從正教面對的過去基督論爭論中可以看出來。 以下順此思路,再盡力對付一下這個「語言/概念」的問題。 3.「被造」方面,基督信仰是希伯來信仰跟希臘哲思的交會。 現在的問題是, 基督與亞當的sarx間,其「本性」相同,但「出現方式」則不盡相同, 那麼是不是都能說是「被造」的呢? 3.1「出現方式」的角度看「被造」與否 LaurenceS是以他延續「出現方式」的不同,去說"自奧秘(Mystry)而生" (我之前的講法是「暫不表述」); 但對df31等人來說,這些「出現方式」的不同,也都是叫「被造」, 所以他們不care這個觀點,但這是對的嗎?--這個題目日後再說。 3.2「本性」的角度看「被造」與否 df31等人,或許還有一些教會傳統,是認為相同的sarx等同於相同的被造, 但這是從哪個角度講的呢?是從「本性」還是從「出現方式」呢? 首先是從「本性」來說。因為教父們在希伯來信仰與希臘哲思交會處, 他們對於「創造-被造」的概念,有希伯來的信仰精神主導, 但語言概念使用的是希臘的,特別是Plato與Aristotle。 故「被造者」的「本性」是相對反於「創造者」的「本性」 (以下分別簡稱為「被造性」與「創造性」)。 這個「本性」的概念, 是出自Aristotle的「物理學」及「物理學之前/上/後」(一般翻為形上學)。 Origen及時人將Plato的「善流出之宇宙觀」與Aristotle的概念結合起來, 成為教父們宇宙觀的背景。 故「創造性」在這個宇宙觀中的內涵就是: 「不可受苦性(不受感原則,無Passion)」、「不可變動性」、 「理智性/非物質性/一」。 而「被造性」在這個宇宙觀中的內涵就是: 「可受苦性(Passion之可能--基督受難的基礎)」、「可變動性」、 「非理智性/物質性/雜多(多樣性)」。 這邊都是偏重於希臘哲思主導的狀況, 教會傳統就是一直處在一種想讓希臘哲思「歸正」的過程之中, 這也是可從正教信仰的發展軌跡中看出的現象; 事實上,基督信仰就是一直處於希伯來信仰與希臘哲思的辯證之中(注)。 故教父們用這些概念語言去思考,我們的確應當視為是一種「否性神學」的角度。 話說回來,教父們就是在這樣的概念語言下, 認為sarx的「本性」=「被造性」。 因為這是Plato-Aristotle的世界觀中的劃分, 當然舊約也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做為支持, 但說到底,是希臘哲思主導的情況,故為否性神學。 談到基督與亞當sarx的相等,在這樣的概念語言下,就是講基督的sarx有: 「可受苦性(Passion之可能--基督受難的基礎)」、「可變動性」、 「非理智性/物質性/雜多(多樣性)」。 並且基本上也的確如此,故我之前說,「可以說基督人性被造」,是從這個角度講。 但若我們深入理解Maximus的觀點,則「創造性」與「被造性」的概念內涵, 在Maximus這邊是有用基督信仰去進行調整, 也印證正教信仰對於希臘哲思進行不斷「歸正」的過程 (這部份LaurenceS之前有分享過)。 之前df31的引文(#1Nusd-yo (Catholic)): =================================================== for he (Lord) accept to be unchangeably created in form like us and through his immeasurable lvoe for humankind to become the type and symble of Himself.... Andrew Louth, Maximum the Confessor, Riutledge 1996, 129-130 =================================================== 其實這段已經稍微可以看出Maximus其動態的神-人,或創造-被造關係。 如果從Maximus的宇宙觀來重新看這三個「被造性」或者引文中所謂的"form"、 "type"跟"symbol"等等; 我是認為這三個「被造性」是互相聯繫的,故以下也盡量表達出其環環相扣: a.「可變動性」:Maximus修正了Origen用「不動性」來理解上帝與世界的關係 (參Jean Meyendorff,中譯2011,原文頁碼179-180),這是Maximus的起點, 也是以希伯來信仰來歸正希臘哲思的重要一步。 故上帝以「」離開了他的「不動或不變性」,向世界下降。 雖然永恆來說,上帝仍是不變的,但已經脫離了希臘存有學的僵固性。 而基督裡面,人性成為永恆不變的基督本性之一(並且沒有gnomic will, 只是單純地按其本性朝向神而運動--未墮落亞當裡神形象=其本性所應是), 故人性的可變動性在基督裡可以認識到其原本的永恆不變性:不變地向神。 b.「非理智性/物質性/雜多(多樣性)」 故人的本性在正教這邊慢慢脫離了我所列出、 希臘哲思對於被造性所理解或規定的三個性質; 正教則認為人的本性應為「不斷追求神/善的本體」的「自由」, 至於犯罪或吃分別果造成的gnomic will, 是一個「不知善」(非理智)的「犯罪自由」。 這個區分,西方的Anselm到路德到康德,都是有同樣(或更清晰?)的表述。 而「不知善」或「非理智」,就是「反Logos」或「遠離Logos」; 流俗化或參雜波斯祆教思想的希臘哲思(例如諾斯底), 認為這是「物質性」與「雜多性」; b-1. 但愛任紐已經用希伯來的創造論否定「物質性」的問題了; 物質性不是問題,就都是最後要「同歸於一」的上帝美善創造,是出於神的Logos是萬物或物質的起點,也是其歸宿或終點。 b-2. 至於「雜多性」:既然在創造論裡,萬物的「」都是出於logos的「」, 那麼這個「多樣性」本就存在於Logos,也就是神的裡面; 故「雜多性」也不應是「不美善」、「遠離Logos/神」的等義詞。 在達爾文演化論架構給予博物學/生物學一個學科性的預設架構後, 生物世界的多樣性的美善得以更全面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也啟發了哲學與神學對於「生機」或「生命」概念的重新理解與運用。 b-3. 而無論是被造的物質或雜多或其在希臘哲思中歸結的「不知善/非理智/反Logos」, 在Maximus這邊也確立了「萬有都是藉由道而造」的原則, 故(1)道裡面有萬有最完滿的多樣性。(2)萬有裡面都分有道,也就是神的形象。 所以萬有/被造物墮落前的本性,並非「不知善/非理智/反Logos」, 而是「分有善/分有Logos」,其中我們更會稱人是「有Logos的存有者」。 故之前講到未成/取sarx之前的基督裡面有萬有的存在,或者最完滿的人性, 我認為是符合以上的觀點。 只是在於sarx裡的「配方」到底是什麼呢? 與道成肉身前的道裡的完滿人性之差別為何呢? 這個題目我還是擺在原來那篇未完成的「從有限到無限」去處理好了。 c.「可受苦性/可朽壞/可死/有限性」 這個部份是一個大題目,而且好像不是Maximus處理的重點, 應該是其他正教先賢的著力之處,就是「上帝受苦論」, 亦是西方神學的重點之一。 故另文處理。 (基本上是跟「愛論」相連結,所以Maximus沒有談嗎?大概也是有的...) ◎開放性小結: 不願接受基督人性受造的一造,主要是從「出現方式」的不同著手的; 但在「本性」的角度有保留,或許是受到流俗希臘哲思的負面影響, 認為承認受造性會有種種的問題出現; 但愛任紐、Origen到Maximus基本上是處理掉了這些問題, 最關鍵的就是Maximus拿掉了gnomic will這點; 這跟西方教會,起碼華人新教很在意的耶穌的「罪身」、「罪性」的翻譯議題, 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在西方看來,拿掉了gnomic will的「原始人性」觀點, 或者墮落後人僅只是多了gnomic will這點, 就會覺得東方的人觀過於樂觀--不過這是另一個議題 (我個人其實是嚮往東方的觀點,雖然我一定有一些西方的預設;日後再處理)。 但另一方面,一直「去脈絡化強調基督人性受造」的一造, 則是太過輕忽另一造考量的重點,以及另一造觀點的多元性, 不應把基督一性論等等觀點或其問題,都等同於不接受基督人性受造, 這樣輕率的簡化與邏輯的跳躍,只是反映某種護教魂的扭曲罷了。 這也都是輕忽信經許多事情不講死其否性神學本質, 在「和而不同」上的成果與功效。 並且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方輕率的立場,在其人論上結出的「順從情慾」之果子。 (注):這個「歸正」,東正教認為七次大公會議後就結束了; 西方教會則持續在進行中:天主教目前包含前面7次總計開了21次; 新教則是以改革宗的「不斷改革」之精神(長老教會用「焚而不燬」的圖像), 持續在「五唯獨」的精神下繼續追求聖靈在不同時代的帶領與更新 (有些人用「還原/恢復」,也無不可)。 故當代神學仍持續在希伯來信仰與希臘哲思乃至與其他文化(如儒釋道)的辯證中。 -- それはそれ!!これはこれ!!! 忘記旁邊,努力面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65.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tholic/M.1474666333.A.6E5.html ※ 編輯: theologe (106.104.65.238), 09/24/2016 05:35:11

09/24 06:01, , 1F
感謝整理
09/24 06:01, 1F
編輯說明:增加b-3.。 ※ 編輯: theologe (106.104.65.238), 09/24/2016 08:25:48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theologe (106.104.65.238), 09/27/2016 07:41:18
文章代碼(AID): #1NwR8V9s (JesusLove)